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年终述职 > [基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终身教育的发展探讨]

[基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终身教育的发展探讨]

来源:年终述职 时间:2019-11-10 08:04:03 点击:

基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终身教育的发展探讨

基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终身教育的发展探讨 20世纪60、70年代,为应对西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 面危机,以赫钦斯、伊里奇、胡森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开始对学习型社会进行研 究。他们提出了“学习化社会”概念,并对其内涵及特征进行界定。1968年,美国 学者罗伯特•赫钦斯(R.Hutchins)发表学习社会》一书,首次提出学习化社会的概 念,并界定为:餘了能够为每个人在其成年以后的每个阶段提供部分时间制的成 人教育外,还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换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即指学习、自我实 现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目标,并且所有的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 标为指向。”赫钦斯从教育时间(教育的终身性)和教育对象(教育的全民性)两 个现象维度上来考察学习型社会。

“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注意。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里 程碑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特别强调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个概念,把学习 化社会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出:数育正在日益向着包 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教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 西,也不是强加在别的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我们 越来越不能说,社会的教育功能乃是教育的特权。所有的部门——政府机关、工 业交通、运输——都必须参与教育工作。”并且特别强调:必须从整个社会和教 育发展的全局,把学习化社会理解为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密切交织的 过程,教育是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具有普遍联系的整体,是贯穿在一个人 一生各个发展阶段的连续统一体。很显然,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 位和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这就是“学习化社 会”。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终身教育和学习化 社会的理念在国际社会迅速传播开来,成为许多国家、地区推进和实施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指导原则,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广泛的社会 化教育实践。

20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新的挑战与发展危机,以兰森、艾内、拉加特、 杜勒、阿皮斯等研究者为代表,进一步对学习型社会进行研究。兰森(S.Dunne) 研究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成果集中在1998年他主编的处在学习型社会》 (InsidetheLearningSociety)—书中。他旗帜鲜明地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学习型社会本身就是一 种社会形式。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国外学术界有关学习型社 会的新认识。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基础,以国民教育体系为主干, 以终身教育体系为依托,以各类教育学习等资源为保障,以促进人的全面终身发 展为目的,能够满足全民基本的终身学习需求的新型教育——社会形态。

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是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将其联系起来加以考量。长期以来,人们多从教育学的角度阐释终身教育与 学习型社会的意义与价值,这是必要和正确的,但需要深化和提升,也需要扩大 理论视野,拓展认识领域,加以系统整合,综合地理解和把握。笔者试把终身教 育和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从多个维度做一些探索和解读。

一、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本质上是一种终身教育观、教育系统观、终身学 习观的整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视野和新境界 从传统的阶段性教育向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的转变,这是终身教育和学 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终身教育克服了传统教育囿于阶段性教育发展观的理念偏 颇,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适应了知识经济创新的要求,展现出系统化、持 续化、终身化的特质。

传统的教育是阶段性的发展。首先,教育的发展局限于学校的发展,把学 校教育看成是教育发展的全部;
其次,把人的发展局限于青少年阶段的发展,成 人基本被排斥在正规教育之外;
再次,发展的内容局限于知识和能力的增进,忽 视情感和价值观的转变。而终身教育完全打破了这种局限,在教育时空上展现出 持续性的发展。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保罗•郎格朗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成两 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当是贯 穿每个人的一生和连续不断的过程。终身教育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加油站、终身发 展的动力源。只有终身接受教育,不断开发人力资源,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 能力,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目标的前瞻性,作为一种持 续的发展观,把当前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制 定当前发展目标的前提和引导,以长远的眼光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独特贡献 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 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 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人带着潜能来到世界,不停地进入生活,不 停地发展完善自己,不停地变成一个成人”。这是以教育心理学理论成果,支持 终身教育的一个主要论点。

终身教育既强调教育必须贯穿人的一生,也强调把教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和领域。传统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以学校教育、学历教育、正规教育 为轴心的封闭的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看来,学校教育只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 学校教育决不能代替人生全部的教育。知识的学习是教育,技能的培养是教育, 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人际交往关系、社会关系的丰富、人们的社会实践也是教育, 而且是更重要的教育。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生历程全部生活的教育,是以人类生 活世界为基础的教育。现实生活丰富多彩、绵延不断,构成了终身教育赖以存在 和发展的本源和根据。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既 是终身教育的理念,又是终身教育的现实。

