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通知 >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现状及建议的效果发展】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现状及建议的效果发展】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来源:通知 时间:2019-10-05 07:58:13 点击: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现状及建议的效果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现状及建议的效果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和元理论 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区别 于其他教育的特殊矛盾决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一切形式 教育的根本区别,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规律、 机制、原则和方法,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方面和思想 政治教育一切过程的始终。在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30 周年之际,回顾和展望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现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十论” 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 始终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和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发展迅速,出版了大 量专著、论文和教材,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态势。至今,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论可以可归纳为10种,或称为 “十论”。

(一)意识形态论 意识形态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性, 也可以进一步解释为阶级性和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 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属性,而意识形态性是它 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意识 形态性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并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也有的学者认为,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阶级性和政治性, 因而,也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阶级性和政治性。石 书臣认为,“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 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性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 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石书臣提出3点论证:
“首先,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共同具有的最一 般、最普通、最稳定的属性。世界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千 差万别,但意识形态性是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具有的属 性。”“由于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因而,不同的 阶级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没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所以,人们在某种意义上也把意识形态性叫做阶级性。”“其 次,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有 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本质决定了其主要任务在 于进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教育。”“最后,意识形态性是 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矛盾所决定的根本属性。”并认为,“思 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意识形态性,是由上述3个基本条件共同 规定的。这3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1]黄世 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要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思想和方 法论指导,其内容和功能也表现出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可见,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黄世虎提出以下 论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再 次,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功能。”[2](二)价值主导论 价值主导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性,是 一种价值建构和价值教育实践活动。这种观点认为,产生和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是社会价值体系与个体 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价值 建构、价值教育和传播实践活动。李辉认为:“事实证明, 社会越开放,文化越多样化,对主导性的要求就越强烈。思 想政治教育是进行一定社会主导性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培育人的精神世界的育人活动。坚 持前者,就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
坚持后者,就 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品质。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做法, 都只能片面地理解其本质。”[3]谢宏忠认为:“现代思想 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4]张正瑞认为:
“人是按照人所希望世界成为的样子去改造世界,而不是按 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适应世界。尽管改造的结果常常不尽如 人意,但改造的动力是为了合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 政治教育这种精神生产实践是一种理想价值的构建,思想政 治教育的这种本质也就是这种理想的价值观教育。综上所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应界定为人类以满足自身和社会需求 为目的,以价值审视、价值选择为内容,以构建理想价值为 目标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5]侯丹娟认为:“思想政治 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它是一定阶级、政党或集团用社 会价值体系对社会成员施加一定影响,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符合该社会价值体系要求的个体价值观的实践活动。”[6] (三)人学目的论 人学目的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为社会、为阶级服 务的一面,也有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一面,但从根本上说是为 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并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思想政治教 育本质的回归。郦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自己特有的 方式,紧密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任务,将自身固 有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精神关怀 为出发点,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回归。在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唤醒学生的主 体意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7]张艳新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现代思 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具有超越性的独 立实践活动。”[8]李合亮认为:人们对教育本质的争论, 直接影响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作为一种教 育活动或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自然体现、内含教育 的本质,但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活动,有其 自身的特性。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既应看到思想政治 教育为阶级、社会服务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它作为一种教育 活动有其‘建设人自身’的根本属性。[9]郑忠梅认为:“思 想政治教育是解决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从人出发, 构建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10](四)人的社会化论 人的社会化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社 会化。陈秉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品德 和心理素质的社会化,是将一个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社会 发展需要的人,培养成为能够适应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 社会成员。”并提出3点论证:“第一,从思想政治教育过 程的基本矛盾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矛盾就是它 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 育者现有水平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任务都在于解决 这个矛盾……这项工作本质正是人的社会化。”“第二,从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看。……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 本质,就是在促进人的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本质 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过程。”“第三,从思想政 治教育的职能和内容看……塑造人格的实质是培养社会发 展所需要的人。这个根本性社会职能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 化。”[11]陈百君认为,一定阶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 成员传递本阶级的政治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目的在 于使社会成员能够成为本阶级所需要的人。因此,思想政治 教育从本质上可以说是社会成员逐步实现社会要求的过程。

