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教师述职 > 【理想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策略论文(共5篇)】 策略的重要性

【理想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策略论文(共5篇)】 策略的重要性

来源:教师述职 时间:2019-11-16 08:11:43 点击:

理想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策略论文(共5篇)

理想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策略论文(共5篇) 第1篇: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理想教育的策略 1.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渐进渗入理想教育 当下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远离鲜活的社会生活,致使课堂教学 枯燥而又乏味。虽然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脱 离实际的照本宣科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意识地联系 现实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感知社会,让学生知道自 己其实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才是鲜活的、有生命 力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渐进渗入理想教育。例如,我在教授苏人版九年级思想 品德第一课“关心社会发展”时,先请学生谈谈对“社会”的感受,从正、反两方面 谈,学生谈了好的方面之后教师要给予其肯定,正面积极引导学生樹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反面的感受有看病贵、住房难、贫富差距大等,此时教 师便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这 样学生的热情便能被点燃,从而积极地努力学习,励志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2.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抓住合适契机,自然融入理想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包括许多方面,理想教育便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也单 独作为一个专题来讲,但是我觉得还远远不够,理想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初中思想 品德教育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下一代接班人才能有大的气魄。那么, 怎么将其贯穿于整个思想品德课程之中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该有敏锐的目光,在合适的时机不断感染学生,让学生自然地融入理想教育之中 来。例如,我在教授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时,就 搜集并展示了“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材料,学生在感受土尔扈特部的这种民族认同 感的同时也增强了自我的民族认同感,从而引到中华民族文化上来。中华民族的 文化是割舍不断并融入血脉之中的,继而引出钱学森拒绝美国优厚待遇回国奉献 的故事。再提出问题:“每一个人都应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作 为中学生的你们有什么理想呢,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这样一来学生对理 想就有了一次感性的认识,并从内心萌发从小要立志报国的愿望。

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体验,轻快浸入理想教育体验式教育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之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理想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 部分,不容忽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可一味地说教,说教只能让学生产生抵触 的情绪,教师应让学生亲身体验。理想教育更适合以体验式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可 触可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理想与成功、艰辛与喜悦。如在教授苏人版九年级 思想品德第十二课“理想伴我成长”时,教师应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 泽东16岁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等说起,给学生讲授什么是理 想。这样一来,学生会在前人的激励下,勇于拼搏,励志成才。

4.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走进学生内心,顺势渗透理想教育 当下的学生有时很让教师头痛,由于社会的浮躁,学校、学生似乎也 有浮躁的苗头。有教师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学生越来越难管理,更不要说理想教 育了。我想说这是事实也不是事实。学生群体确实发生了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 化,只要教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一定能打动他们。这个时候思想品德教育 就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以多元的方式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这样才能 起到好的效果。如在教授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一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时,教师应该从当下社会典型的人物出发,例如马云和俞敏洪两个人立志考大学, 虽然多次落榜,但是他们始终坚持,最终圆了自己的梦想,也创造了辉煌的人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典型的生活事例,只有这样学生内心深处才能受到 震撼,从而顺势渗透理想教育。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该始渗透穿理想教育,学生只有树立了远 大的理想,才能更好、更积极地去努力奋斗。

