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人大代表述职 > [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发展前景分析] 工业工程前景

[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发展前景分析] 工业工程前景

来源:人大代表述职 时间:2019-10-13 07:50:20 点击:

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发展前景分析

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发展前景分析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 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 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 施的工程技术,它要求要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 方面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对系统 可能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1]。工业工程是工 业化的产物,它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很快向世界其他许多工 业化国家传播。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实践都证明,工业工 程的普及和应用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工业工程在我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处在蓬勃发展中的学 科,它伴随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近10年,工业工程在 我国发展迅速,所以国内目前已有17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 工程专业。黑龙江省目前有6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 他们分别是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开设)、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2001年开设)、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科技学院(2004年开设)和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2007年开 设)。其中,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是唯一的一所民办普通高 校。在5年时间的实践中,围绕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 培养,笔者依托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对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 究。下面是笔者对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的探索报告。

一、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调研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起的他们应具备的知 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的实现方式,它规定了学校人才培养 的途径和方式,体现出的是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 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的组合,其中包 括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途径、 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必须 使之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 规律。

根据国家专业目录中对工业工程专业的要求,高校工业 工程专业应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 的知识和能力,以使他们成为将来能对工商企业的生产、经 营和管理等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培训,要 具有对工业工程的管理系统进行开发与设计的初步的能力 [2]。该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管理学和机械工程(或电子科学 与技术等),主要课程包括电工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或电 子、冶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运筹学、管理学和管理信息 系统等,要求学生要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要掌握系统管理中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能,要具备某一 工程学科(如机械工程)的基本技能。

经调研,在全国170多所已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 该专业分别设在高校的机械与电子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航空港工程系、工程技术学院、海洋学院、采矿工程系、生 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机械汽车工程学院、 资源与材料工程系、电子机械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机电 与动力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等系或学院。在主 干学科中,主要涉及机械、电气、冶金、采矿、制药、汽车 和食品加工等。

从我国全国范围看,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主要有以下几种培养模式[3],[4]:
第一种是以上海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为代表的机械类 四年制本科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将工业工程专业 设在他们的机械院系,其工程技术教育依托于其原有机械专 业。在这种模式下,他们的机械工程方面的课程在整个课程 设置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第二种是以天津大学为代表的管理类四年制本科模式。

天津大学将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依托于他们的管理学院。他 们要求,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原理 的基础上,再学习和掌握工程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再了解 一门工程学科(主要是机械工程)的知识内容,学生毕业后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第三种是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五年制双学士学位 模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前3年在他们的机电工程专业 或电气与自动化专业学习,然后品学兼优者再在管理学院工 业工程专业学习2年管理专业的课程。通过5年学习,成绩合格者毕业时获工学与管理学双学士学位。

第四种是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六年制本硕连读模式。

第五种是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东 北大学等为代表的以电子、冶金、化工及其他相关专业为依 托的四年制本科模式。在这些院校,其培养模式既体现了很 强的工业工程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各自所依托的专业 的特色。

以上学校其历史、专业优势和行业背景等都不相同,所 以其培养模式就呈现出多样化的状况。可见,如何根据自身 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如何探索出 一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 问题。

二、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专业定位 我院工业工程专业设在我院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在 深入研究国家专业指导目录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求,我们根据我院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对该专业的专业 定位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开设本专业的各高校对于该专业所依托的专业 选择虽然不尽相同,但机械工程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以 电子电气专业为依托的并不多。但是,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 发展,目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要求有电子电气背景的 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我院是一所以商科为特色的地方高校,管理、 金融和会计等学科专业可以对工业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中的 管理学进行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我们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系下设的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等专业已开设多年,实验条件齐备,师资力量雄厚,可以对 电子电气工程学科有很好的支撑。

综合上述分析,我院就把电气工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所 依托的学科,把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在研究电子电气产品的生 产制造流程上,主干学科为管理学和电气工程。由于专业定 位准确,由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所以该专业的 招生规模近几年就不断扩大,已从2007和2008两届的20多人 快速地增加到现在的平均每届80人以上。

2.“3+1”的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 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 面的理论,应具备较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较好的对工 业工程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5]。为此,经过几 年的探索以后,我们提出了一个“3+1”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前3年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学好相关基础理论。我们给 学生开设了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部分专 业方向课,同时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6]。第4年即第7学期, 我们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培训完成 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未通过的则重新进行培训。学生的生产实习期满后,根据学生在生产实 习过程中的表现,在第8学期再安排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在 该实习期间,根据自己实习的内容,学生还要完成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后,对于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企业会将他们留 下来。

通过此种模式的培养,尤其是通过最后1年的在企业的 实习,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等都得到充分的锻 炼和提高,因而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3.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依据, 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单元,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 的依据[7]。课程设置应以“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 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突出专业特色”为原则[6]。

