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定要重视并抢占媒体阵地,探寻媒体舆论传播策略, 以强化合力效应、避免舆论单一。
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历史上本属一体,同归于岭南文 化。随着近代西方入侵,香港、澳门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和历 程分离出去。历经风雨之后,相继又回归祖国的怀抱。然而 回归至今,港澳与大陆的关系却出现了不同的走向,香港近 年来纷争不断,特别从2003年香港就《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 法》第23条立法一直未成功,香港与内地的冲突逐步加剧, 如2012年辱骂内地游客的“蝗虫事件”、2014 年的“占中 事件”、2015年的政改风波、2016年“辱国议员事件”等等。
反观澳门,虽然间或也有旅澳游客冲突发生,但都属个别现 象,并未引发群体性事件,在很多问题上跟中央保持一致, 被大家称为“大陆的小棉袄”。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反映的是 意识认同的差异,这里所说的意识认同不仅指港澳民众对过 去、现在和未来不同时段的纵向认同,同时还包括国家、身 份、地区、情感等横向认同。为此我们以粤港澳三地大学生 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关于近代历史观的调查,在我们设计的42个题目中,有25 个题目存在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差异,占 比达60%。历史观除了反映对历史的认知和看法,背后还隐 含着国家身份等价值认同,香港的被调查者中只有三分之一 多的比例认为自己属于中国人,而澳门则超过了九成。除了 学科教育、家庭影响、现实经济社会压力等因素,现代社会 的媒体舆论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粤澳意识认同的媒体因素原由分析 1. 媒体监督的历史传统香港较澳门更深厚 马克思说:“在英国,最重要的政治自由一般都是由习 惯法确认的,而不是由成文法批准的,例如,出版自由就是 如此。”英国新闻自由也是不断抗争演进的结果,自1530年 开始实行出版特许制,能不能报道和评论国内政治就是官方 和出版界博弈的焦点。1644年约翰弥尔顿发布《论出版自由》, 首次提出言论与出版自由:在多元的信息中认识真理。1861 年,英国最后一项知识税被取消,新闻出版自由最终确立。
在不危及其殖民统治的前提下,港英政府在香港也实行相对 的新闻自由。康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代表的资 产阶级革命派、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共和民主党派、新中国 成立后的反共派等都以香港为舆论基地,批评内地中央政府。
香港回归前夕,港英政府刻意加大新闻自由度,废除《刊物 管制综合条例》,为现在新闻舆论的泛滥批评埋下隐患。相 比较而言,葡萄牙新闻自由起步较晚,以1974 年为分界, 之前存在严苛的审查制度,不允许舆论监督。葡澳政府在澳门回归过程中也没有在新闻监督方面做手脚,因此澳门新闻 批评的历史传统和氛围相对香港弱化许多。
2. 港澳媒体与政治关系模式不同 同样是媒体与政治的监督与互动,港澳两地的传媒系统 模式不一样。根据美国学者丹尼尔·C·哈林和和意大利学 者保罗·曼西尼出版的《比较媒体系统:媒体和政治的三种 模型》中对媒介体系的划分,英国属于北大西洋自由主义模 式、葡萄牙属于地中海极化多元主义模式。前者的特点是:
新闻自由和媒体市场化、专业化起步早、成熟度高;
媒体受 政府干预少,地位独立性高,与政治的平行性比较低;
强调 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制约,独立于国家机器之外。后者的特点 是:新闻自由和媒体市场化相对比较晚,媒体资金短缺,往 往需要政府资助补贴,因此公共舆论倾向于跟随政府的大方 向,媒体意见具有相当高的政治一致性。英国与葡萄牙的这 种媒体与政治系统模式,也是香港和澳门的媒体与政治系统 模式的写照。
3.多元文化存在方式的不同 香港是国际化自由港,多元文化在此汇集与冲击。这种 多元文化存在冲突的基因,因此康梁的维新派与革命派、国 民党和共产党等不同历史时期和政治立场的党派和团体都 借由香港多元文化氛围展开论战。现在香港存在亲近中央政 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包括民建联、工联会等组成的建制派, 还有主张普选并批评政府为主的以民主党、公民党和社民连等组成的泛民主派两大政治联盟体系。这两大联盟立场不同, 对抗不断,带动和加剧香港多元文化中的对抗。澳门的民众 意识认同是建立在承认并支持两种文化特征相融合的情况 下形成的。在各种文化竞争加剧的同时,我们并没有看到明 显的对抗,而是相互尊重,互助共生的局面,这是一种难得 的态势。澳门的多元文化呈现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泛化状态,每种文化的边界不完全清晰。澳门的文化也是 一种允许更多新文化进入的开放式文化态势。
4. 地域、人口、媒体规模等客观存在的差异 截至2015年数据统计,香港总面积达1103 平方公里, 人口约730 多万,GDP3000多亿美元。澳门总面积32平方公 里,人口约58 万多人,GDP460 多亿美元。香港面积是澳门 的34倍,人口是澳门的12倍,GDP是澳门的7倍左右,人均GDP 是澳门的1/2。香港回归时GDP 是1773亿美元,迄今增长不 足2倍,澳门回归时GDP是59亿美元,迄今增长7倍,同期中 国大陆GDP增长8倍多。香港相对于大陆的经济优势在逐步消 失,民众的失落感倍增,从而迁怒于政治生活。澳门伴随大 陆一起飞速发展,对大陆依赖性加深。香港媒体市场广大、 各种传统与新媒体数量众多。准入门槛低,创办报纸杂志限 制少、书号免费,舆论发声的便利性也进一步激化了民众的 社会批评意识和行为。澳门媒体市场小,澳门日报一家独大, 电视台、新媒体少,影响有限。且存在严重的“资讯外借” 现象,不容易形成地区性舆论辐射。5. 媒体报道的手法及文本选择 香港新闻自由的传统看重媒体作为“第四权”,监督和 抨击政府的舆论职能。随着中央政府接替港英政府,亲中央 媒体势力逐步释放能量,反中央的媒体势力有一个暂时被抑 制和慢慢寻找释放的过程。媒体于是通过不同的倾向报道、 文本选择等具体手段来行使舆论功能。比如通过负面倾向性 报道和评论,以三家独立且发行量大的中文报纸《明报》《星 岛日报》和《苹果日报》作为分析样本,比较得出:从报道 方向来看,三报的报道方向以“中立平衡”报道最多,超过 了总量的一半;
