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BL的核心概念 PBL是英文Project–based learning的简称,国内有“基 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课题式学习”和 “专题式学习”等多种不同译法, 但较为通用的译法是“基 于项目的学习”[1]。
(一)什么是Project 在研究“Project–based learning”之前,首先需要 理解“Project”的概念。《英汉辞海》对Project一词给出 了三个相关定义:①具体的计划或设计;
②规划好的事业(如明确陈述的一项研究工作,研究项目);
③课外自修项目, 通常由一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补充和应用来研究的 问题,往往包括学生最感兴趣的各式各样的智力和体力活动 [2]。基于本文的研究,采用第三种定义比较恰当。
(二)什么是PBL 不同的专家对PBL有着不同的定义理解。国外比较权威 的定义有:PBL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所关注的是学科的 核心概念和原理;
它要求学生从事的是问题解决、基于现实 世界的探究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它要求学生 自主学习并通过制作作品完成自己对知识意义的建构[3]。
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刘延申教授指出:学生通过亲自调研、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等,将学到的理 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以得到综合训练 和提高;
最后,学生还要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互 相交流,以训练表达能力等;
而这种教学方法称为项目教学 法,或称为基于项目的学习[4]。前者简洁通俗,后者详细 易懂,都强调了学生需通过亲自参与活动来解决问题以获取 知识,这正是本文展开行动研究的核心依据。
二、PBL的操作程序 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小组交流合作,要求学生 借助真实世界中的多种资源,探究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常 其操作程序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 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六个步骤。(一)选定项目 项目的选定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根据教材中安排的学习 内容,选择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力所能及、有研究价值的内 容作为项目主题,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并对学生选定的主题进行评价。学生根据主题的内容自由组 合形成项目小组,小组规模应控制在4-6个人,民主选举小 组长,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
(二)制定计划 合理周全的计划是项目能顺利完成的保证,选定项目主 题后,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计划,内容应包括详细 的时间安排和周全的活动计划。时间安排是指统一规划项目 学习所需要的时间进度,活动计划是指预先设定项目学习所 涉及的活动内容。制定计划有利于学生对项目学习的控制和 调节,也有利于教师对项目学习的引导和评价。
(三)活动探究 活动探究是PBL的核心环节,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展 探究活动。首先,每个小组列出需要研究或解决的若干问题, 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然后,进行详细深入的调 查研究,并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来收集、加工、 整合所需的素材资源,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假设,独立自主 地或小组协作地解决问题,且要及时记录和反思活动过程;
最后,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科学论证,得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与结论。(四)作品制作 将学习成果制作成作品展示出来是PBL的重要环节,学 生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新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合 作的方式来完成作品的制作。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 (研究报告、演示文稿、动画视频、网页软件等)描述和呈 现学习的研究成果,通过作品概括与总结整个项目学习活动 的过程与得失,将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系统完整地展示 出来。
(五)成果交流 作品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与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各小 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和演示研究成果,其交流方式可根据实际 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例如:作品展览、报告演讲、辩 论比赛等。在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和体会, 分享项目学习的收获和喜悦;
小组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共 享项目成果的成功和欢乐。
(六)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体现了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区别。评价 要求由学生、小组同伴以及教师共同来完成,分为自评、互 评和师评。传统教学重视结果的评价,PBL则综合运用了过 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小组合作精神、 参与意识、每个步骤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定;
结果性评价主 要是对计划的合理性、项目完成情况和作品的质量等进行评 定。三、行动研究的实践过程 行动研究法是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干 预或采取某一“行动”,然后观察其效果,以解决实际教学 中急待解决的问题[5]。本次研究的对象是笔者所教班级的 学生,选用教材为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 息技术基础(必修)》,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 课堂观察和作品评价为主,目的是验证PBL在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 划是通过三轮行动研究来观察实施效果。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目标是考察学生能否通过基于项目 的学习顺利完成作品制作。
1.计划 本轮研究的教学内容是《2.4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 计划》,观察内容是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学习 效果。
2.行动 根据研究目标和方案设计,针对课程的核心内容及重点、 难点,笔者建立了专题学习网站,学生通过该网站开展网上 学习和在线讨论。笔者还制作了多个旅行计划的参考案例, 为初次接触PBL的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和模仿实例,以便熟悉 掌握PBL的操作程序,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在明确具体 的任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协作学习,完成小组作品,教师和学生分别对作品给予评价。
