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通知 > [中国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 上下五千年的简要概括

[中国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 上下五千年的简要概括

来源:通知 时间:2019-08-15 17:43:48 点击:

中国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

中国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 中国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篇一:华佗治病 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 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 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 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 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

当地官员和朝廷太尉听到华佗名声,征召他做官。华佗都推辞不去。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

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一个开了发汗药。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 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 实不同。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 好了。”这两人回去抓了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还有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妻子治病。华佗去了,一摸脉,说:
“这是怀孕时候伤了身子,胎儿留在肚里了。”李将军说:“我妻子已经小产过, 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
“按照我的判断,胎儿还在病人肚子里。” 李将军不相信。华佗走了以后,过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来越重, 只好再请华佗来治。

华佗说:“肯定有个坏死的胎儿在肚里。大概你妻子原是双胞胎,一 个先小产下来了,一个留在肚里。” 华佗给病人服了汤药,又给她扎针,果然产了一个死胎,病人很快就 恢复健康了。

华佗不但能治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

有个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华佗一诊断, 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 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康复了。

历史书记载的有关华佗治病的传说还有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生病, 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 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 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暗 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 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头风病。一遇到工作紧张,头风病发作,痛得受不了。他 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就把华佗请来,华佗扎了几针,头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 他,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虽然乐于帮助人,热心给人们治病,但他却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 边,给一个人管药箱。有一次,他借口回家探亲,顺便去取点药,曹操没有怀疑, 让华佗走了。

华佗回到家里,托人给曹操捎了一封信,说他妻子病得厉害,一时回 不了许都。曹操一再催促,华佗还是拖着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县官吏去催,也碰了软钉子。

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曹操派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并告诉使者,如 果调查下来,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小豆,听任华佗推迟假期;要是华佗谎言搪塞,就把华佗抓来。

调查结果,华佗被抓走了。

曹操把华佗抓到许都,他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 行为,下令把华佗处死。

谋士荀彧认为这个处刑太重了,劝曹操说:“华佗医术高明,他一死, 牵涉到许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从宽发落。” 曹操本来也是个爱惜人才的人,自从他打败了袁绍后,有点骄傲起来;
再说,他正在气头上,哪肯听荀彧的劝阻,气呼呼地说:“哼,我不怕天下就没有像他那样的医生。”说完,就派人把华佗杀了。

华佗被捕离开家乡的时候,随身还带着一部医书,这是他根据多少年 来积累的经验写成的。他本来没想到得罪曹操竟招来杀身大祸。他觉得自己遭到 罪没法挽回,可是让这部书湮没太可惜。临刑前一天,他把狱吏请来,对他说:
“请您把这部书好好保存,将来可以靠它救病人。” 那狱吏胆小,怕接了华佗手里这部书,将来曹操追究起来,自己受到 牵连,说什么也不肯保管。

华佗十分失望,他叹了口气,向狱吏要了火种,在监狱里把宝贵的医 书一把火烧毁了。

打从华佗死后,曹操发头风病,就再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生给他治疗。

但是曹操并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说:“华佗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 即使我不杀他,也不见得会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儿子仓舒死了,他才懊丧 万分。

华佗死后,他的几个学生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为百姓治病。可惜记下 华佗的经验的那部医书竟失传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篇二:石勒读汉书 晋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也发生 分裂。刘聪的侄儿刘曜接替了国主的地位。他觉得用汉朝的名义并不能欺骗人民, 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汉国大将石勒在反晋战争中扩大了兵力,不愿再受 刘曜的统治,也自称赵王。

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年轻的时候,并州地 方闹饥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经给人家做过奴隶、佣人。有一次,石勒被乱兵 捉住,关在囚车里。正好他的囚车旁边有一群鹿跑过。乱兵纷纷去追捕鹿群,石 勒才趁机会逃走。

石勒受尽苦难,没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了一支强悍 的队伍。刘渊起兵以后,石勒投降汉国,在刘渊部下当了一员大将。

羯族人的文化比匈奴人要低。石勒从小没有像刘渊那样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他担任大将以后,渐渐懂得要成大事业,光靠武力不行,就依靠 一个汉族士人张宾,采取了许多政治措施。他还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中的贫苦的 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

