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中的音乐美育,又称美的教育,培养人们对美的认识、感受, 由被动地接受美的教育走向主动创造美的过程。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价值 功能,都随着音乐每一次流淌而绽开、发展,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美的认 识以及道德价值、生活态度的改变。
一、音乐的认识功能——认识与传承 音乐是社会历史的载体,很多民俗民风、历史故事、人物传记都是通 过音乐代代相传和记录下来的。人们通过音乐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认识现实 和历史,同时也可以从中认识艺术创造者自己的立场、观点、情感和精神状态, 是对美的传承与记载,当人们欣赏音乐时,在音乐与现实中的情感或事物产生共 鸣,并通过联想认识某个事物或某个场景。因此音乐以模糊、抽象、想象等方法 间接地显现现实,它的认识功能相对是比较薄弱、间接的。比如,当人们欣赏《翠 湖春晓》时,就会联想到以前见过的秀美的风景;
当欣赏《十面埋伏》时,就会 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楚汉相争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这些都是音乐触动了人们 的思想上、精神上的感性的认识,间接想象、感受到的。
通过音乐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提高人们的愉悦度和幸福 感,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欣赏。音乐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精彩的故事、人生的哲理,每一次欣赏都是对人心灵的洗涤,音乐的美感会一点 一滴地感染人们,使其思想、品格、性情得到净化。音乐的美让人主动地体验享 受,人们通过音乐感悟人生真理,辨别真假、美丑、善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美丑标准,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社会、对待社会,给人以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二、音乐的教育功能——渗透与能量 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要是他内心没有音乐,听了美妙的和声也 无动于衰,那么他就是为非作歹的料子,他灵魂像黑夜一样昏沉,他的心胸,地 狱一般幽暗。”这可见音乐对于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影响有着强大的教育作用。
音乐的教育功能一般是通过人们欣赏音乐过程潜移默化给予人们正确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是非观,它教育功能的形式是“寓教于乐”。通过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正 能量、所反映的美好事物对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观念产生影响,促进人们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音乐能增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为此奋斗 的决心,爱听音乐的人生活态度一定是积极的,人的精神世界一定是纯净的,有 利于人和人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音乐的教育功能在社会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所表现,是《义勇军进行 曲》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唤起了中国人民“起来”、“起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 期,《春天里的故事》让人民“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展开了一幅百年的 新画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一首《走进新时代》优 美动人的旋律,激励着“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
三、音乐的价值功能一医疗与启发 音乐通过自身的价值以及和其他艺术或环境的结合,创造出更多的价 值。根据音乐的风格、节奏等因素,一些乐曲可以对人的生理、心理起到辅助的 养生、保健、治疗作用。在生理上音乐可以缓轻病痛、治疗失眠、稳定血压、协 调神经生理功能、提高全身生理运动机能等作用。在心理方面,音乐可以舒缓心 情、稳定情绪、释放压力、树立信心,纠正不良行为,完善健康人格。比如对于 患有抑郁症的、情绪低迷的人群,去听广东音乐中的《喜洋洋》《步步高》《金 蛇狂舞》等,国外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狂欢节》《第四十交响乐》(B小调) 等;
而心悸、高血压患者可以听旋律平缓、节奏较慢的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 祝》、二胡曲《月夜》等,国外《假日的海滩》、德彪西的弦乐组曲《大海》和 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等;
失眠患者也可以通过欣赏民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烛影摇红》以及古筝曲《平湖秋月》等,国外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 的《仲夏夜之梦》等名曲促进睡眠。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 划纲要》要求加快发展现代文化艺术产业,使之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的一部分。
音乐产业作为文化艺术产业来说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音乐艺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 下,音乐演出、音乐娱乐节目、音乐书刊、音乐软件与其他艺术一样通过各种方 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开办一场音乐会演出费用高 达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很多人不惜花上几百元到几千元去看一场音乐会,茶余 饭后去歌厅唱歌,更是当今人们娱乐放松的方式之一。现在的中国家庭越来越重 视孩子的素质教育,音乐培训应运而生,家长为了孩子愿意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去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以上的现象体现了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活跃了“音乐经济”。
音乐价值功能具体还体现在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现在很多国家比如日 本、美国特别注重音乐对孩子智力开发。美国加州圣地牙哥(SanDiego)的研究 者相信,学习乐器能够帮助我们专注,同时改善我们与外界互动的能力。在中国 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开发孩子的智力。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 手指尖处是人体最为敏感的神经末梢之一,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大 脑对于接受和处理来自手指尖的神经末梢的反应是最为快速、准确的。人的右手 受大脑左半球的支配,左手受大脑右半球的支配,乐器演奏通常需要左右手的配 合,大脑得到全面的刺激,促进大脑的发展。演奏乐器时要求演奏者“眼到手到”, 身体各个部分都到达到协调、配合,同时还面临大量的背谱,这对于人们记忆力 和专注力提高有很大帮助。比如说演奏二胡,首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对乐谱的音 符、节奏、弓法、力度等符号做出快速的反应,这种集中精力在演奏二胡的过程 中,逐步地提高人们专注度。二胡乐谱少的几页,多的几十页,演奏者都能够轻 松地背诵下来,这无疑是对记忆力的一个挑战。大脑发展就是你越努力使用,大 脑就越发达,记忆力就越强。
