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 > 在创业教育社会基地建设中加强主体性道德的理念分析|什么是道德

在创业教育社会基地建设中加强主体性道德的理念分析|什么是道德

来源:述职述廉 时间:2019-10-05 07:54:42 点击:

在创业教育社会基地建设中加强主体性道德的理念分析

在创业教育社会基地建设中加强主体性道德的理念分析 教育家杜威认为,真正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通 过学校和整个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更广 泛、更切实地适应社会环境。教育是高校的基本职能,而企 业则是高校教育的实践基地,是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 重要场所。但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 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不懂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 本科教学的不同,学生学习带有盲目性和偏见性。为了有效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除了在校内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外,还 应直接把学生带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基地,让学生看到 自己今后的工作状况,使他们在直观感受中明确“高等职业 教育”的含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是学生创业意识差。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怕苦畏难, 创业意识淡薄,就业观念陈旧,缺乏社会实践体验和劳动意 识,乐于享受生活,追求“好工作”。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 部分学生情愿坐等“好运气”,也不愿接受学校推荐的生产 第一线的操作岗位。要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需要的就业观念,首先要帮助他们更新劳动观念。学生对校 内的一切德育实践活动司空见惯,难以直接培养他们对劳动 人民的感情和艰苦劳动光荣的观念。只有走产教结合,把教 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结合,与社会服务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培 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引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基于以上问题,“创业教育社会基地建设”是当今很多 高职类院校为了适应新形势而探索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它不仅能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进入职场接受磨炼,还从根本 上解决了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钩的矛盾,而且还可以以这 一教育模式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这不仅 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 育的现况,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我育德 的良好机制,凸显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执著奋斗、勇于 实践、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

本文就如何在创业教育社会基地的建设中凸显主体性道德 教育,形成自我育德的良好机制,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 形成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切实制定基地建设目标内容,突出主体性道德教 育的双主性 1.德育目标的主要内容。一是创造多元教育环境,组织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个体道德的需要,确 立劳动观念,树立爱岗精神,增强创业意识。二是开拓教育 新途径,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社会基地实践中检 验对书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完善自我目标,促进知行统一, 发展专业特长,提高创业能力。三是挖掘教育资源,探索德 育渠道,改革学校德育方法,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强化 道德教育的主体性。2.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校企共建组织机构, 包括教育基地德育主任、校外兼职辅导员、基地活动联络员 等,随时研究教育活动,沟通校企意见,实施道德教育计划。

二是确定教育对象。即针对学校整体德育计划,根据各专业、 各年级和不同性质特点的企业,明确相应的教育对象(或年 级、班级、小组),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三是制订合理的德育计划,包括与基地性质、学生专业相适 应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形式、教育评价等系统 性方案,双方各执一份,以有序开展活动。四是制定活动制 度,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双方的服务项目和任务,体现互为 互利原则,以有利于学校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 社会做出服务。

二、合理选择创业教育基地,创造主体性道德教育的 良好环境 主体性道德教育强调学生对社会文化的主动适应性和 创造性,要求营造以人为本的良好环境。为了凸显主体性道 德教育,在选择“创业教育社会基地”时,除了要选择具有 专业活动的实践性和具有现代化管理先进性的企业,还要注 重以下两个特点:
1.具有思想教育的典型性。对职业院校学生开放的企业, 必须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道德影响,使学生到社会基地受到 耳濡目染的良好教育。学校选择的基地应该是坚持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是诚信进取、具有优良社会形象的典型,以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延伸地、实践区。

2.具有高品位的企业文化。外观优美的厂房设计,科学 严谨的企业管理,团结和谐的人际交往,自由平等的民主氛 围,学术浓郁的科研气氛,丰富活跃的业余活动,这些都是 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特质。愉悦向上的企业文化创造的教育 影响是隐形的、长久的,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催人奋 进,能提高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并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 企业的发展。

三、大力开展基地实践活动,凸显主体性道德教育的 实践性 大学生具备了主体意识后,教育者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 大胆实践,引导学生形成个体道德意识,不断强化主体行为, 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主体行为习惯,转化为个性特征。因此, 高校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基地活动,鼓励学生在道德教育实 践中亲身体验,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和职业素养。

1.组织实地参观,树立劳动观念。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 是实践的第一步,学生要做好看、听、议、写四件事:看厂 容厂貌、厂风厂纪、作业环境、工作流程;
听企业发展史、 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分析、管理经验、管理模式介绍;
议企 业精神实质、自身差距;
写参观感受、交流心得。这一过程 能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了解企业,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劳 动观念。2.组织基地劳动,品尝奉献价值。在创业教育基地建设 中引导学生自我德育的一个难点就是“看看容易、做做犯难”。

要想让学生能够动情、动心、动脑、动手,品尝劳动价值, 品味奉献滋味,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劳动服 务,帮助基地企业打扫卫生、服务老人、整理绿化、搬运物 品、便民服务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服务性劳动,却能培养学 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维护公德、保护环境、互助友善、 奉献爱心的良好品质。

3.组织职业实践,引导爱岗敬业。社会性是职业教育的 一大特点,弘扬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 品质和能力,高校可以将主体性道德教育纳入社会职业实践 基地教育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优秀毕业生访谈调查、 名人专访、假期见习、专业考察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职业实 践中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体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同时要重 视学生的创新精神、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实 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主动参与中提高自主教育 的能力。

4.组织顶岗实习,促进自我育德。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最 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德育,学会自律,从“他律性的德” 成长为“自律性的德”。经过参观、劳动、实践以及长时间 的顶岗实习,让学生从单一的校园跨入社会,在职场中接受 道德考验。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实习生,也 是企业员工,是生产车间的一线员工、技术工人,学生需要处理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在这其中能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实 践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完成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真正实现个人主体意志价值,完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常建坤,杨怡.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 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万增奎.自我认同与道德自我的建构[J].思想理论 教育,2008(24). [3]伊势孝之.杜威的道德教育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4(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