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通知 >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旅游管理前景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旅游管理前景

来源:通知 时间:2019-10-19 08:10:29 点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 展历程。二十多年来,旅游高等院校(以下简称“旅游院校”)为我国旅游业的发 展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然而,在旅游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日 益尖锐地凸现在我们面前:旅游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出的学生与 市场需求脱节;
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比例较低,等等。作为培 养旅游本科人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教育工作者,对这些问题应该高度重视并进行 深入研究,探索旅游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旅游本科教育现状 1.旅游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是“外延式”增长模式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旅游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扩展很快。仅从近五 年看,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在校生和校均在校生数量均在不断扩大。从上表可以 看出,近五年来,由于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各地职业院校合并 力度的加大,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减少了27.1%;
而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则 呈现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增加了136.4%,在校生人数增加了269.8%,校均在校生 人数也增加了56.6%。这说明旅游院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实力有所增强。但近 五年来,校均在校生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小于旅游高等院校总量的增长幅度,反 映出随着旅游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扩张,单个旅游院校的规模虽有扩大但发展仍 然比较缓慢,表明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是“外延式”数量增长模式,而非“内 涵式”的发展。这种外延式发展的结果是,各地的普通高等院校在相关专业基础 上纷纷组建或改建旅游系(专业)但成立后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种因 素的限制,旅游高等教育的质量难以提升,难以根据旅游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 求培养适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旅游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我 国的旅游教育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 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实际上,对于旅游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没有 明确的定位。虽然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 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 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

也就是说,旅游本科教育既要培养面向市场的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的 高级管理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才。然而, 旅游本科院校在按照这种要求进行培养目标设计时,往往出现一些问题:首先, 培养的人才究竟是应用型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型人才,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
其次,即使是明确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旅游本科院校,往往由于缺乏对 旅游行业特点的深刻理角解其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表现在教学计划与课程 设置上不够科学,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培养出的本科 生显示不出应有的水平和能力,与专科生甚至中专生之间在许多方面并无明显区 别,在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还不如专科生,难以适应旅游行业 和社会对旅游专门人才的特殊要求。

再次,从现阶段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来看,有关专家通过调 查研究,认为最受旅游企业欢迎而且需求量最大的是专科层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 他们所具有的稳定的职业思想、适当的期望值、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的意识以及 从事管理的潜在能力等,更适应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的要求。[4]而在目前的旅 游高等教育中,存在不顾旅游企业的接受能力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盲目攀升办 学层次、争办旅游本科教育的现象,导致培养出的大量本科毕业生去干专科生甚 至是中专生的工作,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本科生不安心于操 作层面的工作,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3.课程设置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 旅游管理是归类在管理学门类中的工商管理大类之下的一个学科。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设置上,管理学、经济学和旅 游学的基础理论应该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 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向的设计就容易出现各种偏差。一是在基础课程、专业 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原本应该重点加强的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理 论课程,却被大大压缩,用更多的课时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

由于学生过早、过多地进行专业学习,造成旅游专业一些本科学生的理论 基础不够扎实,知识面较窄,学习能力不足,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发展后劲。二 是专业课程设置上为了与旅游专科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相区别,特别注重理论知 识的传授,开设了许多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忽视对学生进行行业基本素质和能 力的培养,使本科生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任职要求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其尽快 地脱颖而出。三是为了迎合旅游企业目前的现状,开设过多应用性强的课程。在 这种指导思想下培养出的本科生,虽然在行业基本技能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但 是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比较薄弱,缺乏发展的后劲与潜力,同样难以满足旅游企 业发展的需要。

4.旅游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行业基本素质和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旅游业 是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服务的具有综合服务性的行业。

作为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服务技能,才能搞好服务。同时,旅 游企业更注重从基层提拔有实践经验、有管理能力的人作为经营管理者或服务管 理者。对本科生进行行业基本技能训练,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和业务 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进入旅游企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更重要的是为旅游本 科毕业生能够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学实践环节还 应该注重对本科生进行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职 业态度的养成,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外语与计算机应用 能力等的培养。这样的行业基本素质的训练,不可能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突击完 成,而需要在整个大学阶段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教学内容自始至终地坚持进行。

