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 > 美国科学传播体系构建科学教育和公众传播的双重路径|构建 体系

美国科学传播体系构建科学教育和公众传播的双重路径|构建 体系

来源:个人述职 时间:2019-10-11 08:01:31 点击:

美国科学传播体系构建科学教育和公众传播的双重路径

美国科学传播体系构建科学教育和公众传播的双重路径 科学在自身日臻完善和精细的同时,其社会属性也日益 凸现,科学及其影响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何处 理科学、社会以及公众的关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组织和学 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科学教育的作用也日渐凸显。

美国在政府层面的科学传播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完 成,首先是科学教育途径,其次才是科学传播途径。美国在 公众科学传播中,政府在科学教育中投入的精力更为巨大, 由于联邦不直接参与教育,科学教育的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 一系列法案完成的。除此之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同 样担负着促进科学教育、大众科学传播的职能。本文我们主 要围绕科学教育和公众传播这两个问题对美国的科学传播 政策进行阐述。

一、美国的科学教育政策——从《国防教育法》到STEM 美国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率先掀起了世界第一 次科学教育改革的波澜,美国首先提出,决定国家科学技术 能力的核心在于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实施,美国要以发展科学 研究和改善科学教育为头等大事,将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应用 研究转向基础科学研究。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目标与措施广 泛影响着西方各国的科学教育,成为波及全球的科学教育改 革的浪潮。

伴随着STS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的兴 起,1983年4月,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发起了有关科学、数学与技术教育改革的长期规划。《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 革势在必行》报告,基于美国国家竞争力以及社会未来发展 的角度,率先提出对美国科学教育目标、手段、措施与方法 重新进行改革。并于第二年开始启动“科学技术的国家计划 ——2061计划”。此次科学教育改革,美国明确提出了“提 高科学素养、普及科学教育”的科学教育新目标,由此,“普 及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 心目标”。该报告还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 体系的设想、步骤、目标和科学依据。将科学、数学、技术 的本质(属于总论部分)、物理、生态环境、人体机能、人 类社会、技术世界、数理世界、科学史观、一般主题与思维 习惯,作为12类核心类别进行了整体的教育设计。

1996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该文件 中明确提出了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Scientific Literacy)作为基本的目标。“科学素养是对个人决策、参 与公共和文化事务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过程 的知识和理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够提出、发现和解答与 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他们能够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科学素养的本质方面在于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以及对 科学科目的深入理解;
科学素养也包含了对科学本质、对科 学事业以及科学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美国面临着新的 挑战。为回应这种挑战,美国对科学教育进行了新的改革和调整。2002年1月,乔治.w.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法案》(NCLB),勾画了21世纪美国教育改革的宏伟蓝图,进 一步强化了国家的责任意识;
在教育内容上注重语言、数学 等基础知识教学。2005年5月,美国科学院应国会的邀请, 开始研究美国竞争力问题,评估美国的科技竞争力,并提出 维持和提高这种竞争力的建议。10月提交了名为《站在风暴 之上》的咨询报告。在此基础上,2006年1月,美国总统公 布了一项重要计划——“美国竞争力计划”。这个可能对美 国未来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揽子方案提出了两大目 标:在基础研究方面领先世界;
在人才和创造力方面领先世 界。为此,该计划特别强调,要加强学校的数学与科学教育, 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并不断加大 STEM教育的投人,培养学生的科技数理素养。

STEM教育代表了美国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最新举措。2009 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向奥巴马总统提交了咨询报告, 主题就是“改善所有美国学生的STEM教育”,动员全国力量 支持美国学生发展高水平的STEM知识和技能。2011年,奥巴 马总统推出了旨在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的《美国创新战略》, 提出了“创新教育运动”的口号,指引着公共和私营部门联 合,以加强STEM教育。2011年3月,由美国技术教育协会主 办的第73届国际技术教育大会在美国举行,会议主题是“准 备STEM劳动力:为了下一代”,当前,美国从三个方面建立 了一套STEM教育体系:一是将各州K-12的STEM教育的评估标准与中学后的教育与工作要求加以对应;
二是增强各州在 STEM教育体制上的一致性以提高各州STEM教育的教与学能 力;
三是支持STEM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型以发现优秀的实践模 式并加以推广。

