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教师述职 > _学生应在数学课堂中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_学生应在数学课堂中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来源:教师述职 时间:2019-10-12 08:09:16 点击:

学生应在数学课堂中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学生应在数学课堂中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统计》,第一 课时是简单的数据分析,重点认识起始格所表示的数量与其 它格不一样的统计图。为什么起始格要搞特殊化?这样有什 么优点呢?如果侧重于学生的体验、感受,就有以下的设计 思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统计图有11列40行(纵轴上没有数据),学生看到统计 表,自然会想到每格表示1千克,虽然觉得有点麻烦,但还 是会将这个条形统计图完成。

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补充好的统计图,使学生发现这个 统计图缺点:格子多,涂起来很麻烦。最后,引导学生想办 法使这个图变得更加简洁明了。也许有学生会想到将下面的 格子折起来,使统计图变小。从而,起始格就表示更大的数 而不是1,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诞生了。在这一活动中,学 生亲身体验了每格表示1个单位的麻烦,也知道了起始格与 其它格表示不同数量的简便。

从鼓励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出发,就有以下的设计思 路:给学生一个空白的统计图,请学生观察五位同学的体重 数据后,思考怎样制作他们的体重统计图?学生会想到每格 表示2千克或每格表示5千克。接着问学生,每格表示2千克 或每格表示5千克有什么优点?有没有缺点?学生会想到有 些数据不能精准地表示出来。既要简便,又要精准,有什么 好办法?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他们经过思考、讨论、尝试,也许他们想不到起始格与其它格可以表示不同的单位, 但他们可以找到其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第一种方案使学生体验充分,第二种方案重在鼓励学生 想办法,哪一种方案更合适呢?我觉得第二种方案更有价值。

生活中,当我们碰到问题时,如果不去观察思考、分析推断, 而是去蛮干,不仅会浪费时间,浪费人力物力,甚至会付出 难以估量的代价。我们一再说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要 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就要求学生学会 先思考再行动。

学习中,我们应该尽可能鼓励学生先思考,再去做。

就拿《统计》为例,学生先观察,分析数据的特点,然后思 考,他们会想到很多办法,有的是曾经学过的,有的可能是 将要学习的,也许他们还会想到别人曾未想到过的,这就是 创新。也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出来的结论与将要学习的 新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可是没有关系,我们虽然没有吃到 西瓜,但却摘到一些葡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尤其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单向思维占 大多数,我们应该改变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全面 深入地思考。如在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通常,我们会 指导学生摆一摆,再列一组除法算式:
8÷4=2 9÷4=2……1 10÷4=2……211÷4=2……3 12÷4=3 13÷4=3……1 14÷4=3……2 15÷4=3……3 …… 然后提问: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很显然,这个问题指向非常明确,就是寻找余数与除数之间 的关系,至于余数与被除数、商之间有没有关系就可置之不 理。我们要得到的结论虽然是余数小于除数,但我们还要明 白余数与被除数、商有没有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提出 问题:
1.算式的除数都是()。

2.余数是()。余数可能会是4或5吗?(可能不可能) 3.你认为余数和谁有关系?(被除数除数商) 这样,学生在思考时,就要从三个方向出发:被除数增 大或减小,余数是1、2或3,余数没有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 化;
商增大或减小,余数是1、2或3,余数没有随商的变化 而变化;
除数是4,余数是1、2或3,余数总是比除数小。从 而得到一个结论:余数与被除数和商都没有关系,余数只与 除数有关,并且余数比除数小。此时,学生对余数就有了一 个立体的认识。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固然重要,但学会思考更加重要,这不仅是学习数学的要求,也是我们培养合格公民的要求。

我们需要能熟练解决数学问题的高材生,更需要能轻松面对 生活问题的、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公民。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做 到“三思而后行”,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悲剧,增添很多善 果,世界就会更加和平、更加安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