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视广告会使儿童形成物质主义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伦理道德原 则为绝对的价值尺度,即主体对客体的评价都是以道德原则为准绳。电视广告中表现的强调自我满足的物质主义价值观 与中国勤劳节俭的传统价值观形成对立,与中国重视人格修 养和修身养性的优秀传统教育观念相背离。当电视广告对物 质与消费的极大赞美与儿童无法拥有的现状形成对比,就会 使儿童对拥有这些物质产生追求。电视广告对物质消费的过 度宣扬直接导致儿童的物质主义倾向,使他们把物质消费当 做获得幸福感的途径,而一旦未能获得想要的物质需求就会 感到失望,甚至产生自卑心理。电视广告直接影响着儿童的 价值观。
物质主义价值观一旦形成,儿童会觉得拥有品牌商品是 值得炫耀的资本和奋斗的目标。广告往往对商品赋予一定的 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些意义吸引儿童去购买商品,一些 儿童觉得广告介绍的商品都是名牌,拥有名牌商品在别人面 前显着很有面子,这其实是潜意识的激起了儿童的炫富和虚 荣的心理。在物质的占有与品牌消费的过程中,儿童陷入了 攀比和虚荣的陷阱中,吃哈根达斯、坐豪华汽车、穿阿迪耐 克都成为儿童间炫耀的资本。久而久之就使得儿童希望拥有 名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炫耀,感觉这样能有面子满足虚荣 心;
反之就会感觉到自卑,丢脸。追求名牌其实就是要追求 金钱,因此,一些儿童会将“我长大要成为有钱人”作为人 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滋生了这些儿童的享乐主义价值观,很 可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为达目不择手段而走上邪路,成为 物质社会的牺牲品。三、电视广告会对儿童思想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当各类电视广告向儿童灌输相似的思想道德观念时,这 些思想道德观念就在儿童的思想中形成一种文化环境,它所 引发的影响会存在于儿童的潜意识中。在广告的多次播出后, 影响就逐步加深,慢慢形成一种道德判断的依据。
(一)影响儿童道德判断的方向 电视广告中成人权威的表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影响很 大,儿童的判断能力常常受其左右。儿童电视广告中的权威 人物经常是家长、老师、专家等社会推崇的儿童榜样,当这 些榜样以教育、劝说的形式引导儿童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 效果。通过权威形象电视广告能对儿童形成不正当的心理刺 激。比如高露洁广告中,所有的小朋友都拿着牙膏说的广告 语“用高露洁”“没有蛀牙”,还得到医生叔叔的赞扬时,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也希望像电视机里的小朋友一样得到老 师的赞许,家长的表扬,这样就很可能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 变得趋炎附势,以换取榜样人物的赞扬。家庭是我们每个人 避风的港湾,父母疼爱子女,子女敬爱父母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家,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典范。
然而,以刺激儿童物质追求为核心的电视广告会导致儿童产 生错误的道德判断,以是否满足其物质需求来衡量父母的好 坏,这使爱变的不那么重要,物质上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事 情。我们在电视广告中可以见到,儿童电视广告中一些表现 儿童与父母亲情的画面,往往是建立在父母满足了儿童的物质需求为前提的,这无疑给电视机前的儿童暗示,维系家庭 情感的纽带以物质为主,亲情为辅,如果物质需求得到满足 就是像广告中一样的好妈妈,物质等同于父爱母爱。长此以 往,儿童不仅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思想道德的评判标 准也会改变,会使儿童变得唯利是图,这对儿童思想教育发 展非常不利。
(二)影响儿童的社交行为 许多产品广告都把主题定位在送礼的角度,如黄金搭档、 酒品、脑白金、核桃露等,广告中反反复复表现出用物质来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讨好别人,笑脸相迎,获得好评, 将成人世界中人际交往的庸俗一面,阿谀奉承礼品往来的丑 恶现象在儿童面前暴露无遗。许多儿童以此认为给别人送礼 是为了讨好别人,请求别人帮忙的一种手段,需要别人帮忙 就必须要送礼,加上大环境所致,周围一些成人送礼求人办 事的表现,许多儿童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也 学会了请客送礼、拉关系和走后门这些歪门邪道,在儿童心 理留下了通过物质交换换取利益和友谊的印象。
(三)造成儿童追求新鲜,奢侈浪费的不良道德习惯 电视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广告以新鲜的面目出现,这 会刺激起儿童强烈的物质占有欲。因此每当有新的玩具、食 品、文具和服装的商品在市场上出现并在广告播出,孩子就 会急切地希望可以得到这样的新商品,之前买的很多曾经也 非常喜欢的商品都被放置一边不再感兴趣了。在儿童电视广告中过多的传播这种只有得到新的商品才有快乐的观念会 误导儿童在物质上过分地喜新厌旧,追逐新产品、新功能、 新口味和新刺激等。在这种观念的渗透作用下儿童就会养成 追求新鲜,奢侈浪费的不良道德习惯。
综合以上分析,电视广告给儿童的道德思想教育带来很 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认清电视广告的经济属性决定 了它必然受到经济利益的制约。信仰缺失,个人主义,金钱 至上,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在电视广告上有很多表现, 广告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都导致不良的电视广告大 行其道,走向异化。这些负面的电视广告不但在内容上虚假 使消费者上当,在传播理念上鼓吹消费至上,甚至无视法律, 与法律打擦边球,对儿童身心健康和道德发展危害十分巨大, 希望可以引起大众的重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