二、美国科学机构对科学教育的支持措施 在美国,专门从事大众科学普及的机构当属美国科学基 金会(NSF)。早在《国防教育法》之前,1950年,美国科学 基金会法案就规定,NSF是一个联邦机构,肩负着促进美国 科学与工程教育的使命。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其特点在于 自身的专业性。60多年来,NSF在促进具有科学素质的、能 够把握科学技术思想和工具的现代公民形成方面做出了持 续不懈的努力。NSF专门设有教育与人力资源局,该局下设 五个部和一个项目办公室,分别是初等、中等和非正规教育 部、本科生教育部、研究生教育部、人力资源开发部,科研、 评估与传播部,以及激励竞争性研究项目办公室。其中,参 与学校教育,是其职能的重要一环。其目标在于:培育下一 代STEM专业人才,吸引和维持更多的美国人从事STEM职业;

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研究共同体,该共同体能够从事高水平 的科研和评估,这些科研和评估为美国STEM教育的卓越提供 保障,并能够有效地整合科研与教育;
提高全体美国人的技 术素质、科学素质和数学素质,使他们在不断发达的技术社 会中能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并过上富有成效的生活;
提 高(个人、地区、组织和STEM学科的)参与度,消除STEM领域中的差距。具体而言,NSF介入学校科学教育的努力,主 要是通过两个层面完成的,一类是高等教育层面,借以吸引 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
一类是K-12领域,通过 课程、学校、教师等层面的努力,加强普通科学教育的效果。

(一)高等教育领域的支持措施 1986年12月,NSF实施本科生科研体验计划,以增加本 科生在科研方面的经验。1990年NSF拨款第一次超过20亿, 其中,科学和工程教育预算比前三年翻一番,1990年10月, NSF实施“少数族裔参与联盟”计划( AMPP,Alliancesfor Minority Participzltion Program).旨在联合高校、政府 和私人单位的力量来增加少数族裔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

1992年7月,NSF与美国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Humanities)和教育部一起,资助人文科学的大学教育课 程改革。1998年9月,NSF设立“综合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培训” 基金,该计划支持新的多学科项目的发展,以跨越传统的组 织壁垒,为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相应的技能。

2000年9月,NSF实施“创新合作”计划,这项计划资助 社区与高校、政府、基金会及私人机构的创造性合作。在资 助基础设施方面,2001年9月,NSF建立了六个微观科学与工 程研究中心。2003年12月,在国家科学委员会(NSB)的授权 下,NSF资助建设国家纳米技术基础设施网络,该网络覆盖 13个大学。2005年.,计算机基础设施办公室正式成立。

NSF的主要工作是资助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项目,而这两项工作都与学校密切相关,因为高校既肩负着培养科研人 才和科学教育者的责任,又是基础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者。

高校进行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指学校通过课程教育和实践操 作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科学素养,还包括学校开展相应的大众 科普活动,使得科学能够被普通公众所接受和理解,从而更 加支持科学研究活动。NSF规定,项目承担者要利用一定比 例的经费开展相应的科普活动,目前,高校采用的传播方式 包括科研实验室对外开放,项目承担者科普所承担的项目, 学校协会或社团开展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大讲堂以及为研 究生开展的科学传播项目提供资助等。

(二)K-12领域的校园活动 NSF的K-12校园活动主要是围绕“促进教育”展开的, 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NSF都有一系列的资助项目,这 些计划旨在从“提升学科领导能力”“支持学科发展”“培 养科研队伍”“建立教育界内外的相互联系”四个方面提升 科学教育的质量,采取了一系列能提高教育课程质量、实验 室设施水平、教学评估、学生和教员多样性及各方面合作的 做法。

三、公众层面的科学传播——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 从整体层面来看,美国并没有专门的科普科学传播的法 令,美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科学和技术普及法,但是对 于个别政府机构,国会制定的有关规定确实要求它们在科学 教育方面做出努力。此外,大部分科教文化事业的规定其实大多停留在州一级的层面。很多人指责美国在公众科学传播 上的失败,导致美国社会神秘主义、迷信盛行。

但冷战结束之后,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在美国也受 到了一些重视。美国重视促成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主要 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公众和科学界普遍存在隔膜,在诸如 疯牛病等事件上产生了较为不良的效果;
其次是苏联解体后 美国政府己无法再以国防安全需要为由持续不断地加大科 研投入,要动用公共财政持续资助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必 须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在此之后美国政府的科技政 策均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政府的一项任务。例如克林顿 政府1994年发表《科学与国家利益》政策文件,确立了美国 政府科技工作的五个目标,其中的一个就是要通过科普提高 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素养。国会1998年发表的《开辟未来一一 走向一个新的科学政策》报告中,也特别强调面向公众开展 科学传播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和国会对加强科学 传播取得了共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 2004年印发 的《为了21世纪的科学》文件,分析了科学教育对美国科技 工作各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强调把美国科学教育的重点放在 对科学、技术、工程劳动力的培养上。

