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对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科研机构及普通中小学的教 育科研激励机制进行论述。其中,教育科研机构主要指区域 层面(市、区两个层面)的教育科研机构。
1.教育科研现有评价激励机制的不足基础教育阶段,现 有的评价激励机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教育科研评价 指标体系的单一化,缺乏针对性。例如,区域教育科研专业 人员与中小学普通教师由于岗位性质、专业学科背景、工作 特点的不同,在开展同一层次或级别教育科研项目研究活动 的目标和效果评价与激励中没有采取差别化对待的方式,缺 乏合理性和针对性。第二,教育科研成果评价过于重视论文 发表和著作出版的数量和级别,忽视成果自身的质量和应用 推广价值及实际效果。第三,教育科研评价考核周期多采用 学期或学年度的时间段,催生了教育科研急功近利的思想和 “快餐式”成果。第四,过于细化的评价激励指标和繁琐的程序尽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但也容易 给教育科研的自主空间和创新发展戴上机械式的枷锁。
2.绩效工资政策实施弱化科研激励动力 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前,基础教育科研机构与中小学校可 以根据科研人员和教师开展或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的情况(如 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和数量、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的数量和 级别、教育科研获奖成果数量和层次,等等)给予教师一定 的科研奖励,包括颁发荣誉证书、发放物质(或津贴)奖励、 评优晋职提干政策加分等,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中小学教师从 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然而,近几年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 策实施后,由于绩效工资制度本身设计的局限性,教育科研 奖励的一些基本要求难以在教育科研机构以及中小学的绩 效工资分配方案中体现,尤其是原有对教育科研工作及成果 的物质(或津贴)奖励难以实施。教育科研工作对于科研机 构专业人员而言是属于其自身工作的要求的,但对于中小学 教师来说,目前还处于一个激励的发展阶段。尽管我们在科 研奖励方面提倡以精神激励为主,但教育科研工作的辛苦付 出得不到合理的回报,也会一定程度上挫伤教育科研专业人 员和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科研项目经费过度监管限制科研自由度 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单位监管不力、科研人员行为道 德不当等原因,教育科研经费在早些年确实存在被挪用或侵 吞、支出杂乱无章、绩效较低等突出问题。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多个层面和渠道着手开展对 教育科研经费的监管和督查,但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仍存在 “科研经费是由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全权支配还是由单位 统筹支配”“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可用于与项目研究相关的科 研活动”“科研经费是否可以有一定比例用于奖励科研人员 和中小学教师”“管理部门经费监管行为是否存在过度”等 问题。这些问题在实践操作层面界定不清晰,给教育科研人 员和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也影响了教育科研的创造性。
二、创新教育科研激励机制的思路与策略 1.总的思路和方向 (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育科研激励是对人的 激励。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考虑人的生存和 发展需求,为发挥科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提供政策上的引导和保 障。
(2)掌握激励机制的内涵和特征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具 有系统性、引领性、针对性等特征。系统性是指教育科研激 励机制要对教育科研评价的制度建设、操作规范有全局性的 设计和有序组织。引领性主要指教育科研激励机制要重在发 挥引领性作用,激发教育科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 研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针对性主要指教育科研激励机制要 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工作内容或成果、不同的对象提供 适切性的、个性化的评价激励措施。(3)遵循教育科研自身的规律教育科研发展有自身的 规律,其主要体现在:第一,教育科研要遵循一定的理论指 引、方法应用和学术规范,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二,由 于教育对象和教育行为的特殊性,教育科研工作的成效及成 果价值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要经过较长时间 的检验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延后性;
第三, 某一教育科研机构、中小学校或区域的教育科研发展要经过 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具有阶段性。因此,构建 教育科研评价激励机制要充分考虑教育科研发展的自身规 律。
2.具体方法与策略 (1)构建区域教育科研机构科研激励机制的方法与策 略首先,明确区域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和职能。
区域教育科研机构不同于高等学校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 科研机构更注重理论上的构建和创新;
区域教育科研机构也 不能等同于普通中小学,普通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更注重理 论应用和实践创新。区域教育科研机构处于教育科研理论与 实践有机结合的中枢位置。区域教育科研机构应具有为区域 教育行政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开展教育科研项目研究、组织 区域教育科研工作、指导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促进中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推广和应用教育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职能。其 次,掌握区域教育科研机构现有科研人员的组成结构、能力 水平和工作任务。区域教育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科研人员、教学研究人员、编辑人员等三大类型,具有研 究生学历的占较大比例。不同类型的专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和 任务也有较大差异。例如,教育科研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科研 项目研究、教育政策调研和指导中小学教育科研;