为适应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将我院工 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成“四个教育平台”和“十个课 程模块”(如图1所示)。

通识教育平台中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两个模 块。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数学、体育 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公共选修课为任选课,主要有自然科 学、人文社会科学、工具与语言、艺术与体育、卫生与健康 和时事政治教育等相关课程。按规定,在公共选修课中,每 个学生至少要选修其中的3门课程。通过对此平台课程的学 习,学生可以获得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接受到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教育,也可以接受到 数学、外语、写作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该平台中的 课程教学要求是在第1至第4学期完成。

学科基础课和学科选修课为学科教育平台中的两个模 块。其中,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中主要包括工 程图学及CAD、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管理学和运筹学等, 主要在第2至第4学期开设。学科选修课中包括本学科中的共 同课程和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主要有管理类课程、电气类课 程、机械类课程、经济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等,要求从第 3学期开始开设,到第6学期完成。

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共同构 成了专业教育平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是 培养工业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内容。其中,专业 核心课中包括“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效学”“生产计划 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和“设施规划与物流系 统”5门课程,涵盖了该专业的核心内容,相继在第4、第5 和第6学期开设。根据目前社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和该专业的内涵,我们为之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生 产管理方向上的“工业企业现场管理实务”“企业资源计划 原理与应用”“成本控制”和物流管理方向上的“先进制造 系统”“现代物流设备”及“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等课 程,在第6学期开设,学生可限选一个专业方向进行修读。

通过该专业方向上的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备在某一专业方向上的初步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专业选修 课模块中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程,如“组织行 为学”“生产系统仿真”“安全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学” 和“会计学”等来学习。安排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意在使学 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及其发展动态,增强其适应性。本 模块课程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要求在第7学期的前8周完成。

能力教育平台的学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能力、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有基本能力教育、就业能力 教育和综合能力教育三个模块,其中包括社会实践、课程设 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职业资格培训、就业指导和毕业 设计等。在职业资格培训方面,要使学生经过培训能获取“见 习工业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不仅能使学生的综合实践 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上述各教学平台的学分分配情况见表1。

4.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所以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必须确保实践教学的学时,并且做 到4年不断线。同时,还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 的需求来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在我院,工业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 达到了6:4(如表2所示)。理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打好理 论基础,同时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实践教学则突出对学生 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依托院内的实验室和院外的实训基 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其中包括课内实验、课 程设计、专业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做 到了4个学年8个学期不断线,并把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能力 培养的重要补充。我们每学期都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来授课, 或请他们为学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 加数学建模竞赛、专业竞赛、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及撰写科技 论文等。为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我们还设立了 创新学分,以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8][9]。

在实践内容方面,我们注意循序渐进,即先做验证性实 验,然后逐渐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过渡。我们对每门课程 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尤其加大了电气工程类课 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学时。我们重视与校企合作 单位进行沟通和协作,注重以企业生产实际为背景来设计教 学案例和实验实训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与产业对接的实践教 学的体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能够走进企业,能把 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他们的第二课堂。如此之后,学生就能 根据实习内容完成他们的有实际意义的毕业论文,就能使学 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等都得到较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就 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10]。

三、实施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我院 特点的 “3+1”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一个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四个 教育平台”和“十个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重点加强 了实践教学环节,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012年毕业生情况的统计数据表明,采用“3+1”模式 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实践技能, 都有显著的提高。2012年我院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共25人, 其中70%以上的学生都通过了行业资格认证,都取得了见习 工业工程师资格证书。其中更突出的,有两名学生被东北林 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有一名学生获得了 省级优秀毕业生的称号,一名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实习期间 即被选派到天津去学习丰田的生产方式;
他们的以企业的生 产实际为背景的毕业论文还被评为我院的院级优秀毕业论 文。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M]. 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中国普通高等 学校本科 专业设置[S].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詹月林,马如宏.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 思考[J]. 盐 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67-70. [4]杨维平,施文丽. 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 式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90-94. [5]李峰平,周宏明. 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研究—— 基于区域集群产业的视角[J]. 黑龙江高教 研究,2008(7):
102-104. [6]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教务处.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Z]. 哈尔滨:哈尔滨德强商务学 院,2009. [7]王知强,陈本士,安慧姝. 基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的 信息主体素 质知识模型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8):38-41. [8]杨丽颖,赵秀霞,昃向博,等.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的探 讨[J]. 工业工程,2004(9):61-64. [9]安慧姝,等. 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课程体系构 建研究[J]. 商业经济,2010(10):124-125. [10]陈亚绒,周宏明,等. 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应用型 IE人才培养 的课程教学模式[J]. 工业工程,2009(4):
122-12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