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领导班子述职 > 社会体育专业 [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及管理专业建设]

社会体育专业 [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及管理专业建设]

来源:领导班子述职 时间:2019-11-24 07:54:56 点击:

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及管理专业建设

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及管理专业建设 摘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针对高校本科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用人单位和各高校社会体育系(专业) 的发展现状,结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培养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的对策,旨在为高校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 据。

关键词:应用型;
社会体育;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民体育健身的推 广,推动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于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 代初,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多元化的 要求开设了一门新兴的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经过二十年 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49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本科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理专业(2012年社会体育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 理),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社会体育人才,同时也暴 露了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但目前关于高校本科社会 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 对高校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的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途径、社会需求状况和人才培 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原因的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为高 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和理 论依据,以及一定的数据支撑与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调查对象为国内 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121所本科高校,及其社会 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简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

收回的有效高校问卷48份,分布在30个省市地区,较能说明 当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对社会体育领域及 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1问卷的设计根据社会体 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的成果,以体育科学研 究方法为基础设计《学生问卷》、《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 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表》和《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办学情况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别是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同及满意度、用人单位对社 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满意度的状况和各高校本科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相关情况。2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 的有效性,问卷内容通过了10位专家的检验,针对专家所反 映的问题和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3问卷的发放形式 问卷采用邮寄发放与收回、利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委 员会的专题会议进行问卷现场发放等形式,由于调查的高校 分布范围较广,邮递时间较久,不同院校的寄回的时间不统 一,造成调查的121所院校只回收60所院校的资料,但收回 的院校基本覆盖在全国30个省市地区。《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情况调查问卷》共发放121份,收回60 份问卷,有效问卷48份;
《学生问卷》发放1815份,回收900 份,有效问卷863份(每所院校15份,在校生5份,毕业生10 份);
发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表》 240份,回收184份。4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法,由 于本研究的对象范围过广,涉及全国各所高校,对于问卷的 信度检验难度较大,因此对广东省的部分高校、学生、用人 单位进行重测,重测的学校分别为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海洋大学、韩山师范学院、东莞理工学 院。对于《学生问卷》的重测,每所学校选取2名学生,1名 毕业生1名在校生,共12名学生隔两周后进行重测,统计两 次调查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r=0.886,呈现高度相关性 (P<0.01),证明调查结果可信度高;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表》问卷的重测,对5家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隔两周后进行重测,统计两 次调查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r=0.836,呈现高度相关性 (P<0.01),证明调查结果可信度高;
《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专业办学情况调查问卷》的信度重,分别对6所院 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负责人隔两周后进行重测,统 计两次调查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r=0.972,呈现高度相关性 (P<0.01),证明调查结果可信度非常高。5统计分析通过对 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收集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 学情况、学生对社会体指导与管理育专业的认知、就业情况、企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通过 Excel2003,SPSS归纳分析出当前我国培养应用型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二、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一)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规模现状 根据中国大学信息查询系统,目前大陆地区开设社会体 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有249所。开办社会体育专业 的院校在开办时间上,最早开办的是天津体育学院,接着 1998年广州体育学院也开办了社会体育专业。之后全国各地 开始陆续开设社会体育专业。2004年达到最高峰,当年开办 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数有54家,之后的趋势有所下降,如图 1。(12年社会体育专业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图11995年-2010年开办社会体育专业院校数(单位:所) (二)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分布 通过对全国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进行 调研,发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青海省的高校没有 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都 有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最多的省份为四川和湖南,其次为河南、湖北、江西、 广东、广西、山东。最少的为西藏仅1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 其次为甘肃、宁夏、重庆,分别只有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 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见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相对 火热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西南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省份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社会体育办学数量。相反 处在经济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区的社会体育却发展如火如荼。

显然,当前的现象与社会体育的发展需求是不相匹配的。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招生情况及规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国内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的高校,年计划内招收在100人以上的占34.88%,年计划招 生50―100人的占46.52%,年计划招生50人以下的占18.6%。

而在实际招生人数中,招收100人以上的高校占29.27%,招 收50―100人的高校占46.34%,招收50人以下的高校占 24.39%。说明有10.49%的高校没有达到计划内招收100人以 上的要求,计划内招收50-100人的高校基本完成计划招生。

计划招生50人以下的高校数明显超过计划。可见大部分院校 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一般在2―3个班级。(如 图2)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分析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速度过快,布点不 合理 专业建设需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了解行业现状,抓准 教育方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办好适合市 场需求与学校发展的好专业。[1]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 业自开办以来已有20多年,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 院校增加到249多所(本科),特别是2004年,一年就有54家本科院校开办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但主要集中在 华中和华东地区,其他地区专业布点较少,部分地区人才紧 缺,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

(二)定位不准确,脱离社会需求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各所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 业的业务方向上定位都过窄,与其过宽的服务方向相矛盾, 教学理念脱离实际教学,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合理,实践教学 与理论教学课程比例不协调,人才质量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特色不突出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社会需求存 在落差。[2]国内高校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至 今已有二十年的时间,大部分文献资料认为国内高校本科社 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较薄弱,没有系统的 理论基础,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不合理,缺乏核心课程或主 干课程。实践课程学时数偏少,实践类型单一,课程设置无 特点,不符合社会经济市场需求,缺乏专业教材等问题。选 修变成了定向选择,导致人才培养不具特色. (四)实习实践基地少,实践教学薄弱,缺乏针对性 实践教学决定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能否更 好地就业,而目前的教学方式过多地注重技能教学,忽视实 践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素 质要求,较为注重职业道德、协调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实践教学,往往受到实习、实践基地资源的限制,这也是高校普遍的问题。

