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众多要素中,关键是信息技术、 课程内容、资源、环境、教师、学生六个要素。在整合过程 中,课程内容是核心,资源和环境是条件,教师和学生是关 键,学生是主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途径是将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媒体的呈现工具,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培养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和交流 的工具。
一、课前说明 试图通过对计算机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 合案例的探讨,把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资源、环境、教师、 学生六个要素进行整合。在整个教学中,这种整合需要通过 课前准备、课间教学交互、课后拓展延伸三个阶段来实现。
1.教材说明 《松鼠与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十课内容。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 可爱的小松鼠摘吃松果后还不忘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 故事。
2.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利且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感受到回报自然、保 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参加植树活动。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其做人的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并能准确读写。
难点:领悟文章的内涵,主动参加环保活动。
4.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拼音已基本掌握,所以,学生基本能通读 课文,对于部分新字,可以根据自己以前学过的字形进行知 识迁移。但是,对于文章所想表达的内涵,教师还得进行引 导思考。
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小动 物非常喜欢,平时也喜欢做游戏、唱歌等。因此,采用学生 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更适合学生。
5.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三提出“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又提到“学生需要游戏,喜爱游戏,教师借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实施教 学,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另外,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 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学活 动过程中,不能一味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要 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本身已有的知识 体系建构新知识点。
6.设计特色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文中松鼠的心理活 动变化,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课后利用网络阅 读来扩大阅读领域。
7.课前准备 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环境污染的现象,并且上网查找有 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措施的资料;
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二、教学过程 1.多媒体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展示环境污染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思考造成环境 破坏的原因。
(2)学生谈想法。看到这些图片,要想成为一名环境 小卫士,我们能做什么呢?在动物界中,它们又是如何保护 着自然界的安全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动物界的环境 小卫士,下面大家来猜猜他们是谁呢? (3)谜语导入,揭示课题。谜语“脑袋圆圆,眼睛圆圆,爱吃松果,尾巴像伞”,学生猜出后,动画弹出松鼠吃 松果的画面并展示课题“松鼠和松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 看看松鼠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此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呈现图文并茂的画 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识字写字,知识迁移 (1)初读课文,辨别生字。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对 拼音已基本掌握,课文基本能够通读,生字则通过拼音自己 认读并做上标记。
(2)小组合作识字。学生把不认识的字通过自由交流 记忆的方法和书写的方法进行识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然后收集每一组的生字并用ppt展示出来(每 个生字配上读音和解释),之后教师带大家一起学习。
(3)编儿歌,做游戏,开心识字。考虑到一年级学生 年龄小,要想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激发其兴趣,可以利用儿歌 的方式来学习生字(配上音乐并展示生字的书写笔画顺序), 如聪: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
意、忽、总:意 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也可以通过做游戏帮助识 字(分组合作过桥),教师出示字,第一个学生正确读出, 后面的学生组词,看哪组词说得多。之后,小组从说过的词 中任选两个词组成一句话。通过认读生字、巩固生字读音、 生字组词、理解字义、造句说话等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中对生字学习的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为主”,认为知识是由学 生通过主动对知识的建构获得。因此,要避免教师一味讲解 生字,死记硬背,要根据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学习生 字,体现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参加游戏等方式来 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3.感情阅读,展示学习成果 请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让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的快乐,可以读,还可以演或者以其它形式进行,以促 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播放动画(附课文朗读),感受松鼠的心理活动 变化。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动画 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 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从而 感受语言美,以及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
(2)教师范读,学生分组朗读。要求教师范读时,注 意保持在轻快活泼的基调中,要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 情感变化: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很 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 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分组朗读时,要求学生之间 互帮互助,读准字音,朗读时要流利并富有感情;
教师巡视 以见机指导。
(3)问题探究,展示学习成果。在通读文章后,教师根据文中的情景与学生进行问题对话,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思 想。
教师:文章中松鼠的感情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1:文章中松鼠经过由高兴到担心再到高兴的情感 变化过程。
学生2:松鼠是“高兴——担心——想主意——高兴— —希望”的感情变化。
教师:松鼠一开始高兴,你是从文中哪里感受到的?请 有感情地读出来。
学生1:“他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高高兴兴” 体现了松鼠高兴的心情。
学生2:“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也能感受 到松鼠的高兴心情。
教师:那么松鼠担心,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读 出来。
学生1: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 树也没有了! 学生2: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 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 儿去住呢? 教师:那小松鼠想到了什么好主意呢? 学生: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
教师:松鼠这样做,未来会发生什么呢?学生: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
三、课后拓展学习 1.网络扩展阅读,抒发学习感受 课后学生通过社会性软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例如:
在班级QQ群里与同学讨论某一学习问题,大家还可以针对所 学内容或环保话题在网上讨论。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把 作业及时通过网络提交给教师批阅。
(1)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松鼠的聪明,但也引发 了更多的思考,谈谈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我们又能做 什么呢?松鼠为什么要种树呢?种树有哪些好处? 学生谈论、交流。
(2)课后利用校园网或者班级QQ群继续讨论,并且上 网收集更多的环保故事、文章、歌曲等和同学交流。
2.课后实践活动 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一次植树活动,并且开展一次以 “我是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四、教学反思 此教案遵循了以下原则和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 论作为指导;
紧紧围绕创建“双主型”教学结构进行整合、 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创建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生字,并且 在朗读中进行知识的迁移,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指导思想。让 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以不同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并与大家一起分 享,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都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好方 法。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 采用了引导启发的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教师只 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 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紧紧围绕创建“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有效地将 “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设计方法结合在一起, 教学中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一步步领悟文章的内 涵。
本教学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课程学习的始终,让学生在技术支持的 学习环境里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 好的促进作用,如: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 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显示 方式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进行配乐,这 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最 后,课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和交流、社会实践等活 动,使学生增强了责任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