作者:雪旦 第2篇:寓理想教育于物理课堂之中 中学物理课是普通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 设的合格人才,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物理 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材的实际,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 育,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融為一体,这是当前物理教育中一个 十分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在教书育人方面,抛开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另搞 一套的形式主义,已经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应以此为戒.物理教师只有结合学生 实际,深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思想教育的理想教育方面进行 讨论. 常言道:“鸟贵有翼,人贵有志.”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树雄心、立 壮志,从而树立攀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那是何等的重要. 1结合教材,介绍著名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都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良好品质. 11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 在讲授《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第反复研究和实验,经历了几 百次的失败,在他几大捆实验日记上记满了“没有效果”“没有反应”“不行”等字样, 直到十年后1831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而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讲授《天然放射现象》可介绍居里夫人.居里夫人为了从沥青铀中提炼出纯净的 镭,在破旧的棚屋里,用十分简陋的工具,冒着呛人的浓烟,不停地奋战,经过 整整1460个日日夜夜,终于从30吨铀渣中分离出01克镭.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仅 凭一时的冲动,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 12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讲授天体运动时,讲到“日心说”与“地心说”的斗争时,可以给学生 讲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的故事.1584年,布鲁诺在伦敦出版《论无限宇宙和世界》 一书,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并阐明宇宙无限的思想.他在书中问道:“假如世 界是有限的,外面什么也没有,那么我要问:世界在哪里?宇宙在哪里?”他指 出:“宇宙是无限大的,其中的各个世界是无数的.”他还指出恒星并不是镶嵌在 天球内壳,而是有近有远地分布在无限宇宙之中.他说:“恒星,并不是嵌在天穹 的金灯,而是跟大阳一样大、一样亮的太阳!”他的著作富有强烈的反宗教的唯 物主义思想,正是因为这样1592年被逮捕,押送到罗马宗教裁判所.布鲁诺被囚 禁八年,始终坚持自已的学说,终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于1600年2月17日 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布鲁诺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执著追求,造就了一个 令世人瞩目、敬仰的科学家. 13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爱因斯坦敢于突破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框架,终于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他曾经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不 过是保持了对自然界表示‘诧异’的能力,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牛顿的道路继续前 进时,我却试图走另外的路.”这正是使他成为走向伟大自然科学革新家的最可贵 的品质.创新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创新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的 动力. 14不求享受,不逐名利的人生态度 在讲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可介绍法拉第曾多次拒绝任命和 封爵,辞去了一些报酬很高的聘请,以专心从事科学研究.“一辈子当一个平凡的 人”是他一生的愿望.在他的墓碑上只刻了三行字:
迈克尔·法拉第 生于1791年9月22日 死于1867年8月25日 教师还可以介绍爱因斯坦谢绝当以色列总统的故事教育学生多奉献、 少索取,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2结合教学内容,介绍著名物理学家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为学生树 立楷模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科学家的成功之路,能给学生以无 穷的力量,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讲完电磁感应定律之后,介绍法拉第自学成才的故事.法拉第自幼 父母双亡,9岁才上学,一边做工一边勤奋学习,他在一家印染厂学习装订书籍 时,常常点着豆油灯刻苦学习到深夜,被老板发现后就是一顿毒打.他硬是凭着 顽强的毅力和对科学执着的追求,靠自学步入了科学的殿堂. 在讲授《开普勒三定律》时,讲述开普勒战病魔为天空立法的故事. 开普勒自幼体弱多病,幼年患猩红热烧坏了眼睛,成了高度近视,而他却顽强地 上完了大学,并立下了“为天空创造法律”的壮志.在去丹麦拜布拉赫为师时,他 忍着饥寒劳累,步行40余天,差点病死在路上.开普勒同贫困和疾病奋战了二十年,建立了天体运动的三定律,即开普勒三定律,实现了年轻时立下的宏愿. 3结合物理教学,适当介绍物理学的前沿阵地,鼓励学生去努力攀登 在讲完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可以适当介绍美籍华裔科学家许统群1987 年所完成的实验结果.他通过对一口钻井内的重力测量数据进行周密计算,发现 几百年来一向认为不变的牛顿万有引力常量竟然发生了变化,它随井深的增加而 相应增加,他得出结果的是:每深入1000米,牛顿万有引力常量就要比在地面实 验室中测得的常数大100豪伽,这证明“第五种作用力”的存在,迄今为止,科学 家已证明宇宙间存在四种基本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而 “第五种作用力”是一种与引力相反的排斥力.关于“第五种作用力”的研究,现在已 成为科学界的热门课题之一,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如果这种说法一旦成 为肯定的理论,那将对物理学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例如,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 科学家,几十年来研究探索而未能证实的把宇宙中四种作用力统一起来的大统一 理论,有可能得到证实.这是物理学的前沿阵地,物理学好像是一座正在施工的 大厦,它已经建筑得很宏伟壮观了,但还要建设,看来永远也不会竣工,更壮观 的还在后面.现在的青年学生,将来就可能是修建这座大厦的建筑师.当讲到简单 的磁现象时,介绍物理学研究领域一直致力于发现磁单极子,但至今仍未找到. 讲到天文方面课程时,介绍有关太阳中微子短缺问题,以及物体的速度能否超过 光速问题均是物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攀登物理的顶峰,那 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从科学家成功的“秘密”中发现自己的弱点,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观,我们有信 心,一定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将来修建物理大厦的建筑师. 作者:周庆斌 第3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理想教育的渗透 小学生的这个学习阶段正好是一种模仿、学习的心理状态,老师应该 及时有效地教育、改造拥有初级心态的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学习观等, 关于小学生的所有观念都需要有理想、有目的的教育,比如行为观以及认知观等。

