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述廉 > 什么是失范行为 大学失范行为的心理学评述

什么是失范行为 大学失范行为的心理学评述

来源:个人述职述廉 时间:2019-11-17 08:15:05 点击:

大学失范行为的心理学评述

大学失范行为的心理学评述 一、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一)消极自我认知 常见的自傲,因对校园生活、学业困难、恋爱、人际交 往等现状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有些大学生出现自傲的心 理,认为自己已是有知识的人,在人际交往或就业择业时要 考虑适合自己专业和个性特点的岗位,对不能帮助自己成长、 不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机会根本不予考虑。自傲者常表现 出交往时不热情、待人缺少真诚、以利益为导向交往的特点, 导致交友、恋爱、择业时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二)消极情绪反应 出现心理危机、有预后失范行为的学生的情绪反应一般 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焦虑。在学业、交往、恋爱、 就业过程中有些大学生易出现紧张、烦躁、休息质量不高、 食欲不佳等症状。还有的大学生在屡遭竞选、面试受挫后, 会产生竞选、面试恐惧感,导致原有的水平也不能正常发挥, 造成自身成长机会减少。其次是抑郁。在学业、交往、恋爱、 就业过程中,有些大学生因自身气质和性格特点以及现实不 顺利等因素而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发展为抑郁症。抑郁常和 焦虑相伴而生,主要表现为心境郁闷,情绪消沉,对日常活 动丧失兴趣,缺乏愉悦感。出现抑郁的大学生表现为思考能 力降低,思维狭窄,常自疚自责,自我评价过低。这部分大 学生还会感觉学业无望,进而有的人开始无所事事,悲观失望,严重者可出现自杀或者攻击他人、攻击社会的后果[2]。

第三是易激惹。易激惹是个体的一种反应过度状态,表现为 烦恼、易于急躁或愤怒,属于情感异常的症状表现,也属于 医学上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有些大学生在学业、交际、恋爱、 择业过程中,因长时间的焦虑、抑郁以及对现实的失望等消 极情绪而导致出现易激惹的状态,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剧烈的 情感反应。如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周 围的人争执不已等。此类大学生常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容易 动手伤人等。

(三)消极心理应对 消极心理应对是指大学生为消解或减轻学业、就业过程 中的消极感受自然出现或主动采取的一些防御方法及手段。

常见的表现有逆反、逃避和攻击,是大学生自身失范行为的 一方面。首先是逆反。初入大学校园或临近毕业前期,一些 大学新生、毕业生因自身需要未能满足或因较多的挫折而产 生逆反心理,同时因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以及群体性消极心 理的影响而产生问题行为。诸如逃课、损坏公物、对抗师长、 迁怒和报复学校等。出现逆反行为的学生常会影响其顺利完 成学业和就业,还可能出现因违纪、违法而受到处分甚至法 律制裁的后果。其次是逃避。有些大学生因害怕给周围同学、 朋友、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过分谨小慎微,以致出现 怯弱、退缩。这样的大学生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以致 不敢交往、不敢恋爱、不敢出去求职。大学毕业后的“啃老族”就是典型的对现实逃避的表现。第三是攻击。个别出现 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会出现攻击行为:自杀或攻击 他人、报复社会。当前逐年上升的大学生自杀或攻击事件中 因交往、恋爱、就业问题导致者占了多数。目前大学生已是 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高于一般年轻人。

二、大学生失范行为干预策略 (一)个体层面的大学生失范行为干预 1.增强家庭教育功能家庭环境的支持和教育明显影响 着个体的性格形成、处事方式和行为取向,不同家庭环境成 长的个体在学业、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当前家庭教育现状功能被弱化,尤其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 的大学生个体,其父母无暇顾及已经读大学的子女,平时子 女和父母联系也比较少,物质生活的满足与否是其更为关心 的问题,现实生活是否困难是其沟通的主要内容,子女的精 神成长与心理感受成为被忽略的内容。同时,大学生远离家 庭造成的客观距离也是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原因。所以,当 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和家庭的亲密度降低,来自家庭的成长 教育需要加强关注。