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 的是文化艺术,而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欣赏内容具有多样性。音乐是精神层面 上的体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想象,它是人类相互沟通的一个渠道,相互 交流情感和生活感悟,是一种社会行为。音乐的三种社会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是 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可以统称音乐的美育功能,都是在音乐自身美的价值基 础上发挥各种社会功能。在音乐美学的理论支撑下,音乐美育是“润物细无声” 式的慢慢渗入人们的心灵,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思想,摒弃丑恶、保留美善。
音乐在未来世界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音乐美的存在,社会整体会显 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人们生活幸福快乐,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作者:陈森 第2篇:关于音乐美学与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的研究概述 我们在探讨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之前,首先要对音乐美学这个概念进 行了解。只有在通晓这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具体、深入的探究哲学 基础问题。
一、何谓音乐美学 《新兴学科词典》里提到:“音乐美学是关于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和 审美规律的学科。”因此,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为音乐美的规律和如何运用美的 规律表现作者的审美意识、间接反映生活审美属性以及如何运用音乐美的规律激 起欣赏者的美感。音乐美学作为文艺美学的分支是以研究音乐艺术中的美学问题 为对象,它涉及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本质以及审美形态和音乐创作、表演、鉴赏 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音乐美学是一种研究人类感官及心智之间的关系,目的在制 定一项音乐美学的客观标准。音乐美学与美学以及哲学的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 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等,亦是在美学的大范围之下进行的一个拓展。在大的方 向上它具有美学的共性,在具体的研究上它却有音乐的特性。而哲学——美学的 视角,是音乐美学当之无愧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而哲学的基础更是音乐美学 研究的一个根基。为了明晰起见,我们还是要对哲学之方面进行粗略的阐视,以 深化对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之理解。
二、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 我国音乐美学界长期关注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就有音乐美学的哲学 基础这一问题。在1986年12月首次集中对其讨论,在中国音乐研究所音乐理论研 究室以及《中国音乐学》编辑部于联合在北京举办。在这次会议上有来自与全国 各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集中地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基础、研究方法 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多样的观点和意见。[1]以此为序幕,全国音乐美学会议 时常召开,日后的音乐美学会议的研讨内容总是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相关问题。关 于音乐美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与争鸣,学术界在不断地反思与深化研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研究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问题讨论 时,于润洋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中对音乐本质、审美感受和社会功能领 域,”[2]将音乐美学与哲学里的认识论相联系,作为音乐美学发展研究的一个基础。张利鸽在她的《音乐美学还是音乐哲学》[3]中提到一个与众人相佐的意见, 她认为“在音乐美学学科研究方法上应当使用多种方,包括哲学、心理学等”。同 样的是,“音乐美学有自己相对的学科独立性,它并不是依附哲学而存在,在发 展的道路上也有可能突破现在已有的模式。”所以,文章中说音乐美学的叫法比 音乐哲学更为恰当。
罗小平在《再谈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4]中清楚明了地讲到,“音乐 美学的哲学基础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关于“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他这样说到:“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为音乐美学的研究提出了较切实、 具体的研究基点。”这次的侧重点转移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但他还是衷爱着 马克思主义这个哲学体系,以其为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
赵宋光在《关于音乐美学的基础、对象、方法的几点思考》[5]中, 把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归纳为“从人类本质论分化出来的认识论、驾驭论、价 值论三个领域的联结”。他独创“驾驭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并强调音 乐美学“不仅仅立足于认识论与逻辑学,而是以认识论、驾驭论、价值论三大联 接为基础并侧重于价值论的一个哲学分支”。
王宁一在《为什么要研究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6]上认为,“强调哲 学基础的重要性对明确音乐美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他 视哲学是音乐美学的灵魂,称音乐美学被认为是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的美学的一 个分支。
