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年终述职 > 民族院校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以艺术类专业为例_艺术类院校

民族院校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以艺术类专业为例_艺术类院校

来源:年终述职 时间:2019-10-04 07:58:55 点击:

民族院校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以艺术类专业为例

民族院校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以艺术类专业为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互联网时代已悄然走进 了人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不可抵挡的气势昂首阔步 向前迈进。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的支撑下,传统的艺术 设计行业销售模式与传播形式都默默地开始转型,尝试由市 场需求变更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艺术设计类专业因其属 性的“前沿性”“传播性”“创造性”“应用性”等特征成 为高校中最不安分最活跃的细胞因子,受到互联网在教学领 域的冲击也尤为突出。少数民族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 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用户的一份子,教育领域的生力 军,面对互联网大时代的到来,逃离还是应对这场教育革命 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民族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 的问题与现状 民族地区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环节突出的问题体 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落后,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教 学能力缺失,日常教学中依然是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最为 先进的也只是依靠多媒体PPT课件进行讲授式教学,而时下 发达地区高校大力提倡的微课、翻转课堂、MOOC(开放式网 络课程)等教学新模式几乎不见踪影;
二是教学手段单一, 枯燥、乏味的讲授完全不能有效调动课题学习气氛,学生进 行艺术设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低;
三是教学内容 滞后,设计思维封闭落后,缺乏前瞻性和先进性,致使学生作品重复、一层不变,缺乏创意;
四是教学观念老套,教育 信息化认识淡薄,逃避新时代新环境的教学变革,甚至公开 反对智能手机进入课堂,不支持学生通过互联网形式获取新 的审美意识,流行元素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环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现状集中体现在:由于少 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受长期偏僻落后的生长环境的影响,对新 知识学习的接受能力较差,自身认知浅薄,视野局限,思维 保守,因此,民族地区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设计能 力偏弱。然而,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进一步扶贫与 开发,很多的学生也开始渐渐挣脱了父母辈的传统束缚,带 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探求自身感兴趣的新文化、新 技术、新理念,并渴望进入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与世界进行沟 通、交流和自我展现。

二、“互联网+”课堂对民族院校艺术设 计类专业教学整合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相对落的民族地区,高校课堂上出现信息技术产品并 开通互联网一直不被广大教师看好,根据对湖南湘西少数民 族地区部分院校的调研发现,虽然很多高等院校实现了网络 接入,但教学区的网络基本是关闭状态,更没有安装Wifi, 甚至为防止课堂上学生随时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一些职业院 校强制性在上课前统一没收学生手机,这一举措无疑说明互 联网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把控能力已经带来了不 可逃避的强烈冲击与巨大挑战。但逃避是否可以解决问题?据笔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基本属于高校 学生群体中最为独特的一部分:思维活跃、行动独立、个性 张扬,同时受专业特征影响,要求其自身应当走在时代前沿,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窥探世界设计动态,领悟设计思想,寻 求设计灵感。然而民族院校因所处地理位置,明显没有任何 优势的情况下,剩下唯一洞察世界途径的互联网也强行被学 校截断,这对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带了极大的困扰,进而出现 如此情况:白天,课堂上睡觉聊天;
夜晚,互联网上查资料 做设计。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渐渐消 磨,最后产生严重的学习倦怠情绪。如此,课堂上纵使没有 了“网络第三者”,情况却依然堪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互联网给专业教师和艺术教学课堂带来的挑战不可逃避,也 无法逃避,因为互联网实质上是对传统落后的艺术教学模式 的挑战。

事实上,我们都已经看到传统教与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和 问题,如民族地区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与时代脱 节,外出发达城市全无用武之地,勉强走上设计的职业,在 工作中也相当于重新学起。诸不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因就是外界传统的艺术设计行业都已转型,大数据、云技术、 互联网、APP、O2O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营销模式、传播媒介都 在飞速发展,企业发展所需必定是基于互联网的综合设计型 人才。而民族地区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还犹如井底之蛙,一 层不变的重复着往日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师们依旧手持几本陈旧教材照本宣科,在毫无变化的教学思路与模式中带领 广大学生坐井观天,最终造成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毕业生进入 社会机会少、就业难、工薪待遇低,甚至被迫改行等悲惨结 局。因此,民族地区的艺术设计专业更应主动将自己推到时 代的风口浪尖,接受一场文化技术的革命洗礼,出色的完成 新时代赋予高校艺术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三、“互联网+”课堂教学整合的变革路径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互 联网+”的概念,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其概念的内涵与外 延快速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互联网时代[1]。

