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 > 小学生基本教养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以父母共同养育为调节变量]

小学生基本教养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以父母共同养育为调节变量]

来源:述职述廉 时间:2019-10-06 07:59:22 点击: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以父母共同养育为调节变量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以父母共同养育为 调节变量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在大连市三所小学选取574 名小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共同养 育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不 一致性维度对小学生人格情绪稳定性维度有负向预测作 用;
(2)父母共同养育对立冲突维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不一 致性维度与小学儿童人格情绪稳定性维度之间发挥调节作 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6)17-0009-04 一、引言 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共同养育是家庭环境中两个重要 的方面。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 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1]。父母共同养育是指在抚养孩子 的过程中,父母之间相互支持程度的表现,也是父母在养育 角色上的协调品质[2-3]。家庭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首要环 境,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共同养育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 注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关研究表明,父母教养 方式与小学儿童人格发展具有很密切的关系[4]。父母教养 方式越积极,小学儿童越容易形成情绪稳定,活泼开朗的人 格品质[5];
反之,父母教养方式越消极,小学儿童越容易 出现情绪波动大、冷漠、攻击性强的人格品质[6]。然而, 关于父母共同养育的研究,国外学者大都关注其他变量,如 婚姻质量[7]。在国内,杨丽珠和邹萍[8]曾对父母共同养育 影响小学儿童人格做了系统研究,发现合作型的父母共同养 育有利于小学生人格的发展。除此之外,则较少出现关于父 母共同养育的相关研究,因此,综合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父 母共同养育对小学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不仅可以呼吁父亲 参与教养行为,融洽亲子关系,而且可以完善小学儿童心理 发展与教育理论,同时对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也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人格是指个体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 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具有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 种心理特征的综合系统[9]。小学阶段是儿童人格形成、发 展的关键期[10]。作为重要的环境变量,父母教养方式与父 母共同养育是以何种机制影响小学儿童人格发展的?近来,由于受家庭系统观的影响,学者开始关注家庭内 形成的各种亚系统[11]。家庭作为一个多元系统,其间必然 存在交互作用,每一种交互作用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 生或多或少的影响[12]。有一项对幼儿追踪37年的研究表明, 早期观察的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越明显,同时,伴随着父 母之间较高水平的对立冲突,儿童则表现得越焦虑,敌意感 越强[13]。这是因为,父母教养方式侧重强调父母个体自身 对儿童的教养,而父亲与母亲由于性别、生活阅历的不同, 在对孩子进行教养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果父母彼此 之间能够很好地沟通与交流,给予彼此支持,则会弱化教养 方式的不一致程度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在教养孩子过 程中,向孩子传达较为一致的情感、价值观等,这样儿童易 表现得活泼开朗,情绪较为稳定;
反之,在父母教养方式不 一致的情况下,如果父母彼此之间是争执、冲突的,在教养 孩子的过程中,只是把自己认为的观念传达给孩子,更甚者, 还会在暗中,背着对方对对方进行责备、批评[14],这种情 况下,儿童则无法形成统一的认知标准,这对孩子的发展无 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综上所述,本研究欲探讨在父母教 养方式影响小学儿童人格发展的同时,父母共同养育是否也 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 用。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大连市三所小学中,随机选取小学生参加实验, 对同一批被试,请小学生家长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与父母 共同养育问卷,请小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填写小学生人格 发展教师评定量表。本研究中,被试人数为586人,存在缺 失值的被试为12人,相对于整体而言,人数较少,因此采用 直接删除法处理有缺失值的被试数据。删除后得到有效被试 574人,其中男生270人,女生304人;
六个年级小学生人数 分别为96人、98人、96人、91人、93人、100人。

(二)研究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杨丽珠和杨春卿[15]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共40个 题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因素分析后确定问卷的5个维 度分别为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各 维度得分越高,教养方式越差。问卷的一致性信度为0.814, 再测信度为0.867。2.父母共同养育问卷 杨丽珠和邹萍编制[16]的小学生父母共同养育行为问 卷共20个题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因素分析后确定问卷 的3个维度分别为协作支持、主动参与和对立冲突。各维度 得分越高,共同养育行为越好。问卷的一致性信度为0.893, 再测信度为0.721。

