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 > 也谈课堂模式的从众性推广问题|课堂模式有哪些

也谈课堂模式的从众性推广问题|课堂模式有哪些

来源:述职述廉 时间:2019-10-31 08:07:04 点击:

也谈课堂模式的从众性推广问题

也谈课堂模式的从众性推广问题 一、课堂模式的表与里 模式,模,规范、标准、模范之意;
式,样式、格式之 意,词典上解释为“事物的标准样式”。课堂模式,即课堂 标准的规范的样式。课堂,是一个时空的存在,固定的时间, 在班级授课制下是相对固定的空间,组成人员的身份是固定 的老师和学生,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师生达成一个共同的学习 目标。这四个同向性决定了课堂应有自己规范的样式,课堂 模式从哪些方面规范了课堂的格式呢?以下三个典型的影 响深远广泛的模式可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1. 传统的讲授学练模式 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模式,是古代教学的主导模式。韩愈 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解三个字明 示了老师的课堂行为,同时又暗示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接受 式的,学习结果好坏的评价是能否反馈老师传授的内容。这 种模式生命力很强劲,它依然活跃在当代的课堂上。解放初 期“红领巾教学法”,在前苏联教育专家指导下北师大中文 系学生执教《红领巾》一课,继而语文现代文教学的五个环 节模式风靡全国,基本模式为题解——范读——分析课文 ——总结主题思想——研究写作特点,教师的讲解分析体现的仍是传统的讲授教学。即便是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传授 学生听讲,学生通过练习反馈,老师检查、批改、订正,说 到底,还是讲授学练模式。

2. 情境教学模式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模式,课堂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强 调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突出学生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念下的课堂, 倡导创设情境的几种范式: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 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 境等。

3. 基于资源的合作研究模式 信息技术飞快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资源的获得极 为便捷,直接网上搜索,海量信息便呈现在我们眼前。翻转 课堂模式来了,学习过程前移,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成 为交流、展示的舞台。杜郎口“三三六”模式设置课堂六个 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 固、达标测评。从上述三种典型模式可以看出,课堂模式对教师和学生 的角色定位、课堂行为作了规范,对课堂师生的活动形式和 活动程序进行了设定,有的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的样式。

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课堂里时空存在的形式,它们是课堂 模式的表层,透过表层,其实课堂模式的存在更有其思想内 核,每一种模式的背后是庞大而丰富复杂的教育思想。比如 基于“以儿童为中心”思想的情境教学模式,基于“以人为 本”教育理念的杜郎口课堂模式。新课改实行以来,各种课 堂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有各的形式、程序,但它们的 内核都是新课程理念突出的“素质教育”思想和学生观、发 展观、知识观、课程观。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素质教育” 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是在“应试”的指向下,学校里实 则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搞活动,扎扎实实抓应试”的双簧 戏。这不能归咎于教师不愿改,而是传统的力量太强大,也 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并且“素质”如何体现到教学的具体 行为里,缺少一个系统性的起到引领作用的思想。新世纪初, 《新课程标准》颁布,标准对师生角色的定位、对学生主体 的突出、对教学与生活相连的要求、对课程开设整合的提倡 等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学,使人们盼望多时的“素质教育” 终于找到了一个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各地各校纷纷开发个 性化的特色化的课堂模式,实则是为新课程思想的落实寻找 一个的载体。因此,课堂模式及其被推广是教育改革发展的 必然选择。二、课堂模式的推广形式 1. 研究交流与言论发表 作为规范性、格式化的课堂模式,某一种模式的提出绝 不是一个人一时冲动的“拍脑袋”行为,有的来自于学校内 部管理层和教学骨干力量,或是区域的教研指导,是集体智 慧的结晶,有的是一个老师长期教学实践的提炼。比如钱梦 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教学模式,钱老师执教三十余年 后,于实践中提出“自读”“教读”等概念,“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 的“语文导读法”,这套完整的语文教学模式通过教研活动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于漪先生领衔主编的丛书《名师讲语文》,是新课改以 来第一套新生代语文名师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自我总结 大系,名师程红兵、余映潮、李震、邓彤等,他们风格独特 的课堂教学艺术通过这套书在全国引起学习的热潮。洋思中 学、杜郎口中学面向全国全面开放校园、开放课堂,这也是 一种推广形式。推广者通过教学研讨交流、发表论文、出版 书籍或开放课堂主动向外界推广,这种形式体现了推广者敢 于作为的勇气和已有作为的底气。2. 管理者的行政干预 新课改是由顶层设计的改革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运动, 但传统力量的强大和必需的“应试”评价体制使得课改的推 进阻力重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者通过行政干预,强力 推行一种课堂模式的做法应运而生。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2006年起,教育局金海清局长亲自抓管,在如皋区域推行“活 动单导学”课堂模式,2013年,金局长调到南通市教育局, 他率领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向全市推广“自主合作探究”课 堂模式,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课堂教 学的三点基本要求。这是管理者行政干预的推广形式,它体 现了管理者非凡的魄力和研究的姿态。

