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及其道理1:庄子知鱼乐 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 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 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 道你的感觉。你本来就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 庄子到底是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他认为两人争论 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 出的问题。于是他告诉惠施:
“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在水中也是很 快乐的。” 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惠施的观点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庄子的观点则是,人既可 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寓言故事及其道理2:挥斧如风 战国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惠施和庄 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 讨论切磋学问。
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特别是庄子,从 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因此,庄子感到十分 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 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 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
石木匠点头答应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 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 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的斧子也算是 不要命的,可他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倒是旁边 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后来,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宋元君十分佩服这位木匠的高超技艺, 便派人把他找了去。宋元君对姓石的木匠说:“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给我看看” 木匠摇摇头说:“小人的确曾经为朋友用斧头砍削过鼻尖上的白灰。
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的这位好朋友现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 样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庄子讲完了故事,十分伤感地看着惠施的坟墓,长叹了一口气,然后 自言自语地说:“自从惠施先生去世以后,我也失去了与我配合的人,直到现在, 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位与我进行辩论的人了!” 庄子和石木匠的感受向我们表明,高深的学问和精湛技艺的产生,依 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红花虽好,还要靠绿叶扶持。一个人如果不注意从周围的 人和事中吸取营养,他的智慧和技巧是难以得到发挥和施展的。
寓言故事及其道理3:不识车轭 车轭(e)是驾车时套在牲口脖颈上的一种木制驾具,略微弯曲有点像个 “人”字形。
一天,一个郑国人走在路上捡到一个车轭。因为他从未套过牲口驾车,所以不认识这是个什么东西。回家后,他拿着车轭去问邻居说:“这是个什么东 西” 邻居告诉他说:“这是车轭。” 虽然这个郑国人知道了自己手里拿的这根弯木棒叫作“车轭”,但毕竟 印象不深,他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第二天,这个人又在路上捡到一个车轭, 他又拿去问邻居,邻居回答说:“这是车轭。” 谁知这个郑国人听了以后,竟大怒。他说道:“先前那个东西,你说 是车轭,现在这一个,你又说是车轭,路上哪来这么多的车轭呢我看这分明是你 在骗我,你不是个好东西。”他说着、骂着,竟然抓起邻居的衣领同他打起架来。
一个人遇到了疑难事情,往往要请教别人。可是这个郑国人,既想请 教别人,又不虚心,还要怀疑别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愚昧无知,却怀疑别人在欺 骗自己。如此自以为是而又蛮横无理的人,真是愚蠢可笑。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