目前,旅游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采取的形式主要是:一是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进行训练。二是实验室教学,如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导游实验 室等。这两种方式一般是随课程的进行,将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 合。三是到旅游企业 实习。这种方式既包括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到企业去实习锻炼,又包 括毕业前集中几个月或半年的时间到旅游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有的院校对实验 室建设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建起各种模拟实验室,保证了教学实践环节的顺 利开展。但也有一些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立起实验室,许多相应的基本技 能训练只能流于形式或者不能实际进行,使学生的服务技能训练的质量大大降低, 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的教学实践在训练内容上主要是操作层面的服务基本技能,如: 饭店的前台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餐厅服务技能以及旅行社的导游服务技能 等,极少涉及管理性实践,学生往往无法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旅 游行业实践紧密相结合。同时,本科生毕业后长期从事服务性的操作层面的工作, 心理上难以产生认同感,这是造成本科生毕业后转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学生 的想法是:“实在不行了再做旅游。”旅游专业的本科生把旅游行业作为就业的末 位选择,造成旅游人才的大量流失。

此外,毕业实习多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时间一般为三四个月。此 时由于学生面临着就业的现实问题,而且就业又往往不首选旅游行业,难以安心 实习,所以造成实习时间较难保证,实习效果受到影响。

5. 旅游本科毕业生的行业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 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化 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能力的中级、高级管理人才。但是,以培养旅游业高级管理 人才为目标的旅游高等院校培养出的本科生,却很少留在旅游企业。旅游专业本 科生毕业后在本行业就业的比例越来越低,即使在本行业就业,往往也是流失严重。据有关人士对一些旅游高等院校的调查显示:历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 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两年后仍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 不到20%。[5旅游本科毕业生的业界低就业率以及高流失率现象与旅游行业蓬勃、 迅速发展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这种现状对旅游本科教育发展的不利影 响也正日益显现出来。比如,由于选报旅游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学校已经 出现了旅游专业招不到学生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新建的旅游专业就出现了这种 窘况。因此,有的学校缩小规模,减少招生人数;有的学校的旅游院系与其他专 业合并,甚至停办旅游专业。部分旅游专业本科学生不安心本专业的学习,在校 学习期间要求转专业。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旅游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不明确, 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很好地与旅游行业发展相适应。

6.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优势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即旅游专业本科生在旅游企业的 招聘和使用中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以笔者亲历的一次旅游景区招聘活动为例:某 景区为加快发展,急需旅游市场营销策划人员、计算机和文秘工作人员以及表演 队的主持人等方面的人才。而在笔试与面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竞争 市场营销策划岗位,经贸外语专业学生竞争文秘与主持人,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 计算机和文秘工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则显 现不出明显优势。其所能从事的工作,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从事,而旅游专 业的学生却难以明显优势去竞争其他专业领域的相应工作。还有旅行社的导游工 作,外语、中文、历史专业的学生都能胜任,宾馆饭店的管理工作亦如此。

这就形成一种单向替代性的局面: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其他专业的学生 在旅游行业各部门可以替代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而旅游本科毕业生缺乏替代其 他专业类学生的能力。[6结果造成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选择范围日渐缩小, 在工作岗位上的竞争能力不强,不利于个人今后长远的发展。而这种示范效应又 给以后的学子们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旅游院校招生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 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流失严重,形成恶性循环,使旅游院校的办学处于一种更加 尴尬的境地。二、关于旅游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考 1.控制总体规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在旅游高等教育已经颇具规模的情况下,解决好旅游高等院校的合理 布局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如何将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使旅游高等 教育体系合理布局,发挥其最大效益,教育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是规模的控制。目前,我国的旅游高等院校数已近500所,遍及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形成了较大的总体规模。在这种情况下,教育 管理部门应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真调查研究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状 况和旅游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制定出科学的旅游高等院校建设和发展规划, 在审批时把握好尺度,既使旅游高等院校教育有适度的超前发展,又对快速的数 量扩张有适度控制,以使其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协调。与此同时,加大扶持力度, 提高旅游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力争培养出一批特色鲜明,得到旅游行业内公认 的知名品牌院校。这种宏观调控,有利于单个旅游高等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实 力不断增强,使旅游高等教育由以往的“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的人才培 养之路。

其次是结构的调整。从旅游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主要是为旅游业 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从旅游行业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前景来看,旅游管理 机构、旅游企业需要一定量的高级专门人才,但需求量大的往往是技能型、服务 型或服务管理型人才,这与旅游专科、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为吻合。

