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课;
文化教学 一、汉语言本科阶段文化课的特点 汉语言本科阶段的文化课教学与语言培训阶段的“包含 文化因素的语言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以培养学生的文 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后者以提高 学生语言水平为主要目的。文化课教学属于“内容型教学”, 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留学生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应 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化知识,并能够具有“适当的文化认知能 力”,对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有较好的理解和认知。此外, 中国文化课是汉语言本科二年级开设的课程,留学生经过了 一年半的系统学习,汉语已经达到了中级甚至更高的水平, 在与中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也对中国社会文化有了一 定的认知和了解。因此,本科二年级的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 引导下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思维和能力。
二、汉语言本科阶段文化课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有待探索目前,汉语言本科阶段文化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式 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具有通俗化和直接性 的特点,教师的讲授能使学生避免学习的过程中许多不必要 的曲折和困难,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讲授法还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帮助学 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但同时讲授法也存在一定 的弊端,这种被贴上了“灌输”标签的教学法,缺乏将外在 知识内化为个人文化认知的过程,在当前课程积极提倡自主、 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同时,讲授式教学法已不被人 当做首选了。任务型教学法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 专题性的文化内容,通过完成任务,有助于学生实现文化知 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法实践性强,既满足了学生了解中 国当代社会文化的兴趣,在任务实践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的 语言能力,体现了文化课教学观念的转变,推动了文化课教 学的研究”。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缺陷,任 务型教学适用于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学习,不太适于传统文 化以及知识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比如历史、宗教、哲学 等。因此,探索一种更实用、更全面的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 睫。
2.留学生自身的问题 从留学生的角度来看,HSK成绩不能全面反映他们的语 言水平,很多留学生考试的水平很高,但是在实际交际和汉 语学习中能力反而很弱。这说明在对中国文化没有足够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只靠书面和课堂的学习不能保证在社交场合 中正确使用这些知识。其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语言 进修的状态,在上课时希望教师用常见的词汇、缓慢的语速 以及简单有趣的内容来教学,这让文化课教师陷入进退两难 的境地,到底应该满足学生的要求还是应该坚持讲授原汁原 味的中国文化。如果不满足学生的需求,不简化教学内容, 那么他们的学习可能无法正常进行,但如果满足学生的需求, 不敢想象简化了的中国文化会是什么样子。第三,随着全球 范围的“汉语热”,一部分留学生盲目学习汉语,学习动机 不明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应付的情况,满足于课堂的学 习,课后缺乏主动阅读和学习的愿望,这些都会造成文化学 习浮于表面的结果。
三、汉语言本科阶段文化课教学改进方法 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不同的价值观和 思维方式又构建了不同的认知方式,形成不同的交际风格, 留学生在与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会逐渐感知到中国文化无 处不在,小到与人打招呼,大到宗教哲学等等。在教学中,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关键常在于所用方法的区别”,因 此,汉语言本科阶段的文化课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重视课堂上的文化教学方法。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文 化教学,最终都要归到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是实现文化教 学最根本的途径。汉语言本科阶段的中国文化课使用的教材 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韩鉴堂主编的《中国文化》,这本教材共设31课,29个文化专题,是知识文化范畴的教材, 以掌握中国文化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可辅助汉语言教 学。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首要问题,除此之外,每堂课的 设计都要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一个吸引人、具有启发性的 开场白会给一堂课增色不少,比如讲到《中国龙》一课,上 课一开始就给学生看一些中国龙的图片,包括一些艺术品、 建筑中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并比较中国龙和西方龙在形象上 的不同,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 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讲到《中国传统节日》一课时, 会结合节日习俗、食物、神话传说、心态文化等展开教学, 内容丰富,教学过程中尽力做到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深邃 难懂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一节课过后有收获满满,意犹未 尽的感觉。对于课堂上学生随时可能的发问,也要做好应答, 并利用机会进行文化教学,比如在5月20号那天上文化课, 学生问那天是什么节日,为什么中国朋友们都很高兴。这个 时候需要给学生解释“520”来源于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 代的产物,教学就可以从中国的网络文化引申到数字文化, 每个数字所包含的心理暗示和文化内涵通常会引起学生的 关注和兴趣。其次,教师应该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这 个概念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 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 分的认识。