“互联网+”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 模式,其本质上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完善,是对 原来陈旧的知识碎片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 体系和教学结构。民族院校中最活跃的艺术设计教育在新教 学模式不断催生的形势下,如何面对现实变化,根据自身情 况,找到“互联网+”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真正做到互联 网与教学有机整合? (一)互联网进课堂 互联网学习是艺术生获取世界新理念、新思维、新观点 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就广告设计专业来说,面对互联网 时代,广告行业的传播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传 统的纸质平面印刷物已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种类融合 的数字化媒体的传播运用,而民族地区的广告专业课程体系都基本还停留在四大传统媒体的学习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的前瞻性和思路方法都极其狭窄,可见,偏远的民族地区艺 术专业根本跟不上其行业的发展变化速度,并远远滞后于行 业的发展速度。所以民族地区艺术专业更应该抓住互联网这 跟救命稻草,改变传统教学的封闭性,将互联网请进教室, 而不是一再将其拒之门外。

1.课堂讲授与网络视听融合的教学模式 2.学生网络搜索素材自主学习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于一般技能型专业,它的优秀成绩绝 非一时一地的技能传授和掌握,而是需要一定艺术修养的沉 淀与积累,民族院校的艺术生在专业教师的眼中往往感到基 础薄弱,视野局限,思维封闭,即使教学内容再前沿,方法 再先进,还是有相当一部份学生学习吃力、进步缓慢。究其 根本,实际就是源于周边生活环境的传统与封闭,造成日常 生活中接触面极其狭窄,缺乏综合广泛的艺术熏陶与见解, 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提供观摩和参考的艺术作品终究是有 限的,教师一人纵然是孤掌难鸣,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则尤 为重要。互联网最大限度克服了位置和距离给民族地区带来 的不便,是拉近学生与社会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同时,互联 网有着较书本更便捷的知识交互性,使得查找与阅读越来越 得心应手,并就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无限别样的研究资讯和创 意启发,帮助学生高效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甚至是良 师益友[2]。这种“一对一”的学习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疑起到巨大促进,也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平 时课堂学习困难的边缘生,学起电脑、做起网页设计却一点 不叫苦的原因吧,互联网扩展了当今教育因材施教,投其所 好的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束缚,成为学生自主 学习最宽广的课堂。

(二)教师角色转换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构成的两大主体,而高校中 的艺术专业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和天生个性突出等特 征,相比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尤其显得更为 “难教”,惯 用常规程式化的课堂教学难以取得令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满 意的效果。因此,在艺术专业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试着转换 角色的扮演,重新定位课堂组织形式[3]。教师不再是课 堂的主角,而成为引导学生上台的推手;
学生则成为课堂教 学的核心,教师通过互联网的立体化环境放手并激励学生们 主动、自由探索艺术途径,获取风格各异、百花齐放的艺术 表现效果,这样学生各自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室里不仅减 少了一部分长期坐冷板的边缘生;
同时,艺术专业的课堂上 才会出现不断思变创新,不断融会贯通的生机场面。当然教 师看似隐形的存在实则成为学生十字路口更为重要的领路 人,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深 层次的授业解惑。“互联网+”课堂教学无疑对教师把控课 堂以及知识传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只有角色转换后 教师才能看清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网络创新实践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及传统营销模式的瞬息万变,每一分 钟都可能出现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新事物和新技术,少数民族 地区大多数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根本跟不上时代发展 的脚步,甚至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例如,近几年互 联网思维对传统服装行业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在此背景下 的服装行业对服装设计人才需求也相应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而民族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基本还停留在传统工业时代,缺乏 项目教学和校企深度合作,更重要的是缺乏集设计、选材、 生产、销售管理于一体的 “O2O”服装行业运营模式的“互 联网思维”实践教学理念。同时,基于艺术相通的常理下, 互联网新技术便能最快最好地将各类艺术专业技术与成果 整合并带进课堂的有利工具,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体系仍旧一 直拘泥于传统不变的讲授和知识堆积形式的单一教学。因此 21世纪的网络时代,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文化与技术 的传承,更多的应该是知识的综合创新与实践。2014年6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时就曾 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 的十八大也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4] 那么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一切创新的前提,教育的重中之重。

今天的创客教育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特殊教育形式。“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 广义的理解 为“创造者”的意思,狭义的定义是:不以营利为目标,利 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 实的人。[5]艺术类专业师生理应成为高校中最活跃最具 创造性的创客群体。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 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围绕项目主题,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素 材,甚至与名师、同行等校外专业相关人士沟通交流,打开 思路,养成创新习惯,力求不走寻常路,并且努力为创意去 动手实践,营造“动手造物”的艺术课堂氛围,变被动、机 械、聆听式学习为主动、发现、体验式学习。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催生了教育不断创新 模式的嬗变,改革并优化民族院校艺术类专业课堂教学既是 顺应时代需求,更是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所在。艺术 类专业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必须成为艺术创新的 主体,在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下以“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有 利环境,为民族地区培养“接地气儿”的明日艺术之星。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 国高教研究,2016(2). [2]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 育发展研究,2015(20). [3]杨莉萍,“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 培养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5(9).[4]郑晓静.瞄准国家重大需求 加强协同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14(20). [5]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 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