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情书 > 高校创新教育_信息化时代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探讨

高校创新教育_信息化时代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探讨

来源:情书 时间:2019-11-07 08:06:32 点击:

信息化时代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探讨

信息化时代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探讨 [摘要]中国高校当前正处于两大热点问题的交集:一 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 革的讨论热浪叠起;二是现代中国大学为何培养不出更多杰 出创新人才的质疑不绝于耳。结合两大热点问题,应该深入 剖析当前高等学校在创新教育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师生意 识以及反馈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初步探索在信息化时代下培 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并提出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在高等 学校中推广创客教育和创客文化的相关对策,从而以此为抓 手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社会、国家培养高层次 创新人才。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改革;创客教育 一、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 生创新创业被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高等教育法》明确规 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 级专门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 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更是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 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 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 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所以,发展创新 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伟大使命和重要 任务,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趋势和规律[1]。尽管我国高等学校针对创新教育改革上经历了持续改进、多头试点、多 模式尝试的改革发展历程,但当前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尚存在 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结构比例失衡从校内外实践课程的设计上看, 在许多院校中,这类课程基本没有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具有 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围绕教育目标对其进行系统设 计和理性规制。然而在教育中,这类课程恰恰是学生全面展 示主体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彰显主体个性的重要平台, 具有促进知能整合和内化的重要作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的重要途径。2.课程资源配置不当即基础性教学资源 配置失衡。我国教育具有注重学科和理论教学的倾向,使得 许多学校较为重视专业课程,轻视文化基础课程和素质拓展 课程。这种功利性的学业测评,既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 升,也使学业测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二)创新教育资源提供不丰富 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且利用率低。目前,中国的教育资 源供给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国人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并且教 育资源的浪费巨大,这就需要把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网络 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从侧面增加教育资 源供给。例如,打破未来学校的教育形式,推出小微学校、 非出国留学等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路径。

(三)创新教育手段不多样因受到传统教育惯性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院校的教师尚 未摆脱“一张嘴、一本书、一只粉笔”的单一化教学形式, 依然保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和“满堂灌” 的教学方式。尽管这些年多媒体教学在基础教育领域和大学 中广泛运用,但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只是代替在黑板上板书, 并且多媒体教学在增强直观展示功能的同时也消减了教师 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催化了少数教师的惰性,在另一个方面 强化了教学方式的单一性特征。

(四)创新教育评价不科学 1.学业测评标准短视而功利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学业测评过于强调就业导向。与此 相关,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学业测评往往重视专业课程和课堂 内教学的考核,忽视文化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以及课外学术 活动成效的考核。2.评教和评学方式粗放且随意许多在高 等学校评价过程中要么只重视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忽视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么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忽视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为了毕业率和合格率,一些教 师乃至学校职能部门不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不能运用科学 设计且符合测量学原理的方式来测评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 性。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创新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重新梳理规划高校课程设置体系 加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与更新,前期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进行分步实施,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好 整体建设规划以适应现代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发展的需要,进 而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既解决当前高等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 又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最终适应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和 教育模式的转变。实现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是我国高等 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规划高校创新教育课程设置体系需要从针对以上四个方面 的不足来分析高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并给出高校创新教育 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施措施。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进优秀的创新课程资源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 见》中明确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旨在推动高等 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 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 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与MOOCs建设的根本 目标都是为建设优质且完善教学环节的在线课程,进而推进 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就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最终达到知识 共享,终身学习的目的[2]。

(三)探索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来促进创新教育 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学生在家 通过教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 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 识的运用等,特性就是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学,教师课堂的职责主要是讲解关键知识和引导[3]。这种模式对培养 创新人才很有帮助,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Blen-dedLearning即混合式学习,是为了达到教 与学的双向目标,将传统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结合,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需要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对传递方 式进行选取并利用,以提高学习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思想[4]。

混合式学习思想对促进以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 中的渗透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四)引入大数据分析学生创新教育的成效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人类社会现实与虚 拟交融形成了CPS系统,从而伴随着在信息系统中产生、记 录、流转着各类信息数据,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数据革 命。可以说,信息化时代使得一切人类实践活动都在网络上 形成镜像化的数据信息,开启了“万物皆数”的大数据时代。

在推进创新教育改革中,要充分顺应趋势并借助先进技术手 段,感知和记录更大规模和更多种类的数据,并且通过对这 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内在信息及核心 价值,研究大数据应用与创新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通过大 数据科学工具来为创新教育发展提供评价反馈机制。

(五)以创客教育为突破口,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推进创新 教育 创客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形式,特别适合泛信息化时 代的教育信息化环境。2015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 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的发展目标。

针对我国情况,创客教育有以下优势[5]:一是个体发展方 面。学生通过创客活动激发对创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通 过团队的思维碰撞,提升其创造力、实践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等。二是课程改革层面。持续的创客课程建设与实施,有助 于彻底解决课程结构不够灵活、与社会实践脱节、授课方法 单一等现实问题,从而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效变革。三是 教育系统变革层面。在创客运动的推动下,学校、家庭、社 区、企业等一切社会力量将协同打造无处不在的创客空间, 真正实现与互联网时代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无缝连接,最终 完成真正的创新教育改革。四是国家人才战略层面。创客教 育将推动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加速转型(标准化转向个性化, 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培养大批实战型科技创新人才,为创 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创客教育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创 新教育的基本特质,即兴趣为基础、思维为跳板、实践为依 托,因此,创客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对其有极大的 推动作用。

三、结语 推行创新教育是中国学子得以发展成才、报效祖国的路 径,其课程体系是育人的方案和载体,是实现中国高等学校 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课程 建构与实施面临的状况是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信息教育呼声渐起,改革潮流正在风行。随着信息引领潮流、数据驱动学 校、分析变革教育时代的来临,根据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 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重 新梳理,将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融合,引进翻转课堂的混合 式教育方式,引入大数据分析创新教育的成效,建立创新型 评价反馈机制,并且将创客教育作为其突破口融入创新教育, 以此为抓手想必会有助于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改革,成为高 等学校创新教育变革的下一个支点。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华国栋.推进 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2007,(9):16- 21. [2]郑旭东,陈琳,陈耀华,李振超.MOOCs对我国精 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 (1):76-81.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 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 (1):58-64. [4]郭冠平,张小宁.生态视域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型 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5):42-46. [5]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