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命教育;
课程;
非课程 一、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实施路径 (一)专设课程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服务和产品,把生命教育落实到课程 上是实施生命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要真正让学生珍惜生 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实施有专门 教材、专门教师、专门课时的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是最行之有 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比较典型 的有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新生命教育”课程、北京 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生命心理健康二�一八年七月教育” 课程、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的“生命生存生活”课程 等。以朱永新的“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为例,它以“过一 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课程理念,围绕人的自然生命、 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开展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 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1]配套课程教材 《新生命教育》从安全和健康、养成和交往、生涯与信仰六 个维度,贯穿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生命教育有专门教 师、专门课时,指相对固定教师(思品、心理、班主任等, 也可若干教师组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如每周1课时) 来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专设课程在我国台湾地区开 展得较为系统和完善,台湾学者很早就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八 大课程目标―――培养孩子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 的事;
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有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团体;
珍惜家 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团体;
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 朴的生活态度;
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 题;
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追求生命的理想;
具备成 为世界公民的修养。从2005年起,台湾地区把生命教育列入 高中正式课程的选修课,课程包括“生命教育概论”“哲学 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 “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 发展”,各高中可选开其中一至两门课程。在香港特别行政 区,生命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课程,而是被纳入“德育、公 民与国民教育”体系,课程名称也以活泼主题呈现,如“成 长列车”“让生命高飞”等,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涵四个内容:
人与自己(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困难);
人 与他人(认识与尊重他人,提高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人与天(探索人生的价值和目的,探索生死、信仰等);
人与环 境(欣赏和爱护大自然,关爱世界、心系国家)。对于生命 教育专设课程而言,虽然近年来不断有两会代表提交“将生 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的建议,但目前生命教育专设课程并没有进入中小 学课程体系,不少学校以德育课程化、课程改革创新、特色 课程基地等名义实施生命教育专设课程。
(二)非专设课程 非专设课程虽然没有专设课程所具有的专用教材、专门 教师、专有课时,但同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非专设课程 按照形态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课程形态:1.学科渗透课 程。2005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 下简称《上海纲要》)明确提出:“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 身、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生命科学、科学、思想品德、 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 治、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 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 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 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 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 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 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2]生命教育的学科 渗透课程,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
缺点是当“生命教育人人可说、人人可做;
处处是、时时是、事事是生命教 育”时,生命教育可能陷入泛化、空化、虚化的窘境,最终 沦为口号,无法落地。2.专题教育课程。专题课程有着清晰 的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 计等,也是落实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上海纲要》 提出:“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 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 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 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 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 形成校本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 方式。”[3]生命教育专题课程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形式 多样;
缺点是随意、不系统,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 脚”的状况,不能满足生命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全面提升青 少年生命素质的需要。3.主题课程。主题课程和专题教育课 程的区别在于:主题课程不是由国家设定,没有相对规范的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主要是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目前,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已经探索出很多卓有成效的生命 教育主题课程。如每月一事课程:通过习惯养成的途径来有 效实施生命教育。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确定人生最重要的12 个习惯为教育主题,从一件小事展开,通过主题阅读、主题 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主题展示、成果评价等形式, 将生命教育贯穿其中。晨诵午读暮省课程:晨诵―――选择生命主题方面的经典进行诵读;
午读―――生命之间借助书 籍深入沟通;
暮省―――师生对一天的生活进行回顾、展望、 思考、反省、体悟。电影课程:电影是生命的浓缩和精华, 是超越时空的生命记录,是生命教育最佳的艺术呈现。通过 观看精选的生命主题电影,师生感悟人生、思考人生。主题 课程的特点是个性化和特色化,有利于创新生命教育的多种 实践路径,让每个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各具特色、各显神通。
4.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 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 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 学科实践性课程。”[4]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难以细分,只能做大致的归类和罗列,常见的有班团队活动、 戏剧话剧、纪念日活动、夏令营、自然教育、仪式教育、礼 仪教育、升旗仪式、学生社团等。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特色 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以台湾地区为例,有周期性的活动,如 祈福、小区参访、艺术季、禅坐、静心、正念、读书会、周 记、生命斗士、植栽、孵蛋、清明追思、圣诞感恩等;
也有 一些公益慈善活动,如保育院关怀、小区关怀、送爱到非洲 等爱心募款;
还有一些非例行性活动,如溯溪生命探险、写 一封信给自己、单车成年礼、爱心义剪、治疗犬、亲子营、 照顾流浪狗、野外求生、感恩大体(遗体捐赠者)、云水书 车(图书漂流)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参与度高、体验 性强、互动性好,学生收获大、感悟深,符合生命教育教学的逻辑,是值得学校大力推广的生命教育有效途径。
二、学校生命教育的非课程实施路径 生命教育的非课程实施路径,实际上就是课程之外的有 助于影响学生生命的所有途径和方式。这种路径贯穿教育的 全过程。其理论基础在于,生命教育就是成全生命的教育, 一切教育皆是生命教育,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教育都必须 是生命教育。这样的理解也几近于理论界所言的生命化教 育:“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教育是对 人的既有自然天赋的诱导,是对人的生命自然中的潜在可能 向着其现实化的成全。”[5]从生命化教育的角度说,一 切教育都是指向生命的,因此,学校的生命教育非课程实施 和开展,必须是有目的、有设计、自觉的过程这也是生命教 育视野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使命、愿景、价值观 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决定学校呈现何种姿态的 核心要素,它回答了学校为什么存在,要去向哪里,认为什 么是对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美的,等等。如在新教育实 验学校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学校的教育 使命;
“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绽放每一个生命” 等是学校的愿景;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 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 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等是学校的价值观。因此,一个学校要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就必须把生命教育的理念写入学校的“根本大法”中,只有 把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整个学校才会 充满生命的气息。
(二)校训 学校文化的核心表达方式是校训,它明确地回答了学校 “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一个好的校训,不仅能 够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品位,也是这所学校的核心价 值追求。校训对教育共同体起着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 能和无形的鞭策激励作用。如河北石家庄市红星小学的校训 “要有光”,江苏张家港市塘市初级中学的校训“让每个孩 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浙江温州翔宇中学的校训“和整个世 界站在一起”,苏州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等,都充满着生命的朝气和活力,唤醒人的生命。对于历史 相对悠久的学校而言,如果校训没有显性的生命教育表征, 就要对校训做生命教育的阐释,从而丰富校训的当代内涵。
(三)制度 制度是文化的守护和保障,没有制度的维护,学校文化 将沦为口号。制度是教育共同体遵守的“契约”,制度规范 一旦通过,教育共同体所有成员就必须执行。生命教育要在 制度中得到落实,首要的就是要守住“底线”,明确规范。
如翔宇教育集团的所有学校都有一条规范“翔宇人不随地吐 痰”,这是底线,是基于信任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自律和坚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不是约束而是发展。其次是要在师生中寻找生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在于让人们看到生命的力 量和可能性。“底线+榜样”的制度是基于无限相信师生的 潜能,帮助每个生命遇见更好的自己。
(四)环境 学校要努力打造成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美好的校园环 境给师生美好的生命享受和体验。有的学校利用美丽的校园 风景,有的学校用心营造充满关怀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育 学生品格。在台湾台北护理学院有一个“愈花园”,通过园 艺治疗让学生面对失落、纾解情绪。学生难过时可坐在“泪 痕”石雕下放声大哭,因为石雕的寓意就是“我有悲伤的权 利,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想哭就哭”。
(五)其他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