(五)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教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院校师资建设中,缺乏高学历 教师,在教师专业类型上,绝大部分为体育教育训练专业, 其他专业教师相对较少,这不利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人才的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 动态的,它是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因此在教师类型 配比上应该是多样的,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目标, 顺利开展教学。

四、研究对策 (一)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院校建设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等教育将逐 渐趋向大众化,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社会 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需结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院校布 点时,应考虑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特色。从目前的全国高校 分布的密集度来看,专业布点密集的华中、华东地区专业发 展过剩,这也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

(二)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合理定位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涉 及诸多要素。首先需要高校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转变重学术 轻技术、重科研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的观念,突破“专门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

其次高校自身定位要准确,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对市 场需求的研究与把握,找到专业建设与高校、区域经济发展 的结合点。最后还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勇于引入国外优 质教学资源与模式,21世纪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文化交流国 际化的时代,我国高校应该扩宽办学视野,国外培养应用型 人才模式主要有“合作教育模式”和“企业参与高校教学与 管理”两种[3]。西方发达国家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走得 比较早,是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

(三)建构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提高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适应能力 能力是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是与知 识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构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宏观上 以“基础平台”+“模块”,“基础平台”指的是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即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

模块即淡化专业界限,既有必修又有选修,以学科大类和学 科群构建不同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爱好自由选择。以此 创造“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向,提高社会体 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以行业建设为专业建设风标,以区域需求建设为 专业特色方向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以 行业建设为专业建设风标。我国大众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迅速,社会体育发展将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14年10月 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 意见》中,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多元主体、改善产业 布局和结构、促进融合发展、丰富市场供给、营造健身氛围 等六项主要任务。六大任务中,第三条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 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影响最直接[4]。新 政的出台将拓宽社会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空间,中西部地 区院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向可以结合江河湖 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开办定向 越野、水上运动、登山、草原体育、冰雪运动等特色社会体 育方向,培育新型社会体育人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加快产学研步伐,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 加快产学研步伐,是指高校与体育科研院所、体育局、 体育产业系统的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人才、知识、资 金、场地、器材等资源最优化配置,形成高校与企业、科研 院所、体育局等单位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校内 实践基地建设与规划,可以请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共同参与, 提升校内实践的仿真模拟性,促使校内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化。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动态的人才 培养体系 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 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 高要求。培养既有较强专业基础知识,优秀实践技能与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 和“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等专门资格的专家)。同时,要注 重调整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年轻教师骨干的培养,促进人才 梯队化发展。在开设新专业方向时,以市场为导向,做到不 盲目不跟风,了解区域性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做好人才培 养体系的动态调整。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速度及规模过于迅猛, 布点院校涵盖各省市,主要集中于华中和华东地区,相对于 全国的高校分布,西北、西南、华北地区专业布点较少。社 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当前高校数量超过270所,其中专科 院校布点较少,全国只有43所。2.培养目标不清晰,以高级 专业型人才为主,这与当下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不符,而体 育类院校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脱节。3.课程设置趋同,学时学分 设置不合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开设率最高的为 体育社会实践、体育管理类课程。开设率超过50%的课程主 要有体育社会实践、体育管理类课程、健身知道类课程、运 动处方类课程、运动健康类课程、群众体育类课程。开设率 最低的是体育俱乐部实践课程,只占到了38.8%。学生对健 身指导类、体育管理类、运动处方满意度较高,实践课程满 意度最高的为健身俱乐部实践和体育相关企业实践。4.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呈现多样化,大多数院 校的培养方向都以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健身与指导为主要 方向,其中体育健身与指导类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8.71%。

5.高校体育师资力量基本满足教学,但高学历及“双师型” 教师较少,教师学历以硕士为主,教师专业以体育教育专业 为主,其他专业老师偏少,不利于教学目标随社会需求的动 态调整。

(二)研究启示 1.培养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应因校制 宜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类型、学校特色及办学条件是有 差别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不 能盲目照搬统一的模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应随社会需求去能动地调整。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情 况,以行业发展为专业建设风标,以区域需求为专业方向, 开展特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育优秀社会体育应用 型人才。2.培育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应以社会的需求为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推进,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高校在指定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时具有前瞻性, 不能一味跟随当下的热门需求。市场需求的即时性和人才培 养周期性之间的矛盾需要考虑,及时做好专业调研,教学资 源结构要具有灵活性,为人才培养的能动性打下基础。在人 才培养专业技能、知识的的过程中,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不能 落下。特别是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协调沟 通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培养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3.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途径需多样化高校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合 作、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方面需要加大改革步伐,勇于 创新。尤其在实践教学形式上,高校更要紧密依托体育产业、 体育局、体育器材等单位,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走校园 进企业,企业进校园的双向管理,培育高质量应用型社会体 育人才。4.大胆转变观念,放宽视野,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 教学模式国内高校在培养人才模式上,往往只是旁观同行, 视野较单一。对于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 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的需求是动态的,这就要求培 养方式上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放宽视野,积极吸取西方发达 国家的优秀教学经验,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高校与企 业的积极交流,即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也为高校提供实践 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信息查询系统[EB/OL]. [2]辛松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困境及改革思路[J].体育 学刊,2014,04:77-80.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 干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2014-10-20. [4]周爱光,杨忠伟,崔颖波.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本 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J].体育学刊,2011,02:5-9.[5]教育部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组. 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 [S].2009-07-2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