作为老师一定要明白一味的通过说教的方式教育学生,最终的教育效果是有限的, 所以要在小学生平时的学习以及生活中融入品质培养、道德培养,合理的、科学 教育方法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慢慢地渗透与熏陶。一、理想教育的意义 所谓理想就是在生活中追求或者向往可能会实现的物质,表达了人们 在奋斗的过程中的政治立场、世界观的一致目标,也就是指明人生的方向以及目 标,支撑前进的人生,拥有层次性的结构,由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 生活理想四部分构成。它们之间既有层次性又有联系,这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可 以有机的结合起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身心发展,使每个阶段的学生的适 应社会的能力都有所提升。部分学者提议,对小学生实施理想教育的关键在于教 育学生要懂得爱国,将寓教于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寓教于史、寓教于事作为教 学内容。同一阶段,可以通过课程以及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兴 趣,可以作为理想教育在高一期间实施的基础。

二、理想教育在小学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占的地位 理想教育在青少年以及小学生阶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应该提 高关于青少年理想的情况关注度。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就是属于由发育过渡到 成熟,外界环境很容易会影响到他们,尤其是正确辨别事物的能力、理解力以及 思维,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引,就容易使青少年树立歪曲的理想。

所以,在小学期间,对于学生的理想教育是必须要加强的,将理想作 为行动的动力,从而建立好的根基,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都能够从此时的理想 教育中受益。理想教育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得以发展的,并且开创了不同种类 的活动,把劳、美、体、智育很好的融合到理想教育过程中,从而发展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爱好,提高创新观念,使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实践建立正确的价 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三、理想教育目前在小学综合性活动课程中的情况 随着变革的时代、变迁的体制、进步的社会,人民的思想与行为不断 地被改变和解放。由于青少年生活的环境是改革开放后崭新的时代,所以行为方 式与思想观念多体现出多样善变、宽容现代、理性务实的特征。如今主导青少年 人生的俨然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理想图式和思想理念。之前的青少年多是“中规 中矩”、“听话乖巧”,而现在便成了“顽固倔强”、“从心所欲”。换一种眼光看待, 这种变化也算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有所进步,只不过得稍微对他们进行指导、引 教。与之前的青少年比较,现如今青少年的视野更加开阔,眼界也放得更长远,对于认识了解世界有了一种激情,更有人甚至有了参与到世界中去的愿望。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入综合教育的方法 (一)优化学校管理队伍,坚定教育理念 一所学校的能力的强弱和未来的发展前途是由学校的管理阶层决定 的。管理学校的工作者首先得是能力突出的教育者,其次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 信条,最后还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管理者要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去管理学校的 教学资源、教师群体和教学工作,时刻谨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管理者还要充分 认识到理想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引导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实践课程时结合 理想教育,让教育指导的作用更明显。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逐渐变得成熟,这 个阶段也是发展智、美、劳育、德、体综合教育的好时候,教师需要把握好此阶 段,学生的理想教育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教师要把综合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 里。

(二)改变活动课程模式,增加活动课程内容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技术和劳动教育、研究式学习以及信息技 术类教育构成了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教育者在选择开设课程的时候必须要将这 四类学习综合起来,要达到社会实践和理论教育相融合的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 要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要以培养儿童兴趣为目标;
有些学者觉得,1-3年级的 小学生应该从生活实践入手,4-6年级的小学生则应从综合的社会性实践学习入 手。总而言之,选择活动的主题时,一定要贴合小学生的现实特点,要有生活气 息,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到一起,活学活用。

五、结束语 学生只学习学科课程就会有很多的不足,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的 教育课程中,就会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把理想教育加进小学开设的综合性实践 活动课程里,综合性实践活动才会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小学生也会通过开展的实 践活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坚定自己的理想,开创更美好的明 天。

