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年终述职 > 关于教学法的论文【基于本体的文言文教学法论文】

关于教学法的论文【基于本体的文言文教学法论文】

来源:年终述职 时间:2019-11-15 08:29:27 点击:

基于本体的文言文教学法论文

基于本体的文言文教学法论文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争议 历次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都对文言文教学提出明确的 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学生需要 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也加大了文言文的份量,要求文言文教学 要使学生达到能读懂浅显的古代诗文的目标。而实际上高中 毕业生要做到阅读浅易文言文依然困难重重,难以达到预定 目标。文言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钱梦 龙先生言及此,也说在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是一 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一)文白之争:语文教学的百年难题自新文化运动以 来,白话文与文言文针锋相对,近现代人们关于文言文与白 话文之争始终没有中断过,并在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争论的高 峰。1920年前后,白话文运动掀起了语文教育领域的第一次 文白之争,争论以文言文的去留问题为中心,结果以白话文 打破文言文几千年的垄断地位翻开了白话文教材的新篇章。

20世纪40年代,中学生国文水平整体低下的情况引发了学界 的“拯救国文”大讨论,主要针对如何确定文白界限、文言 文教学的目的与教材选文、文白两种教材的编辑组合等问题, 进而推动了语文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当今时代被称为“危机 的时代”,“道德危机”“信仰危机”“教育危机”都不同 程度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批判中寻求精神生活的新起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也自然落在了国学复兴、文言复归的问题 上。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近年来文言文教学也遇到了 现实困境。第一,师生对文言文及其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教学以考为教的圭臬,偏重文言文的工具性,丧失了其人文 教育情怀。第二,逐渐增加的文言文教材比重和课时数量与 学生的学习效果成反比,学生恐惧和厌学心理较重,教师束 手无策,出现“满堂灌”和“表演课堂”现象。囿于上述教 学困境和教学效果的难题,有学者提出既然文言文是过时的 语言就该删除。2004年,王尚文发文《“文白并重”是开历 史倒车》,其认为在有限的语文课程中安排大量文言文的内 容,挤占了学生学习现代文的时间,文白并重不可能实现。

学界立刻就基础教育领域里文言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展开论 争,再次引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文白之争”。目前,学 界就该问题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文言文仍然需要学。然而, 最近一种趋向于“另类文言文”的观点骤然兴起,倡导者提 议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以释放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 力,使其不必通过古代典籍也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这种 情况下,又一场关于文白教学的波澜在涌动。当前教育理论 界对文言文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四个方面:文言文的学习比重 及其文化价值;
文言文的现代性问题;
文言文的教学法思 考;
文言文教育史研究。

(二)追本溯源:文言文教学研究的缺口文白之争历经 百年,但凡涉及“文言文教学问题”的讨论,都绕不过文言文的原生价值及教育价值,再深一步地追溯,文言文的本体 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基于本体论的教学专门研究 却并不多,针对“要不要学”“为什么学”“学什么”“怎 样学”的问题,都将重心放在加强或者削弱文言文教育的主 张中。因此,虽然21世纪以来对文言文问题的探讨呈现出更 多的理性,但是,笔者认为对文言文问题的讨论,无论是生 存问题、价值取向还是教学内容,人们的观点、态度和讨论 都存在一个研究的缺口,即很少是出自文言和文言文本体的 内部因素考虑。实际上,如果仅仅专注于文言文的教学法问 题,就如只看到了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的主 体部分才更加值得关注与探究。重新审视文言文的教学问题, 最重要的是对其原生本体的根本性问题进行思考。文言文教 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文言文的基本问题缺 乏理解。如何客观地认识这个问题,让文言文教学改革进入 实效阶段,还是需要回归到文言文原生特点的理解上。有什 么样的认识论,必然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因此,文言 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定要端正认识论,唯有如此,才能找到 合理而有效的价值诉求,进而对教学法进行调整。

