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 >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来源:述职述廉 时间:2019-10-30 07:49:27 点击: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本文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 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探究了解决该问题的相应对策。

摘 要:
贫困大学生;
就业心理;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贫困学 生的总体数量和所占的比例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来自多方 面的研究表明,和一般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 检出率高于一般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在躯体化、 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激等方面更为突出, 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贫困大学毕业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 群体,同时由于社会关系壁垒、地域壁垒、户口壁垒、名校 壁垒等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之路因此变得更不平坦。所 以,需要全社会各级相关部门应该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充分 认识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创新思路,千方百计帮助贫 困大学生克服就业障碍,成功就业。

一、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 ??贫困大学生是指零就业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农村贫 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这些家庭的经济状 况同非贫困家庭相比先天的差距, 使得来自于此类家庭的 大学生不仅仅在经济方面成为贫困生,而且他们的贫困还表 现为机会的缺乏和心理上的贫困。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毕业时 还表现出在就业人格、就业观、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求职过程中,除了会遭遇大学生普遍面对的 竞争压力、择业劣势,还会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而面临更加 困难的求职问题。

1、家庭经济贫困造成就业成本拮据,缺乏相对有效的 就业信息资源帮助。

根据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由于经济困难导致部分家庭 贫困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缺 乏差旅费,不能赴外地求职和参加面试;
一些学生支付不起 上网、打电话等通讯费用,导致信息闭塞,部分困难的大学 生甚至没有钱打印简历和求职信。

2、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矛盾强化了他们的焦虑心理。

对于过于期望“读书改变命运”的很多贫困家庭而言, 他们对大学生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就业的心理压力,就 业难的现实,却让这些学生发现自己在就业、择业面前的无 力和无助。

3、经济贫困导致很多贫困生不自信,社交礼仪和人际 交往能力欠缺,由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不够,导致应对实 际工作和问题的能力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 业。

4、目前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方 式和潮流,但由于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能力很少得到锻 炼,也没有创业启动资金,因此很少有人提出自主创业计划。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积极对策和建议1、相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和服务工作,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求职择业能力。政府 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为贫困大学毕业生免费提 供公共服务。各地可为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免费的咨询、 推荐和职业技能相关培训。

各高校应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认真调查,在了解贫困大学 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 有的放矢地提供就业帮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心理 健康服务,防止贫困大学生因就业问题出现焦虑、悲观和不 满情绪,帮助他们调适择业心理,提高择业能力。要对贫困 生提供从学习到就业、从心理到生活的多方面系统帮助;
要 根据市场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社会实践 和专业见习的力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一对一” 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适当予以求职经济补贴,加大对贫困 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落实国家有关补贴政策。

2、加大帮贫解困力度,为贫困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 件。应搭建贫困生就业的“绿色通道”,凡是贫困毕业生办 理的就业手续,一切优先,一切从简,在政府考录公务员和 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时,减免贫困大学毕业生的报名费、 体检费等费用。学校应继续完善奖、贷、助、补、减的贫困 生资助体系,建立贫困生档案及相关信息网络,争取更多的 社会资助;
应推出必要的优惠政策,大力引导毕业生到西部、边疆和基层就业。积极请用人单位“走进来”,为贫困生搭 建就业平台;
搭建贫困生就业网上平台,在学校就业信息网 优先为贫困生发布个人信息,提供求职、招聘、指导平台, 免费为贫困生提供就业网,包括远程面试的机会。

3、要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优先择用贫困大学 毕业生。引导企业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基 地和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 习和社会实践机会。要支持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其他 社会公益组织探索服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尝试。

4、全面引导贫困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 期望值,拓展就业思路。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是高校“扶 贫工程”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必然要求,也 必将深刻地影响中华民族的现在与未来。社会、学校、家庭 都应该千方百计,全方位、系统周全地帮助贫困毕业生实现 就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子杰等.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就业弱势思考及对 策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10-11. [2] 杨贤华.大学生就业市场羊群效应研究.中国大 学生就.2006,14:16-17. 李小龙(1979-),男,湖北枣阳人,行政管理学硕 士,讲师,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政治 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程金城(1981-),男,四川邻水人,助理工程师,中 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招生就业部科员,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