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和实践,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应 运而生,奠定了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学习型社会,就是 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体系为依托、人人享有基本的教育学习权利 和机会的社会,是一种真正的大教育、完人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视野、新境 界。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而学习 型组织则是教育系统观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典型表现和生动实践。传统教育通常是 由学校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在终身教育体系的环境下,不 仅是学校是教育学习的场所,而且每一个社会组织都应该是教育学习的场所;
个 体学习、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永远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源泉,但组织又是超越 个体的复杂系统,在尊重和坚持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更应该重视组织的学习, 把组织创建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以工作学习化、组织学习化、 学习持续化为基本路径,建立制度化的知识交流传播机制和知识共享系统,善于 把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的共有知识和管理决策;
在组织内部建立共同的愿景、价 值观和组织文化,通过互动学习与深度会谈、头脑风暴、转变心智模式、建立反 馈机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不仅把显性知识,更要把员工隐性知识、经验、智慧 系统整合,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同步协调发展,促进组织不断自我超越,活出生命 意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组织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基础不打牢、细胞不健康,学习型社会就建设不起来。终身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有机结合, 才能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

从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其内涵所折射的主体性的位移和凸显,构 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美国戴尔•H•申克所著的学习理论:教育的视 角》把学习定义为学习象征着行为或以某种方式表现达到能力的持久改变,它来 自实践或其他经历。”在这个定义中,关注行为改变、持久改变、实践经历这三 个要素。1994年11月在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将终身学习界定为:
“终身学习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 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 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这个定义关注过程、全部、任何、 创造性应用。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所区别,表现在:
一是从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来看,它们反映的实际上是同一教育理念的 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层面的内涵。终身教育的普及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前 提条件,终身学习的实现则是终身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终身教育理 念的普及,终身教育制度的健全,终身教育条件的具备,终身学习才有可能变成 社会成员的普遍实践。即使终身学习成为实践,也并不是要否定或抹杀教育的作 用,它所要强调的是变教育的强制性为学习的自觉性,其终极目标是要建立起一 个着眼于人及其人性得到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和人生价值 的充分实现和张扬。

二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主体性差别。终身教育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社会、教育部门及其教育机构,强调的是国家、社会应当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机 会、教育条件、教育服务,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接受教育则是一种权利。终身 学习强调社会成员是学习主体,学习既是公民的权利,但也是公民自身的义务和 责任,公民为了终身的生存和发展及完善,应当 而且必须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如果说,从教育的视阈看,学习还处于一 种被动的状态的话,那么,在终身学习的领域,学习就是一种自觉的、自主的、 主动的行为。这是处于两种不完全相同境界的学习状态。终身学习是一种有意义 的学习,而学习的场所可以是学校、企业、文化中心或家庭等,大凡被个人或组 织可以利用的一切教育设施和资源均可包括在内。学习是人与生存环境保持动态 平衡的条件,终身学习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人类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这种学习活动,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努力和参与,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引 导,是个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终身学习只有以终身教育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变 成现实;
终身教育只有以终身学习为目的,才真正具有意义。

体现、张扬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终身学习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如果说 终身教育注重外在条件、环境的创设与提供,那么终身学习更强调学习者自身的 内在变化。终身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体在其一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以求得 观念、态度、情感和行为变化的过程。这种内化本质上是一种感受、体验与升华。

终身学习就是不断提高其知识、素养、经验和能力,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及人生 体验与完善的过程。与终身教育比较,终身学习所强调的主体性,这是人区别于 动物的本质所在。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看来,人类社会实际上 就是人类的主体性及其本质力量的外在体现,是人的本质力量打开的一本书。终 身学习的理论就是建立在尊重和相信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基础之上的。没有人 的主体性这个前提,终身学习就不复存在。终身学习的实施又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和学习不再是痛苦过程,而是主动参与、能动 发展;
摆脱了传统学校教育唯知识和制度化的束缚,而是体现生活和生命的真正 需要。“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是越来越成 为主体了”。“朱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 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育不 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而是通过 终身学习,使每一个人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成为积极适应和 驾驭纷繁复杂社会的主人。

从推进终身教育到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进而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 教育系统观的集中体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终身教育的核心思想,更是终 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核心思想。在这里,学习型社会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发 展目标和结果,终身教育体系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途径和依托,是支撑学习型 社会大厦的一个基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等于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之间 搭起了一座桥梁。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不仅表现为终身、教育、生活三 个层面社会化的综合,而且表现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综合, 还表现为各级各类教育、学习在人一生中各个发展阶段、各个素质层面的整合与 有机统一。这个体系是高度开放的,又是规范有序的;
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又 是按照规律有序前进的;
是社会化、弹性化、人本化的,而主要不是工具化、强制性、外在性的;
既具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又具有后现代教育的许多特质的 新型教育体系。

