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 笔者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触了不少在校大学生,并对大 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现实表现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追踪调查。通过调查,对当代大 学生的思想脉络和进行了归纳整理,發现了一些问题,梳理如下。
问题一,在校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各学校对专业知识之外的其它方面的教育 逐渐重视起来,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各级各类学生活动、竞赛花样翻新,层出不 穷,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参与热情也很高,这些活动和竞赛对大学生尽快 融入大学生活,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都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从上学那天起就一直强调的德育教育在这些活动中有意无 意地被冷落了。大学辅导员和班主任更多地忙于事务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 状况难以深入了解,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就缺乏了针对性。所以,大学生所接受 的缺少了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的素质教育。
问题二,大学德育教育存在难以深入的问题。
大学一直都有哲学课、德育课,但这些课程的有效性这些年来备受质 疑。大学教改中,德育教育的改革一直为人所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 些年看来总体还是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脉络把握不够准确,对 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定位不够清晰。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修哲学和政治 课都是出于应付心理,对自己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并没有、也不愿去真正理解并掌 握。我们一直在倡导思想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前两者应该是基 本都做到了,但在最关键的“进头脑”一环还有很多工作去做。
问题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放大。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道德水平产生了下滑 趋势。社会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易偏 激,对这些不良现象缺乏冷静的判断能力,导致部分学生不但不能在一定高度上 去批判这些现象,反而引起了他们的羡慕和效仿,这在他们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 中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
问题四,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获取信息的娱乐化倾向比较严重。
大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信息来源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所 获取信息的吸收却比较单一。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大事缺乏了 解的兴趣,对自己的国家和世界发生了什么和正在发生什么都持漠视态度。在笔 者所做的学生上网行为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上网行为的发生多数出于娱乐目的, 如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等等,即便是浏览网页,其关注点多数是体育娱乐新闻, 对影响更大的国内外政治经济事件缺乏了解的意愿。
2 树立“人本德育”新理念,实时更新高校德育内容 在当代,高校德育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应大胆创新、与时俱进, 树立“人本德育”新理念,实时更新德育内容。
2.1 树立“人本德育”新理念,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人本德育”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体现的是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中 心的观念。坚持人本德育,调动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对象对自己的品 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改正,以提高自己的品德水平、 形成良好的行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 育的能力,才能经得起时间及社会复杂环境的考验,才能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 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① 2.2 实时更新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现实针对性 高校德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根据新的形势要求,适时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高校德育不应回避现实社会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现实 针对性、靠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大学生所认可的 德育知识应该是活生生的,而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枯燥无味的道德规范知识。3 开辟德育新渠道,强化高校德育内涵 在大学所施行的林林总总的素质教育方式中,德育教育应该贯穿始终, 并对德育教育形式加以适度包装,使大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参与,并在参与过程 中收获成长。为此,笔者就多年来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简单 总结,简述如下:
3.1 加强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加强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让辅导员实现从单纯的行政管理 者到心灵引导者的身份转变。大学辅导员这一个群体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 着其他专业课专任教师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能否在大学里实现道德完善, 能否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辅导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辅导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大学教育的成败,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辅导员要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心灵导师,除了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之外,还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人格不断完善。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自身具有良好修养,才会在学生中以自身良好形象形成 感召力;
(2)提高演讲与说理水平,让学生听起来言之有物。只有能够说服学 生,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重视了解学生,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学生 的个人情况千差万别,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智力水平、家庭背景及情 感境界,辅导员应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好 的教育效果。
3.2 打造隐形的“育德场” 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环境,是学生育德育智的隐形课堂。
它包含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科技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重在育德, 高校的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隱形 的“育德场”,对于强化高校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校园内积极引导学 生阅读经典,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使大学生能够 在这些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学生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精 英群体,承担着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历史责任,他们中的一部分将会引导人类文 明进步的方向,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经典文本的阅读与学习训练应该成为大学 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3 建设网络德育新阵地网络的发展即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新渠道,也为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把握网络德育的主动权,成为高校德育的一大重要任务。网络德育是在网络虚拟 空间中进行的德育,是新形态、新领域的一种德育形式。高校可以建设迎合学生 特点的兼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使该网成为大学生 获得健康信息的来源,可以在网上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多关心时事,让他们在 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例的解读与讨论中提高自身的判断力,做到清醒、 理性、不盲从、不偏激,同时,引导学生从更高角度出发去理解和研判国内外政 治经济大势,让他们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明了自己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4 开展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今天的许多大学生生活条件较好,对苦难缺乏足够的认知与体验,长 期在学校学习、生活,对社会缺乏了解,对实际生活缺少体验。因此特别需要社 会实践活动去弥补这部分的教育,组织大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军政训练、社会调 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独立自主和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大学 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社会活动设计应更具有针对性,并适当增加一些挑 战性,让大学生在付出辛劳与汗水的过程中体验成长的喜悦与满足,在活动中明 白责任和使命的意义。
注:本文为2016-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高校实践育人组织管理体系研究》(编号:2016GJJG1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4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