2.发挥学校教育中辅导员的工作优势当前高校针对大 学生个体的教育基本空白,常态的个体教育往往是针对做出 了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个体。高校扩招后,辅导员工作内 容多、压力大,学校管理部门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一线的辅导 员去落实和执行,辅导员的繁忙、疲惫和超负荷是常见状态,辅导员即使有心关注每个学生,现实境况也是难以顾及到的。

所以,高校针对大学生个体的事前预防性思想教育基本是空 白状态,一旦出现大学生失范行为就只能进行事后处理,被 处分的学生因心怀怨愤又有可能导致新的诸如发泄、报复之 类的失范行为出现,所以高校应加强学校育人功能,解脱辅 导员的日常繁杂事务,通过辅导员实现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失 范行为的预防功能。

3.加强个体心理教育学校另一个针对大学生个体的教 育途径是心理咨询中的个体咨询,但这个途径的局限性也是 显而易见的,个体心理咨询属于事前教育,其前提是大学生 本人自愿前往咨询,且自身有进行心理咨询的内在需要。因 为心理咨询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工作特点,尤其强调心理 咨询工作的自愿性和保密性,这就使心理咨询师在个体咨询 工作中处于开展工作的被动状态,即使意识到来访的学生还 有未解决的心理问题,咨询师也只能等待或者无为,而不能 像普通老师或者管理者、辅导员一样主动找学生处理事情。

也正因如此,咨询师往往成为高校学生倾诉秘密的安全对象, 但因不能短期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造成问题学生 的心理咨询脱落,遗留心理问题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失范行为 的来源,所以,变事后咨询为事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预防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又 一途径。

(二)群体层面的大学生失范行为干预1.课堂教育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人”的教育主要是 通过思想政治和德育途径来实现的。思想政治和德育通过课 堂教育实现的主要有途径是“两课”教学,贯穿其中的是大 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和引导。当前的“两课”教学主 要通过所设置课程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为社会服 务的人生目的,为强国富民而自觉努力学习,克服“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避免“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人生误区,克服 狭隘的个人价值观,从大学生思想深处预防、抑制违法、犯 罪动机的产生,从而预防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大 学生德育的首要内容是道德观教育。道德是主流社会成员遵 守和评价、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道德约束和评价 着个体的行为,并成为个体评价他人的内化标准。而道德教 育在大学生出现失范行为、违纪、违法、犯罪的预防方面有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干预大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重 要屏障。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 负着着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历史 重任,承载着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政治信仰 和价值观念的教育任务。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传 授给大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把我国的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渗透其中,以使大学生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继承者和践行者,使大学生不仅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而且具有科学、理性的价值观念和过 硬的个人素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政 治、经济、历史等理论内容,主要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等方向性、规范性和理念性、发展性的教育。

这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包括以上内容,还应包括教育学、心 理学等学科,而且应包括对大学生进行个体认知、记忆、思 维、情感、意志、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心智锻炼和情商培养, 以通过对大学生的日常课堂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大学生 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实现自身发展的学习和生 活目标。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拓展视野,放眼世界,把促进 自身发展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之中去,形成个体和社会大环境 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成长和人格升华,从而增强 自身的免疫力,有效避免出现失范行为。

3.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来源于外 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防范和干预工作也 要从大学生个体自身和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要通过他律 与自律两个层面来干预大学生个体的失范行为。他律是指要 通过强化校规、校纪的作用,对大学生失范行为进行外在约 束。自律则是指通过校园教育和帮助,提高大学生自身免疫 力。从外在环境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大学生 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益于吸引其注意力,有益于增进 大学生的愉悦情绪,陶冶其情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帮助新入校的大一新生消除孤独感、失落感,丰富高年 级学生的文化和课余生活,帮助减少烦躁、空虚、逆反、嫉 妒等不良心理,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感触青春时代的美好和 朝气,消除其就业紧张和焦虑感。丰富的社团和班集体活动 可以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和情绪上的干扰和磨擦,促进人际 交往,提升交际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缓释大学生可能引发 失范行为的心理压力、困惑,使其得到放松、解脱乃至超越, 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成长。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