二、学习型社会,也是一个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的理念,是一个教育——社会 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两位一体的理念 只有从教育社会学甚或社会学的角度,才能对学习型社会有一个更为广阔 的视野和新的认识。

首先,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这种新的社会发展 理念强调,终身教育、进而是终身学习,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和引领作用。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学习促发展,以学习求发展。未来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 展,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及知识资本,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学习、 只有学习和创新,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是人和环 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与和谐发展,只有通过教育学习,使人类科学地认识 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友善地对待自然,将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资源、自然资 源开发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社会学的理论,社会既是一种关系的概念,也是一种结构的概念,是 关系与结构相互融合的概念。对现实的社会或者未来的社会,从现实的社会走向 未来的社会,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析出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例如,从资 源的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可以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思路;
从正确、 妥善处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角度,可以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和思路;
同样地,从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有机联系出发,推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 教育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思路。当然也是 一种不同于单纯利用自然力、物质力、资本力乃至技术力求得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其次,学习型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是以教 育学习为中心和动力的,但这种教育和学习,又不仅是单纯的个体教育或学习行 为,而且是基于系统思考的组织学习、团队学习,是教育学习和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切交织、互动互促的过程,是通过教育学习和 社会互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境界。1998年,兰森编辑出版了处在学 习型社会》一书,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习型社会是一个 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 需要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参与学习的社会。他认为学习型社会就 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学习型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形式。兰森旗帜鲜明地把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 国外学术界有关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

再次,学习型社会又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 到较高阶段、教育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现代化、教育现代化 两维整合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结构形态。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而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创建学习型社会所 强调的教育,当然不是狭义的教育概念,而是社会化的、终身化的大教育的理念, 把教育从学校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及其各级组织,把终身教育延伸、拓展 到终身学习,使教育学习在内涵和外延上、广度和深度上,都较以往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而且国家、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到每个社会成员,都要为全民终身学 习创造条件和机会,逐步建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公共资源平台,使整个国家、 组织变成人人要学习、时时可学习、处处能学习的社会大课堂。

学习型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基础和智力支撑。学习型社 会与和谐社会,从某一个视角看,都是未来社会发展目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定位, 两者既有密切联系甚至交叉重合部分,同时又各有侧重和不完全相同的内涵,是 从不同的维度对社会形态的一种具体界定。

学习型社会主要是就学习(甚或教育)在建设未来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而言,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特征,更多的是对未来教育走向以及教育与社会 相互关系发展走向的一种解读。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建设的目标,处于和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地位,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的 主要内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谐社会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不 管就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联络,与学习型社会相比,和谐社会都是带有全面性、全 局性的,而学习型社会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 育基础和智力支撑,是居于和谐社会下位的范畴与概念。

三、从哲学层面看,学习型社会是促进人的发展、完善,在社会层面的本质体 现和保障体系 最先提出学习型社会的赫钦斯,当初就是从理想主义的人性的角度,作为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他把学习型社会的特征描述为四个方面,即在教育的时间观上,要求人人都必须终身学习;
在教育对象观上,强调不把成年男女排除在教 育对象之外;
在教育目的观上,以培育人性为目标,人力居于次要地位;
在教育 社会观上,学习型社会主张教育要超越社会并引导社会,教育与社会本身都不是 目的,唯有“人” 才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主题,教育放纵国家和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蔓延, 最终将只有放弃自己完善人性”的责任。他还看到: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有赖于把 全民终身学习的热情引导到追求教育内在价值的氛围中去,把自由教育建立在新 的社会基础之上,认为学习型社会是能够达成“人性自我完善”之教育目的的社会。

他对以往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 国家的繁荣,而是应该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 个人的人格趋于完善。他尤其针对上一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为了推动 经济发展的目的,而在美国兴起的数育投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以经济 的目的而培养人才,实乃是教育的失误”。在这样一种理想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 下,他主张对人的价值观和学习观进行变革,以学习成长及人格的形成为目的, 并以此目的制定制度,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及成功的社会,而这一变革的最 终目标就是建立“学习社会”,以实现对人性以及对人生真正价值的培养与实现。

