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连续多年扩招,每年大 学毕业生数量连创新高。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性导致了 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完全匹配,给广大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了 十分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在目前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大学毕业生就 业形势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应当未雨绸缪,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在充 分了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通过改革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设置,以加强学生就业质量 为导向,构建培养实践性、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专业背景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并 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变化 行政管理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高校中恢复专业设置以来,其发 展势头如雨后春笋,并逐步确立了本科-硕士-博士的三级学位培养体系,在公共 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公务员在职培训教育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党政机 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众多的高级行政管理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学生自主择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高校行政管 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行政管理专 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矛盾日益突出。从近年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大学生 就业流向来看,当前该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具体来说主要 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入职对口公共部门难度加大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以培养公共行政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 对口就业单位一般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然而,随着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多,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不断完善, 加上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推进,高校扩招,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人数激增,入职 对口公共部门难度越来越大。比如在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的中央机关及其 直属机构共130余单位,计划招考人数1.8万多人,而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的仅有200 余岗位,仅占1.1%,且这类岗位其他专业如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也可报 考。
(二)企业发展对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小微等私营企业发展受到 国家高度重视,企业发展环境得益改善,促进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发 展壮大需要以管理人才作为支撑,一方面,从企业管理的现实来看,任何组织, 无论是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其内部组织机构中常 见的如办公室、行政部、综合处等机构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大量的行政事务的处理。
(三)高校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素质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要求匹配 度不高 一方面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传统用人单位对行政管理专业 毕业生需求锐减,一方面是广大私营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大量需求。而从企业反 馈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素质上看,高校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还远远达不到企 业的用人标准。从当前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及安排的主要课程上 看,高校依然不能意识到社会对事件型人才的渴求,而是依然把政治学、行政学、 法学及管理学等理论教学放在首位,培养出来的是熟悉党政方面的方针、政策法 规,能够从事的是党政机关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方向 (一)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主要以为党政机关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 理的专门人才。这样的目标设定,一方面是较为模糊的,管理人员需要的不仅是 技术技能,而且应当具备较高实践操作管理能力。一方面该目标的设定仅限制为 为党政机关培养,已经脱离了当前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需求的实际。因而,行政 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反 馈,进一步细化,并把企业作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强化培养人才的科学思维,具备对企业和政府互动关系有充分的协调、处理能力的人才。
(二)调整课程设置,提升学生专业素质能力 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需要建立在该专业课程调整的 基础上,可以把该专业理论学习的内容设置为两大块,包括政府行政管理模块和 企业行政管理模块,教学上偏重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如增加《政府经济 学》、《政府营销学》、《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公共投资学》等与企业经 营有着一定联系的课程;在企业行政管理课程中,则可以设置一些如《人力资源 管理》、《组织行为学》、《办公自动化》、《公文写作》、《公共关系学》等 课程,有机地将政府和企业的管理理论课程进行结合,从而加强学生在政府和企 业管理的有效融汇贯通。
(三)加强校地合作,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人才的培养 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 大量支持。一方面,除了需要地方政府在办学经费、优惠政策、人才引进、就业 安置及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以支持外,还需要地方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 供相应的支持,如加强校企的沟通互动,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根据企 业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并利用企业实践优势,建立实习基地,以企业管 理为标本,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实习进出路径,培养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欧燕群 来源: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4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