作者:李贤玉 第3篇:人的形而上学本性视域下的当代中学生理想教育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当代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强调要通过 对当代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他们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但事实告诉我们,多年来我们所进行 的理想教育并没有收到让人十分满意的效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我 们进行的理想教育实践活动并没有考虑到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没有意识到个人理 想的普遍性。我们单纯地认为,学生本没有什么理想,他们的理想都是教育者灌 输的结果,这样,本来作为理想主体的受教育者却与理想本身发生了分离。理想 教育的本质含义应是基于人有理想而通过教育活动把人的理想给诱导出来,并在 这个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理想的过程。引导当代中学生处理好个人理想 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形成正确的、远大的、崇高的理 想,则是基于人的形而上学本性的当代中学生理想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人的形而上学本性与人的理想确立 马克思说:“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他 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1]。也就是说,人虽 然也作为一个物种,却根本超越了物种的界限,也正是人的这种对物种限定的超 越才使人成为了人。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一样,肉体的存在也是人存在的现实前 提,本能生命的需要也是人的第一需要。如果把人的第一需要看作是人的第一本 性的话,人类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生发出的其他各种超越了物种尺度限定的需 要则可以称为人的第二本性。第一本性的满足是人之为人存在的基础,第二本性 的满足即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占有则是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人的双重本性表明, “人之为人的那个本性并不是‘被给予’的,而是属于人的‘自为的’本性”[2]。人的 “自为的”本性也即人的自我创生本性既是人打破物种尺度限定打开自由之门的 钥匙,又是人生发出超越现实渴望的前提。人的“自为”本性表明,人就是一种超 物之物,超自然的自然存在,超生命的生命。“超越性”正是属于“人性”的特质, “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决定了人永远不会满足于既有的存在而总是处在追求更高 存在的过程当中,这种追求超越现实限制的冲动就是人的形而上学本性。

人的形而上学本性首先体现在人性对物性的超越上,而人的这种本性 的形成则是基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的。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而作为人存在 方式的实践活动不仅表现为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而且还表现为能动的创造性活动。

这样,作为人存在方式的实践活动和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就不仅具有现实性、 有限性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了超越性、理想性和无限指向性的特征。基于人类实 践本性的理论思维则相应地总是渴求着能够在最深层次意义上去把握世界、解释世界和确立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当人真正能够将自己的这种本性通过理论 的形式进行表达时,也就意味着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标志着哲学的产生。

“哲学不过是人为获得自我本质,升华自我人性,以理论形式所表达的那种人对 自我本性的意识”[2]。哲学既是人对自身形而上本性的觉解,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地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哲学的形而上学性是人的形而上学本性的反映,而人 的形而上学本性在哲学上的反映一开始便表现为人对世界终极存在、终极解释的 本体论诉求上。传统本体论哲学表达的就是这么一种人在经验世界之外寻求“最 高存在”的企图,或者说是人对某种“安身立命之本”的渴望。但这种企图从对世 界的绝对真理、终极存在的占有来解释现有世界的一切存在的追求,“除了从对 世界本源、最高存在的意向性猜测中为人类提供一些脱离了现实的根据、尺度和 标准外,似乎并不能为人类社会的何去何从提供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参考”[3]。不 过,本体论哲学作为人超越本性的一种表达却也是不能被完全否定的,因为它毕 竟是人基于人的形而上本性而对真、善、美相统一世界的一种渴望。“人类的全 部活动都在于使世界满足人自身的需要,把世界变为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相统一的 世界”[4]。本体论追求的合理性就在于,人总是要为自己设定某种基于现实而又 超越现实的理想目标,不断否定自己的现实存在,把现实变为更为理想的现实。

人的自我创生本性决定了人永远处在一种理想与现实相互转化的过 程当中,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着自身的生成和发展。恩格斯指出:“外 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 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5]。就 此而言,人的“理想性”总是要高于人的“现实性”,人总是形而上地存在着。