由于石勒骁勇善战,加上有了张宾一批谋士帮他出谋划策,石勒的势 力更加强大。到了公元328年,终于消灭了刘曜。过了两年,石勒在襄国自称皇 帝,国号仍是赵。历史上把刘氏的赵国称为“前赵”,把石勒建立的赵国称为“后 赵”。

石勒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却十分重视读书人。他做了后赵皇帝后,命 令部下,凡捉到读书人,不许杀死,一定要送到襄国来,让他自己处理。

他听从张宾的意见,设立学校,要他部下将领的子弟进学校读书。他 还建立了保举和考试的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评定合格,就选用他们 做官。

石勒严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为了安抚汉族士人,有时候 也没有执行禁令。

有一次,有个汉族官员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进宫朝见的时候,穿了 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石勒吃惊地问他:“你怎么穷到这步田地” 樊坦忘记了禁令,回答说:“刚刚碰到一批羯贼,把我的家当都抢走, 家里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 石勒知道他吃了亏,就安慰他说:“羯贼这样乱抢东西,太不应该!我 来替他们赔偿吧!” 樊坦忽然想起了触犯了禁令,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向石勒请罪。

石勒笑着说:“我这个禁令,是对付一般百姓的。你们这些老书生, 我不怪你们。” 说着,真的赔给樊坦一些衣服钱财,还赏给他一辆车,一匹马。

石勒挺喜欢读书。他自己不识字,就找一些读书人把书讲给他听,一 边听,一边还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次,他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 后代的历史。他就说:“唉!刘邦采取这样错误做法,还怎么能够得天下呢”讲书 的人马上给他解释,后来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并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
“这才对啦。” 又有一次,石勒举行宴会招待大臣,宴席上,他问一个大臣,说:“你 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么样的帝王” 大臣吹捧说:“陛下英明神武,比汉高祖还强,别人更比不上了。” 石勒笑了笑说:“你说得太过分了。我要是遇到汉高祖,只能做他的 臣下,大概跟韩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汉光武帝那个时候,倒可以和他并 驾齐驱,还说不定谁胜谁负呢。” 由于石勒重用人才,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气象。

中国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篇三: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 臣,但是并没有改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 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赵顼(音 xū) 即位,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二十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国家的 不景气情况,有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就是像富 弼这样支持过新政的人,也变得暮气沉沉了。宋神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 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很好的 见解。神宗称赞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宋神宗虽然没见 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 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宁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 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每 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的口粮接不上,他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到秋 收以后,要他们加上官定的利息偿还。这样做,农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强的重 利盘剥,日子比较好过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 当管理财政的官,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约一万字的奏章)提出 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宋仁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把 王安石的奏章搁在一边。王安石知道朝廷没有改革的决心,跟一些大臣又合不来, 他就趁母亲去世的时机,辞职回家。

这一回,他接到宋神宗召见的命令,又听说神宗正在物色人才,就高 高兴兴应召上京。

王安石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 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着手” 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 宋神宗要他回去写个详细的改革意见。王安石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 写了一份意见书,第二天送给神宗。宋神宗认为王安石提出的意见都合他的心意, 越加信任王安石。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那时候,朝廷里 名义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的老了。有的虽然不病不老,但是一听见改革 就叫苦连天。王安石知道,跟这批人一起办不了大事,经过宋神宗批准,任用了 一批年轻的官员,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制定新法的机构,把变法的权抓了来。这 样一来,他就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 行。

二、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 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 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四、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 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 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 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问他说:“外面人都在议论,说我们 不怕天变,不听人们的舆论,不守祖宗的规矩,你看怎么办” 王安石坦然回答说:“陛下认真处理政事,这就可说是防止天变了。

陛下征询下面的意见,这就是照顾到舆论了;再说,人们的话也有错误的,只要 我们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人议论。至于祖宗老规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 王安石坚持三不怕,但是宋神宗并不像他那么坚决,听到反对的人不 少,就动摇起来。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一连十个月没下雨,农民断了粮 食,到处逃荒。宋神宗正为这个发愁,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宋 神宗,说旱灾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

宋神宗看了这幅流民图,只是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觉。神宗的祖母 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 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气愤得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 安石暂时离开东京,到江宁府去休养。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刚过了几个月,天空上 出现了彗星。这本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

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对朝政提意见。一些保守派又趁机攻击新法。王安石竭力 为新法辩护,要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王安石没办法继续贯彻自己的主张。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辞去宰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