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不 断加强自我学习,认真研究中国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研究,有意识地接触和 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在实际教学中 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对外汉语教师应培养国际视野,用联 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坚持对传统文化 的传承,也能对新鲜事物做到心中有数。总之,对外汉语教 学中的文化课是一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课程,教师应在 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 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 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传统简论[M].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9. [2]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文化概说[M].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语言 教学与研究,1997(2). [4]郭凌云.支架式教学方法在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文化 课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2012.2. [5]耿军,刘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留学生的中 国文化教学――以西南大学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2001.3第九卷第二期. [6]杨立华.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中国 科教创新导刊,2010.[7]刘洁.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现 代语文,2011.6. [8]吴中伟.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9. [9]费孝通.文化自觉和而不同[N].新华文摘,2001第一 期.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与文化教学分析 摘要:语言教学离不开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对外汉语 教学同样如此。本文从文化视域角度出发,基于传统对外汉 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实际,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内容适度拓展的 可行性及必要性,试析针对不同语言程度的学习者,如何有 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加强学习者对中 国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汉语水平。
关键词:文化视域;文化;文化教学 一、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始,对外汉语学界基本达成了对外汉语 文化教学是“与汉语教学密切相关的文化教学,除了汉语课 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以外,还有汉语言专业中文化知识课的教 学”①的共识。自此,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 入,但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 比例,以及具体教学方式,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 对外汉语具体教学上,教师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各异的 表达处理方式也导致了文化教学内容多少不一,教学程度莫衷一是的局面。
二、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内容适度扩展必要性 (一)满足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 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或多或少都存 在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因为语言不仅仅只是一套 语音符号系统,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背后反映了整个 民族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传 统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内容只是作为附属内容,零星地出现 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学生接受到的只是零散的文化信息, 不足以自行串联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而对外汉语培养的应 该是既能熟练掌握汉语能力,还能在跨文化沟通中得体交流 的留学生,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认识来消 除文化隔阂甚至文化冲突。
(二)文化对学习汉语的激励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曾将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 为两个类型:实用动机和归附动机。虽然很多学生学习的初 始目的是为学习或工作等实用动机,但在长期日复一日的关 于音、调、字、词、语法等内容的汉语学习中,极易感觉枯 燥、产生懈怠,但当他们接触到如戏曲、建筑、历史等独具 中国特色并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艺术,出于对其欣赏理解的 需求,出于认识了解更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强烈愿望,能激发 他们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学习汉语言,这种深层次下的动机能 驱使他们保持主动和持久的学习热情,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交流。
(三)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 素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政治、经济多方面的发展。在文化多元 化的世界格局中,我们致力于让更多人认识当今中国,了解 当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和”的文化理念。以汉语言以及 文化知识为载体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能很好地传达中国声音, 推广优秀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魅力,成为 知华友华爱华的大使,也能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促 进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亦能推动世界多元化文化发展。
