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情书 > 经济学原理教材【浅谈高职《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教材开发策略1】

经济学原理教材【浅谈高职《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教材开发策略1】

来源:情书 时间:2019-10-28 08:02:07 点击:

浅谈高职《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教材开发策略1

浅谈高职《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教材开发策略1 摘 要:
高职院校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特殊的人才培养 方式,也决定了与本科大不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但 从现阶段的国内情况来看,还没有一套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 经济学教材。因此,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课程建 设的核心。在探索“必需、够用”原则下的经济学理论教学 中,要强化理论课程的应用性,实现教学改革层次上的提升, 即:由过去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上升到注重教学理 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 才。高职院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职 教育的持续发展,就必须研究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正确把 握人才需求的数量、品种和规格,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 帮助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因此,合理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 特别是不断调整和整合课程内容,使之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特 点,才能找准社会、经济和个体发展与高职教育之间的最佳 结合点。

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核心。在课 程开发中,首先要进行课程分析,确定课程的基本单元是什 么,基本单元的成分是什么,然后将这些单元通过合适的方法、技术构建起来并组织成课程。高职院校特定的人才培养 目标决定了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决定了与本科大不相同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些高职院校确立了“就业有优势, 创业有潜力,继续学习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智能结构定 位,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为指导,以适 应社会需求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岗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来 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学生形成“知识+技能+态度”的 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许多高职院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十 分注重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基础知识 与职业能力的关系,处理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的关 系。

一、开发《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教材是高职财经类专业 教材建设的必然 目前,从全国的情况看,《西方经济学》几乎被所有高 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绝大部分老师都 认为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本科教材 无异,不适合高职教学。因此,有些教师试图改变这一状况, 选用《经济学基础》作为教材,例如:陈享光、王晓昌(2002 年9月)、吴汉洪(2009年8月)、陈玉清(2009年2月)都 编著出版了《经济学基础》,而且这些教材都被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作为高职高专精品教材推荐,许多高职院校也都使 用这类教材。我们首先应该承认这是高职教育在教学改革和 教材建设方面的一个很大进步,但同时我们也感到疑惑!陈享光、吴汉洪两位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博士 生导师,陈玉清教授的授课对象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

这些专家的学术造诣自然无须怀疑,但是,用他们的著作来 充当高职高专教材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因为以他们的学术造 诣,在经济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是可想而知的,他 们的著作更适应本科或者研究生使用,即使这些“博导”们 有意识地开发高职高专教材,由于没有高职教育的教学经验, 也未免有闭门造车之嫌!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们只是对《西 方经济学》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结构作了一些调整,教材 体系与本科使用的教材并无多大区别,完全不能体现“必需、 够用”的原则,不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更背离了高职教育的 教学模式。

因此,课题组成员致力于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经 济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开发了一套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经 济学原理与应用》教材。我们认为:单从教材名称上的改变 来看,也足以说明本教材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西方 经济学》应该是研究生和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其内容 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
《经济学基础》则主要针对非经 济学专业的其它财经类专业(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 税务等专业等)本科生开设,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要低一 些;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无疑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 业基础课教材的首选,因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不是按 照学科设置专业,而是按照岗位设置专业。财经类相关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而不是具备学科研究能力的人 才。另外,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 内容的应用性、实用性,将基础性研究目标强加给高职教育 严重脱离了现实,必将毫无成效。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教材开发策略 从现阶段的国内情况来看,还没有一套真正适合高职教 育的经济学教材,我们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项空白。在探索 “必需、够用”原则下的经济学理论教学中,率先迈出跨越 性的一大步,敢于挑战和突破传统思路,敢动大手笔,特别 是强化了理论课程的应用性,实现了教学改革层次上的提升, 即:由过去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上升到注重教学理 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以上认识,在《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教材开发中, 力求突出以下几方面特色:
1.全新的著作体例,新颖而富有魅力,告别常规教材“千 本一面”的状况。常规教材一般都严格遵循章、节、课后练 习的编写顺序,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系统性和 衔接性,这本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对于研究型学校教学具 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 知识零散,思维分割,跳跃性强,大都不习惯系统地思考问 题。

4.突出应用性,让“必需、够用”成为现实。高职教育 教学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度,早在高职教育创办之初就提出来了。但是,什么是“必需”?怎样才“够用”?却没 有明确的标准,谁也确定不了这个标准!大家在编写教材时, 都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删删减减,剪剪贴贴完事, 于是,高职教育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我们认为:
课程教学要符合“整体育人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有 些学校构建了由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3部分 组成的以“能力为中心”的育人模式,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也很有推广应用价值。对于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来说,要以 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为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 职业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独立的学 科研究要求为标准,系统地、完整地掌握学科相关知识,尤 其是不能用大量验证性的习题来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 解。

5.开放的教学设计,便于任课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 教学方法。传统经济学教材和其它传统教材一样,条理清晰,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优点。但是,也正 因为如此,才极大地限制了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 教学方法,造成很多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毫无创意。我们认 为,只要一般性地将“原理”呈现出来就可以了,表解和图 解也是简单描述,至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去讲解,完全由老 师自己决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设计 出独特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满足学生的 要求。在原理应用方面,主张采用研讨、提问、“头脑风暴法”、行动导向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 过程。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还可以极 大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课程改革着手,如果没有 一套适合高职教育的好的经济学教材,仍然采用以侧重于纯 理论教学为特点的本科教材和教学方法,“一快黑板,一支 粉笔”地“满堂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在《经 济学原理与应用》教材开发中,需要从事经济学教学的所有 同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总结经济学教 学经验,把更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理念、教学方 法引入经济学教学中来,才能加快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 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大批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开诚.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 计理论新探索[M]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白慧霞.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探讨[J]. 山西 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 1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 改革工程项目” 教学研究项目“《经济学原理与应用》课 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01381)阶段性研究成果。何玉付(1964-),男,安徽明光人,汉,淮北职业技 术学院经济学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 --------------------------------------------------- --------- --------------- --------------------------------------------------- ---------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