除了参与K-12教育、本科研究生教育之外,NSF还积极 推导“非正式教育项目”,这也亦即是我们传统认知上的不 限年龄、背景的公众科学传播活动。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主 要资助以下项目:首先,开发和实施旨在提升全体公众(不管其年龄和背景如何)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 参与和理解的非正规学习经验(InformalLearning Experiences);
其二,促进非正规科学教育的知识和实践。

“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的努力目标:第一,吸引更多 的青少年特别是“代表度不足”的群体(Underrepresented, 如少数民族、女性、残疾者)和“服务度不足”的群体 (Underserved,如农村社区)参与科技活动,促进非正规 教育与正规教育的联系;
第二,鼓励父母和其他成人推动正 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发展,鼓励在家庭和其他场合支持青少 年科技活动;
第三,把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带到那些范围广 大但没有或少有机会的地区(如农村偏远地区);
第四,提 升青少年和成人的科学素质,让他们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的 意义和应用,激发他们进一步体验科技的需求,帮助他们就 相关政策议题做出明智的、负责任的决策,以改善他们的生 活质量。相关的目标还包括: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科学教 育;
加强非正规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
对非正规科学教育过 程进行研究;
将新的教学材料引入现存教学形式和内容,以 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质。

“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对各种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予 以支持,包括:博物馆展览,面向青少年或普通大众的电视 节目、系列科教影片,以及在自然博物馆、科学中心、水族 馆、自然中心、生物园、植物园、动物园和图书馆的展览或 教育活动,社区和青少年中心的教育项目和活动。另外,该计划支持的项目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力求在吸引孩子注 意力的同时,向他们宣传科学和技术知识;
二是力求使有关 设计方案和宣传材料与正规教育目的相结合,也就是说,有 关设计方案和资料可以被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师拿来作为 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获此计划支持的项目设计被学校老 师拿来进行辅助教学。

此外,NSF的立法和公共事务办公室每年还组织“国家 科学和技术周”,这一设置显然借鉴了英国的科学节活动。

自从国家科学和技术周活动开展以来,其规模和影响愈来愈 大,迄今已有几百万人参加了以科技周为背景的各种国家和 地方活动。每年的科技周既是头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新一 年工作的开始。为了庆祝和宣传科技周的工作,国家科学基 金会每年散发大量的宣传材料和独特新颖的宣传广告。虽然 在科技周的庆祝活动期间也举办大量的科普教育活动,但是 国家科学和技术周的实际意义在于倡导围绕科学与技术进 行全年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据统计,围绕科技周全国每年要 组织几百个项目和活动。负责该项工作的立法和公共事物办 公室出版专门通讯和杂志宣传科技周及有关活动。此外,NSF 的立法和公共事务办公室每年还组织“国家科学和技术周”, 这一设置显然借鉴了英国的科学节活动。自从国家科学和技 术周活动开展以来,其规模和影响愈来愈大,迄今已有几百 万人参加了以科技周为背景的各种国家和地方活动。每年的 科技周既是头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新一年工作的开始。为了庆祝和宣传科技周的工作,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散发大量 的宣传材料和独特新颖的宣传广告。虽然在科技周的庆祝活 动期间也举办大量的科普教育活动,但是国家科学和技术周 的实际意义在于倡导围绕科学与技术进行全年的宣传和教 育活动。据统计,围绕科技周全国每年要组织几百个项目和 活动。负责该项工作的立法和公共事物办公室出版专门通讯 和杂志宣传科技周及有关活动。

总体而言,美国政府在公众科学传播的政策支持并不大, 其国家层面的科学传播主要是通过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来完 成的,面向青少年,旨在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相关行业。例如 在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中,就没有科学传播的特 定要求,科研传播仅仅只是依靠NSF自身的职能部门完成 的;
在NSF中,“非正式教育项目”在整个科学传播所占的 总经费比重仅为1%左右,且青少年中心化的现象十分明显。

科学传播更多的是依靠非政府组织、个人以及科学教育项目 来完成,面向普通公众的科学传播的项目较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