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 > 创建中国特色工商管理专业重要性 中国特色

创建中国特色工商管理专业重要性 中国特色

来源:个人述职 时间:2019-11-10 08:14:28 点击:

创建中国特色工商管理专业重要性

创建中国特色工商管理专业重要性 创建中国特色工商管理专业重要性范文 1当前理论界关于取消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观点 近年来,有关人士建议应该“取消”高校中的本科管理 类专业,其中比较有代表的观点有两类:其一是要将管理学 教学全部交给MBA硕士教育和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进修的 EM-BA来实现“工商管理高级论”;
其二则是强调大力 发展“会计”、“营销”、“物流”等“实用型”专业,从 而取代“大而全”、“万金油”似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工商 管理无用论”观点。

前者认为:“一些学科,比如管理学,在研究生目录中 有,但在本科不应该设置。”原因在于,“(学习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刚刚入校只有十八九岁,没 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没有一定的阅历,对社会对公司都不甚 了解,上来就学这方面的东西确实有点空。”对此,有学者 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经过50年的管理教育实践,我深 深感到,从本科培养管理人才是行不通的,不管是清华、北 大、南大还是哈工大,本科毕业生直接到企业或政府部门工 作,基本上是不能很快适应的。”这类看法提出,应该将管 理学教学全部交给MBA硕士教育和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进 修的EMBA来实现,因此可以称之为“工商管理高级论”。

此外,另一些人士则认为,仅仅通过现行的工商管理专 业本科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公司,纯属有点理想化,因为几乎每家学校都只是纸上谈兵?这样的话根本 没有必要花四年的时间学习工作后几个月就能掌握的知识。

因此,不如突出对“会计”、“营销”、“物流”等“实用 型”专业发展,而取代“大而全”、“万金油”似的工商管 理专业。这类观点本文则称之为“工商管理无用论”。

2当前大力发展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1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状况 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在我国从引进到现在历史并不长,1 982年开始有学校引进欧美的MBA教育,1993年工 商管理学科才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 科。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全国大约50到10 0万,为实现社会主义“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提供了重要的 智力支持。一方面,从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 现实需求来看,自1998年以来工商管理专业连续十年在 全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榜上位居前五名,年需求量15 -20万。另一方面,潜在需求量更大。这是因为随着我国 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外资、国企将被彻底 激活,企业总量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同时对管理人才的现实 与潜在需求也在裂变。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商管理专 业是有着广阔市场就业前景的热门专业之一。首先,从外部 环境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加入WTO必 将进一步带动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外来资本正全力拓展中国市场,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指导的中国传统企业将面临严峻 的挑战。他们弥补缺陷的唯一出路就是引进人才,实现自我 改造,向管理要效益也成了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的共识。

其次,从国内经济形势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 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 代价太大”,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 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 变就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2.2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主体 一般的,社会人才的需求层次是符合“金字塔”型结构 的特点,即就整个社会人才分布来说,高学历和高学位人数 少,低学历和低学位的人数多;
当然,就学习的基本规律来 说,从低到高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因此在数量上也体现出 了同样的低多高少的现象,即社会总体意义上的人才层次结 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具体从企业的管理层次看,一般 管理层从高到低的设置是: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 副总经理(负责专项工作)―――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一个 职能的专项工作)―――部门工作人员(职能的具体工作)。

此外,还存在项目管理经理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很显然,相 应的人员数量配备上也是明显的“基础宽厚、上层窄小”状。

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一般需要” 的占51.9%,“较需要”的占23.1%。因此,其市场需求具有稳定、长期的特点。同时,在企业需要的工商管 理人员的类型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的中层管 理人员”占57.7%;
“具有娴熟专业知识的操作层的管 理人员”占34.6%,以及少数的高层管理人员。因此, 不难看出中、基层管理人员作为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主要培 养对象,其市场需求是非常有潜力的;
因此,试图将我国的 工商管理教育资源全部集中于金字塔尖端的“企业高管”, 而对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视而 不见的看法,实在是舍本逐末了。

2.3当前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 题 如上文所述,今天我国市场对于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是有着长期而稳定的需求的,且需求的主体对象为中、基阶 层的工商管理人才。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工商管理……等 11个热门专业连续3年就业难”的现象呢? 首先,从教学体系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 课程教学体系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 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由 于理论课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践环节,致使学生的 专业应用能力较低,缺乏创新精神。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往往脱离 工作实际,这些专业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个问题在 人才市场需求上体现十分明显。在人才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管理岗位人才往往要求很具体,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然而,在现行的培养模式中,重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全 面一直是专业培养强调的重点,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 重,结果导致专业纵深方向知识钻研不够深入,学生只能了 解一些理论的皮毛。最终反映到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没有形 成,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3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与特色 当前,我国高校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已经开始注重暑期社 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但由 于时间短、资源少,难免流于形式。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 解决这一困局,理论与教学界首先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定位本 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并认识清楚自身的特色与 优势。