3.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 杨丽珠编制的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量表共62个题 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因素分析后确定量表的5个维度 分别为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和情绪稳定 性。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74,再测信度为0.732。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三所小学的小学生进行调 查。在正式测验中,每个班级有两名主试,主试是经过统一 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需要父母完成的问卷告知被试回 家后交予父母,第二天带来交予班主任;
需要班主任完成的 问卷一周内完成,一周后,连同父母完成的问卷统一收回。采用SPSS17.0和Mplus7.0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各变量相关系数、平均数和标准差 上页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平均数 和标准差。从表1中可以看出,父母教养方式溺爱性维度与 父母共同养育各维度显著相关;
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维度与 父母共同养育各维度、人格各维度均显著相关;
父母教养方 式放任性维度与父母共同养育各维度、人格智能特征、认真 自控及外倾性维度显著相关;
父母教养方式专制性维度与父 母共同养育各维度、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维度显著相 关;
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与父母共同养育各维度显著 相关;
父母共同养育协作支持维度与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 控、外倾性、亲社会性维度显著相关;
父母共同养育参与主 动性维度与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维 度显著相关;
父母共同养育对立冲突维度与人格智能特征, 认真自控维度显著相关。

四、讨论 (一)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对小学儿童情绪稳定性的 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儿童人格发 展的重要因素,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7-18],具体表现 在: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负向预测小学儿童人格情绪 稳定性维度,即教养方式不一致程度越高,小学儿童情绪波 动越大,稳定性越差。

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是指父母双方在教养孩子中的 矛盾面,也指父母自身在教养儿童前后的协调性、一致性程 度[19]。协调性越低,一致性程度越低,则父母教养方式的 不一致性越高。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儿童的 第一任老师[20]。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与否,直接影响着儿 童社会化的过程及其人格的发展。这是因为在父母教养孩子 的过程中,父母的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而且根据班 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对父母的教养 行为进行模仿学习[21]。如果父母教养方式保持较为一致的 连贯性、协调性,则儿童会形成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情绪 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但是,假若父母教养行为的差距较大, 儿童则会焦虑、无措,无法很好地完成认知的统一化,这样 的儿童由于受到父母的影响,则情绪波动较为明显、不稳定、 敏感焦虑,还会伴随着攻击行为的出现[22]。

小学阶段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影响儿童能否形成健康的成人人格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小学阶 段的人格特质可以预测成人之后的人格特点[23]。因此,需 要父母采用较为一致的教养方式,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也会成为儿童将来生活、工作、学习必 不可少的部分。

(二)父母共同养育对立冲突维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不一 致性与小学儿童情绪稳定性间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还发现,父母共同养育对立冲突维度会在父母教 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与小学儿童情绪稳定性维度之间发挥 调节作用。

目前,由于国内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规模越来越缩 小,父、母、孩子这样的核心家庭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家庭 结构模式,因此核心家庭的交互作用也就越来越受到研究者 的关注。家庭互动理论认为在家庭中存在一种三方交互作用 的模式,即第三方会影响另两方的交互作用,而另两方的交 互作用又可能施作用于第三方。也就是说,在三人家庭中, 无论哪两个人进行交互作用时,只要第三人在场,第三方就 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交往双方交互作用过程与结果的影 响;
同时,第三人的在场或参与交往,也会对正在交往的双 方发生某种影响作用[24]。传统观念认为,教养孩子的责任只属于母亲,但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这种思想被逐渐取代,现在较为 普遍的看法是,对于孩子的教养,父亲与母亲共同负有责任。

但是,问题随之出现,由于父母亲的生理特点、思维方式、 社会生活阅历等各方面的不同,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一定 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不一 致性会影响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一致 性能够在父母主动的沟通、理解中得到化解,那么这无疑会 缓解父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性;
但是如果在父母共同养育过 程中,出现了不一致,而父母彼此之间又不能谅解,形成对 立冲突,甚至还会在一方不在的情况下,在孩子面前进行言 语攻击,形象破坏[25],则会大大影响儿童的判断,这样的 儿童往往情绪不稳定,波动较大,易于焦虑,因为他们在不 断变化的父母之间,不知道该认同哪一方。可见,父母共同 养育中的冲突行为,不仅对孩子的外在行为产生持续影响, 而且会对孩子内在的心理失调以及其他问题产生影响[26]。

因此,本研究呼吁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注 意自身教养方式方法的协调性、一致性,同时还要与另一方 进行定时的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子女的教养问题,而非一方 独断专制,这样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烦恼,不利于儿童健 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五、结论 (1)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负向预测小学儿童人 格情绪稳定性维度,即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水平越高,小学 儿童情绪稳定性越低;

(2)父母共同养育对立冲突维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不一 致性维度与小学儿童人格情绪稳定性维度之间发挥调节作 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McHale J,Kuersten-Jogan R,Lauretti A,Rasmussen J. Parental reports of coparenting and observed coparenting behavior during the toddler period[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0,14:220-236. [3]McHale J P,Rao N,Krasnow A D. Constructing family climates:Chinese mothers’reports of theirco-parenting behaviour and preschoolers’adap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0, 24(1):111-11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