其次是负面报道占31.5%,正面报道仅为 11.9%。另外通过夸张的、戏谑的、煽情的泛娱乐化方式报 道社会事件,博取民众注意力,达到丑化或非议大陆的效果, 构成所谓“非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新闻范式。特别是通过对 大陆游客使用“出手阔绰”“素质低下”“蝗虫”等贬义词 进行评价,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影响民众价值判断。
二、正确引导港澳媒体舆论的路径 意识形态阵地异常重要,是新国家安全观重要内容,因 此媒体舆论环境必须要坚守。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宣传 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 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既然港澳倡导 多元文化,那我们就要抢抓机遇、敢于亮剑、主动发声,展 现比较优势。据有关调查显示,从载体看,港澳青少年了解 国家新闻的三大主要媒体是电视、报纸和网络;
从调查结果看,电视、报纸和网络是港澳青少年了解国家新闻资讯的三 大载体,三者占比超过80%。香港青少年通过纸媒的比例稍 大,而澳门青少年则通过网媒了解资讯的比例稍大。我们要 利用大数据加强研判,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针对年 轻人群的特点,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运用。新媒体以网络、 手机、互动式数字电视等为主要载体,具有超媒体、超时空、 个性化、开放性、海量化、低门槛等特征。新媒体传播融合 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展现出传播结构去中心化、传播方 式碎片化、传播空间无限化、传播效应裂变化的特征。更有 效地超越既有的物理、地理、文化等现实传播瓶颈,增强辐 射力和渗透力。
三、探寻媒体舆论传播策略 我们用舆论来引导舆论,用声音回应声音。但也要深刻 地认识到香港和澳门的文化心态跟大陆民众是不一样的。我 们要尽量避免机械地移植我们的传播方式、思维惯性、话语 范式等,防止舆论暴力等倾向。澳门和香港近代以来先后被 葡萄牙和英国殖民,并没有像世界其他殖民地那样,出现摆 脱殖民统治的反殖斗争,这是有其独特的文化心理因素。比 较突出的一种是“殖民地情结”,所谓“殖民地情结”,简 单说来,是指后殖民时代一些人对殖民时代的怀念和向往之 情。另外一种是悲情意识,悲情意识在台湾表现比较突出, 在香港和澳门民众中也有所体现,指的是对近代以来历史上 与大陆母体被分离、现代以来经济社会被大陆赶超的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力感。殖民地情结和悲情意识使得港澳民众, 特别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对大陆主导型的媒体传播 范式会有抵触和反感情绪。因此我们在进行舆论宣传时要因 时因地,在坚守立场的前提下,展现最充分的诚意,释放最 大程度的善意,而不是一味强硬和直白,否则效果会适得其 反。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做到主观能动与尊重规律相统一, “内容为王”与“形式为圣”相统一,旗帜鲜明与润物无声 相统一,线上联动与线下互动相统一。
媒体舆论是意识形态,是以社会经济基础为前提的。我 们在注重发挥媒体效应的同时,要避免单一化和唯一性,久 而久之变成空心菜,丧失说服力甚至滋生逆反心理。大陆要 从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融合、文化交流、教育渗透等 多方面进行立体化宣传,这些才是功能强大、润物细无声的 宣传武器。这也决定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非一朝一夕的。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也要认识到,大部分香港人和澳门人对 国家、社会、政治认同还是持积极乐观态度的,这也是我们 巨大的宣传优势所在。港澳民众之间口口相传、相互影响的 群体效应影响力,也是实现意识认同的重要路径和媒体价值 指向。当国家和民族足够强大昌盛,意识认同的困扰也就水 到渠成、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第6卷)[M]. [2]陈薇.媒体话语中的权力场:香港报纸对中国大陆形象的建构与话语策略[J].国际新闻界,2014(7). [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 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 [4]涂敏霞.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J].青年探 索,2014(2). [5]蔡泉水.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硏究 [D].南昌:南昌大学,2016. [6]黄月细,徐海波.香港“殖民地情结”的成因分析[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2). [7]蔡泉水.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硏究 [D].南昌:南昌大学,2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粤港澳大学生近代历史观比较研究》(编 号:15JYC710059 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来源:教育部社科司)]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