如果说,赫钦斯当初的理念还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话,那么,其后许多国 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行动计划,就逐步并正在继续将这些理 念和理想付诸实践、变成生动的社会现实。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根本 目的。教育发展的动力是人与社会的需要,顺理成章,教育发展的主体和中心也 是人,而不是物;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人的发展 与完善,为了人的快乐与幸福。传统的教育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而把人作为工 具;
“是人力的教育,而非人的教育”;
教育的发展受制于外部世界的变化,教育 的对象——人始终处于被动的发展状态中;
教育的外在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 功能不断得以强化,而本体功能——促进人主动发展的功能却在萎缩和迷失。

对教育发展的中心与目的究竟是什么,人类的认识有个历史过程。在强调 宗教信仰的时代,教育培养的是虔诚的教徒,成为神学统治的工具;
19世纪以来, 国家成了阶级斗争和专政的最高代表,教育于是又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人 成为政治人”或阶级斗争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资本家把工人作为羟济 人”,在工人身上攫取超额利润。凡此都没有把教育定位到人的发展上来,只是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或机器。这种教育工具性的表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其合 理和积极的一面,但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强烈需要教育对人发展的关注。

198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指出,“人是发展的中心问 题”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首脑会议提出,要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 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而教育发展则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 设的核心内容,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和基本保证。很显然,构建终 身教育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所体现和将要实现的整体性、协调性、持续性、统 一性等原则,完全适用于人生全程发展的要求。

终身教育思想就是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吸收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理念,强调 发展的中心和目的是人,突显了人的主体性,克服了传统教育见物”不见人”的偏 颇;
强调的人又是融合于自然与社会、个人和社会、学会共同生活”的和谐发展 的人。

从历史和现实以及未来发展看,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 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个体心理素质(包括智力、道德、情感$的和谐、全面发 展,培育真善美结合的理想个性;
第二层次是把人的生理和心理统一起来的身心 和谐发展”第三层次是个体和社会、自然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这是在更广阔 的社会背景上把握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 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马克 思当年就精辟地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的“目的 本身”。

人的生命性与生命价值,是教育发展、更是人的发展的核心。教育与人的 相互依存性、不可分离性,是与生俱来的。教育离开人就不成其为教育,而人离 开教育也不成其为人。教育的生命性#包括生存性、发展性、享受性和自主性、 完善性$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华 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精辟地指出:“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 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 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 业。”“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 神生命的意义。”终身教育是最体现人本性质和人文关怀的一类教育,终身教育 不分对象、年龄、性别、种族和身份,特别给予那些处于社会低层的困难群体提 供教育机会和权利,这就弥补了正规化、制度化教育层层筛选、淘汰机制所带来 的弊端,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提出,进一步突出了人的和谐发展、生 活质量、幸福指数、生命价值的内涵。从人的需要看,人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两个层次。人们通过学习来不断地提高自己从事物质生产的本领,推动物质生产 发展,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
同时,也需要通过学习,提高精神生产的本领, 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以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正是在这两种生产及其产 品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升华。从对教育由 轻视人到高扬人再到和谐人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在培养“以物的依赖性 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反思中,孕育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有独立人格、协 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和谐人的教育。

人的需要、人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人的发 展,又需要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社会条件的持续改善。人的全面持续发展,要 求教育机会的平等性。教育和谐的重要体现是坚持教育的公正公平,特别是义务 教育、公民基本的教育需求,要求政府及社会提供公共的教育服务,推进教育的 相对均衡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内容的和谐性。著名科学家爱因斯 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弥补过去专业教育之不足,培养和造就一 大批和谐发展的人”。在教育内容上,要实现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科学精神和 人文素养、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这是构成当代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有利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人和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要求政府及 社会提供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乃至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学习型社 会应当是帮助社会成员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社会。

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国家与社会为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与服务的体现。马克思基于人的哲学思考,提出了人的 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依次 递进的三种形态,生产力底下状态下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发展阶段,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 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第三发展阶段。

实现这三个阶段依次发展递进的动力,则是社会生产力和人的发展需要共同推动 和作用的结果,贯穿于全过程的则是人们永不停息的学习和实践。必须建设终身 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国民创造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营造多元化和多样性 的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更为便捷的教育服务,保证学习者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在生活和工作的任何场所都能获得学习机会和发展 机会,促进并帮助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与时俱进,创造和享受幸福人 生。

作者:陈乃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北京,10081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