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情付出才能情情相融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没有真情的语文课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苍白、 无味的。这样的语文课就会上成生字词的机械识记,课文的 零碎肢解。我们许多语文老师也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因此 课堂上教者往往会充满激情地渲染,高亢激昂地讲解。然而 令人尴尬的是学生却似乎有点麻木不仁。曾经很钦佩一些教 者,他们拥有演员的演技、播音员的嗓音、诗人的风采。课 上他们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情深意长……可学生的眼睛始终 没有发亮,小手也没有情不自禁地高高举起,课堂上学生这 一头沉闷依旧。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冷眼旁观,成 了懵懂的看客。这样的尴尬原因何在呢?无外乎“情感”二 字。情感这东西是世间最美、最纯,最玷污不得的,一旦情 感带上了某种功利性、目的性,它就变了味,它原有的魅力也就消失殆尽了,这样的情感何以感染学生,何以叩击他们 的心灵? 二、真实教学才有精彩生成 叶澜教授等人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上好常 态下的课、家常课。因为课堂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这一价 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 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而生成许多新 的东西。常态课要避免失真、作秀,要上得自然平实,让人 有亲切感和真实感,还要精益求精,努力上出特色、上出水 平,更要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 在在的收获和发展。
魏星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一文,魏老师引领学生从 课文语言中去比较诗词的不同,在宽松的氛围中质疑解惑, 在自主学习中找准词眼,从而体会词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 语言敏锐的感受力,教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整堂课平实自 然,细细品味却颇具匠心;整堂课如涓涓细流,没有波澜壮 阔,没有峰回路转,但却像这首清丽的宋词,洋溢着浓浓的 语文气息,师生在交往、对话中完成了对文本的审美,看似 随意的语言却直击学生的心田。这正是他虔诚守望的一种课 堂:简简单单,实实在在。不可否认,这种返璞归真的“原 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是最迷人的! 三、真诚评价才能情动辞发 清楚地记得一位老师在校内磨课活动中执教《清平乐·村居》时,他让学生朗读后首先肯定孩子“你的朗读听了挺 舒服的”,然后话锋一转,问该生:“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 吗?”该生很谦虚地表示不够满意,老师即请他推荐一名学 生朗读,被推荐的学生激动而又自信的朗读博得了老师和同 学们的真诚的赞赏。此后学生越读越出色。这跟这位老师恰 如其分的表扬和适时的激励是分不开的。还记得我校一教师 在教学《明天,我们毕业》时,让学生学着课文中的表达方 式,用“老师,我们要送您 ,让您 ;我们要 , 让您 ”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将真情凝于 笔端,述说着自己的留恋与不舍。老师也情不自禁地用言语 表达着自己的情怀:“你永远是老师最欣赏的学生。”“春 风也会捎去我对你的祝愿。”“你甜甜的笑容已深深印在老 师的脑海里。”……这些情真意切的话语使学生们真情涌动。
一位男生竟流着泪要拥抱老师。师生相拥的那一刻,在场的 听课老师无不动容。
崔峦老师曾说过:“掌声雷动的课不一定是好课,有特 色的、符合课改方向的课才是好课;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 明的课才是好课。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 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我 们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最高教学境界,我们更要追 寻教师那种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淡泊名利,无私‘忘 我’的心。”崔老师的话毫无疑问地告诉我们——真实是课堂的生命。只有真情付出、真实教学、真诚评价,才能有精 彩的生成,才能使学生的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