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 > 发展认知策略积淀核心素养--《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学实践与反思_核心素养有哪些

发展认知策略积淀核心素养--《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学实践与反思_核心素养有哪些

来源:个人述职 时间:2019-10-30 07:56:55 点击:

发展认知策略积淀核心素养--《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学实践与反思

发展认知策略积淀核心素养--《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 学实践与反思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 生的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函数y=Asin(ω x+φ)的图像》一课的教学中,设计“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组织讨论,设计方案”“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启发反 思,感悟方法”等环节,表明数学教学须授人以“渔”,揭 示本质,促进探究。

近年来,“数学素养”成为数学教育研究中一个备受关 注的问题,也成为很多国家数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普通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 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 想象、数据分析素养;同时提出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 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 达世界”。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 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和问 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 力。下面,以《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一课的教学 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反思。

一、内容解析 “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是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探讨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与函数y=sinx的图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 函数图像变换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 能够描述周期现象的原因。

《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学的重点是分别探 讨φ、A、ω对函数y=sin(x+φ)、y=Asinx(A>0)、y=sin ωx(ω>0)的图像的变化规律。函数图像是由点构成的,图 像变换的本质是图像上点的变换,而点的位置变化对应着点 的坐标变化。因此,研究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只需研究图 像上每个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于是,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依 据从“由形导数”到“由数释形”的思路,帮助学生突破难 点,实现思维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三角函数是研究周期现象的,摩天轮就是周期现象的 生活实例。请看下面的问题:(PPT出示)如图1,摩天轮的 半径为Am(A>0),逆时针做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rad/min(ω >0)。如果从摩天轮上的点P位于图中的点P0处开始计时,请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确定时刻为xmin时点P的纵坐标y。

(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点P0置于x轴正半轴上,利用正弦 函数的定义得到y=A·sinωx;
再将点P0置于如图1所示的 位置,得到y=Asin(ωx+φ)。) 师形如y=Asin(ωx+φ)的函数在生活中经常可见。

(出示图2)比如,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y=Asin(ωx+φ)。又如,潮汐现象中 水位的高度、单摆中的摆角等与时间的关系也满足这个解析 式。因此,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函数。为了探讨方便,令这 里的A>0,ω>0。(稍停)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一般我们 通过什么方法或途径探讨函数的性质呢? 生图像。

师(板书课题:函数y=Asin(ωx+φ)(A>0,ω>0) 的图像)显然,参数φ、A、ω取不同实数,我们就得到不 同的函数表达式,进而函数图像就发生变化。在这个“大家 庭”中,有你熟悉的函数吗? 生函数y=sinx。

[设计意图:函数y=Asin(ωx+φ)是刻画自然界周期 现象的重要模型。借助于实际意义来理解函数y=Asin(ωx +φ)的图像性质是自然的、清楚的、明白的,不仅能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研究函数y=Asin(ωx+φ)的必 要性,而且抓住了三角函数的本质特征——周期性,同时能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与数学抽象能力。] (二)组织讨论,设计方案 师(PPT出示)问题1:如何由y=sinx的图像得到y= Asin(ωx+φ)(A>0,ω>0)的图像? (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后进行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 方案,如图3。) 师对于方案1,已知图像特征,“五点法”是作简图的一种方法,但是此时五点以外其余点的特征尚不清晰,需要 深入分析。对于方案2,研究由y=sin(x+φ)的图像得到y =sin(ωx+φ)的图像的过程本质上还是研究ω的影响,而 φ的存在可能会对研究造成干扰。在比较讨论的基础上,可 以确定本节课的研究方案为方案3:相对固定其中2个参数, 变化另外1个参数,即先分别探讨φ、A、ω对函数y=sin(x +φ)、y=Asinx(A>0)、y=sinωx(ω>0)的图像的变化规 律,再综合三者。这里,不仅关注对φ、A、ω的理解,而 且形成类似的多参数问题的一般研究策略——控制变量,从 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设计意图:首先,面对一个问题,强调让学生规划研 究思路,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有利于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其次,面对多变量问题,引 导学生学会通过控制变量的个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体会从 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师(PPT出示)问题2:如何由y=sinx的图像得到y= sin(x+1)的图像? 生向左平移一个单位。

(其他学生表示赞同。) 师(利用几何画板作图验证)你们怎么知道是向左平移 一个单位? 生“左加右减”,初中就知道。师能说明原理吗? 生比如,取y=sinx的图像上的点π2,1,在y=sin(x +1)的图像上对应的点是π2-1,1,纵坐标没变且横坐标 减少1,所以是向左平移一个单位。

师你取了一对特殊的点,那么图像上其他的点都有这样 的变化规律吗? 生是啊。可以再取几个点验证一下。

师你觉得保险了吗? 生取y=sinx的图像上的任意一点,记作M(x0,y0),在 y=sin(x+1)的图像上对应的点记为N,则N是(x0-1,y0), 可见所有的点都向左平移一个单位。

(其他学生表示赞赏。)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取图像上的任意一点M(x0, y0),从变化后对应点N的坐标不难看出,所有点“齐步向左 走了一个单位”,当然图像就向左平移了一个单位。