二、理想教育的本质含义与当代中学生理想教育的内在要求 1.理想教育的本质含义 当代中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主要继承者,他们具有什 么样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当 代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始终强调要引导当代中学生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 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但事实表明,这么多年来我们进行的理想教育并没有收 到让人十分满意的效果。造成这种投入与收效不成正比的原因,既有来自外界的 因素,也有我们教育实践活动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局面被打破,各种 社会思潮纷起,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意识形态的多元发展增强了当代中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但同时也削弱了部分中学生对主流社会意识形态 的认同,造成了他们价值观上的混乱,淡化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降低了 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另一方面,过去我们进行的理想教育实践活动并没有考虑到人的形而 上学本性,没有意识到个人理想的普遍性,因此,本来作为理想主体的受教育者 与理想本身发生了分离。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正是人理想确立的最深层次的人性基 础,看不到这一点,势必会导致教育者只是片面地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外在的知 识性理论灌输。理想教育离不开知识性东西的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最终的目 的。考虑不到人的形而上学本性,不能有意识地将个人理想的普遍性与社会理想 的崇高性有机结合起来,片面地强调外在的知识性理论灌输,必然会降低理想教 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性和有效性,甚至会淡化或偏离了理想教育的初衷。我们的教 育工作者一直强调要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自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而学生最大的 实际就是他们本身是有理想的,并非像过去我们认为的学生的理想完全是教育者 教育的结果。理想教育的本质含义应该是基于人有理想而通过教育活动把人的理 想给诱导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理想的教育实践过程。

2.当代中学生理想教育的内在要求 人人都有理想,人人都带着理想存活,但人的理想既有高低层次之分, 也有正确错误之别。远大的、崇高的理想给人以经久不衰的动力,低级的、错误 的追求则如同人的灵感一样可能须臾而出,同样也可能须臾而逝。当代中学生都 有成才的渴望,都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树立远大的、 崇高的、正确的理想本身也是当代中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然而,受到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又时常 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 与共同的社会理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育者要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理想与 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个人的活动只有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 向保持一致才不会遭到历史车轮的无情碾压,个人的理想只有与社会理想相结合 才会有实现的可能。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是紧密相联又互为前提的。一方面,个 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理想的实现。只有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国家繁荣昌盛 了,个人的需要才能得以满足,个人的发展才会有良好的条件和平台,否则,个 人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要对当代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教育者就必须引导中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理想的确立和实现融入到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当中,自觉地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并激励他们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中复兴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另一方面,社会理想的实现也离不开个人理想的实现。社会理想的实现正是通过 无数个个人的理想追求和理想实现而得以实现的。只有当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 人都有远大的理想,并能够自觉地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国家的繁荣和昌盛才能得以实现。当代中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 们的理想如何,他们的正确的理想能否实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因此,要对当代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教育者就必须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理想与 社会理想的关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将个人理想的普遍性与社会理想的崇高性有 机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理想力量,激励他们发奋图强,努力奋斗,积极地投身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

引导当代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远大的、崇高的理想,必须先引导他 们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但社会理想若不能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 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自然算不上是崇高的、远大的理想,也就不能够发挥 激励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理想的作用。因此,当代中学生要成才,要在最大程度 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得有某种理论能够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 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及方向,而这种理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 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然离不开知识性东西的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 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知识性东西的传授引导当代中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的 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6]没有对马克 思主义的信仰,也就生发不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但正如马克 思所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够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

要引导当代中学生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要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教育说服并掌握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得能够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 并能够通过自身理论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不断增强及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当代中 学生关心的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同样,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要能够发挥稳定社会的现实作用,也要能够发挥引领社会 思潮、引导社会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方向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 活动不仅要立足于现实,为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建设服务,而且要能够展望 未来,为实现社会理想服务,这也是人的形而上学本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中的反映。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是人理想确立的最深层次的人性基础,对当代中学 生进行理想教育必须得充分考虑到人的形而上学本性,要能够有意识地将当代中学生个人理想的确立与社会理想的确立有机结合起来,要能够将个人理想的普遍 性与社会理想的崇高性有机结合起来,要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 育活动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胡小恒 第4篇:浅谈对初中国际学生的理想教育 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韩国学生问我:“老师,我们现在学相似图形、 概率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什么用啊?学这么多门功课又有什么用啊?等我们工 作了也用不到啊!”我说:“学习理科,主要是培养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你学会 如何思考问题。学习文科,则重在培养你的文学修养,塑造你的人格魅力。”学 生并没有从我的话里悟出什么,反而更加疑惑了。

