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是上课铃声响过好几分钟,教室里仍然是叽叽喳喳。
对待这种“乱象”,方法一般无外乎两种。一是以“暴” 制“暴”,通常是教师大声发令“不要讲话”“要上课了, 请安静”——大多数年轻教师常用此法。效果?谁用谁知 道!相比之下,第二种办法就优雅得多,那就是“以静制 动”:老师站在门口或者讲台,拿目光去说话,拿粉笔在黑 板上提醒等等。应该说这个办法是很有智慧的,只是对待比 较“顽劣”的班级可能难以奏效,或者用不长久。
我一直在想,有没有更灵验的“紧箍咒”应对这群无视 “新大王”的“群猴”? 某天课间,正好拿到一本新到的杂志,读得饶有兴致的 时候,铃声响了。不忍割爱,那就带到教室去吧。
灵感就是在从办公室到教室短短的几十米路上产生的 ——给孩子们读读吧,他们应该会喜欢的! 主意定了,我径直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三个 字——“读书会”。嘿,教室里霎时就静下来了!我也不言 语,翻开刚读到的那一篇,大声开始念起来。
故事实在吸引人,教室里一片美好的寂静。我一边念, 一边瞟了瞟那几个平时调皮的“小猴儿们”,哦,坐得比谁 都端正,那小眼睛,亮得刺眼。文章很快念完,小家伙们直呼过瘾,嚷嚷着:“再来一 篇!再来一篇!”哼哼,上“钩”了!我清了清嗓子,说:
“再来一篇?这一篇你们听懂了?” “听懂了!听懂了!不信你问!”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是学生教会了老师怎么上课。那就 提问吧。两个问题,一易一难,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的准确 又精彩。我告诉学生,这便是接下来每节语文课前都要进行 的“读书会”。
“读书会!真好玩!”学生的眼里满是热切的期待。
大多数时候,教学的灵感就来自于这样最原始、最朴素 也最真实的尝试之中。就这样,“读书会”在我的语文课前 扎下了根。
三周之后,我又有了新主意——这几分钟全让给学生吧, 连读文章一起,都让他们自己来。
于是,我们的课前“读书会”就这样慢慢定型:按学号 顺序,每节语文课前由一位同学上讲台给大家朗读一篇文章, 然后由该同学向全班提问,并对台下同学的回答予以评价, 必要时可展开讨论或辩论。
学生哪里知道,这样的“读书会”里,藏了老师多少教 学的“心机”!谁都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展示精彩的自己。为 此,每个学生都要提前很长时间去准备,阅读大量文章,反 复斟酌,仔细权衡,精选一篇心仪的文章;
然后是翻来覆去、 滚瓜烂熟地朗读训练;
再是精心地设计提问(老师说,从提问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到自己主持“读书会”那 一天,一人站上讲台,从朗读到提问到互动,全由自己做主 (老师坐在讲台下,是决不会出手相助的)。学生朗读的水 平、提问的深度、互动的灵活度等等,可是真枪实弹的考验。
而作为听众的同学呢,谁也不敢懈怠,要知道别人念的那篇 文章自己并不熟,不好好听,被同学问个哑口无言,岂不难 堪? 是的,坐在学生位置上的我,心里早算计过。要在游泳 中学会游泳。语文的素养,无非听说读写,无非字词句段篇, 只要是围绕这些事去做,就不会错。这个最原始的“读书会”, 整个过程全是围绕着“语文”在做事,并且做得踏实,做得 有效;
最重要的是,还觉得很有意思。
学习语文的天地无限广阔,不能全靠教材、全靠老师。
我班的“读书会”就是给学生开辟一个新的空间,让他们在 “读书会”的历练中,慢慢变得“会读书”“爱语文”。[www. DyLW.net/zhidao/ 第壹論文網 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 服务] 哦,对了,我们的“读书会”常常不止三分钟,只要环 节没进行完,就别想上新课。
嗯,管它呢,究竟是“新课”重要,还是“读书会”重 要,恐怕谁也说不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