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领导干部述职 > 【北京农村职教实践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困境儿童现状及对策

【北京农村职教实践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困境儿童现状及对策

来源:领导干部述职 时间:2019-11-13 08:34:04 点击:

北京农村职教实践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北京农村职教实践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随着知识经济的确立,人才成为第一资源,智力成为第 一生产力,即使在北京的农村,人才和智力创造的价值和利 润也成几何倍数增长[1],在这一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 日渐重要、日趋紧迫。一般来说,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 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 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 动,目的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满足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2]。

简言之,就是受教育者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某种职业的资格。

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主要是指以服务农村、面向农村为指向, 以农民为教育对象,使农民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相关知识, 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生产需要的 一种资源。可以说,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和发展农 村教育资源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面向本地、服务本地,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的农村一线劳动者。这些劳动 者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果蔬业、养殖业、渔业等与农 村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1开发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对北京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1)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北京市推进都市型农业的迫切 需要。北京郊区土地总面积为1.53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93%。其中山区面积1.04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2%。2007 年底,北京郊区县常住人口1371.5万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 的83.98%,其中乡村人口253.1万人。当年,北京郊区乡村从业人员313.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1.5万人,占 19.6%[3]。培养大批新型农业人才是实现“人文北京,科 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构想的关键,对于北京建设都市型 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北京农村,人才资本与资金资本、 土地资本等相比,其重要性要高出1~2倍,如何将知识、科 技、创意运用到农业中,成为三农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国际 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都市型农业,其显著特征是 较高程度的集约化、生态化、绿色化、科技化和产业化。由 于各国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不同,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模式 也不一样。美国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欧盟各国以生态、 社会功能为主,日本和新加坡则以生产、经济功能和生态、 社会功能兼顾。根据北京市政府规划,对于第一产业,应因 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籽种农业、观 光农业、休闲农业、出口农业等都市型农业,逐步提高农业 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4]。北京的新农村完全 可以成为一种庄园化的农村,用现代文明理念和科技知识武 装起来的现代庄园。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 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是提高农村从业人 员技能的重要途径。以建设都市型农业为契机,加强对农民 的服务、指导、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北京市 农民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经济意识和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环 节。深化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培训形式、创新城乡 职业教育结合制度,是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2)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 求。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 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5]。生态文明尊重利益 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人口、资源和 环境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职业教育 是以技能培养为核心,重在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6]。

农民素质能力的提高,关键是适应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就 业方式的重大变化,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注重对生态、环境、 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通过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 在绿色生态上做文章,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以达到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效果。当前,北京农村一些村落 成为许多市民爱去的最美的乡村。许多文明村庄、现代化村 庄真正实现了生态环境优美、村民经济富裕、社会建设成效 显著,达到了小康水平,总结这些成功经验,能够发现农村 的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村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和自身素质的 提高。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活动, 抓住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下乡活动的契机,大力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知识水平、文明素养,以职业教育 为载体,建立农村职业院校教育基地。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民希望成为新型农民的主观 要求。受教育是农民目前主观上真实的需要。农村经济社会 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广大农民面临的新事物、新问题越 来越多,只有不断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大量的农业科技文化成果只有被农民所掌握、 所吸收,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教育的关键在于为农民 创建一个平等的自我发展空间。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 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发展职 业教育就是要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培养一批掌握“新品种、新肥药、新农艺、新技术”的农业 产业化生产专业农民,使农村简单的劳动力转化为新农村建 设的强大的人力资源[7]。通过他们的示范、辐射、带领 作用,组织广大农民,使农业生产产业化、产品生产规模化、 组织规范化、质量标准化、产供销一体化,大力提高农产品 附加值,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北京市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 教育,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

4)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

在农村,教育一直比较薄弱,当前,使真正希望受到再培训 和教育的农村劳动力获得便捷、优质的农村职业教育,要根 据农村的特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采取适合农民农村 农业特点的教育培训方式,传播先进文化,推广农业科技, 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构建适合农村土壤的教育体制机制环境。

农村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农村,与农村经济社会紧密融合。农 村职业教育只有把普通农民培养成专业农民、新型农民作为 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重要工作任务,为农村社会转型服务,为 农民发展服务,为农村教育水平提高服务,才能互动相长。2当前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农村职业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教育资 源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很难吸 引优秀人才投入到农村职业教育中来、农村人才流失状况严 重、广大农民对农村职业教育参与程度不高、兴趣不浓、农 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广大农民受教育的需求 和时代发展变化,等等。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职业教育布局不合理,农村职业教育亟待发展。职业 教育属于区域教育,各区域的职业教育布局要合理,但北京 职业教育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农村职业 教育亟待发展[8]。当前,缺乏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持续支 持,对如何构建适合北京农村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没有明确 的目标和实现措施。一般性的措施主要集中在表面问题的改 善,如村镇增加一些农业杂志和书籍,添置部分学习用具等 上面,这些措施虽然有助于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但是却不 能解决农村教育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2)教育队伍缺乏稳定性,人才流失严重。农村的职业教 育与培训工作缺乏一支稳定的队伍,往往是随着某项政策的 推出临时把人员组织和调动起来,主要以兼职教师为主,工 作随意性较强。队伍本身对农村教育与培训情况没有持续的 关注,也没有深入下去,更没有持久开展教育培训的打算, 其教育效果往往流于形式化。

