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述廉 > _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到人全面发展现代化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_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到人全面发展现代化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来源:个人述职述廉 时间:2019-10-09 08:03:21 点击:

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到人全面发展现代化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到人全面发展现代化理论中国共产党 历代领导人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现代化是20 世纪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共同主题,至中 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就也一 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历代中 央领导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汲取经验,逐渐具有中 国特色的主义现代化理论。

摘 要:
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 段,也是中国共产党至建党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综观 建党90年来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努力 地探索一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这个 问题,前人已经作了很多研究,而且也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 果;
但是从现代化语境角度来阐释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共产党 自身政党的现代化则较少阐述。笔者在本文中将就这一问题 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 现代与现代化理论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乃至全体国人孜孜追求的目 标,对于现代化的系统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于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理论包含什么”,这些问题 都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研究。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现代化”、“现代化理论”这两个基本概念作一些简单的 梳理。

1、 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modren)一词,按其本义是一个时间概念, 指当今的时代,包含了“近代”和“当代”,因此“现代” 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传统而言。

笔者认为它包含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急剧变化的过程。

“现代化”(modremization),则是个动名词,意“使之现 代化”,即使之与传统的时代不同。关于“现代化”,目前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现代化是指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 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动 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先导和纽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 涉及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组织管理、生活方式、 人类活动空间等诸多领域的革命性、全球性、长期性和整体 性的发展与变迁的过程。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 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
它既发生在先进国家的历史 变迁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

2、什么是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世界、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特点和规 律的研究成果的总称。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历史任务是探讨一 个国家怎样从传统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或知识经 济社会的理论,一方面要研究发达国家向更先进的社会阶段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要研究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

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主要是立足于17-18世纪以来西欧北美工 业化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带有深厚的西方色彩:政治上 鼓吹西方的民主政治;
经济上强调中心国家本位;
文化上坚 持西方文化中心论,认为落后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只有“西 方化”。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很明显具有偏颇性,笔者认为现 代化是一个“中性”范畴。现代化不是西方化,更不是资本 主义化,可以有资本主义现代化,也可以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甚至还可以有其它形式的现代化。现代化是共性化和多样化 相统一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的领导者完全可以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积极有益的部 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探索符合中 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二、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探 索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转变成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一个内外交困的环境中,实现 国家的现代化自然就成为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至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仅 实现了民族独立,还带领广大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 会主义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梦寐以来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不得不面对 这个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 义中是否有涉及现代化理论,目前学术界尚存在较大争议, 我国现代化理论研究专家罗荣渠教授认为:“马克思把十九 世纪视为工业革命已经实现、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的世纪,至少西欧是如此。由于他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未来 革命形势问题上,对于大工业所创造的现代生产力在资主义 制度下的发展前景问题,没有进一步探索下去。”[1]笔者 认同该观点,认为马克思由于所处的时代,正是现代化刚刚 兴起的时期,马克思只看到了工业革命对未来无产阶级革命 的影响,并没有看到现代化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因此在 在马克思及其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现成的现代化理论。中国共 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则是西方现代 化建设先例示范下,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开始独立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建党90年来,中 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 化理论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 导已经把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构想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已 经基本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科学构想。1953年12月, 在 由中宣部起草、毛泽东修改审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 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提出: “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 以建立国家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2]“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立 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 ”[3]文件提出了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工 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的 任务, 初步反映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54年毛泽东进 一步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 将我们现在这样一 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 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 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4]根据毛泽东的这些思 想, 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明确提出: “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 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我们就不 能摆脱落后和贫困, 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5]这是 四个现代化最早的说法,主要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 设的要求。在1957年至1958年的多次讲话中, 毛泽东又进一 步提出:“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 化的社会主义国家”[6], 首次将科学文化纳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中, 增加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要求。1959 年底至1960年初, 毛泽东明确提出: “建设 社会主义, 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科学文化 现代化, 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7]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我们目前所说的四个现代化的思想。经过多年 的实践, 在逐步提高了对科学技术在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现 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后, 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 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 周恩来正式向全国人民 公布了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党的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四化”目标仅仅停留在现代化 的物质层面上,没有把握好现代化目标的系统性、全面性原 则,尤其是受政治运动的频繁冲击,大大延缓了实现“四化” 目标的进程。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 现代化理论的探索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 略目标, 任务非常艰巨。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现实, 同时以世界现代化先进国家为参考, 在经过深刻 思考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我国设计 了分阶段实现总目标的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他的这一构想被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为:“第一步, 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零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 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 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下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 化。[8]“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历史过程的三个阶段, 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的卓越贡献。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 现代化理论的探索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仍不很发达的中国 如何实现跨世纪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问题,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理论, 为中国现代化事 业作出了新贡献。

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 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 来, 根据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 思想,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 分成了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即下世纪前50年“三步走”目 标。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 “展望下世纪, 我们的目标是,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 使人民 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 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 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 基本 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9]这实 际上是一个新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党的十六大江泽 民又将前两步合为一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阶段, 他说:“根 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零一零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 百年的发展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 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 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 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 设, 再继续奋斗几十年,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 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0]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现代化理论 的探索 党的十六大以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中,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 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 变化的阶段性新特征,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我 们辩证地认识与现代化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 提供 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想和现实途径, 使我们党对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问题的认识更趋完善。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 展基础上的全方位的现代化。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2005 年2月,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 位一体”的完整概念。他指出:“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 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社 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此基础 上, 2006年10月, 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为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 奋斗, 在党的会议文件中首次将现代化战略总体目标由“三 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经历了从无到有,独立 探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经历毛泽东为代表的第 一代领导人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理论,邓小平为代表 的第二代领导人“三步走”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 领导人“三位一体”现代化战略到当前胡锦涛同志的人的丛 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四位一体”战略。至此,中国共 产党已经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系统、科学,并且具有可操 作性的现代化理论。

参引文献:
[1]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 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P21.[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学习文献简 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版,P32. [3]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学习文献简 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版,P3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 人民出版,1977年 版本P133. [5]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 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P13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 民出版社1999年版P268.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 民出版社1999年版116.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P14-15. [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人 民出版,1997年版P14.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人民出版,2002年版P18-1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