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利亚思想看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第20题
从波利亚思想看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第20题 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揭晓后,普遍感觉试题较 浅,可能平均分会大增.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这份试题 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都比较理想.但第20题例外, 很多老师认为这道题太浅,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甚至有老师 说这道题等于送分.事实果真如此吗?全省平均1.94分,难 度系数0.14,属于很难的试题.为什么预测与结果会如此大 相迳庭呢?下面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同行分享. 一、考题与分析 题目:(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20)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xoy中,已知椭圆C:■+■=1(a>b>c)的离心率e=■,且 椭圆C上的点Q(0,2)到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1)求椭圆C 的方程;
(2)在椭圆C上,是否存在点M(m,n)使得直线 l∶mx+ny=1与圆O:x2+y2=1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OAB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及相对应的△OAB的面 积;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考查直线、圆与 圆锥曲线的问题,涉及到最值与探索性问题,立意为考查学 生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运算求解的能力,函数思想、转化思想、 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都有所涉及. (1)由e=■得a2=3b2,椭圆的方程为x2+3y2=3b2,椭 圆上的点到点Q的距离,d=■=■=■(-b≤y≤b),当-b≤-1 即b≥1时,dmax=■=3,得b=1.当-b>-1即b<1时,dmax=■=3,得b=1(舍去).综上可知b=1,从而椭圆的方程为■+y2=1. (2)若存在点M(m,n)满足题意,易知■=■■ OA■ ·■ OB ■sin∠AOB=■sin∠AOB,当∠AOB=90°时,■取 得最大值■,这时点O到直线l的距离dO-l=■=■,所以 m2+n2=2,又因为M(m,n)在椭圆■+y2=1上,■+n2=1,将 两者联立解得m2=■,n2=■,所以点M的坐标为(■,■) 或(-■,■)或(■,-■)或(-■,-■),对应的△OAB 的面积为■. 点评:这是常规的解法,从过程来看的确不难,立意明 确,第(1)小题是常规的代入并配方再分类讨论,第(2) 小题结合图形更简单.可就这道解析几何题全省考生的平均 得分仅为1.94. 二、波利亚思想 1. 波利亚简介 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解题方面的先驱人 物.波利亚在很多领域都有突出贡献,留下了以“波利亚” 命名的定理或术语.作为教育家,波利亚的主要贡献集中体 现在《怎样解题》《数学与似真推理》《数学的发现》三部 世界名著上,涉及“解题理论”“解题教学”“教师培训” 三个领域.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主要通过怎样解题表来实现的, 很多数学家在以后的著作中将其完善和发展,也在“解题讲 习班”中对教师现身说法.他的著作把传统的单纯解题发展 为通过解题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过程,他的目标不是找出可以机械地用于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而是希 望通过对于解题过程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或模式, 使得在以后的解题中可以起到启发的作用.例如笛卡儿模式、 递归模式、叠加模式、分解与组合、特殊化思想、反推、合 情推理、变式训练等,都在解题中行之有效.尤其有特色的 是,他将上述的模式
设计在一张表中,并通过一系列的问句 表达出来,使得更有启发意义. 2. 怎样解题表 波利亚是围绕“怎样解题”“怎样学会解题”来开展数 学启发法研究的,这首先表明其对“问题解决”的突出强调, 同时也表明其对“问题解决”研究兴趣集中在启发法上.波 利亚在风靡世界的《怎样解题》一书中给出的“怎样解题表”, 是一部“启发小词典”.高考备考也是如此,审题,解题, 讲题,贯穿全过程,研究波利亚思想有助于此项工作,我们 先看“怎样解题”表的呈现:
弄清问题 拟定计划 实现计划 回顾 三、考题的诠释 下面用波利亚思想对这一考题进行再分析,并进行比较, 看看该不该是一道很难的考题. (1)弄清问题先看第(1)小题,条件有两个:一是已知椭圆C:■+ ■=1(a>b>0)的离心率e=■,二是椭圆C上的点Q(0,2) 到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结论是求椭圆C的方程.再看第(2) 小题,条件是直线l∶mx+ny=1与圆O:x2+y2=1相交于不同的 两点A、B,且△OAB的面积最大.结论是一个探索性问题,问 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m,n),如果存在求出点M(m,n) 的坐标以及相应的△OAB的面积;
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2)拟定计划 找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如果找不出直接的联系, 可以对条件与结论进行进一步解读,求椭圆的方程即求a、b 的值,用离心率e=■进行一步转化,椭圆的方程转化为 x2+3y2=3b2,求a、b的值转化为求b的值.再解读第二个条件, 椭圆C上的点Q(0,2)到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你得把这个距 离表示出来,设(x,y)为椭圆C上的点,则它到Q(0,2) 的距离为d=■=■=■(-b≤y≤b),根号下面就是关于y的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b,b]上的最值问题,于是有下面的分 类讨论也是很常规的过程.再看第(2)小题,无论是否存在 满足题意的点,都假设存在,欲知△OAB的面积是否有最大 值,得将它表示出来,于是有■=■■ OA■·■ OB ■sin ∠AOB,且圆O:x2+y2=1是单位圆,式子又转化为■=■sin ∠AOB,当∠AOB=90°时,■取得最大值■,这时结合图形 知△OAB是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圆心O到直线l 的距离dO-l=■=■,接下来的计划拟定就会迎刃而解.(3)实现计划 实现计划就是将上述解题思路转化为过程规范表达,把 拟定计划过程中需要补充的环节补充完整,其中第(2)小 题需要证明点M的存在性,这里可以利用直线l∶mx+ny=1与 圆O:x2+y2=1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先得出满足的一个条 件,具体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4)回顾拓展 这是备考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关于本题,谈两点拓展, 从纵向看,第(1)小题也可以从几何角度切入,结合图形 解决,因为点Q(0,2)到椭圆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 以Q(0,2)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Q的方程为x2+(y-2) 2=9,联立椭圆的方程x2+3y2=3b2,整理得2y2+4y+5-3b2=0, 这时圆Q与椭圆相切,故判别式△=16-8(5-3b2)=0,解得 b2=1从而获得结果.第(2)小题也可从方程入手解决,虽然 过程复杂一些,但也体现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从横 向看,本题也是解析几何题的一个缩影,宏观地说解析几何 题主要考查两类问题,即求曲线的方程与根据方程研究曲线. 这里再举两例. 例1(2012高考真题四川理科卷15) 椭圆■+■=1的左 焦点为F,直线x=m与椭圆相交于点A、B,当△FAB的周长最 大时,△FAB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和简单几何性质、直线 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以及数形结合思想,难度适中.当直线x=m过右焦点时△FAB 的周长最大,∴m=1;
将x=1带入解得y=±■;
所以S△FAB= ■×2×■=3. 例2(2012高考真题浙江理科卷21) 如图,椭圆C:■+ ■=1(a>b>0)的离心率为■,其左焦点到点P(2,1)的距 离为■.不过原点O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被 直线OP平分.(1)求椭圆C的方程;
(2) 求△ABP的面积取 最大时直线l的方程. 解析:本题考查椭圆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同时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运算求解能力. 限于篇幅这里省略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2012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第20题出现1.94 这样的低分也就不足为奇了,需要考生有所思,有所悟.波 利亚思想的实质就是对题路进行归纳,通过深入分析
总结出 一般的模式,在以后的解题中得到启发.回过来反思备考, 如果忽略了这个环节,试题做再多,未必有相应的效果.从 全卷来看,前108分用不着太多模拟训练,机械训练再多, 也并不意味着后面42分能很好地完成,还得遵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