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缺乏系统安排。教育内容往往集中在专业知识理论上,导致农民在培训后,实际操作能力没 有增强,适用性不高、可操作性较弱。对于培训后的农民出 路问题缺乏系统考虑。例如,一些村民培训之后有了技能, 但依旧找不到工作,或工作收入较低不愿去工作。另外,基 地建设硬件薄弱,由于教学工作临时组织,规模较小,条件 较差,规模效益不高,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经费、项 目、科研的支持缺乏系统安排。

4)教育内容设置特色不明显,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为 内容陈旧、落后,面广量大,缺少优秀教材,培训成果缺乏 推广价值,借鉴作用不强。不少培训与农民的思想解放、思 路改变相脱节,与农民实际需要相脱节,与当地农村产业发 展现状相脱节。例如,思路决定出路,北京流动人口较多, 很多北京农民通过出租房屋,依靠瓦片经济,能赚很多钱, 对他们的教育与培训如何开展?没有针对性的教育项目,使 得农民不愿意去学习,认为学了没有用,反而耽误自己赚钱。

另外,就教育机构而言,专业设置不科学,不顾实际情况, 盲目求全求新,结果导致力量过于分散,有些专业的师资和 实训条件跟不上,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

5)教育方式难以调动学习自主性。农村职业教育要与地 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就业岗位需求状况紧密结合。但是,在现 有的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任务有时是强加给乡镇一级基层 政府,钱是花出去了,但效果不理想。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 因:一个是不合农民朋友的胃口,另一个是在于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很弱,没有主动意识到学习是提高综合素质、自 身修养、高尚品格和情操的重要过程。必须改变方式方法, 重视提高农民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农民自主学习的动力,在 选择学习时间、内容、地点,培训方式等方面要善于贴近农 民生活实际,不断创新培训的方式和模式,真正吸引他们来 学。例如,笔者在调研中,一些同志认为可以采用农民可持 票来报销部分学习费用的办法。

3发展北京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1)树立城乡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战略。坚持城乡统筹 发展,谋划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长远目标。把农村职业教育 作为北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一方面 是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去,另一方面是提升农民职业教育水 平、培养农民职业素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发展 趋势来看,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也是职业教育 发展的目标追求。吸引优秀的人才带来知识、创意、科技成 果和管理模式运用到农村,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农村人才 发展本土化,消化吸收先进的理论,实现农村发展产业链向 最前端和最后端延伸,实现高附加值[9]。所以迫切需要 将农民的思路进行战略式的改变,让农民愿意接受知识、创 意、科技成果等内容运用到农村中,开阔农民的视野,打开 农民的思路。因此,建立一种北京市层面的农村大职业教育 发展观和实践观,建立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协同运作, 共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制度安排和长效机制,这符合北京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趋势。

2)结合北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多元 化、分层化的发展策略。笔者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劳动 力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因而不能或不敢涉足收 益好、技术含量较高的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更不能或 不敢涉足需一定专业知识的农业经纪人。绝大多数农户的种 植、养殖结构单一,传统农业效率低,收益率更低,再加上 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将这些传统农产品转化为特 色经济产品,有些地区的农产品甚至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普通农户经济收入低,生活水平也就不 可能提高。在有些地区,特别是与城市接壤的部分乡村,经 济发展较好,农村本地村民经营项目多样,受教育水平普遍 高于偏远地区,也更容易吸收到优秀人才。北京市农村存在 着经济、社会、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职业教育文化 积淀以及职业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上有所差异,在确定农村 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尤其是近期目标时,必须体现多元性特 点,并实施分层发展。例如,北京近郊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 可以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区地区转移就业作为当地农村 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远郊及相对落后的地区仍以农为 主,基于生产力水平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的现实,要 兼顾新型农民的培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些 地区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层次高的地区一样将培养 新型农民、为社区民众提供优质生活教育等作为重要的目标与任务,同时兼顾文化培训、法律培训等内容的统一协调, 全面提升农村素养。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城乡的和谐发展,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以及人的和谐发展。

3)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与机制。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式 应该灵活多样,原则上只要适合农村情况,无论短期、中期、 长期,白天、夜晚的教育与培训形式都可以采纳,主管部门 对于职业培训管理上不能统得太死,在制度上体现出更多的 灵活性。通过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改革的试点,为农民的学习 提供服务,提供便利,促进职业教育培训的创新发展。在教 学方法上,更要贴近农民知识水平和农村发展实际,例如, 结合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科普 推广法、反馈性指导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的质量。

就情景模拟而言,充分利用生产基地的真实工作环境和生产 过程,让学员在真实的情景中组织农户开展职业技能比武、 技术知识竞赛和现场示范操作活动,由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根 据测评要素进行评定的一种方法。评比出科技示范户和专业 农民,优中选优、高中选高,先进人物推广到全村、全区、 全市。大力发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必须全面了解市场行 情,及时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向,与经济行业建立起“教 学―――生产”紧密相连、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探索新形 势下职教“订单式”培养的合理模式。要动态地进行专业课 程改革,采取灵活的措施,适时调整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 特别应该尊重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将企业生产的现实性要求纳入课程体系中来。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加大投入,调 整结构,改革和发展现有农村职业教育[10-12]。在农村 职业教育中加入优秀文化、法律服务和现代科技知识培育农 民,引导农民树立起与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相适应的思想意 识和价值理念。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高素质 农民是一项伟大事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职业教育与城 市职业教育相比,起点更低,困难更多,局面也更复杂,农 村职业教育的开展,整体上更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除了必要的政策扶持,教育部门、财政 部门、行业企业协会等机构也要加大对口支援力度,鼓励社 会各界人才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献计出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