目前,各高等院校纷纷升格或新建旅游本科院系(专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因 此,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严格把好审批关,使我国的 旅游教育体系形成金字塔形的人才培养结构。这种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不仅可 以和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正确的对应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旅游院校根据其 各自的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对 人才的需求。2.加强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适用 型人才 旅游学科是一个涉及面较广、应用性较强的交叉学科。这种学科性质 造成了旅游学科体系框架的宽泛性。在旅游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上,一方面需要 给学生打下一个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需要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实 践能力,以满足旅游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专业设置问题是旅游本科院校 首先必须进行研究的一个课题。目前,旅游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 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综合性大学的培养模式,其特点是:淡化专业,加强 基础教育,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培养综合能力。二是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其 特点是:强化专业,加强专业教育,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71按照第一种模式,主要是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理论基础,保证学生就业后具有较 大的发展潜力。其旅游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的前两年与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专 业的学生一样学习工商管理、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从大学三年级开始进行旅 游专业课程的学习。

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特点。不仅具备从事旅 游工作的能力,还具备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扩展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不足之处在于专业设置过宽会使学生 的目标不够明确,专业特点不太突出,实践技能欠缺,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学生 在业界的流失率较高。按照第二种模式,主要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保 证学生就业后能适应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学学习期间主要以学习专业课为 主,而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则少开甚至不开。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实用型 专业人才的特点。学生就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发挥其专业优势。不足之处 在于专业培养面过专、过窄,虽然具备了从事旅游业务工作的能力,但是适应相 邻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不强,即向其他专业领域扩展时缺乏竞争力。

在进行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各旅游本科院校不应盲目地决定 采用何种模式,而应该根据本院校的性质及办学目标,设置切合实际的专业和培 养目标。[7但是从普通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从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及 前景、以及从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竞争的长远发展的后劲来看,学科的基础理论与 专业理论应是旅游本科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在专业设置中需要加强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教育,在保持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应 注意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对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西 方经济学及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等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及旅游学类的核心 课程投入较多的课时,为学生打下深厚的发展基础。而对于旅游专业课,则应贯 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性、科学性,改变目前专业课开设 过多、过细以及大量课程内容重复的状况。正确地处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 系,一方面可以突出旅游学科的整体性特征,使学生具有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
另一方面给学生打下了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使之具有立足旅游、拓宽专业领域的 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具有较广的就业选择范围和较强的市场适应能 力。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出本科层次“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使 旅游本科教育的专业与培养目标设置具有适用性、前瞻性。

3.加强本科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在强调旅游本科教育应加强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该 加强行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这主要是通过 服务技能课与实习课来进行培养。

在国外的旅游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各旅游本科院系都为学生安排有一定的实践时间,如300~800小时不等, 而且形式灵活多样。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安排得较为分散或 者时间较短,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旅游本科院校首先应加强实验室建设, 如建立中西餐饮实验室、食品营养实验室、酒店客房管理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 室、模拟信息系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校内的基本技能训练场所。其次,对一 些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导游业务课可采用现场教 学的辅助方式,让学生对导游讲解、导游业务流程和服务规范有一感性的认识, 对导游这个职业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再次,旅游院校还应注重与旅游企 业保持稳定和紧密的联系,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及管理 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既可保证实习计划的顺利实施,又能为学生的就业提 供一条途径。最后,要加强毕业实习的管理。毕业实习是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关 键环节,但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较难选择。若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时间上只能有三个月左右,而且学生面临就业,不安心实习,使实习易流于形式,并会引起 实习单位的不满;若安排在第六学期,虽然学时上可以保证,但许多大三的学生 已开始考研准备,实习仍不安心,实习效果也大受影响。因此,各旅游本科院校 应对毕业实习加强管理。一是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实习时间。二是 应为学生联系到行业内管理规范的优秀企业去实习,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真 正学到先进的管理、规范的服务,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从 纪律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切实保证实习的质量。

4.重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为旅游业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 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是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行业基本素质,而这 些基本素质的形成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 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较高的 文明素养,凸显旅游专门人才应有的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充满自信与自豪等职 业素质。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其积极参与各种与专业有关的大型活 动,如旅游交易会、旅游节、文化节、酒店的大型圣诞庆祝活动以及作为选手参 加导游大赛等。实践证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和素质培 养的极好课堂。

旅游本科教育是为旅游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力量。旅游本 科教育在总体规模快速扩展的同时,应注重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办学 质量,创旅游教育的知名品牌。根据旅游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前景展望,培养 出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厚基础、宽口径”的适用型人才,使 旅游本科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