教学研究 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学科教学研究、指导中小学学科教学实 践;
编辑人员的工作重点是报刊杂志、课程教材或教辅资料 的组稿和编辑以及区域教育科研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新进 展和新成果的推介。因此,区域教育科研机构内部的教育科 研激励机制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专业人员的差异,制定有针 对性的评价激励措施。再次,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教育科 研引领、组织和评价功能。区域教育科研机构应成立学术委 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可以以所在单位学术(或学科)带头 人为主,也可外聘若干学术顾问。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包 括:系统设计和制定本单位的教育科研规划及相关规章制 度;
统筹组织本单位教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对本单位教 育科研工作及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并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并 推广应用等等。最后,关注区域教育科研机构科研激励策略 的重点。教育科研机构专业人员能力素质整体水平较高,对 其的评价激励要立足于在理念和方向层面的引领,重点对优 秀及骨干人才提供制度支持和奖励,以发挥其引领、示范和 辐射作用。
(2)构建中小学校教育科研激励机制的方法与策略首 先,明确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和职能。中小学校的工作重点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教育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 是中小学校的主要任务。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 目的是发挥教育科研在推动学校办学理念创新、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引领 和指导作用。中小学校承担的教育科研项目应以应用研究、 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为主。其次,掌握中小学教师队伍科研 能力水平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助 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应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 方法、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形成教育教学 特色和成果,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丰富职业生涯的内涵。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对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现状 有准确、到位的把握,并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对教师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对于处于起步阶段 的、科研水平较为薄弱的学校应以特定项目为依托,骨干教 师参与为主,发挥骨干的示范辐射作用;
对于有一定科研基 础并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学校,可探索以校本研究方式组织学 校教育科研工作,鼓励多学科骨干教师参与;
而对于科研基 础较好的学校,则可以鼓励以学科、团队研究为主,激励全 校教师的参与。再次,成立学术委员会和教科研管理部门, 实施教育科研引导、组织和评价功能。中小学校学术委员会 可以本校学术(学科)带头人为主,也可外聘若干学术顾问。
鼓励中小学设立科研处、教科室(教科所)等形式的教科研 管理部门。中小学教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系统设计和制定本单位的教科研规划及相关规章制度;
对教师课题 申报、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等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
对学校 教师教科研工作成效及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并对优秀成果予 以奖励并推广应用。最后,关注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激励策 略的重点。相对于教育科研机构专业人员的科研激励策略而 言,中小学校对教师的科研激励策略可以更加细化和具体。
在对优秀和骨干人才激励的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激 励要照顾到教育科研水平不同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和发展需 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策略,激发全校教师积极投身于教 育科研实践的热情。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科研工作已逐步从追求速度、 规模和数量的阶段特征向追求内涵、质量和实效的阶段特征 转变,区域教育科研机构以及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机制也 将面临新的转型。与此同时,教育科研机构专业人员和中小 学教师深层次的教育科研动力激励机制亟待重构。因此,我 们要立足于鼓励、支持和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以开 拓思维和务实态度创新教育科研激励机制,积极构建规范、 严谨、活泼、健康的教育科研生态环境,推动基础教育阶段 教育科研事业的新一轮大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