不仅在中国,韩国、日本……其他国家的父母也都希望孩子的成绩是 出类拔萃的,各门功课都能均衡发展。在学生的时间表上,除了5天在校学习, 周末两天还要排满各种文化课补习班。这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情把孩子压 得喘不过气了,有的甚至开始怀疑学习的价值。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 但如何抓住遥不可及的梦想?学习对实现梦想有什么帮助?对于这些,孩子没有 时间去思考,或者说连思考的方向都找不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里这样写道:“学校 教育给予学生的和学生给予社会的一切,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具 有清醒的理智,高尚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的人,能以尊重态度对待其他社会成员 的,善于珍惜、爱护和尊重他人的劳动、精神尊严、智慧和优美之点的人。”笔 者经过深刻反思才意识到,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 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在以“梦想”为主题的班会上,韩国学生A说她的梦想是当一名服装设 计师,日本学生B说他想当一名工程师,中国学生C说他想当一名职业篮球运动 员,进入NBA……突然韩国学生D说:“既然是梦想,当然是很难实现的,那我 们为什么还要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努力呢?到最后我们发现根本实现不了 梦想,那会很伤心的,那还不如不要有梦想呢!”中国学生C说:“我也知道我能 去NBA的机会几乎为0,但是我喜欢打篮球,也为了我的梦想,每天都努力练球, 我很开心,因为我有梦想。”说着说着,激动的泪水就流了出来。全班一下没有 了声音,好大一会儿后,大家一起鼓掌鼓励这位有梦想的同学。听着学生的话,笔者忽然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中学学习阶 段,教师是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擅长的学科,并将该学科知识拓展甚至超越课程 标准的高度,以至为今后发展成为专业、职业做准备,为家庭、社会创造财富。

班会上,笔者接着问大家:“你最喜欢的学科是哪一门呢?”韩国学生 A喜欢美术,日本学生B喜欢物理,中国学生C喜欢体育,韩国学生D说不知道 ……笔者紧接着问:“如果一位服装设计师不会用画笔画出她心中的完美衣饰, 一位考古专家不知道一件青花瓷器的出土年代和花型特点,一个记者不知道一篇 新闻稿件如何写,一位制药师弄不清楚两种化学试剂能否一起使用……那他能做 好本职工作吗?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下去吗?”大家都知道答案。有一半学 生都举手发言,意识到自己喜欢的学科跟梦想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开始发现学习 是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也是帮助大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因此,如果每个学生都能 将特长发挥到极致,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一直保持这种热忱和兴趣,那 么总有一天,他一定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一、寻找梦想的途径 1.发展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滋长梦想的肥沃土壤。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 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在做什么,看什么书,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多和他们讨论交流。

由此,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尝试接触,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属于自己的 兴趣、爱好。

2.随时记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一本便签本,用于记录每天的点 滴生活,包括看到的、体会到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通过记录找到自 己的兴趣所在,从而真正地了解自己,发现梦想。

3.不断追问 在学生有了自己的兴趣后,教师就应要求他们思考:在这些兴趣、爱 好的背后,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一个大的梦想可以分成几个分目标去实现? 实现每一个目标又需要做哪些准备,学习哪些知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 不断地找寻实现梦想的方法,在学习中向梦想一步步靠近,直至最终实现梦想。二、实现梦想的方法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笔者班上有一个中国学生E的梦想是做与动漫有关的职业,但他只是 天天拿着“飒漫画”在手里看,而班级开展文化展示时,他却畏首畏尾,不愿展示 自己的兴趣爱好了。笔者认为,如果只将注意力停留在看书上,那兴趣就永远只 是兴趣而已,不可能发展成为特长,而只能作为一种娱乐。对此,笔者鼓励学生 E放下书本,通过画漫画,写漫画故事,让他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画漫画的能力, 从而拉近与梦想实现的距离。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学生觉得梦想很遥远,且无法实现的时候,教师应引导他们换个角 度去看问题,以发现新的学习方法,找到新的思路去进行研究,由此便能收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班上一个日本学生F很喜欢踢足球,总是梦想着能踢出个名堂来, 所以他每天都到操场上去踢球。有一天,笔者发现他放学后留在教室里看书,而 没有像往常一样去踢球,便问他:“你今天为什么不去踢球呀?”他有些丧气地回 答道:“我很喜欢踢球,但是发现每天这样踢球,都没有进步,太打击我的积极 性了,所以不想踢了。”笔者又问他:“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踢足球的啊?”他回答:
“三年级。”笔者惋惜地说:“既然都踢了这么多年了,说明你很喜欢踢球,为什 么这么快就放弃了呢?你有没有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呢?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到 网上搜索中学生练习踢足球的视频,然后每天按照要求进行常规训练,定时定量, 先坚持两周,你再想是不是要放弃这个爱好。”他眼睛顿时有神了,用力地点点 头。