3. 追随者的自主选择 一线的教师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课堂模式还有一种在 民间的被推广形式,便是老师们自发地主动追随。像著名特 级教师余映潮“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阅读教学课 堂模式受到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热捧,笔者曾经听过他的一 堂公开课,那是在南通市通州区的一个大礼堂,千余人听课, 余老师明晰生动的教学艺术让听课的老师深深折服。课后, 老师们像追星一样追着余老师要签名。打开余老师的语文潮 网站,可以看到很多文章的点击率上万。这种推广形式让我 们看到的是老师们投身课改的热情,也让我们思考,是否可以从一线老师的反应来反推某种课堂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 性? 三、课堂模式从众性推广之利弊 以上三种,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推广,都会带来“跟风”, 形成从众性推广现象,这有它的益处也有其弊端。

益处:首先,从众性推广能快速广泛地推进新思想。从 众心理是人的普遍心理,有学者做过从众心理试验,结果在 测试人群中只有1/4~1/3的人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课堂模 式的从众性推广从区域上看是大规模的甚至于某个局部的 全面覆盖,从接受人数上看是数量众多的,这就造成了浩大 的声势,使被推广的课堂模式成为一种流行,对于个体而言, 接受它就会变成一种心理习惯,一种无可抗拒的选择。反之, 不施行者会产生一种异样的心理,因为和众人不“同步”而 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这对于革除教育思想上的陈旧落后理 念,树立和普及新的教育理念是最有力的方式。像基于自主 合作探究理念的课堂模式,课堂上如果没有小组的共同学习 时间,没有小组学习结果的汇报等这些内容,就会让人产生 课堂教学不合乎规范的感觉。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占得的课堂时间多了,陈旧的老师一 言堂的教学模式自然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其次,从众性推广的课堂模式提供了现成的样本,设定 了一般的程序,直截了当地告诉教师课堂上应该怎么做,就 像流水线上的一道道工序一样,老师拿来就可以使用,上手快,这样执行效率就高了,并且执教者套用模式,只要替换 模子里的内容——在信息时代极容易获得的知识——就能 上出一定的教学效果,这个效果往往能体现出模式承载的教 育思想。这就会促进教者跟进新思想,对教学能力比较一般 的老师也能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对于教学新手而言,课堂 模式的从众性推广使他们能较快进入角色,模式立出的规矩 能规范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设定的程序,提供的活动样 式让新手有章法可依循,组织课堂活动也容易得心应手。

再次,在实践中,在教学研究交流中,拓宽和延伸了课 程改革之路。鲁迅有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当某种课堂模式使用者多了,使用面 广了,它就会被置于聚焦境地,由实践而引起的反思会增多, 会产生更多的思考与交流,这样使模式本身在质疑中得到完 善,在批判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弊端:首先,课堂模式的从众性推广之弊在“从众”上, 随大流,随从众人去做,跟随者容易失去独立性和个性。没 有独立的判断,依附乃至依赖现成的模式,易滋长教者的惰 性,不利于教者教技长进;
缺乏个性,人云亦云,大众化的 模式,带来的是千人一面,千课一型,不利于教师教技精进 为教艺。课堂成了名师或名牌模式的“模仿秀”,有可能就 是画虎反类犬,抓不到教学内容的实质精髓,而成了形式、 流程的走过场。

其次,从众性的推广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某种课堂模式具有普适性,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似乎一种模式就适用于 所有学科课堂或者一门学科的所有课型。事实上,没有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课堂模式不存在一种万用模式,一个老 师的课要能吸引学生,也绝不是仅有一种模式或依赖于模式 上的花拳绣腿。