3.1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目标在于“从青少年 时代就开始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与企业管理中坚队伍” 首先,未来中国的企业家(大部分为自我“创业者”) 应该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 任何学科的教育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递进式发展过程,完全 指望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才全部或大部分依赖于“半路出家” 的形式来供应是不切实际的;
恰恰相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 所需要的大量管理人才,必须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培养, 最佳的培养时机当然是本科阶段的学习。当然,我们并不否 认“MBA教育,即大学本科毕业后到企业先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读书”的意义,这的确是管理人才培养的一个重 要方面;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的是:
第二,如“管理伦理道德”等教学内容,如果在学习者 工作若干年后才进行“回炉”的话,对于思想认识早已固化 的成年人而言,其效果不外乎“对牛弹琴”了。

第三,管理学知识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 国际上对于“创业教育需要趁早”的观点,早已成为学术界 的共识。如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纷纷设置本科创业教育课程,以适 应社会经济变革对教育的冲击。其次,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培 养高素质的未来企业家与企业管理中坚队伍”中“高”的含 义。现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 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 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 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提出的时 期,本科生在我国被认为是“天之骄子”,因此那时的本科 生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将在单位或企业中承担高位的“高级 人才”。

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 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得到了 缓解,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除了一定数量的研 究型人才外,毕业生的流向更多是在公司或企业的中层或基 层部门,而非高层部门。因此从毕业生就业趋向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显然不 切实际。问题的实质在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理解这一 “高级”的表述。本文认为这里的“高级”应该是指“高水 平、高素质”―――即理论方面的“高水平”与实践能力上 的“高素质”;
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把这个“高级”误等价为 是“高职位”。所以本文认为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为工商企业培养高层次(即指“高职位”)管理人才 ―――已经不再适合,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把培养目标定位 为“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中、基层应用型人才和 创业人才”。

3.2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就是“一 专多能” 199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把管 理学从经济学中分列出来,将“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级学 科对待。目前,我们大体上可将该学科的内涵体系分成四个 领域,并将这些学科的关系用图1来表示。图1工商管理学 科的体系宽泛的学科特点使得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国家 设置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要 开设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生产管 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必修课程。

本文认为这正是工商管理专业优势与特色。首先,有广阔的 知识面是每一个管理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
其次,从经济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到管理伦理学。这种宽幅的课程设置, 对充满求知欲望的大学生客观地说是件好事。当然,在对各 种管理基础学科均有涉猎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所 学的课程中进一步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从某个自己兴趣所 在、相对小而实际的切面入手,集中精力攻读相关课程,让 自己在毕业前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这样工商管理专业相对 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某方面“专才” 的专业来说,它培养的是具备优势“一专多能”的“通才”。

4对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建议 4.1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金字塔”型的 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中的“塔基”部分 本文认为从企业管理的层次和职能来看,任何企业对人 才的需求都分三个级别:高层管理者―――把握战略全局, 要求知识和经验技能必须全面;
中层管理者―――分管某一 职能部门或具体项目,要求同时具有专业技能和整体视野;

基层管理者―――作为中高层的后备,执行具体职能工作, 应有扎实过硬的具体专项工作知识和能力。其中基层管理人 员的主要来源,或者说,对企业初级管理人员的教育,应该 由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来承担。实际上有一个观 点必须转变,很多人一谈到“管理”,首先想到的是“管人”;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管理不仅仅是管人,对于大多数基 层的管理人员而言,“管理”其实是“管事”。具体到教学 实践中来看,由于各高校办学层次不同,生源质量不同,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学校必须通过对社会需求的科 学分析,结合自身办学实力的估价及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和 合理配置,制定出既能适应环境变化,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层 次化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说,国内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 培养水平层次化上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明确了工商管理 专业各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生―――实践就业导向, 即注重工商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硕士生―――应用 和研究能力,即侧重工商管理研究能力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博士生―――研究和创新能力,即重点在于工商管理理论研 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

4.2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新型 教学计划体系 首先,市场对基层管理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专多能” 的“通才”上。根据中国管理教育报告课题组在2000年 9月所做的调查显示,54%的企业需要全面型管理人才, 而需要专才型和技术型管理人才的企业分别为35%和1 0%。因此不难看出,“工商管理无用论”所认为的,应该 大力发展“会计”、“营销”、“报关”等“实用专业”以 “取代”工商管理专业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但是,如何解 决市场对于“拿来就能用”的人才引进要求呢?本文认为关 键在于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化”转变―――即工 商管理教育必须根本上改革教育模式,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 心的新型教学计划体系。其次,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计划体系。

“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之树易枯 竭,而现实之花常青”,大学里是没法培养出企业家的。

因此,与其它学科相比,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教育若只 注重理论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培养 学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方法的实践技能。一方面,要在学 生一、二年级完成基础专业学习后,积极引导学生尽早了解 自己的职业兴趣并锁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另一方面要 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贯穿大学四年教育),在 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多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 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展企业界与学院的良性互动关系,既 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 来充实教学,又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 件。最后,高校应重视模拟实验室建设。例如可以引进反映 企业运作的仿真模拟软件的学习,如企业资源计划(ERP)、 企业动态建模(IRP)和人力资源测评系统等。实验以及 实验教学是提高工商管理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并增 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力地缩短学生知识运用与实际工作间 的距离。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