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 课改强调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但就现阶段我国教育实情来看, 教学资源中利用率最高也最为重要的还是教材。因此,语文 教师应深入理解、把握教材,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教师要 善于利用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全面把握对重难点知识,注 重教学内容的衔接,根据学情变化实现教材的整合。教师可 通过合理调整教学课时、内容以及顺序等来创造性地利用教 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示理论以及对知识的迁移 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以帮助学生最大化地理解教学知识。
具体来说,教师可将课文通读一遍,标出自然段序号,提前 预知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对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的词与句 着重标记,然后作出“预设”的理解方法,比如查字词典、 联系上下文、近反义词对照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等,为学生提供最可行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此外,在备 课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心 态等,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与时俱进,完善教学方法 根据学情变化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实现有效 教学。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工作虽有一定 的规律可遵循,但教学的具体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 无定法”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不可局限于 常规化,应不断对教学方法做出改变与发展,如此方能为学 生创造一个适于其身心特点发展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 学习语文的热情,促进学习效益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村居》这首古诗时,考虑到小学生往往 喜欢与大自然接触,享受乡村生活的乐趣,因此教师可通过 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乡村的图片,并鼓励学生参与讨 论,谈谈自己对此的感受,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诗进行朗诵, 这样便有利于学生对诗整体主旨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于诗蕴含的深刻道理不要一语道破,教师应让学生自行分 析、理解,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钻研精神,拓展其思维广 度,教师只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角色,真正让学生做上 学习的主人。三、有效分组,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专业素质 与技能等,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但除此之外,切 不可忽略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教学始终是围绕学生而展 开的,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生往往都喜欢展现自 我,爱表现,一旦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赞扬,那么他们对学习 就会满怀激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 学习态度,这就提示教师可根据学情变化,对教学活动作出 适当调整。
如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上灵活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成员 控制在5人左右,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 学习合作与竞争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在取得学习进步的同 时还可拉近同学友谊之情,通过竞争,则强化了学生的参与 意识,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每组选派 一名语文优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的作业进行检查、 对其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最后在期末对学习进步最大的小组 予以相应的奖励。这种小组学习模式凝结了小组成员的学习 力量,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与其他小组形成学习竞争关 系,课堂学习氛围由此更为浓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自 然而然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自然会达到理想水平。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