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有序的环境,营造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围 蒙特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智慧与能力都是在适应 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的。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一种物品在环境 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幼儿天生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和追求(即敏感性),因此, 教师应根据幼儿特点创设有序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积极投入, 形成有序活动的良好习惯。
1.布置有规律、有秩序、允许儿童自主活动的环境 蒙氏教育理论对教室的布置是比较讲究的,主张活动室中每一件物品 的摆设都应有固定的位置。根据我园房间小、幼儿人数多的情况,我们运用蒙氏 教育理论,将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隔开,以便减少幼儿活 动时的互相干扰。
在材料投放方面,我们重视投放游戏性、趣味性、开放性强的材料,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自选。例如,生活区有喂小动物吃食物、夹乒乓球 比赛、给娃娃穿鞋等所需的多种操作材料;语言区除了有幼儿看的图书,可供幼 儿讲述故事的背景板和人物、动物指偶,故事拼图,还增加了一个有声玩具,可 以让幼儿合作讲述、创编故事。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动区规则,使幼儿自觉形成有序的行为习惯 布置好活动区后,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了各个区域,然后带领幼儿共同制 定入区规则并张贴在区角明显的位置。如“商店”里的物品玩后要放回原处,图书 看完后要放好……为了加强幼儿的自律意识,我们设计了各种进入区域的标志牌, 让幼儿挂牌进区。为了让幼儿养成游戏后将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柜 子及活动材料上都贴上了相应的小图案,方便幼儿在活动结束时将材料有序地放回原位。
同时,我们在区域内巧妙地根据地毯上的拼图做标志,提醒幼儿有序就座, 避免了幼儿在活动中拥挤在一起、互相干扰。久而久之,幼儿不但在活动区中学 会了遵守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自我控制游戏让幼儿养成有序安静的入区常规 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我们专注地做某件事情之前,都会或多或 少地做一些准备工作,既有生理上的准备,也有心理上的准备。例如,写论文之 前会平心静气、排除干扰,以期达到写作思路的顺畅。蒙氏教育理论非常注意按 幼儿的生理、心理曲线开展活动。走线活动和肃静练习就是蒙氏教育中让幼儿做 好学习准备的铺垫活动,是蒙氏教育理论的特色之一。
为了让幼儿能以平静的心情进入活动区开展活动,在幼儿进区前,我 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的走线活动和肃静练习原理,设计了一些简短的小游戏,以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走线游戏——这是蒙特梭利为训练幼儿的专注、平衡等能力而专门设 计的。走线游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调控自己,以进入聚精 会神的状态。为增加走线游戏的趣味性、游戏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 料,如让幼儿头顶玩具、端着盘子、手持装着珠子的汤匙、平举的胳膊上放着沙 包……使幼儿的专注力在走线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为幼儿进入区域后专 心活动做好准备。
听听猜猜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我们 有意设置了一些有趣的声音,如心跳声、小溪的流水声、刮风声,让幼儿静静聆 听,然后猜猜是什么声音。听听猜猜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锻炼了幼 儿排除干扰的意志。
吹气娃娃游戏——让幼儿在优美轻柔的音乐中,模仿为吹气娃娃吹气 的动作,做呼吸调整练习。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的腹式呼 吸法,可以使幼儿通过对呼吸的调整达到对自己心境的控制。
实践表明,在做过各种自我控制的游戏后再进入活动区学习或玩游戏, 幼儿往往比较能够集中注意力。三、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实现的。儿童自身 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区活动,能 够引导幼儿在自由与尊重中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常规。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 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深入地了解幼儿;要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 察者,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意图,揣测他们的思维方式,即使幼儿做错也不 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当然,由 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缺乏经验,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在幼儿常规 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适 时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
1.语言提示 语言提示的方法因简捷、方便而经常被采用。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 中,要注意提示语的艺术性。提示语有时可以是直观的,即用正向言语代替负向 言语,如告诉幼儿“不要吵”,不如告诉幼儿玩玩具时要安静,如果有问题可以小 声交谈,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有时可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如表演 区的幼儿因为争抢角色而发生纠纷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进行协商,引导他们自 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作暗示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适当运用动作提醒幼儿,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心 理压力,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遵守常规。例如,当发现感官区的幼儿在操 作粉红塔时经常将最小的积木乱扔,我悄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操作, 在拿取最小的积木时,我用双手将它捧在手心,然后再轻轻放下,显示了我对它 的珍惜。我的举动影响了幼儿,在以后的操作中,再也没有出现幼儿乱扔积木的 现象。
3.材料调整 当幼儿违反常规时,作为教师,我们都该首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幼 儿不去遵守规则,是幼儿忘记了,是幼儿的自制力不够,还是材料等其他因素干 扰了幼儿如结构区的幼儿在活动中持久性差,往往还没有拼出成型的作品就离开, 玩具也被扔得乱七八糟。这时教师就要仔细考虑,是不是材料太小、太单调、操作性不强继而对材料进行调整,增加一些性质不一、型号不一的材料,如易拉罐、 纸盒等,并扩大结构区的场地。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对结构区的兴趣,让他们改掉 以往的不良操作习惯,形成良好的结构区活动常规。
4.行为评价 在幼儿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以促进幼儿 巩固良好的常规。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说“你把珠珠穿得真长”, 表扬幼儿专心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如说“你今天进 步可真大,剪纸剪得太好了,下次剪纸如果记得把纸屑放进美工区的小纸篓里, 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讨论性的,如通过讨论离开座位时为什么要把椅子推到桌子 下面,让幼儿了解到,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椅子而受伤,而 且教室里的活动空间会因此变得比较小……这样,幼儿除了有更强的参与感,还 能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并自觉遵守。
作者:宋燕华 来源:河南教育·幼教 2014年2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