三、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内容适度扩展策略 (一)文化内容研究 对于文化的定义,早在《周易.贲》中写到:“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一词有了更广的意 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对外汉语学界对文化教学的重要 性展开了积极讨论。对此,张占一先生曾提出“知识文化” 和“交际文化”的概念。即在文化教学中包括语音、语义、 语用等方面“文化因素”和社会交际规约中的“文化知识” 两方面内容②。从文化视域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扩 展,应以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对影响语 言理解和运用的文化内容的教学,并考虑学习者不同的汉语 水平、学习经历,遵循培养学生文化发展意识的原则,在初、 中、高级不同阶段注重不同文化教学内容的扩展。(二)文化教学实践 在初级阶段,学习者迫切希望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一般社 会交际。在这语言教学基础阶段,文化教学应根据课文内容, 借助语言本身进行适当扩展,以“文化知识”为主,由浅入 深,辅以相关“交际文化”。从文化内容上来说,可比较文 化差异,教授浅显易懂的习俗文化;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 多种形式创造中国文化氛围,例如,讲授饮食文化时,不仅 可使用图片展示中国各式传统美食,也可通过让学生制作简 单中国食品进行实践教学;或是组织有益于学习汉语和中国 文化的参观、访问,帮助学生进行文化欣赏,引导学生对中 国文化产生更加浓郁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文化发展意识。
在中级阶段,学生对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有了更多内化后的理 解。此时,他们不仅希望学习到一般交际文化,也希望了解 更多包括城市介绍、历史故事、现当代民俗等多样的知识文 化。因此,教学应同时注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根据课文中涉及到的地理名称、名胜古迹、成语故事展开讲 解。应重视阅读课的精讲与内容引导,教师可注重帮助学生 将已掌握的零散文化知识归纳串联起来,并根据学生自身文 化兴趣和需求,推荐学生读阅一些浅显易懂的新闻报道、时 事评论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更多交际性文化知识,感悟 传统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在对外汉语高级 阶段,学生已经具备足够的汉语交流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 的文化知识。此时,学生想了解的是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哲学理念、价值观念等交际文化。应 根据学生需求和具体情况开设不同文化专题课程。如中国文 学、中国历史、中国民俗等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以满 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在教授过程中,注重中国古代文化与现 代文化并重,介绍我国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的优秀传统 文化精髓,以及各种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着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观念,更要注重介绍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现代文化现象和 内涵,使学习者不仅能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也能与时俱进, 真正认识和了解当代中国文化。
四、结语 文化教学不能仅仅依附于语言教学,作为附带知识点讲 授。作为外汉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度扩展包括语 音、语义、语用等方面“文化因素”和社会交际规约中的“文 化知识”两方面的文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 材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由少增多的规律,补充加入 不同主题、具有针对性的文化知识,这不仅能服务于汉语言 教学工作,更能提高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促进汉语水 平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编辑 部,《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 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J].世界汉语教学,1995(1):1 -5.[2]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 言教学与研究,1990(3).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问题的思考 一、文化比例失调 二、文化意识薄弱 对教师文化知识的重视可见一般。然而,中国高校对外 汉语教师资格证书通过比例并不理想,通过前文师资队伍建 设一部分可以看出,本文选择的十一所高等院校获得对外汉 语教师资格的教师平均比为84.89%,还有15.11%的现任教师 不具备基本的任职资格,其中复旦大学的通过率只有68.5%。
从专业背景来看,对外汉语、语言学和中文的比为1.0:2.8:
3.2:5.0,进行过对外汉语专业训练的教师只占23.4%,这 个比重远远低于80%的正常比例。由于普遍存在着在校师生 比过高的现象,许多学校大量聘请兼职人员填补教师空缺, 在兼职教师的考核方面十分随意,只对其责任心、语言学知 识、普通话和外语水平等方面提出要求,没有涉及文化知识 方面的任何内容。来华留学生的规模还在以每年24%左右的 增长速度在扩大,相对于40万留学生的规模,学历生的比重 占到43%,这对中国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个艰巨的任务, 同时也是很大一块蛋糕。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各高校在教 师队伍建设方面明显过于浮躁,由此可见,一些学校没有认 真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的思想,而只是出于吸引更多留学生的 功利性目的,单纯的从技能层面对教师进行选择和考查,忽视了文化型教师的塑造。这种急功进利并不能带来香甜可口 的蛋糕,只能酿成产生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人数减少的苦酒。
三、文化定位与教育政策指向相背离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国家关于培养人才总的规格为标 准,是教育价值观的体现。由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性和指 导性,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教育政策进行解读,把教育政策分 解为不同的层次和结构,从而保证核心思想的具体落实。因 此,这就向教育目标把握教育政策的思想和意图的准确性提 出了要求,同时也要确保两者之间的衔接流畅和合理。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留 学生呈逐年增长状,这无疑给对外汉语学科的诞生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然而,面对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外 汉语教学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利于中华文化融入世界 文化这个大环境中。因此,本文认为要解决一困境需要有机 结合中华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以此消除汉语学习障碍,帮 助学生避免误会误区,更加深刻地感受语言要领。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华文化;
传播策略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中华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 所喜爱,汉语热正以持续升温的势态面向全世界普及,更多 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渴望深入全面地 了解发展潜能无限且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可以说汉语是当 前最受国际关注的语种,为此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将显得尤为重要。