[12]高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而言是以促进受教育 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过去、 现在和将来,也无论本土和异国,都曾经是、而且必将永远 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存在现象的永恒主题和发展主线,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希求的目标。”[13] (五)灌输论 灌输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坚持这一 观点是遵循列宁提出的关于灌输论的教导,是发展思想政治 教育基本理论的需要。刘书林认为:“列宁提出的灌输论具 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长期有 效的纲领性文献。”“在今天,列宁提出的‘灌输论’不但 没有过时,而且愈来愈显示了其精辟的准确性。根据列宁提 出的灌输论,我们认识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 本质都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教化和灌输。其他的社会科 学学科也从某一个方面涉及‘灌输’性质的工作,但是思想 政治教育是在正面直接体现和揭示这一本质的学科。这一概 括是符合实际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以前有的研究没有作 出明确的归纳,今天不应该继续回避这一主要问题,而应该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留缺憾。‘灌输’既是思想政治教 育学的一个主要的范畴,又准确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 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4]侯爽认为:“意 识形态的灌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灌输不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一种原则,更不是具体的方式方法。灌输理论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还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是重要的思想武器;
意识形 态的灌输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否定意识形态的灌输,就是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 势下,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更加显现其 重要性。否定灌输,就是否定或放弃思想政治教育。然而, 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僵化的模式和教条,灌输理论 也应该是生动而鲜活的,与时俱进的。无论是形式还是方法 都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样才能在新形 势下实现更为有效的意识形态的灌输。”[15] (六)掌握群众论 掌握群众论认为,思想政治育的本质是思想掌握群众, 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运用反映本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思 想意识,影响和掌握群众的社会实践。骆郁廷认为:“思想 政治育的本质是思想掌握群众”,“就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 运用反映本阶级或集团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理论 化、系统化的思想意识,自觉地影响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指 导和推动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实现本阶级和集团根本的政治 目的和经济利益的过程,这也就是一定的思想为群众所掌握、 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对象化、群众化、实践化的过程。” 他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之所以是思想掌握群众, 还在于思想掌握群众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思想 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深刻的、一贯的 和稳定的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一切思想政 治教育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思想掌握群众符合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的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的根本的属性。”他还指出:“思想掌握群众是贯穿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 根本属性。……不论哪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一定阶 级运用本阶级的思想影响和掌握本阶级内部和本阶级外部 群众的活动。”“思想政治育的本质是思想掌握群众……凸 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区别。……思 想掌握群众,既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掌握本阶级群众的活 动,也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和掌握其他阶级群众的活 动,而中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先进思想掌群众的活动。思想 掌握群众集中而充分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16] (七)社会治理论 社会治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治理活动,是一种社会管理机制或组织监管策略。王学 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必定是‘一元’的,思想政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治理活动”。“它应当是人类进入阶级社 会以后,特定社会共同体(诸如阶级、政党、集团、群体)所 开展的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的特殊治理活动—— 对居于国家统治地位的共同体而言,它是一种政治统治或社 会管理的机制;
对处在非统治地位的共同体而言,它是一种 政治运作或组织监管的策略。这样的治理活动以相应共同体 在一系列特殊的情境因素和条件状况中所认同并选择的上 层建筑为基本依据,它通过转化或调控特定个体成员的思想 意识、价值信念并且训导或形塑特定个体成员的人格心理、行为表现而贯彻实施并履行实现的。”他还认为:“思想政 治教育本质是‘立体’的。……可以划分为四个质级。”这 就是,“第一个质级是对共同体成员对象的引导和塑造”, “第二个质级是对共同体上层建筑的确证和维系”,“第三 个质级是对共同体运行秩序的规约和整合”,“第四个质级 是对社会发展状况的干预和调控”。[17]也有人认为,思想 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训导,是思想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 核心是思想管理的软控性。王皓认为:“思想管理的本质是 对思想外化的软控;
思想教育的本质是训导,即对思想内化 的定向性影响;
软控性和训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 性”,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思想管理,思想政 治教育本质的核心是思想管理的软控性。”他还认为,“思 想管理的本质就是对思想外化的软控。因为软控是指人们通 过彼此间直接或间接的思想交往发生作用,以协调、控制和 监督人们的思想;
它与以暴力、外在强制力为本质属性的硬 控性或强制性相对应,主要诉诸沟通、引导、说服、激励、 控制和监督等方式、途径,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武装和理论 指导,或顺应民心、合乎民意、引导时代发展潮流,从而得 到人们的同情、理解、支持和信赖;
或违抗民心、强奸民意、 逆时代发展潮流而动,从而失去人们的认同、拥护、支撑和 忍耐。”[18] (八)二重本质论 二重本质论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一重的,而是二重的,是二重本质的对立统一。如:人性与党性、 目的性与工具、政治性与非政治性的统一等。刘军、汪玉峰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党性和人性的有机统一,思 想政治教育的党性是指阶级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党性 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是阶级斗争发展到高层次的产物。自 其诞生的那一天起,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为党的政治任务服务的,它自然具有很强的党 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是指以人为本,反映和满足人 的需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性与党 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系表现为: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基础和前提,人性伴随着个体成长过程的始终,人性决定党 性;
党性离不开人性,党性能够提升人性。从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目标的角度来看,人性与党性最终都在于人的精神的培 养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党性和人性的有机统一。” [19]张澍军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有两种视野,即社 会哲学视野德育的工具性本质,人学哲学视野德育的目的性 本质。[20]陈志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政 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政治性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 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面貌,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发 展的内在规定性。任何离开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反映 着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意志,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而任何离开政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企图追求人类‘共有价值 观的教育’只会使我们主动丧失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却正好满足资产阶级政治文化传播的需要。”[21]王秀阁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正确分析和把握社会要求与个人 思想品德差距为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社会 要求和个人思想品德,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 一。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性互 动和有机统一。也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 值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政治性与管理性的辩证统一等。

