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越来越关注家庭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发现, 仍然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仅是看“闲书”, 会造成学习上的分心,这种偏颇的看法令人堪忧。如果说知 识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教科书所承载的内容只是一个小小的 港湾;如果家长仅仅让孩子抱住教科书不放,孩子即使学习 成绩不错,所得也非常有限,他们的目光“只看见院子里高 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他们的志趣和才能受到了压抑和窒息, 将来就只能成为孤陋寡闻的浅薄庸人。
读书能改变人生。有位专家统计:19世纪20年代47位 名人的传记中,34人在青少年时代均有好读书的特点。无论 是醉心文学的茅盾,还是其他成就卓著的学问家,他们的成才都与读书密切相关,孩提时广泛的阅读情趣和宽广的知识 面,奠定了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由此可见,一个人将来有 没有发展,向哪个方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青少年 时代所读书的多少和读书的类别。对于信息化时代的孩子来 说,课外知识丰富了,更有益于课堂内的举一反三、融会贯 通,提高学习的悟性和效率。
对于思想、知识、修养、才能各方面处于关键提升阶段 的中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外书籍、获取丰富精神食粮是他们 心灵深处的渴求。据一项调查表明,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学 生各类教科书的阅读量为70万字,而课外阅读量却达到700 万字;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各类教科书的阅读量为130 万字,而课外阅读量竟高达1000万字。不难看出,少年儿童 是很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书籍的,问题在于我们的 家长有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远见,有没有“风物长宜 放眼量”的气度,有没有为了未来事业“少抽一包烟,多买 一本书,撑起一片家庭阅读晴空”的行动。
有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除了平时的课堂学习,她还坚 持利用每晚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科技书籍和唐诗宋词、收看 电视台的知识性讲座,并参加课余书法兴趣小组,利用节假 日走上社会,亲近自然,开阔视野。她说:“这些事情看起 来庞杂零碎,但坚持了几年,我感到自己确实增长了不少见 识,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了相得益彰。而 且我相信,未来社会需要的正是知识丰富、兴趣广泛、有活力、会创造的人才。”相信从她——这位众所周知的哈佛女 孩刘亦婷介绍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中,家长们一定能获得生动 的启迪。而这位成功女孩所倚靠的,正是像茅盾的父亲那样 的智慧的家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数鲜活的例 子可以证明,好书在手,终生受益;家长的正确引导,则是 保证孩子在课外读有所得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清楚:不同 类型的书籍自有不同的功能,知识性的书籍可以拓宽视野, 增知长识;娱乐性的书籍有益愉悦身心,陶情冶趣;修养性的 书籍则有利于完善人格,励志奋发。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像 蜜蜂采蜜,要采很多很多花,才能酿出最甜的蜜。家长不妨 “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涉猎广阔的阅读领域。
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包括要辅导孩子学会读适合其 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经典名著,让民族文化的精华浸润纯 洁的心灵,对一些不健康的书报刊物则要毫不留情地抵制、 清除,保护身心健康,同时要帮助孩子养成珍惜书籍的好习 惯;还可以开展“家庭图书漂流”活动,让小伙伴相互交换 阅读,不仅“以一读十”,也学会交往,促进交流;更要让 孩子掌握一项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 知识库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更重要的是要 教会孩子自主阅读的好方法,如学会快速阅读、带着问题阅 读、边阅读边批注、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等。
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习近平主席则说:“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不只是孩子们的小事情, 而是全民族的大事情。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只有全民阅读,才有利于营造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文化环境。“百花采得终成蜜”,有修养的 家长要懂得以己为镜,言传身教,不断充电,给祖国的未来 拓展一片“任鸟飞”的“天空”、“凭鱼跃”的“大海”。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劳逸结合地阅读,身心愉悦地阅读,让我 们的生活时时飘溢书香和诗意,让我们的人生不断走向精彩 和高尚。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