1通过文化间的对比,巩固中华文化知识 1.1差异对比激发兴趣 将汉语当作第二语言开展教学,无法避免中外文化的接 触碰撞,而在参与和培养文化交流与跨文化意识中,认清异 域文化是否与自身文化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基础,同 时要实现成功的语言文化交际,离不开对双方文化差异的了 解,通常汉语与学生母语间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是其学习兴 趣所在,为此对比本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往往能 够带给学生新奇感,使之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 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韩两国,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韩国也 有中秋节,但两国的中秋习俗并不相同,中国主要是拜月、 吃月饼等,韩国则为祭拜先祖、吃松饼等;还有中国和西方 国家的龙文化,在中国龙象征着祥瑞,但西方国家却象征凶 残,且两者对龙的外形描绘也大不相同。通过差异对比不但 能够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也难帮助其了解汉语中蕴涵 的中华文化。
1.2针对共同点来教学 当然,中外文化不仅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而要消除学 生对中华文化的陌生感,就需要基于这些共同点上,使之产 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进而从自身熟悉的文化着手更深入全 面地把握中华文化。例如,中西方的两则神话故事《女娲造 人》《伊甸园》,首先两则故事皆认为人类非自古有之,乃是由“神”缔造的即女娲与上帝,其次神造人都是按照自身 形象用泥土捏造的,认为人类的母亲为大地,最后人类诞生 之初均有性别之分,能够自己创造后代。其中《伊甸园》摘 自西方学生所熟悉的《圣经》当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结合 两则故事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两者间的共同点出发,外国学 生理解《女娲造人》故事的难度也就有效降低了。
2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加深中华文化理解 2.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影音资料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干瘪知识生动化、 趣味性大有裨益,能够改善单调乏味的教学过程,就好比中 国儿童学习英文字母时,通常英语教师会教他们唱《26字母 歌》,也就是通过歌唱形式将知识学习转变为歌曲娱乐,促 进学生高效牢固地掌握理解,这种方法同样能够运用到对外 汉语教学中,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效果,例如,邓丽君的《虞 美人》、宋祖英的《关雎》分别使用了后唐主李煜的诗词《虞 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国风•周南•关雎》:“关关 雎鸠,在河之洲……”诸如此类歌曲比比皆是。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直观简单的电影电视剧观赏来学习中华文化,但 这期间需要良好把握影片难易度,通常推荐时长较短,词句 易懂的影片让初级水平学习者观看,比如,通过观赏《大闹 天宫》《哪吒闹海》等相关动画片,感受《西游记》《封神 演义》等古典名著的魅力;推荐经典影视作品让中高级水平学生观看,比如饱含大量中华文化的影视剧《三国演义》《大 秦帝国》等。
2.2合理开设相关体验课 开设体育课程是为了拉近学生与中华文化的距离,使之 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其魅力,例如,春节期间,可开设与之相 关的系列体验课如剪窗花贴春联等,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设 身处地去感受,充分将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包括 放爆竹驱赶年兽的传说,如何贴“福”字等;端午节时教学 生包粽子、制作雄黄酒、,观看赛龙舟比赛等,向学生介绍 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使之深刻体会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 华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穿上秀 丽富有内涵的汉服,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旗袍,根据中国古 典仕女形象装扮自己,进而更深入直观地认识中国传统服饰, 感受其特有的魅力。另外,也可以开设书法课、象棋课、书 法课等相关课程,但要注意把握课程难易度,同时文化传播 过程中还要注意知识迁移,譬如学习象棋时从楚河汉界划分 向刘项之争迁移。
2.3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实现文化传播,可采取小组合作法将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最佳人员3~4人,组长则由成员推 荐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然后将课前制定好的课题提供给 学习小组,进行组内外的交流探讨,诸如“中国古典诗词婉 约美的探究”“分析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色”“谈谈对中医特征价值的看法”“中医与西医有何共同点?差别有哪些?” 等相关课题,让学生通过一周时间准备,这期间不限制学生 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包括向周边人咨询、图书馆或网络查 询等,在即定时间内完成演讲稿撰写和PPT制作,然后在课 堂通过展示演说的形式开展组间交流,这样一来,既能让学 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培养其团队协作、社 会实践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成语接龙、 看图猜字等趣味性游戏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实现传播文化 这一目的,进而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取得学以致用的 效果。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要有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文化, 首先要加强双方文化异同的对比,以文化间共同点为基础, 通过差异的比较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再实施多样化教学 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可用的教学资源等,即可实现文 化传播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符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J].亚 太教育,2015(33):100. [2]韩心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分析[J]. 北方文学:中,2015(2):208. [3]李萍.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策略 [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4):26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