(九)多重本质论 多重本质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多种属性、 多重因素的特殊实践活动,因此,具有多重本质或多重本质 属性。郑永廷认为:“我们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作如 下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 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主体性的增强, 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多 属性、多因素的特殊活动。”[22]秦在东、方爱清认为:“思 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政治性、思想性、 科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综上所述,突出政治性、体现 思想性、把握科学性、彰显教育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给我 们提出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运用和把握科学性 的基础上,通过突出政治性保证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通过体现思想性实现个人、群体、社会与国家意志的思想统 一,通过彰显教育性完成人们必要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 化和培育健全的人格,通过实践基础上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为整个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与发 展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与精神引导,从而实现社会管理 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23]李辽宁认为:“思想政治教 育的本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度立体的。研究思想政治教 育的本质,可以从政治维度、伦理维度、社会维度和个体维 度等进行综合考察。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逻辑展开, 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多维立体说认为对于思 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认识,而是需要从多 维视角来解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服务性、工 具性、启蒙性的本质属性。……以上我们从四个维度对思想 政治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解读,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质具有 历史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本质是多维立体的而不是单维 的。”[24] (十)相对本质论 相对本质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一般本质,只有相 对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相对的、变化的。张艳新、程 爱华认为,人的本质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人的 本质的不断变化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变化,关于思 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强调这样三点:(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不是永恒的、静态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不断生成的。不存 在亘古不变、绝对同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我们只能寻求 一个相对稳定时期的那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2)思 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它重点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本质的判断应着眼于它 对实践问题的解决适合与否,而不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 和考证。(3)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哪一种认识更应该、更可取,最终取决于 它对实践的作用,而实践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从这个 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一”,而是“多”。

因而,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 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即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特殊关 系上来探究,不仅要科学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问 题,而且还要理性地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 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探究是前提和基础,“思 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什么”的探究是重点和目的。[25] 二、研究建议: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再系统化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属于本学科“元问题”、 “元理论”研究。在经过30年学科建设之后,对思想政治教 育本质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符合学科发展规律,意义重大。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研究的可以做如下简要评价:30年 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创造了10 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更加接近科学地揭示思想政治教 育本质,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本学科基本理论研究已更加接近 成熟。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也存在某些问题 和弱点。如:(1)研究方法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属于本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2)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思想政治 教育属性相混淆、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相混淆、与思想政治 教育功能相混淆、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相混淆等;
(3) 只提出自己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观点和看法,缺乏充 分的论证和说理,有的甚至没有论证和说理;
(4)缺乏关于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的深入讨论和交锋,各说各的话,一 孔之见多于“共识”等等。这说明,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建设成绩显著,但它仍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理论不够成熟, 特别是学科基本理论相对滞后和薄弱。今天,加强思想政治 教育本质理论研究的根本性措施,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 质理论的再系统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再系统化的含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再系统化,指在以往思 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系统化的基础上,在学科理论的实践基 础、理论基础、理论研究规范、学科自律、本学科和相关学 科学术前沿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研究主体将思想政治教 育本质理论与上述各点进行深入比对,实现同一化的过程, 也是研究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整合 与超越的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学科理论整体性建构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再系统化的基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的基本理论的再 系统化必须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系统化和再系统化的规律,坚 持和达到哲学社会科学系统化和再系统化的目标。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再系统化做到以下四点。

