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基于部分实际案例,对公民新闻时代下专业传媒机构所受的冲击进行分析, 并对其社会角色进行再定位,以期为专业传媒机构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 在20世纪90年代,由职业新闻工作者构成的传统媒体是新闻传播活动 的主导,他们占据着大众传媒的优质资源。从1998年起,一些商业网站开始以“门 户网站”为目标,设立自己的新闻频道或栏目。由于商业网站没有时事新闻的采 访权,他们只能广泛搜集和加工整理传统媒体机构所发布的新闻信息,以弥补在 内容生产方面的不足。经过10多年的发展,商业网站在信息的整合传播领域建立 优势,与传统媒体平分秋色。
随着近几年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公众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移动 社交工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闻事件报道中去,自由灵活地进行意见表达,这 对专业传媒机构的业务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公民记者”开始“抱团”组建专门的 公民新闻网站,如我国台湾的PeoPo、韩国的OhmyNews及美国的iReport等。区 别于一般的自媒体,“公民记者”有着更高的新闻理想和评判标准,在参与新闻活 动时会自觉向新闻专业主义靠拢;他们以平民化视角进行新闻报道与评论,在一 些社会问题的意见表达上会更多地考虑公众的利益诉求,这使以“公民记者”为代 表的民间话语体系成为撼动专业传媒机构主导地位的第三极力量。
传统媒体的衰落、商业网站的转型、自媒体的崛起都表明公民新闻时 代已经到来。对于专业传媒机构来说,传播者与受众间的界限已被打破,传统的 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正在被颠覆,挑战与机遇并存。
2 公民新闻对于专业传媒机构的冲击 清华大学彭兰教授将当前中国网络媒体构成要素分为传统媒体、有新 闻业务资质的商业网站、网民,其中传统媒体和商业网站共同构成了专业传媒机 构,它们所受的“冲击”正是伴随公众话语权的提升而出现。下面从3个维度对“冲 击”进行具体阐述。1)新闻来源的广度。相对于专业传媒机构,公民新闻的传播主体更加 广泛,犹如触角般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个人的所见所闻、朋友圈的新鲜故事、 亲友间的无意爆料都成为了新闻素材,媒体报道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在一些突 发事件发生时,现场目击者或亲历者的出现还能够弥补专业记者不在现场的缺憾, 为新闻报道提供真实丰富的第一手信息。此外,媒介融合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闻 传播活动呈现出低门槛、可接近的新特点,原本繁琐的新闻业务现在只需一个人 就能独立完成。
2)新闻报道的深度。由于个体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公民新闻往往被冠 以“草根性”“碎片化”的帽子,但对于整体传播格局而言,公众提供的碎片信息恰 恰是对专业传媒机构的平衡与补充。当专业媒体违背公正客观原则,出现大量失 实报道时,公众会通过博客、论坛等多种渠道进行声讨,以强大的舆论压力来打 破单级话语霸权对于解释权利的垄断,从而逐步深入挖掘出事实的真相。虽然公 众提供的只是零散的“碎片”信息,但当它们与专业传媒机构所提供的报道组合在 一起时,其呈现出来的景象会更加真实、立体和丰富,使新闻“深度报道”的内涵 与外延得到极大扩展。
3)舆论引导的方向。伴随着移动社交平台的更新换代,人们对于社会 问题的讨论热情和卷入程度空前提高,专业传媒机构对于舆论的把控和引导也愈 加困难。一方面,公众绕开了专业媒体机构的筛选加工机制,直接借助网络来传 递信息、表达意见,使传统媒体对于信息资源的配置和控制特权流失,“把关人” 地位随之弱化;另一方面,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 能,公众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可以自由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对于新闻事件被赋予 的“显著性”也表现出反权威的叛逆性。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的新形势下,有人说专业传媒 机构会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走向消亡。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危言耸听,但专业媒 体机构确实面临着“不转型就转业”的生存危机,因此有必要对其角色认知与身份 定位进行再思考。
3 专业传媒机构的转型方向 根据媒介属性的不同,我们将专业传媒机构划分为传统媒体和商业网 站。由于两者在政治地位、发展历史、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专业传媒 机构应该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社会角色重定位。传统媒体首先要摆脱“铁饭碗”思想,并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敏感度。
