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内容要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一致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内容划分为电 工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动机控制、电力 拖动与自动控制等模块,每个模块又设有相应的子模块,如 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工定理验证、安全用电、电工测量、RLC 电路、三相电路连接和家用电路设计安装与维护等六个子模 块;
模拟电子线路模块包含半导体基本知识、二极管、三极 管、稳压电源、放大电路、电路焊接制作与设计创新等六个 子模块。
实验要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着眼学生 今后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需要设计、开发相应实验,把相关 理论知识渗入到实验实训中,让学生既能培养实践能力又能 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教学电工基础模块时,不妨 设计“三相白炽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实验,给定三组白炽 灯、三相电源、导线若干、一个万用表等材料,要求学生分组设计电路,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连接好电路,教师用多媒 体与学生一起学习什么是三相电路、三相电源及三相负载的 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连接方式,再安排各组学生相互检查连接 电路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电路要在老师的帮助下纠正。要 强调强电操作及三相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安排学生通过实 验测试三相白炽灯电路星形、三角形连接时的线电压、相电 压、线电流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格自行设计,从而通过实验 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2、在重组实验内容中实施教学目标 传统的实验内容总是由理论教学内容确定,实验中需要 用到什么器材,就介绍这部分内容,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例如:在做完“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测量”实验时,虽然 学会了用万用表来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但对实验台上直流 电压表、直流电流表使用就不得而知了,整个实验内容的设 计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和创造性。为改变这 种状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电子电工实验室整体的设备情 况,把整个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实验内容分为:(1) 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2)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
(3) 基础性实验;
(4)设计性实验;
(5)综合性实验五部分。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的进行实施:
2.1学会使用万用表、交直流电流表、示波器、信号发 生器、真空管毫伏表等常用仪器仪表,灵活的使用多种仪器、 仪表对同一个电量进行测量。2.2学会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性能判断为教学目标,要 求学生会对元器件极性、管脚、性能的好坏进行判别。
2.3完成基础性实验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加 强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学会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实验结 果分析、实验报告书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安排一些设计 型实验。
2.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一 些有难度的综合性实验。
3、注重对学生习惯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实验中必须培 养学生有条不紊的习惯。电工实验中元件多、易损坏、易出 安全事故,可采用标号进行管理,对实验的元件及线路进行 编号,明确职责,保证元器件的正常使用,培养学生爱护公 物的良好习惯。排除线路组装中的故障,这是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最好时机。我们首先要立足于理 论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线路原理,能分析某一元件或某一 段线路出现问题,会出现何种故障,这是进行故障分析的基 础。其次,我们要向学生介绍多种故障排除的方法,并明确 其利弊,指导学生动手排除故障,从多方位、多角度的提高 思维能力。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自己动手排除 故障,帮助学生学会排除故障的方法,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
4、科学的整合与优化电工电子系列课程 电工电子教学应科学整合与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和推动下,明确电子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是由“路、场、信号处理”三大知识体系构成,调整电 子电工课程的体系,从体系上去处理连续与离散、分析与综 合、经典与现代、解析方法与数字方法、软件实现与硬件实 现等关系,在内容方面,充分体现它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 代性,把新课改成果及科研成果及时引入课程教学中。电子 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批精品课程,使课程 体系和教学内容接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内容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具有 广泛的辐射作用。在教材概念上,体现教材不仅是人类知识 的载体,更是认知过程的载体;
在教材体系上,体现课程内 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课群之间相互联系;
在教材内容 上,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反映最新的理论与技术;
在辅 助工具上,体现计算机的运用,注重仿真软件技术的运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