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 >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化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化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

来源:述职述廉 时间:2019-10-31 08:02:42 点击: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化的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化的教学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源于问题,问题 是教学的灵魂,思维的心脏,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 切入新课程的法宝。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 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会引起学生对本学 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出现思想的碰撞, 情感的交融,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发出不同的声音,出 现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纵观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呈现 方式,多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基本模式展开。为此,问题化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广大教 师的重视。所谓问题化教学设计就是把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 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 知识内容的同时,亲历和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模式。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恰当的问题不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 且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 一步优化。那么,怎样的问题设计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呢?针对此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一、了解 学生是问题化设计的前提 奥苏伯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最 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 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为 了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更高效,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找 准学习起点是前提。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 同作用下,已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积累,包 括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等。为了找准学习起点, 就必须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认真分析,例如:学生的知识 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什么?有多少学生已掌握?掌握的程度 是怎样的?学习路径和方法是怎样的?学生的学习障碍是 什么?需要怎样的帮助?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怎样的?怎样 设计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教学 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材料进行 再加工,通过取舍、补充、简化、拓展、延伸等方式,重新 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有效材料。同时,对选定的教学内容 进行系列化组合,使之既符合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又符合 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把学生学习材料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已 有的认知结构很好地衔接起来,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二、 情境创设是问题化设计的关键 《标准》明确提出:“要培 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 力”。教材中随处可见“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那些 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等要求。要使学生真正达 到以上要求,让学生提出一些更有探究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课堂教学过程更清晰、流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 少的人力、财力、物力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精心创设情景是关键。只有精心创设情景,才能有效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 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用音像、图画、故事、游戏、谜语等形式,创设恰当 的教学情景。情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是 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做到在教学 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 所提问题的相关情景中,触景生情、触景生思、触景生问, 学生处于一种很想弄懂但暂时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不全知 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寻求问题答案的迫切要求, 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时,课始,教师引导:“这堂课, 我们来进行拍篮球比赛好吗?”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通过商量,男女生各选派2人进行10秒钟比赛,结果,男生 共拍30下,女生共拍25下,教师宣布男生获胜,这时,女生 有点泄气。教师继续引导:“我参加女生组,把老师拍的15 下加在女生组,宣布女生拍了45下,因此女生获胜”。男生 集体抗议说:“不公平”。教师觉得时机已到,提出问题:
“那该怎么办才算公平?”这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小组展开讨 论,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因为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情景, 学生比较熟悉,就会全身性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热情高涨,得出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才算公平,很快学会了怎样求平均数 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情景引入只是一堂 课的开始,应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表述清晰、准确,绝不 能拖泥带水、含混不清,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要做 到这些,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习、向同行 学习、向互联网学习,收集、借鉴、整理一些有用的信息, 不断内化,扬长避短,最终转化为自己的宝贵资源。

三、问题意识是问题化设计的核心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 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 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 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 问题意识。

四、三维目标是问题教学设计的依据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 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 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 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 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 进步和发展”。这让教师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数学是一门数字 化、符号化的学科。教师的教学不是亲自将实际问题转化为 数学模型去喂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点拨、帮助、 合作之下,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带领学生亲自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学生有了这个模型,学生探究解 决问题的思维更加清晰、明了、快捷,从而激发他们对解决 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如何提问、建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同 时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略、遗忘、一带而过的一个环节,教 师应对此高度重视。其次《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 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 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强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 实验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 习方法,在结合实际问题和学生学力的基础上,应采用自主 探究、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遵循“尝试解 决,主动探究——交流算法,优化解决方法——确定算法, 解决问题——自我评价,检验成果”的步骤,寻求解决问题 的策略。例如在学习求《平均数》的课时,教师先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摆一摆,交流怎样摆,初步感知什么 是平均数。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能不能想办 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不同的 算法,进而筛选出最好的算法(先求总数,在除以人数), 然后请学生用这种算法实际算一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每 步算法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请学生回顾解题思路,验算结果 是否正确。最后教师要充分扮演好主导者的作用,发挥学生 的主体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的 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创设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以建构 主义为指导,做到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困难时适时 给予点拨、帮助和引导组建高效、合理的学习小组,允许学 生充分表达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既让学生找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巧;
提倡和鼓励算 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真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心、责 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实把素质教育落 到实处。

五、强化应用是问题化教学设计的归宿 小学数学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 光去认识现实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增强应用数学的意 识。”也就是说,新的数学课程不再只是强调学生学会多少 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加关注提供的数学知识更具有现实 性,使学生尽可能从现实背景中看到数学的本质,从而学会 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让 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巩固深化,拓展应用的练习。

巩固深化,拓展练习是问题化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 作业的有效途径。巩固深化、拓展应用的基本形式是练习, 只有经过充足的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 展能力,开发智力。练习应分为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基本 练习具有例题特征,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而拓展练习是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加深 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 长。因此,在练习设计时不仅要做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讲求实效。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尽可能避免单调重复,而且 应遵循以下要求:首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基本练习 在前,拓展练习在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模仿性练习 到综合性练习,再到提高性练习,这样才能使练习设计既面 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 展”的价值目标。例如同分母加减法的练习可这样设计:
基本练习:口算1/3+ 1/3 5/7 - 3/7 3/5+ 1/5 笔算:7/15+ 11/15 11/20 - 9/20 综合练习:5/8+()/()=1()/()-2/7 =2/7 5/11+()/()=9/11??()/()- 1/8 =5/8 提高练习:自编几道开放性的题目并尝试解决;
其次注 意科学性。练习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知识结构中的重难点,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 认知发展的规律等。如小数乘法的练习可这样设计:根据 56x35= 1960,直接说出下面各式的积 0. 56x35 5.6x3.5 5.6x0. 35 0.56x0. 35 再次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问题 感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让 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因此,设计时应把单调的计算练习进行题型的变换,根据学 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变成对话式、表格式、图标式、 游戏式、儿歌、探险、解宝、解难等,变得有趣有味,让全 体学生参与其中。例如三位数的加减法可这样设计:育红小 学五、六年级开家长会,五年级有327位家长,六年级有297 位家长,学生准备一个700坐的礼堂,够不够用?最后注意 开放性。美国哈弗大学教授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明确 提出人至少有九种智能,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育要 尊重差异,珍惜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 智能强项,以优势智能的充分发展带动全面素质的提高,把 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智能发展,人格健全的人。因此,在练 习设计时,要注重开放性,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如在 找规律的练习中可设计如下问题:一栋大楼上的彩灯按红、 黄、蓝的顺序依次组装,一共有20只,想想第18只是什么颜 色?最后一只呢? 有效的问题化教学设计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迪创新 思维,点燃智慧火花,寻求真知灼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怎样 发挥最大效益,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则需要我们不 断地研究、探索和实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