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与学科实践基础的同 一性。学科基本理论与学科实践基础的同一性是检验学科基 本理论再系统化的基本标准。如果学科基本理论与学科的实 践基础具备同一性,可以说学科基本理论再系统化成功;
如 果学科基本理论与学科实践基础不具备同一性或基本不具 备同一性,可以说学科基本理论再系统化不成功。这要求思 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基本上反映了学科的实践基础,并与学 科的实践基础具有同一性。具体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 只有与本学科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 教育实践相同一,才能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再系统化 取得进展或成功。

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与学科理论基础的同 一性。学科理论基础为学科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方 法,是学科基本理论再系统化的关键。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本 质理论与学科理论基础的同一性,要做到:第一,思想政治 教育本质理论与元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同一。第二,思想政 治教育本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相同一。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与学科理论研究规范 的同一性。学科基本理论与学科理论研究规范的同一性是学 科理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保证。所谓学科理论研究规范,是 指学科理论研究主体的学科理论研究行为及其成果(作品 等)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则。学科理论研究规范是人类千百年来学科理论研究经验的结晶,任何学科基本理论研 究只能严格遵守,不能违背。任何一个学科的理论建设只有 严格遵守学科理论研究规范才可能走向成熟。今天,实现思 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再系统化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学科理 论研究规范之一就是实现“三性统一”,即“逻辑的展开性、 现实的广延性与历史的涵容性的统一”。所谓“逻辑的展开 性”,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为起点,在各个方向上, 通过层层严密的逻辑展开能够建构起严密的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理论知识体系,无中断、无跳跃。所谓“现实的广延性”, 就是通过逻辑展开而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体 系,能够覆盖和解释现实研究对象的一切现象和现象的一切 方面(以国内现象为主,也包括国外现象)。所谓“历史的涵 容性”,就是通过逻辑展开而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 知识体系,能够覆盖和解释研究对象从古至今的一切现象和 现象的一切方面。“三性统一”的学科理论研究规范要求思 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体系能够通过自身的逻辑展开,包容研 究对象所涉及的古今中外,打通古今中外。

4.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与相关学科学术前沿 的同一性。学科基本理论与相关学科学术前沿的同一性,是 学科基本理论先进性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学科基本理论只有 与相关学科学术前沿保持对话与沟通,才能不断吸取人类学 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于人类学术的前沿,始终保持学术 的鲜活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尤其需要与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保持对话与沟通,通过严格的筛选与整合从相关 学科吸取理论知识营养。那种满足于点滴成绩和一孔之见, 故步自封,闭目塞听的态度,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 研究陷于落后和贫困。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再系统化的原则和 方法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我国的思想政治教 育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其根本指导思想 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再系统化要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增强与学术发展前沿对话的意识和能力。思想政治 教育学科是人类众多学科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它的建设 和发展不只要靠自身的努力,而且要靠人类众多学科大系统 的理论知识借鉴和支撑。忽视甚至拒绝向人类众多学科大系 统的理论知识借鉴是荒谬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 再系统化,必须增强与相关学科对话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 增强与相关学科学术发展前沿的对话意识和能力。同时,还 应增强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掌握科学的理论再系统化研究方式。成熟学科基本 理论的再系统化都是建立在个人与学术群体长期的专业学 习、训练、研究和碰撞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 论再系统化应自觉遵循成熟学科基本理论再系统化的规律,不能例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再系统化,可以采取专家 个人长期潜心研究和撰写论著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少量同水 平专家联合撰写论著的方式。但是,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 须建立在个人或学术群体长期的、深入的、潜心的研究基础 之上。

4.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人类学术史告诉 我们:学术研究的本质是学术创新,而学术创新的前提条件 是学术争鸣。学术研究是一个无限的学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也是一个无限的学术争鸣的过程。没有争鸣的学术,只能走 向平庸。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尚未形成学术碰撞和争鸣的 氛围。要深入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宽容的 心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术讨论、“争鸣”、批评和反批评, 以活跃的学术讨论和碰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再 系统化。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