近年来,央视知名主持人郎永淳、张泉灵、段暄相继离职,他们将离职原因归结 于新技术冲击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生存压力。面对“互联网+”势不可挡的融合力量, 传统媒体机构凭借政治特权对媒介资源形成的垄断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各种新媒 体平台开始在“壁垒森严”的体制高墙上生根发芽。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尝 试“新媒体基因”的植入,例如《人民日报》开设“两微一端”实时推送新闻,在2015 年两会期间采用“中央厨房”全媒体生产模式;澎湃新闻客户端的个性化订阅,注 重与用户间的互动等。职业媒体人的集体反思与传统媒体的积极应对让我们看到 了这样一番景象:互联网思维正逐渐融入新闻生产传播的每个环节,每件新闻产 品都将打上新媒体的烙印。
因此在公民新闻时代下,传统媒体应该将自己定位成公民新闻的参照 坐标。职业新闻工作者是传统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经过严格训练,具备 较高业务能力和媒介素养的专业人士。而公民新闻的大部分参与者未受过专业培 训,对事实的甄别能力和新闻伦理的认知良莠不齐,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传播有 害谣言、侵犯隐私权等案件。传统媒体通过客观全面的事实报道和理性深刻的评 论分析,有利于引导公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新闻活动。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要不断 创新报道形式,增强服务意识。例如新华网对于“数据可视化”新闻的探索以“数 读新闻,聚焦天下,用数据和图表传递独特新闻价值”为理念,意在帮助受众快 速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演变,而且有利于媒体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公众舆论。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优势,商业网站更擅长内容的整合传播。
以往几大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都是收集整理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新闻报 道,并邀请一些知名评论员定期发表评论文章,以争夺网络话语权,扩大品牌影 响力。在公民新闻时代下,商业网站的整合传播范围已经扩大到了自媒体领域, 例如腾讯在2016年3月发布的“芒种计划”,通过“2亿补贴”和“用户享受全额收益” 来吸引那些坚守原创,深耕优质内容的自媒体进驻企鹅媒体平台,在手机QQ、 微信、天天快报等客户端实现一键多发,从而打造以腾讯为中心的媒体共赢生态 圈。从“芒种计划”我们可以看出公民新闻时代下的商业网站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以 自己为中心的信息整合平台,即所谓的“媒体生态圈”。在这个平台上,任何公民 都可以借助商业网站提供的技术服务来传递信息、发表意见,任何媒体可以利用 这样一个庞大的“中央厨房”来提炼信息、挑选素材。相应地,商业网站有权获取 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
因此,商业网站应该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平台管理者。如果将整个媒介环境比喻为信息产品的交易市场,那么传统媒体是生产商,自媒体是零售商贩, 而商业网站是大型商场管理者。在过去由专业传媒机构主导新闻活动的时期,商 业网站只需要从电视、广播、纸媒那里“批发”信息,再转手销售给公众就完成了 整合传播活动;然而在公民新闻时代,商业网站还需要用广告分成、现金补贴等 方式装饰“店铺门面”,吸引有着优质原创内容的自媒体前来进驻。当聚集足够多 的信息产品时,公众就会主动前往“商场”寻求服务,并渐渐成为一种牢固的生活 习惯,这也是商业网站构建媒体生态圈的最终目的。
4 结束语 公民新闻时代下,专业传媒机构与自媒体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自 媒体的崛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专业传媒机构的发展空间,但仍然无法撼动 它的基础性地位,自媒体只是对专业传媒机构的平衡与补充。与此同时,专业传 媒机构应该对自媒体抱有敬畏之心,充分认识公民新闻对于传媒业变革的巨大价 值,做到因势利导,为我所用,从而更好地发挥专业传媒机构的主导作用。
作者:陈坤 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6年13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