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仅是人生展现的开端,也是人最后的归宿。这一点对 于大学生来说同样如此。应坚持多方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发 挥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目前,由于家庭对学生学业的了解不 够及时,缺乏全面和真实的认识,造成了“家庭与学生”以 及“家庭与学校”之间交流脱节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通 过家访、电话或网络等途径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 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首要、以社会教育为必需”的教 育体系,让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使家庭优势和 学校优势互补,进而形成合力,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教育和培 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家庭在完善大学生德育工作时,首 先应当提高家长自身的德育素质和相应的教育方法。从学校 和家长互动的模式来看,可以由学校定期向家长传递有关德 育精神的知识体系,提高家长关于德育的素养。同时,在教 育方式方面,家长应当避免与学校的教育模式相重合,即避 免选择单纯的知识宣讲,应当利用家庭对学生的归属感,侧 面引导学生对德育问题的态度。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感染学生的思维模式,将对话融入德育活动,在相互交流中完善德 育工作,并由家长将讨论结果进行一定的归纳,同时与孩子 一起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达到良好的道德水平。
二、加强水平分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丰富校园活动,促进群体交流融合 大学校园的学生包括各类群体,学校开展不同的活动是 以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在成千上万的学生中, 学生干部具有模范带头作用,故而学校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干 部的德育水平入手,以他们的榜样力量牵动、开展整体的学 生工作,通过学生干部在同学当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青年 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带领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通过开展团学干部 交流会、素质拓展训练及培训班等各种活动,提高学生会和 各类学生协会的影响力,全力打造思想素质过硬的团学干部 队伍。其次,强化各类学生社团,开展与其相关的学术和文 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整体影响力。例如舞蹈协会、 辩论协会等,既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平台,在活 动当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同学的友谊,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身 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而在各社团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共建和谐校园建设”为主体思想,并 将这一思想隐含在各类相关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中,比如通 过女生节、植树节等,在大学校园开展德育普及活动时,以 竖立广告牌、张贴海报、悬挂条幅等方式,更好地宣传主题,提醒同学积极参与。最后,建立一种类似论坛和讨论小组的 组织。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 导致学生们对各种事物均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特别是目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大学生在关注某类信息和看法时, 很容易受到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难以真正了解事件的真实 情况,并因此做出片面甚至是不正确的判断。因此,建立一 种类似论坛和讨论小组的组织,经常选取不同学生参与讨论, 让他们将自己的困惑、问题及时展示出来,主持人则适时引 导话题走向,为学生们澄清真实情况,纠正错误看法,并以 此影响到周围的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 化中让学生们互相影响,使大家共同实现思想意识上的升华, 要远远比单纯的教导更有效用。学校的学生,特别是处于青 春期的学生,对枯燥的说教往往会产生抵触心理,而对身边 的同学反倒会保持友好的态度,喜欢相互效仿。而且,学生 们对待新生事物有自己认识和判断的角度,只有积极参与他 们的生活,并恰当地引导他们的特有观点,才能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这种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道德教育的宣传过程, 无疑可成为一种积极的途径。
(二)加强师生交流,拓宽双方沟通渠道 首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化整为零,融合到大学生的整个 学习阶段。老师在面对学生时,应当避免将德育工作教条化, 要发自内心地观察和理解学生,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内 容不同的思想教育活动,积极做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日常思想工作。其次要积极发挥各类学生组织在学生当中 的作用,让老师通过学生组织达到与学生交流的目的。团组 织则要通过解决青年学生的实际问题,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 教育工作的发展。最后是要挑选出重点学生群体,即有可能 出现价值观突变的群体,这些学生群体的生活往往具有一定 的突然变化的特点,比如违法违纪的学生、考试不利的学生、 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与同学矛盾严重的学生等。网络作为 当今社会比较活跃的力量,已经延伸到整个社会。在德育工 作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网络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 生在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余,都会通过网络充实生活,增添 乐趣。学校应当努力打造完善的网络平台,达到学校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的密切交流。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 对教师时往往羞于开口,而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却会无拘无束, 流露真情。因此,应当加大力度,利用好网络媒体,在互联 网上实现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如此,通过有针对性的沟 通,吸引更多学生浏览网页,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各种热点问 题的讨论,促使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探讨有关德育方面的知识, 进而激发他们加强道德修养的热情,进一步扩大德育的影响 力。
三、加强高校管理并开展针对性的德育工作 (一)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学生群体 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面对的大学生群体分为多种不 同类型,而不同类型的差异性又是切实存在的,因此,高校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分类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合理划分横向 的引导层次。根据大学生的年级特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 思考和理解社会,找出他们所关注的兴趣点,以此着手达到 与学生深度交流的目的。其次,合理划分纵向的引导类别, 高校的课程设计是以专业划分为基础的,大学生们每天所研 究和学习的内容多与专业领域有关,在与自己相关的专业方 面,大学生多有共同的话题,专业老师应当以此为突破口, 与学生们形成朋友关系,从而更深层次地交流融合。这就要 求老师在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群体、区分学生的类型以及根 据学生类型选择相应的德育途径时,拥有准确的判断力、敏 锐的洞察力和及时有效的执行力。要确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 思想,积极发挥学生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与文章之前讨论的 学生间作用不同,这里着重强调的是老师通过学生的作用形 成与学生交流的目的。学生通常愿意把在生活中遇到的欢喜 悲愁与自己的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应当捕捉学生群体中存在 的这种微妙现象,以重点代替全面,通过和乐观、活泼、有 感染力的同学进行交流,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整个学 生团体的舆论动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贴近了学生的日 常学习生活,也保持了思想上较为同步的时效性。而在面对 学生讨论问题的跨度时,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讨论与 自己实际年龄差异较大的话题,并从较为敏感的话题入手, 深度挖掘其背后引起学生兴趣的原因,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 动态,了解他们的舆论倾向,达到思想教育的有备无患。(二)因材施教,注重开展区别教育 首先,由于大学生群体化的存在,不同学生群体对待事 物发展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当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心 理,设置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素质 和修养。例如,对于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处于弱势的群体, 要认真分析他们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加大教育与关心力度, 探索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法。高校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前沿阵 地,更是娱乐生活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力量,尤其在互联网时 代,更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和掌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 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为学业服务。其次,开展学生思想工作 要层次分明、类别明晰。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能用同 样的标准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做到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实行 相应的教育措施。例如,对年龄较小、学习兴趣较低、社会 交往广泛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五年制学生群体,要注意转 移他们的注意力,积极与同学交朋友,主动融入他们的生活, 和他们一起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他们将旺盛的精力转到有 益的事物上,避免发生恶性事件;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说, 他们需要相互熟悉,需要了解大学生活的平台,从而确定自 己在大学的学业和人生规划;
针对处于二三年级阶段的学生, 则应主要开展为其将来就业打基础的素质教育,全面培养他 们的能力,着重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学习成才、择业就业等方 面的具体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适应、立足于不断进步的社 会,并做出相应的贡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