3.观察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了记录, 经过4个课时的观察发现:学生对教师仍存在着很大的依赖 性,笔者需花费部分精力以督促学生学习,其“自主性”尚 未体现出来;
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部分组员的积极性并不高, 组内的探究交流极少;
大部分作品模仿参考案例的痕迹较为 明显,质量有待提高。
4.反思 根据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堂观察和作品评价,笔者 认为,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能够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顺利 完成作品制作。针对本轮研究发现的问题,笔者进行深层次 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对教师存在依赖性是由于长期学习积累 形成的习惯,同时,笔者依然扮演课堂控制者的角色,束缚 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在小 组分工过程中各成员对自己的任务不明确,导致在学习中显 得盲目和迷茫,且缺乏有效的交流;
作品模仿痕迹明显,源 于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过分依赖标准答案,创新思维和创 造能力被严重扼杀。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对教 学策略进行改进,继续开展第二轮行动研究。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目标是考察改进后的新教学策略能 否引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作品。1.计划 本轮研究的教学内容是《4.4综合活动:我的家乡》, 观察内容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情况。
2.行动 在本轮研究中,笔者仅提供了参考题目和部分网络资源,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主题并组建项目 小组,教师负责协调各小组的成员明确分工,促进组内积极 交流。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展探究活动,边讨论、边学习、边 合作、边制作,全员参与完成作品。各小组进行项目汇报和 成果展示,开展组间交流和互评。
3.观察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了分析, 经过6个课时的观察发现:没有参考案例,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反而提高了,交流和讨论也频繁起来,大多数小组分工合 理,小组作品更细化,也更具有条理性;
但作品完成水平参 差不齐,部分项目成果缺少探究过程的描述;
不少学生在项 目完成后,既无组内自评与互评,也缺乏及时的总结与反思。
4.反思 根据课堂观察和作品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新教学策 略能够引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作品,小组合作是制约作品质 量的关键。教师须重视合作过程的指导,适时传授学生合作 技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合作,根据各自擅长分工, 齐心协力完成作品。针对本轮研究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思考和总结得出: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并有待提高,说明学生活 动探究的潜力和创新能力尚在摸索和开发中,教师须选择恰 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小组自评与互评的缺失不利于 积累合作经验,应在后续学习中重视评价并改进方式。基于 本轮研究的结果,笔者改进了课堂教学方法,展开第三轮行 动研究。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目标是考察教学方法在改进后能否 促进学生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1.计划 本轮研究的教学内容是《5.4综合活动:世界文化之旅》, 观察内容是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交流评价情况。
2.行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轮研究笔者不 提供参考资料和素材,学生须自主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源, 完成信息的整合和知识的构建,提出不同的或有创新意识的 观点,以此成立项目小组,通过合作探究以解决问题,同时, 记录过程和反思,举办专题交流会并实施评价。
3.观察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了总结, 经过4个课时的观察发现:教学方法的改进增加了学生的课 堂参与度,特别是在合作学习中,一些较为内向的学生也主 动争取发言;
专题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大胆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客观公 正的态度开展自评和互评;
项目作品题材新颖,重视探究过 程,具备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
4.反思 通过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笔者认为,改进后的教学方 法能够促进学生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在没有参考资源的前 提下完成作品制作,挑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意 识,锤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教师的提示和引导、小 组长的组织和协调、组员的摸索和探究,使得本轮研究能够 顺利开展和完成,并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轮研究的成果 是在前两轮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可见,学生对于PBL是从 生疏到娴熟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 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 学中做”,努力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四、总结与展望 研究表明,PBL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既发挥了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顺应了新课改 的教学理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在研究的起 始阶段虽然难以马上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三 轮行动研究带来的收获,学生慢慢地适应并从心理上接受甚 至是喜欢上了基于项目的学习。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积极 投入,再到汇报交流评价,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了合作学习中,学会了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创作出了成功的作品。
本次研究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地以实践检验教 学,以教学改进实践,才能真正创新教学并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本次研究仅仅是一个起点,PBL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 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和在实践 上不断探索,以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获得更大的提高。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