二、文言的特点及原生价值 文言是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和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论及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问题,首先需要阐明文言文的基本蕴含, 也即弄清楚到底何为文言文。了解这些特点,是进行文言文 教学改革的根本依据。“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 言。”先秦古人的书写工具,主要是竹简和刀笔,书写不易, 于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精练简洁的书面语言,并且逐 渐与口头语言脱节,其词汇、句式、语法等自成系统,形成 了所谓的“文言”。文言在秦汉时期定形,成为后代模仿的 标本,与白话相对。其实从秦汉上古看来,文言与白话未必 有很大的差别,但随着口语变化速度加快,书面语言的变化 显得较为缓慢,文言与白话的距离越来越大,以至于到后来 走向两歧。文言越来越不能为全民所掌握,识字者与文言之 间、上层社会与平民之间的差异随之显现,既能说白话又能 识文言者要高人一等,人为的差别又进一步加大了文言与白 话的距离。然而,文言又时常越界混入白话。元明以来,许 多白话作品杂有文言格调,主要是因为文言有“雅”的声誉, 执笔为文的人,包括阶层不高的人,总是愿意照用旧调。除 了有意求雅以外,文言的许多修辞手法有较强的表现力,如 对偶、排比、用典等。现代文人在写白话文时都喜欢容纳或 多或少的文言成分,因为在他们眼里,兼用些浅近的文言是 同样通俗易懂的。这种兼用文言的现象至今也存在,如请人 来还是要写“光临”,正由于文言受欢迎才流传下来的。由 此,文言便产生了不同于白话和现代汉语的几个特点,这是 理解和正视文言文价值、客观分析其“不合时宜”的基础之 所在。首先,文言以秦汉作品为标本,有着相当严格的词汇 和句法系统,具有地域上的统一性。不论是南北哪个方言区,其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带进文言中,文言 在规范上的“闭关自守”性,使系统之外的表现方式很难进 入。而且,文言是书面语,方音的差异不会影响人们用文言 来交流思想。其次,文言这一固定的系统随时间变迁变化较 小,既具有超时代的准确性,又带有历史的综合性。要想把 一种距今久远、脱离当代生活的历史语言长期使用下去,就 势必要着力模仿,而且,按照古代正统文学和文章学的评论 标准,越是模仿得惟妙惟肖,便越被认为是语言修养高。文 言虽然不可避免地增加一些反映时代生活的新词语,产生一 些与先秦略有不同的新句式,但总的面貌没有多少变化。再 次,文言是士大夫通用的书面语言。虽然先秦时期的文献语 言已经不再用作口语交际,但是它曾被后代规定为正统的书 面语言。能阅读文言文、用文言写作,成为身份与学养的体 现,成为跻身主流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官方政治领域和 正统教育中,凡提笔著文仍要保持先秦文献语言的语法和词 汇,只有掌握了文言系统的规范才能作官文、奏上书,文言 是古代主流社会的书面语言。最后,文言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和艺术性。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文言积淀了极富表现力 和生命力的典故、语汇、辞章,形成了简洁生动的汉语语感 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用文言写成的作品典雅凝练、纯粹古朴, 写意达情寥寥数语便传神极致,如果改用白话行文,则很难 达到这样的效果。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 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其风格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 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中国古代的 文献资料基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它是现代汉语作 品的源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人们提出反对文言文、 提倡白话文的口号,其后,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代替。

三、文言文教育的价值 中小学进行文言文课程设置和教学,首先需要厘清一个 问题,即文言文教育的价值认定,这涉及中小学文言文学习 到底有无实施必要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宏观价 值与微观价值两个角度对其加以探讨。

(一)宏观而现实的教育价值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突出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育民族精神, 是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要求。民族文化是历 史的积淀,是否割断历史、是否接受和发展本民族优秀的文 化遗产,这不仅关系到民族的存亡,也关系到世界文化的进 步与发展。与中国一样经受过现代化浪潮冲击的日本,至今 仍保留着填“徘句”的雅兴,爱好者达数百万人。“徘句” 使用汉字,其构词修辞遵从的是文言文规则,现在已经成为 日本的“国粹”。19“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要从小做起, 在教育中增加中华文化的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记忆 力强,在小学生中普及一些中华文化的典籍,背诵一些经典 的名句名篇,同时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是很好地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 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教育既要继承又要创新的 双重使命构成了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内在矛盾。前者使教育具 有一种稳定性和保守性,舍此,社会文化极易失衡和断裂。

由于文言超越方言、超越时代的特性,它具有了两千多年来 记载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工具的资格。中华民族靠文言 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显示了汉语文化的魅力,因此, 文言文是与中华民族文明史共存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诗 文表现了先哲们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情操,是民族引以为豪的 精神财富。这些作品中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 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 宝藏。学习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到历史的情景中去 触摸历史,产生对民族文化了解的同情。2013年4月8日,教 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在语言文字战线中国梦主 题教育活动座谈会上指出,语言文字梦是增强国家语言实力 的梦,是提高国民语言能力的梦,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梦, 是描绘魅力中国的梦。语言文字战线要传播中国梦,构建语 言梦。学生阶段适量多读一些文言文佳作,对他们提高文化 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拒绝优秀文化传统熏陶的现代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 现代人,正如一件缺乏民族性的艺术品谈不上世界性一样。”教育造就人才,语言文字梦的实现需要文言文这一民族瑰宝 的助力,学校教育应当重视文言文的宏观教育价值,以提升 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微观而长远的教育价值 从微观而长远的角度看,学习文言文对于健康人格的养 成具有特殊意义。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使功利主义盛 行,不少青少年在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对实用价值的过分依赖, 情感和精神却面临空虚和危机。单纯从知识教育的角度而言, 文言文教育的实效性的确并不明显,但是人基于本体的文言 文教学问题探源不只是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而存在,更重要 的是追求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具有精神实质的人。文 言文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古人表情达意 的工具,更是人文性很强的生命活动,文质兼美的千古文章 对学生人格精神有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阶段是个性发展、 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需要教育发挥塑造学生健康审美、 情感和人格的作用,注重学生人文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协调 发展。文言文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学生人格发展的终极追求相 契合,只有通过教育手段沟通两者,才能使文言文的个人价 值得以有效发挥。学习古代诗文既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又能扩大自己的精神视野。因为文言文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语言极其精炼优美,又富有节奏和韵律,琅琅上口,有一定 的积累后便可“出口成章”。另外,文言文善于将繁复的意 思凝练得字字珠玑,构成绝妙意象,婉约朦胧,给读者留有一个想象空间。其意境或阔大、或深沉、或柔美、或清丽, 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很好的熏陶内化作用。文言学得好, 青少年心中能撒下诗意的种子,也能区分雅和俗、美和丑。