(教师再举几个例子,如y=sin(x-1)、y=sinx+π3 等,让学生说说变化规律和理由。) 师可见,函数图像是由点构成的,图像变换的本质是图 像上点的变换,而点的位置变化对应着点的坐标变化。因此, 研究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只需研究图像上每个点的坐标的 变化规律。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出示图4,引导学生总结出φ对y= sin(x+φ)的图像的变化规律。然后教师完成板书,如图5。)[设计意图:第一,人们总是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来理解 抽象的概念,这里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增加归纳的样本, 抽象的概念就简单了。第二,重点引导学生“由形导数”“由 数释形”说明为什么:图像变换从形上说是图像上每个点的 位置变化,从数上讲是点的坐标变化,这里找出纵坐标相同 的两点,从横坐标的变化关系解释变换。在说理的过程中引 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从形的直观走向数的本质。] 师(PPT出示)问题3:(1)如何由y=sinx的图像得到y =Asinx(A>0)的图像?(2)如何由y=sinx的图像得到y= sinωx(ω>0)的图像? (学生类比问题2的解决方法独立探究,然后交流。教 师利用几何画板出示图6,引导学生得到:y=Asinx(A>0) 的图像是把y=sinx的图像上所有点在横坐标不变的情况下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得到的。然后教师完成板书,如图7。

教师又利用几何画板出示图8,引导学生得到:y=sinωx(ω >0)的图像是把y=sinx的图像上所有点在纵坐标不变的情 况下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得到的。然后教师完成板书, 如图9。) [设计意图:类比前面的探讨方法,请学生独立探究A、 ω对y=Asinx、y=sinωx的图像的影响。着重探讨φ对y= sin(x+φ)的图像的变化规律之后,学生不难将探讨方法迁 移到对A、ω的探讨中去。此处学生再次经历“由形导数” “由数释形”的过程,更加突出从点的坐标(即数的本质)理性分析、认识图像变换的规律,体验探究方法,提升思维水 平。] (四)启发反思,感悟方法 师(PPT出示)探究问题:如何由函数y=sin2x的图像 得到函数y=sin(2x+1)的图像?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我认为是向左平移12个单位。

师为什么? 生和前面一样,取函数y=sin2x的图像上的任意一点 M(x0,y0),则变换后函数y=sin(2x+1)的图像上的对应点 N的坐标是x0-12,y0,所以是向左平移12个单位。

(教师完成板书,如图10。)由第—论文网摘自网络, 提供论文代写教育研究论文服务] wwW.DYlw.NeT [设计意图:探讨y=sin(2x+1)的图像与y=sin2x的 图像的关系,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方法,深化对变换本质的把 握,也为下节课的研究做铺垫。这样做有利于实现“为理解 而学习、教学”这一建构主义的核心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探 究,并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
鼓 励学生对出现的不同结论进行探讨,找出问题的正确解答。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五)规划任务,拓展延伸师今天我们分别探讨了φ、A、ω对函数y=sin(x+φ)、 y=Asinx(A>0)、y=sinωx(ω>0)的图像的变化规律,接下 来探讨什么呢?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确定接下来的探讨 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反思 (一)数学教学须授人以“渔”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界定的数学核心素养 及其成分实际上是基于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思维习惯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质上就是发展学生的认知 策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为此,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 学生具体知识和解题过程,而且要教给学生建构知识和解决 问题的思路、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数学教学 既要授人以“鱼”,更须授人以“渔”,才能切实发展学生 的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由 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背景不同,认识问题的习惯与 特点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往往也有不同的理解。这要 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问题,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

回到本节课的问题1:“如何由y=sinx的图像得到y= Asin(ωx+φ)(A>0,ω>0)的图像?”这里,教师并不急于 按照教材的安排展开研究,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际教学中,学生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方 案,进而通过教师引导下的相互交流,深入认识了这些方案。

虽然课堂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一种方案展开研究,但是学生 得到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研究过程,从中自然地体悟到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形成 了对类似的多参数问题的一般研究策略——控制变量。而且, 学生形成了相应的思想方法和研究策略后,可以将其迁移到 其他情境的学习中,比如物理学中的多变量问题。学生能用 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具备数学素养的体现。

(二)数学教学须揭示本质 早在近代科学的黎明时期,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就指 出:“数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对象,而在于它的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本质对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形成数学 核心素养十分有帮助。

回到本节课的问题2:“如何由y=sinx的图像得到y= sin(x+1)的图像?”其实,学生在初中学习二次函数时, 便有“左加右减”的经验了,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 题,进而深入探讨呢?这是因为此时学生的认识仅建立在图 形的直观上,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初中不同的是,高中阶 段更注重从代数的角度深入分析图像变换的本质。在问题解 决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体会到图像变换的本质,即函数图像 是由点构成的,图像的变换其实是图像上每个点位置的变化, 而点的位置变化对应着点的坐标变化。因此,只需研究图像上每个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就能获得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

通过揭示图像变换的这一数学本质,学生从过去的“由形导 数”深化为“由数释形”,实现了思维水平的提升,提升了 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等素养。从课堂后续问题的顺利解决能 够看出,理解了图像变换的数学本质,难点和易错点也就迎 刃而解了。

(三)数学教学须促进探究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单纯地通过接受数学事 实来实现,更多地需要通过对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知识 的建构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等活动来实现。而数学的思想方 法和观念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让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参与数学知识建构、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获得。因为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过程中,学 生能不断完善对事物的理解,看清事物的各个方面。在探究 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各种观 念进行组织和重新组织。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深刻领悟数学 知识和思想方法,而且有利于提高建构与解决的能力,形成 数学素养。

再次回到本节课的问题1:“如何由y=sinx的图像得到 y=Asin(ωx+φ)(A>0,ω>0)的图像?”面对这个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自由表述,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

课上,所有的研究方案都是由学生自主探究生成的,教师因 势利导,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不同想法进行交流。这样做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长 此以往,能促进学生形成探究习惯,从“学会”到“会学”, 逐步形成数学的眼光、思维、语言。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通报, 2006(7). [2] 李善良.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演变与评 析[J].数学通报,2010(11). [3] 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第5辑):自然界中的数 学模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 —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