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教师述职 >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更加精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更加精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来源:教师述职 时间:2019-10-17 07:58:56 点击: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更加精彩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更加精彩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十分丰富多彩,通过讨论数 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各种教学语言特点,分析几种教学语言 各自的优点及正确运用能带来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的推行及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渠 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最重要手 段无疑是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 表达内容的形式。对老师来讲,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 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 质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 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 效果,提高教育质量,课堂教学中一般会常用到以下各种语 言。

一、实物语言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感知、表象进而抽象 为概念的过程。根据学生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 利用实物教具,让学生进行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分一 分等直观操作活动,有利于通过表象形成概念。如果在数学 课堂中适时地使用实物教具,不仅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也更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

二、符号语言数学符号是数学文字的主要形式,它是构成数学语言的 基本成份。1,2,3,4,5,6,7,8,9,0,这十个符号是 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它们表示了全部的数,书写、运算都十 分方便。这10个符号常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却是印度 人创造的,只是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这是印度对人类文明 的一项重大贡献,这一贡献的意义也可能是今天的人们不易 觉察的。但是,18世纪一位法国著名数学家曾说过:“用不 多的记号表示全部的数的思想,赋予它的除了形式上的意义 外,还有位置上的意义,它之如此绝妙非常,正是由于这种 简易得难以估量。”数学符号有许多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数 字符号外,还有代数的符号,通常用英文字母或希腊字母表 示。在笛卡儿时代,以英文字母的开头几个表示已知数,如 a、b、c、…,以英文字母的最后几个代表未知数,如x、y、 z,或以a、b、c、…代表常数,以x、y、z代表变数。现在, 这已不是固定的了,在某种约定之下,a、b、c、…也可代 表未知数,也可以表变数,x、y、z也可以代表已知数,也 可以代表常数。还有一些特殊的常数,如π,e。还有另一些 表现数量的符号,往往是其他类型符号的组合。数字研究的 对象已不只限于数,还研究形,△表示三角形,□表示四边 形,⊙表示圆。数学研究的最一般对象是集合,而表示集合 的符号常常用英文字母的斜体,如A、B、C、D、X、Y、Z等。

某些特殊的集合又用特殊的符号表示,例如,用N表示自然 数集,而实数集则用R表示,N与nature(自然)一词有关,R与real(实的)有关。特定的集合组成空间,空间有时用S 表示,S与space(空间)一词有关,但也用其他字母表示空间。

这些符号的运用使得数学语言变得简练。

还有一类符号是表示关系的,通过种种关系起联结作用。

常用的如等号=,近似等号≈,全等号≌或≡。还有不等号 ≠,<,>,<<。∥表示平行关系,⊥表示垂直关系, 与 表 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表示蕴涵关系等等。还有一大类是关于运算的符号。+,-, ×,÷是四则运算符号。

是开方运算符号,sin, cos, tan 是三角运算符号,lim是极限运算符号,d,是微积分运算符 号。

表示若干项乃至无穷项求和,表示连乘(若干因子或 无穷个因子),!表示阶乘,是集合论中的运算符号。映射 是比运算更普遍的概念,f,g,h等常被运用作映射符号。

三、表述语言 表述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

表述语言也是老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表述语言相 对其它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的是它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 强,通过表述语言的,老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 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 养学生的能力;
缺点是时间的延续性差。所以,老师要充分 掌握表述语言的特点,趋利避害,老师的表述语言应注意科 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晰,力 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任务化,枯燥的问题有趣化。

⑴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初中学生 思维活跃,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表述语 言和文字不同,时间延续性差,因此老师在讲课时最忌语言 拖沓、冗长、繁琐复杂,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整地记忆和理解。

老师表述语言应该简短精练、富有层次,不拖泥带水、重复 啰嗦。同时,表述语言的灵活性强,所以有些老师不免有些 随便,但学生很难将整节课的老师所以有话都听完记住,如 果学生刚好听到和记住“随便”的话而漏过正确的内容,会 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老师的表述语言应该强调严 密准确和逻辑性。例如,对于同类项的概念如老师说字母与 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学生就会造成“a2b与ab2是同类项” 的现象。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 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指出,默移潜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 思维。

⑵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和欲。“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 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 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 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 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 老师就可以利用表述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 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如在上“表述 语言有理数的分类”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 把下面的小朋友(数1,2,3,,0,-1,-2,1/2,22/7,-1/3,-5/8, 4.5,-1.5)分别带回各自的家(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 负分数)”;接着,又提出问题"它们的家都在路边,现在由于 公路改造,只能留两间房子,请你把长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 同一间房子里";最后,当“零”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时, 我有提出:怎么办,它站在外面会被大灰狼吃掉的”此时,学 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学生纷纷表示 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 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 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收到强化记忆 和理解的功效。

四、动作语言 动作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等活动来表现 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教学如果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为 老师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 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

⑴表情语言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谈时, 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对方交谈时的表情获得的。

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恰当利用表情来帮助教学,会起到出神 入化的作用。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一个严肃的眼神使他 迅速改正;
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 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学生在认真听课时,一般都会盯住老师的脸,如果一位教师总是一种表情,就会使学生 的注意中心由于缺乏变化而容易分神。老师的在讲课中随着 知识讲述而起伏变化的表情,还可以还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知 识的人性本质,避免知识的机械性。如讲述一位科学家的成 就时,一个崇仰、神往的表情胜过任何的语言陈述。

⑵手势语言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凡是做老师这一行 的人,说话时特别喜欢打手势,其实这是一个职业习惯。一 般来说,老师在课堂都喜欢使用手势语言,因为手势动作和 表情一样,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能使满堂生辉, 增强教学效果。手势有时还可起到口头语言无法取代的作用, 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媒体语言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 契机,优化组合多种电教媒体,不但可展示内容中的细节和 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 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宽间,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把 具体和抽象结合。例如,在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可 以用多媒体电脑演示直线和圆的相对运动,从而揭示直线和 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又如,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研究中, 利用电脑显示△ABC和△A’B’C’及直线L,再通过动画演 示其折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轴对称的定义, 并指出对称点、对称轴、对称线段等概念,使学生学得有趣, 学得轻松。多媒体的动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的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因此,能促使形象思维和 抽象思维的相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问题的困难,提高他 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由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

数学语言丰富多彩也各有其优缺点,是相辅相成的,过 度依重于一种语言,会使课堂变得呆板枯燥、缺乏变化,不 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使教学效率变低。各种 教学语言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阐述能力也各有长短,这就要求 我们老师吃深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身和教学的规律, 有针对性的设计、运用好教学语言,取长补短、趋利避害, 让课堂摇曳生辉、新奇多变,紧紧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 让课堂起伏松紧得度,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的完成学 习任务。

当然,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还会有更多的 “语言”进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但只要我们把握住各种“语 言”的自身特点,灵活的运用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