再者,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绝大部分是用文言写成的,甚至 中国近代的历史文献也大多是文言文。“五四”运动以前, 由文人写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记录科学技术的笔记和专 著、记载风俗民情天文地理的纪实著作,也都是文言写就的。

总之,学好文言文对于了解历史、陶冶身心有重要的作用。

四、以本体理解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点 文言文教学改革应当正本溯源,在本体理解的基础上施 行稳健的改革,否则人云亦云,单纯地模仿“课堂热闹”, 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于其学习效果无补。对于文言文的本 体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言及文言文原生特点的理解;

二是文言文教育的价值理解。而文言文的原生特点是文言文 教育的基础,通过教学改革体现文言文教育价值又是文言文 原生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正视文言文的利与弊 文言和现代汉语有传承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异 中有同显示文言易学的一面,可以今度古,望文生义;
同中 有异显示文言难学的另一面,即望文生义,常常会误解。文 言文的话语环境离现代生活遥远,从语言的社会职能来说, 文言已经失去了日常表达用语的使用价值,变成了晦涩难懂 的非主流文体。加之其单音词多,虚词和省略使用频繁,语法上又经常出现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使学习者望而生畏。

文言文渐渐成为中国文学宴席上的隔餐冷炙,成为历史遗产 中的陈年旧迹,尤其是年轻人对其越来越陌生。正由于难, 具有金声玉振般艺术魅力的文言文才成为了少数人的游戏, 多数人难以染指。20只有建立在对文言文特点理解的基础上, 保有一种对于历史的同情与尊重,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以 怡情,教学改革才会变得可能和可行。师生要深化对语言文 字,特别是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力,从文言文本身和历史分 析的角度,客观地分析造成文言文教学困境的原因。应当看 到,文言文的优缺点是造成其价值和教学困境的根本原因, 这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体两面的问题。在看到其困境的同 时,我们更要关注文言文所沉淀的国粹价值。正因为它的“固 化死板”,才提供了还原历史的素材,才得以呈现原生态的 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保留文言文、学习优秀古文的真正 目的。如果仅仅囿于文言文脱离实际的缺陷而难学难教,就 要抛弃或者以功利化的态度对待,那样只能因噎废食。两相 权衡,利明显大于弊,师生都要端正态度,充分利用好文言 文的宝库。

(二)根据文言文的本体特点组织教学 与现代的白话文相比,古代的文言文在语言方面有许多 不同的地方,有它突出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律。要教好文言文, 教师必须根据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熟悉它的特殊规律,深入 浅出地给学生讲清楚表情达意方面的基础知识。另外,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言和白话是一种 语言的两歧,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有的教师和学生戏称文言 文是“第二外语”,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学习文言文就更没 有必要了。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 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 割断与文言文的血缘关系。也就是说,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 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一 切从零开始。一些浅近的文言文,大可以像教现代文那样, 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只在关键处作指导,着重于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现代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可 以大量吸收文言文之精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自 己可用之素材。文言在炼字造句、篇章组织、修辞表达以及 记人记事、抒情写景等方面有许多优点,完全可以在现代文 中适当融入,以达到功效显著而不留痕迹的效果。

(三)充分尊重学生兴趣,重视选学的作用 学校要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而且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态 度去学习,至少不是为了应考,而且不该用“考”来逼他们 学。近几年在高考中频频出现文言文满分作文,对于真正爱 好文言且在这方面有天赋和驾驭能力的学生,当然是一件好 事。然而,如果为了赢得高分,教师带领学生蜂拥而至,出 于媚俗的目的艰涩地生搬硬套,写出来的文章画虎不成反类 犬,这就失去了文言文本来的教育意义。让文言变成一种负 担,是“反教育”的,有违文言教育的初衷。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文言文教学目标和教育评价导向一定要正确。针对 学生对于文言兴趣程度不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选学 的作用。对于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文言文,以“选学”的 方式处理,增加选修读本的容量,这样既加大了课程弹性, 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要让文言活起来、动 起来,从理论上重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使这把双刃剑成 为学生武装、提升自己的武器,为我所用。反之,文言文只 会在怨声载道中会走向沉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