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部门法;
划分;
行政法;
定位 在我国,有学者明确指出,19 世纪是立宪行宪的时代,20世纪是依法行 政的时代。1的确,行政法制建设的成熟与完善与否,是一国法制建设完备程度 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旧部门法划分之局限 法学家为了研究和评析法律的方便,往往把所有的法律规则分成一定数量 的部门,并不断寻求合适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归类和分组。在西方法学界,部门法 的划分都是在法的分类的条目下进行的。2 只有在原苏联和其它一些东欧国家的 法学界,部门法才是在法律体系的论题下进行的。3我国沿袭了苏联及东欧学者 的观点。
在我国,“部门法”,一称法律部门,即宪法、民法、刑法等,是据一定标 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4 而法律体系通常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全 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5可 见在我国法学界,部门法和法律体系是要素与系统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与此 同时,又往往把法的渊源和分类另立章节,(且不说法的渊源和分类并列一起是 否妥当),然后把此两部分共立于“立法”或“法的制定”项下。6此缺陷在于:
其一,把法的分类和渊源与部门法构成的法律体系分开另列,本身即意味 着法的分类和部门法是性质相斥的两样事物,此可谓是逻辑混乱。在法的分类中, 往往据不同的标准,把法分为国际法与国内法,根本法与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 法……而在法律体系中又往往包含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 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刑法、诉讼程序法、军事法。实际上,把法分为若干部 分的部门法的划分,都属于一种法的分类。7 其二,无论在部门法或法的体系中,它们构成都应以同质的法律规范的为 构成单位,而不能以法典为构成单位,即要把一部法典中的同类的法律规范归为 一类,而不能简单把以法典为主的其它法典(规、章)构成一个部门法。而部门法的划分标准,是部门法划分的最核心的问题,却也是我国法学界 最乱的问题。大体上有调整对象说、调整手段说及法律关系说、法律原则说、适 应需要说、国家政权部门及其活动说几类,当然在各大类之下又有详细小分类。
“自50年代初以来我国法学理论著作中关于这一问题传统观点是:划分部门法的 标准主要是法律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即调整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8 这种划分标准的缺陷在于:此说是以存在着人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同类别的 社会关系为前提的,而社会关系本身的分类就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况且,以人 类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关系为前提,只是停留在平面的认识上,并未追究行为背后 的更深层的原因——— 人类行为都始于为谋求自身生存及更好,为此目的,就 要获取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利益,其中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因素,在满足生 存需求之后,人类又有了为生存得更好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物质需求和相应层次 的精神利益需求。历史的进程从哪里开始,人类的思维也应从哪里开始,作为对 法律现象的研究的法律科学研究也同样。因而,利益是人类为生存及更好的必要 条件,是人类行为的原因,进而也是社会关系生成之动力。唯有以利益为逻辑起 点,才能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由此而生的社会关系,也才能进而理解规范人类 行为的行为规则。
二、科学的部门法划分之界定在任何一个法律体系中,部门和分类的采用, 部分是由法律制度所决定的,部分则纯粹由实践的需要所决定。而法学研究是最 常见的一种实践需要,但研究的需要不能否定法律本身固有的本质。法律关系划 分的最有用的依据是包含在法律关系中的自然属性,而不是依据这些关系的经济 性或功能性的内容。9这种“自然属性”即为法律所固有的本质。因而,部门法的 划分是对一国实定法按其所固有的本质异同而作的一种法的系统分类。10此界定 包含以下含义:
1、它是对一国全部现存实定法的分类,即部门法的划分是对一国全部现 存实定法的分类,而不是对它国法的划分,不是对本国并未生效的法律的划分。
不是对本国现存部分法律的划分;
它是一种法的分类,不是别的。
2、划分的依据,是实定法规范围固有的本质异同。法在主观内容上是人 们主观意志的表现,但此意志一经表现出来即成为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 必有其赖以存在的根据或基础,其根据或基础就是人类为生存及更好而通过一定 的行为所追求的利益。不同的法律规范唯有以此利益为标准,才能在本质上明确 地划分科学的法律部门(部门法)。3、划分的方法是分解组合。即对全部实定法 ( 包括法典,国家认可的 习惯等具法律效力的行为规范)按照利益标准进行分解,并把它分解的结果加以 组合。不仅仅是把若干法典加以归类,更确切地说,是对法典中的条款和国家认 可的习惯等依据利益标准予以归类。
这种以利益为标准的划分方法,由于是据 行为规范的固有本质加以划分的,因而就具有客观性、唯一性、穷尽性之特点。
三、利益的科学界定与部门法体系 利益,是人类为求生存及更好而通过一定活动所追求的事物。社会关系的 实质是利益,社会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
利益是人们发生联系的中介。人是为生存而存在的,是为自己的生存而从 事追求利益的社会活动,进行社会交往,进而形成社会关系的。如果不是为了生 存及更好,人就不可能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也就不能有社会及其历史,更无从 谈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抓住了利益关系,就找到了分析人类社会行为及 相应的社会关系的金钥匙。
人类自从生成以来,就始终是宇宙环境的一部分,与宇宙环境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依存。在人类为求生存及更好的过程中,与宇宙环境既对立又统一。在人 类内部,人与人之间也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合作,这种关系的实质即是利益关系, 包括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为防止两类利益的冲突,则产生了对利益予以规范的 需要,这种规范以对行为的规范形式表现出来。其中个体利益是单个社会成员所 具有的各种利益,包括特殊利益和所分享的群体利益。11 群体利益则指某一个 人类群所有的利益,包括向社会成员提取或征收的部分、未被特定社会成员占有 的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以上两部分的孳息。12 利益分为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后,利益也就在质上分裂为群体利益间的关 系,个体利益间的关系,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部的关系三种。同时,利益关系又 在量上分成了三个层次。这样,一定层次上的利益关系就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利益 关系,对每一种相对独立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就构成了相应的部门法。13其中第一 层次利益关系都由道德以及尚未被国家法律认可的习惯等调整,也可称为道德法 (伦理法),而且,不论实在法,道德法都要服从和遵守宇宙之所以存在的规律 或内在必然性的制约 (或可称为自然法,规律法,必然法)。
四、行政法在部门法体系中的地位由以上分析可知:行政法在调整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冲突中,发挥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基本的部门法。
需要补充的是:部门法是对一国现存全部实定法依其本质属性而作的法的 分类。这是客观存在的法律现象在思维中的正确反映。但部门法一旦通过一定的 形式表现出来,其即成为法学界研究的对象,从而形成不同法律现象的研究相应 的法学学科。这些法学学科因其研究的角度、方法各异而各具特色。这些各具特 色的法学学科的统一即构成一国的法学体系。部门法和部门法体系,法学学科和 法学体系是性质各异的两组范畴。也即,在实际中,部门法的存在及其划分是客 观的,而部门法学、交叉法学等则是人们在对法律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因不同 视角所造成的,是法学研究的分类,而非一国现存全部实定法的分类。
注 释:
1.12见叶必丰讲课笔记。
2.吴大英、沈宗灵主编《中国社会主义法律理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第229 页。
3.4沈宗灵主编《法理学》,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第324页、325页。
5.《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第84页。
6.见沈宗灵主编《法理学》,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1995 年版。
7.10.11.13叶必丰著《行政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页、 502页。
8.参见 《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63页。
9.[英]戴维·从·沃克《牛津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364—265 页。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