这个学生给笔者带来了不小的启示:这不就是我们的教育所期待的 吗?陶行知先生说过,“你期待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就让他去过什么样的生 活。”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发展兴趣,并坚持下去,把兴趣变成 优势,把优势转化为能力。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孩子的梦想很宝贵,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 发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使之在追求梦想的征途中,做到不放弃。此外,教师还要 把教育细化到每一天,于无形中渗透相关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无意识地努力中离梦想越来越近。

不同肤色,不同国家,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各个都有梦想,教师要 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寻找梦想,并且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发展梦想,实现梦想。梦想 是遥远的,但绝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帮助学生把梦想细化为几个阶段的分目标, 并一一实现,那梦想就会悄悄地走进每个孩子的生活。

作者:邹婉婧 第5篇: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曾经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人是为理想而生活的,没有理想的生活, 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欢乐;
失去理想的青年,恰似失去了舵的航船, 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上漂泊,永远达不到光辉的彼岸。”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 好生活图景的展望,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孟子说:“士贵立 志,志不立则无成”。纵观古今,凡是能够战胜艰难险阻,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 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把一个人 的理想比作心上的发动机。

青少年的理想形成,往往就是从儿时的一个梦想开始的,他们从小憧 憬着美好的未来,从个人的喜欢和爱好出发,希望自己能成就大事业,成为大名 人。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也吸引了青少年的眼球,迎合了一些青少年天真的不切 实际的梦想。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只讲个人,不讲集体。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高消费现象比较突出。我曾经就初二学生成才理想作过一个问卷调查, 其中超过60%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将“高收入”作为他们确立自己未来职业选择的 首要目标,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上海曾有中学生自杀的报道,其原因 仅仅是因为留级,如此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是未来 建设的接班人,担负着神圣的职责。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崇尚科学 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初一思想品德第三课《新的起点》讲到青少年要明确目标、树立理想:
理想、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
明确目标、树立理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当我们开始思索人生的目标和理想时,标志着我们已向成熟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本课强调了青少年树立理想的重要性。青少年不仅要树立理想,而且还要树立远 大的理想。有关学者对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进行了长达25 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的主题是人生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 长期的目标。那些有清晰而长期目标的人,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奋斗,25年之后 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物;
那些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 中下层,他们能安稳的生活,但是没有突出的业绩;
那些没有目标的人,都很不 如意,有的还常常失业。由此可见,崇高的理想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个 人成长、对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志当存高远”,少年周恩来看到积贫 积弱的中国,国人受尽外国人的欺负,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壮志。理想 包括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确立的远大理想, 并为之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 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学生应遵循的共同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做一 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学生的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民族的利 益相一致,个人的意愿与人民利益相一致,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滴水只有融 入大海才不会枯竭,一个人只有在为祖国、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中,才会体现自 身的价值。今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 女排精神,“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 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 界,帮人类渡过一劫等等,他们这种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生观、价 值观,都是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学 习生活的指路灯。只有把个人成才和人类的进步事业,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 生命才有价值。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广大青年是最有梦想的群体,中国梦高度凝练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华民族 5000年的历史,是一部辉煌和沉沦交织的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但 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而且体现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 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希望在青少年。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 的神圣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 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 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正确价值观、理想 观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积极引导青少年自觉认同、追求中国梦,在理想 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确立个人志向时,把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人类 前途结合起来,把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 合起来,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要与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 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就必须根据青 少年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结合青少年身边的人和事,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用心点亮青少年理想 信念的火炬。

作者:陈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