魏廷格在《音乐美学随想》[7]里讲到,音乐美学“研究主体的哲学观” 是“意义重大”的。他高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它仍然是经得起实践反复考验的、 从整体上胜过其他哲学体系的、最科学的哲学观和思维方法。
此外,像《音乐美学哲学基础的自我反思》[8]、《杂谈音乐美学的 哲学基础》[9]、金兆钧在《开放·实证·支点》[10]《音乐审美主体能动的丰富性》 [11]等文章也有很多研究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
综上所述,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下学术界很多的学者、专家认 为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从各位学者的研究视角上去 看,他们的立场不同、角度各异、因此各自得出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就不一样 了。尤其是在对于“以什么作为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之一问题上,学者们的回答 大相径庭,甚至互为对峙。综合来看学者们的基本分为三点:(一)因音乐美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美学的分支,故将哲学视为美学之本;
(二)将马克思主义哲 学理论作为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和研究音乐美学基础问题的反思与发展;
(三) 将人本主义和音乐本体主义作为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
音乐美学自身的学科性质就决定了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追溯历史 的或是现实的音乐美学思想,无不是立足于哲学基础之上的。音乐美学是一门以 研究音乐艺术普遍规律性的哲学——美学学科,哲学基础是音乐美学研究的灵魂。
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应首当其冲成为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不论是从科学化、理 论化和系统化的音乐认识论以及思辨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更有利于把 握音乐本质、探究音乐艺术的规律、理解音乐的创造、表演与欣赏。尽管当下也 有其他哲学基础的提出,但终将冲不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流。
作者:杨倩婧 第3篇: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的关系问题 引言:“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这二者近些年常常在我们音乐学界被 人提及,但是,这二者概念却常常被我们大家所混淆。我们在很多时候不禁会去 提及,究竟什么是“音乐美学”,什么是“音乐哲学”,这二者究竟又有何差异呢? 很早之前就有关于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争论,在第八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 会上,就针对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的主要目 标就是为了更好的区分音乐美学的实质属性,从而更好的划分范围,而且为了让 音乐美学在一个更为清楚和明晰的环境中更好的发展。
一、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共同点 两者共同点在于:(1)它们都属于社会意识心态,而且两者都受到 经济基础的约束。(2)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理性认识,并且把逻辑思维当做思考 和推敲问题的手段建立起自己的相关概念(3)它们的主要线路都是以剖析音乐 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美学通常看重于理性分析,而哲学则具有普遍性。但是它 们都属于理性哲学这一大的目录下(4)当然它们所研究的领域都是以音乐为基 准的,都是探究社会与音乐等诸多问题为主,发现音乐的审美特征、创作内容以 及形式等等。[1] 二、学术界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争论 就目前的环境下,要想真正完全理清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众多专家也只是做出了定性的分析。但是我们欣慰地看 到,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差异性以及逐渐明朗起来。下面我们就来对此探讨:
于润洋先生指出,很多研究就只是套用了“音乐哲学”的名号,并不是 进行真正的音乐哲学研究。音乐美学的范围没有音乐哲学广,但是其中却包含了 音乐哲学的理念,这样就不能因为音乐哲学的理念来否认音乐美学的理念,是可 以共生的。然而范晓峰则认为,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是同样的,学科中把音乐美 学和音乐哲学分开来看,对于学科的实际含义并没有改变。还有学者马卫星认为, 音乐美学的范围是属于音乐哲学的,音乐美学的另一个名字也就是音乐哲学。
在很早以前,很多学者就已经开始探讨有关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问 题。韩钟恩先生的观点是,音乐美学所使用的方法是理论的方式去更好的寻找音 乐中的实践情况,但是音乐哲学则是由人采用理论的方式去研究音乐世界中的理 论情况。他在其他的文章中对这种区分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叙述:音乐美学所依靠 的是相关经验和相应理念来进行的,主要考虑的是形而上学的问题,像是:存在、 tobe、有、在、是等等。然而牛龙菲先生则认为:“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外 在含义和范围是不一样的,其中的实质也是不同的,“音乐美学”的上升高度就是 所谓的“音乐哲学”。
上面主要叙述了各个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两 点结论,第一是认为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是一样的;
第二就是认为音乐美学和音 乐哲学是不一样的,与音乐美学相比较来说,音乐哲学的含义更为深刻。[2] 三、为何会出现这种争论的原因 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实际区别,现在都没有给予明确的答案。想要 很清楚地分开两者的关系就需要对这两个概念的对象、学科构成和研究方式上面 的异同进行分析。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区分, 造成了争执。现在引发人们对于音乐美学研究的关注度主要来源于2001年《新格 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其中把音乐哲学的词目都换成了音乐美学的词目。从 我国音乐美学的发展和前进的过程来看,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慢慢 地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更为深层刻的原因。
3.1学科属性不清楚 假设把音乐美学当成人文社会学科的一个分支来看的话,它所存在的不足就是缺乏科学的思维逻辑。就现在的情况来看,针对学科的属性问题还是不 够明确。
在我国对于音乐美学的研究中,很多人都认为音乐美学是音乐学和美 学的共同体。其实,在我们实际的探讨中会发现音乐美学的研究范围还是比较广 泛的,它牵涉的领域是多方面的。这样的话就会使得所研究的事物与这门科目的 名字相矛盾。虽然在有的人眼中不太在乎这个问题,但是有很重要的因素是不容 被忽视的,那就是在学科名称使用上的不规范,从而造成了音乐美和人文社会学 科之间的交流障碍。[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