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教育;
机制研究 一、学前教育机制现状 一方面,幼儿园层面上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操作 实践主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国家层面上制定 课程纲要的政策实践与之不同,它不仅仅要考虑儿童的年龄 心理发展特点,而且还更多地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宏 观逻辑影响,和国家的整个文化传统与意识形态有关,和国 家在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做出平衡取舍的价值取向相连,乃 至和全球化浪潮中国家对儿童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定 位也是紧密相关、不可分离的。在当前学前课程纲要国际比 较的已有研究中,国内的研究基本上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 述评式,即就某个国家近几年颁布的学前课程发展指导框架 的简介评述,如《韩国全国幼儿园课程评介》;
第二种是领 域比较式,即就两个不同国家幼儿园课程纲要中的某个具体 领域展开比较,如《中英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之比 较》等。这些相关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某些国家近期学前课程政策的新进展, 及与我国学前课程政策的异同。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国内在 这方面仍缺乏一种整体性研究,往往主要关注了诸如日本、 韩国、英国、美国等几个国家,国家的覆盖面不够大,尤其 对非常有特色的北欧各国的学前课程深度关注还很不够。而 且也较为缺乏对多个国家之间学前课程纲要的综合比较。
二、学前课程纲要中内容领域划分思路 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也主要是从这一基本思路来划分课程内容领域的,构建 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当然,对于这 五大领域,我国的指导纲要称其为“教育内容”而不是“课 程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反映了力图规避学前教育 领域对幼儿园课程的学科化、知识化理解的传统倾向。受苏 联的凯洛夫教育学传统的影响,建国后,我国教育界对“课 程”的基本理解是教学科目,强调的是教师向儿童传授知识, 学前教育成了小学化教育。如在1952年,在苏联教育专家戈 林娜等人指导下,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其中 涉及了六项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和 手工、音乐、计算。这些学科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 的标准,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来呈现学科 知识。这一文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影响深远,如1981年 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 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六门课程。因此,在这种关于课程理解的传统语境下,2001年的指导纲要使用 “教育内容”而不用“课程内容”,应该说其本身就暗示了 一种教育机制,体现了一种大课程意识,强调的是课程内容 领域的低结构性。对于这一划分思路的优点,我国学前教育 领域认为这是比较成熟的、科学的分类。
三、社会性发展 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最喜爱的是活动,他们长大以后,在 回忆儿时,大多数人记忆最深刻的往往是儿时的一次次活动。
可以说活动是最能调动孩子情绪、最能激发他们主体性,也 最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因此,情境德育十分强调以儿童 活动为途径,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事实上,也只有在活动 中,儿童才能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感悟,由此“导引”道德行 为。随着大量的实践,我们情境德育的活动逐步系统化,形 成了许多传统的内容和特色板块。很显然,这主要关注的是 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这在一些国家及地区的学前课程 纲要中也有充分体现。
四、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机制转变 在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儿童的艺术活动,是强调基本技 能技法的传授与掌握以及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还是强调儿童 在艺术活动中的自由表达?从目前各国的学前课程纲要在 “艺术领域”中所秉持基本价值取向来看,更多地是倾向于 后者,即更强调艺术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自由表达价值。在 这一方面上,我国学前艺术教育近些年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基本的转变。在我国传统的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中,艺术训练 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过分追求规范、过分追求所谓 的整齐、美观的教学指导下,无论是儿童的创造性还是教师 的教学创造性都被压制了。因此,我国2001年的《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了明确转向,开始对学前艺术 教育中的表达价值给予充分强调。
五、结语 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方向之一,应该是从我 国基本国情出发,按照短期、中期、长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以推进学前教育机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瑞红.关于高师学前教育培训学生能力培养的研 究[J].教育探索,2012,08:144-145. [2]邵焕荣.学前教育机制调查与分析[J].新课 程,2008,09:120-12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