此外,从众性推广之弊可能导致“皇帝的新装”的上演, 有的模式还只是在试验阶段,有的模式也可能是研究者的 “乌托邦”,甚至有的模式不排除出于一种功利目的,但因 为某些因素,它被从众性推广了,说“好”的人多了,“不 好”的声音被覆盖,渐渐地“不好”声音的发出者也因众人 的判断怀疑自己的判断,于是,这种模式的效能就在众人的 推波助澜里被无限夸大了。

四、从规行矩步到随物赋形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 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 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苏子的诗文因其 如水般“随地赋形”不拘一格而具有百代不衰的魅力。笔者 以为,这可以用来作为课堂模式运用的最高境界的描述:课 堂教学内容如水一般,教学目标是流淌方向,方向合适了, 在课堂行进中不在乎模式之套路,而顺乎学生之实情,随物 赋形,焕发无限的生命活力。这样的课堂并不是随性而为, 而是不仅合乎规范,更是千模万式化为一堂,看似无形实则形在骨子里,让人不觉形,只觉神采动人。苏子是五千年才 能出此一人的奇才,很多名师也有过人的禀赋,但是一个有 成长追求的普通老师也可稍加努力达到具有个性化的课堂 境界。

必须放首位的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众所周知的 道理,凡称之为职业的都有其规矩,教师主导的课堂需要遵 循基本的规矩,这规矩有对人(学生)的态度规定,比如尊 重,有对教学行为的方法方式规定,课堂模式的程式部分侧 重于后者。学习一种课堂模式,将其规矩成为了常规习惯, 这种模式才算真正地在心中建立。

其次是厚积。一是积累学科素养,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要 广博而深厚,并能紧随时代步伐,了解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 果,如此才能对教学内容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有 教学的独立性。现在流行的有些模式,从推广的宣传看似乎 借助一些手段,如信息多媒体操作、网络资源的利用等,非 专业的教师一样能胜任专业教学,而从教与学的参与者来看, 本人对此持保守态度,技术再先进也要人发挥作用,一个专 业素养深厚的老师较之一个专业素养贫瘠的老师,肯定是前 者更能发挥技术的作用,对学生更有影响力。学科素养厚积 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它能使课堂有模式而不拘于模式,学科素 养深厚的老师面对教学更有独立性更有自信心。二是课堂模 式的积累,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的课堂模式,并进行模式化的 教学实践,了解得多了,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思考就深了;
实践了,何种模式使用何种类型的课堂就清楚了。各种模式 用得娴熟了,同一模式也能具有灵活性,不同模式之间就会 建立起一条协调的通道,由建模到化模才有了可能。

再有是开放。开放的心态,模式的优点是格式化规范化, 但此优点也会导致封闭式固定化,一个人经验累积到足够丰 富,很容易导致排他性,便是很难接受与“我”的经验有冲 突的事物。一种课堂模式流行了,用习惯了,也容易导致使 用者封闭的心态,难以使用其他模式,且浑然不觉此模式的 限制。开放,有容乃大,就不会狭隘地固步自封。模式自身 也可以开放,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现被聘任为深圳明德中 学校长,他解读明德课堂,特别将模式与模型进行了辨析, 提出不蹈“教学模式化”的覆辙,他认为,“模式常指‘程 序建构’,侧重于教学的‘程序步骤’,模型,则是‘要素 提炼’‘要素组合’,要素之间可以组合成多种课型,具有 灵活性,富有弹性张力。” 笔者以为程老师用“模型”一 词打开了“模式”的外壳,把内涵的东西剖析开来,是“模 式”的解放,通过“模型”,教者就能变“我”用模式为模 式为“我”所用,模式的僵硬的外衣化而为轻灵的羽翼,帮 助老师在课堂的天空自由翱翔,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课堂模式立规矩布程序,内核是思想,建模是教学的起 步,是改革的发端;
课堂模式的从众性推广是课程改革的必 然,也是一线教师避不开的心理常态;
课堂模式的从众性推 广利在大处开路,弊在小处封路;
化模,可以是一个普通老师课堂教学理想境界的追求,积累经验而不满足于此,深谙 模式之道而不止步于此,开放视野与心界,丰厚学科素养, 从而到达随物赋形这课堂模式的自由王国。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