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汉初将黄老的“无为而治”作为治国安民、发展经济的总方针。这种无 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经济领域,则是工商管理政策较为自由放任。其主要内容如 下:
其一,孝惠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名,下诏“复驰商贾之律”,不再限 制商贾“衣丝乘车”从而初步改善了工商业者的地位。
其二,采取“勿扰狱市”式的工商管理政策,尽量减少政府对正常市场 贸易的不合理干预。这种市场管理方式本是曹参在齐地为相时所用,任朝廷相国 后,遂推行全国。
其三,开启关梁。关梁制度起源很早,其作用在于维持国家安全、稽 査行旅、征课商税。西汉建立后,实行“开关梁,驰山泽之禁”[2]3253283免征关 税的政策。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三月,除关无用传”,取消进出关卡检查 “符传”的规定,听任商旅自由往来。直到景帝时,因七国叛乱,才一度恢复关梁 之制,“复置诸关用传出人”。
其四,驰山泽之禁,允许民间自由经营盐、铁、钱三大业。汉初对山 林川泽实行开放经营的政策,“开关梁,驰山泽之禁”[2]3253_3283,各业生产听 任民营。从刘邦开始,就将冶铁、采矿、煮盐下放给私人经营盐铁皆归于民”, 并准许私人铸钱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吕后时虽曾一度下令将 铸钱业收归国有,但文帝即位后“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同时宣布取消吕后时盐 铁私营的禁令,“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听任民间自由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
二 在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汉初的私营工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甚至 达到了中国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1.经营种类丰富,如冶铁、煮盐、铸钱、纺织、漆器、制陶等等,几 乎遍及当时所有行业 第一,冶铁业。铁器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工具,实际需求量很大,汉 初的许多富商大贾就是以经营冶铁业发家致富的。“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 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程郑,……亦冶铸……富埒卓氏”,“宛孔氏之子,梁人也,用铁冶为业 ……家致富数千金”,“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武帝任 用的改革大臣——孔仅也是大铁商出身,“……孔仅,南阳大冶,皆致产累千金”。
当然,除了这些豪强大贾经营冶铁外,也存在许多民间小型的冶铁作坊家人相一, 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反映的就是农村铁匠制作农器的情形。
第二,煮盐业。在盐铁官营以前,经营盐铁是两个最获利的行业。《汉 书.食货志》载,汉初富商大贾“冶铁鬻盐,财或累万金”;
《史记货殖列传》载, 齐人刀间“逐渔盐商贾之利”,“起富数千万”。而且主管盐铁官营的大农丞东郭咸 阳也是齐地的大盐业家,“咸阳,齐之大煮盐……皆致产累千金”。当时的诸侯王 国也经营煮盐业。《汉书吴王濞传》载:吴“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
在非常珍贵的出土简牍中,也有关于私营煮盐业的记载,《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 律令.金布律》云:“诸私为卤盐,煮济、汉,及不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 主取五。”这是吕后二年颁布实行的对私营煮盐业的税收规定。可见,私营煮盐 业在汉初是非常兴盛的。第三,铸钱业。铸钱手工业是汉代三大手工业之一,在汉初的大部分 时间里是允许私人铸钱的。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通过铸钱积累了大量财富。
《史记吴王濞列传》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为盐, 以故无赋,国有肥饶。”因为铸钱“为利甚厚”,从而出现“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 蕃,释其耒耨,冶熔炊炭,奸钱日多”mn49-1240的局面。直到景帝中元六年(公 元前144年),政府才严禁私人铸钱(汉初的吕后时也曾一度取消私铸,但很快又放 开)。虽然法令严酷,但盗铸仍十分猖獗,《汉书食货志》载盗铸诸金钱罪皆死, 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可见,私铸风之盛。
第四,纺织业。纺织业是汉代又一个重要的私营手工业部门。《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经营规模较大的纺织经营者,他们一年能够生产并销售“帛絮 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盈利二十万钱,可以“比千乘之家”。而 更为普遍存在的是家庭纺织业,即所谓“夫男耕女织,天下之大业也”;“冬,民既 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诸如此类的记载在史书中屡 见不鲜。齐鲁之地是西汉纺织业的重要地区,《论衡程材篇》载:“齐郡世刺绣, 恒女无不能;襄邑能织锦,恒女无不巧者,目见而手狎也。”对此,张鹤泉先生认 为王充提到的在齐郡世世代代以刺绣为生的人,应是专门经营纺织业的独立手工 业者。西汉齐鲁地区民间生产的纺织品销售面很广,其产品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当然,其他地方也有来自民间的纺织品,“非独齐陶之缣,蜀汉之布也,亦民间之 所为耳”。
第五,漆器业。漆器是以漆树液体为主要原料,经过若干道工序加工 制成的器皿。汉代漆器业在战国基础上发展迅速,并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司马 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道:“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木器 髹者千枚……此亦比千乘之家”。由此可见,汉初允许私人制漆,并且具备一定 规模。现已出土的漆器中就有一些出自私人作坊之中,但所有这些漆器铭文的姓 氏,只能是漆器手工业作坊主的姓氏,比如“桥氏”、“中氏”即是桥姓和中姓的漆器 手工业作坊产品的标志。
第六,制陶业。陶器是汉代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器具,而统治阶级享用的多是铜器和漆器,很少使用陶器,因此私人经营的制陶业是比较普遍的一个手 工业部门。“陶器价值比漆器铜器为低,为一般人民所需用。除官府制造大量砖 瓦之外,而私人的作坊,注重在陶质的用器及明器。西汉咸里所造的各种陶器, 尤为具体的表现”。在出土的陶器中发现有一些带有吉祥语的铭文,也属私人制 陶作坊的产品。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一座汉代城址发现两件陶瓮,在肩部都印有 “大富”的铭文,洛阳烧沟汉墓中也出现刻铭“日利”的陶瓮,宋治民先生认为“这些 吉祥语也见于铜器和铁器上,是私人经营的制陶手工业作坊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 的一部分”。
2.无论从生产技术水平,还是从销售方法上来看,汉初私营工商业都 达到了较高水平 现存史料中有一些反映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的记载,如,《西京杂 记》中有反映铸钱技术的记载:“文帝时,邓通得赐蜀铜山,听得铸钱,文字肉好, 皆与天子钱同,故富侔人主。时吴王亦有铜山铸钱,故有吴钱,微重,文字肉好, 与汉钱不异”。反映铁器质量高的有:“器和利而中用”、“善器”。从出土的实物 中也能看到汉初私营冶铁技术之高。在汉初已能铸造出低硅灰口铁,1972年在莱 芜出土的农具铁范为此提供了佐证。铁范的金属检查及化学分析表明:石墨呈片 状,含硅量为0.16%,这种低硅灰口铁的生产被认为是铸造史上的一项奇迹。徐 州子房山一座西汉早期墓中曾出土1件锛,它是利用铸铁脱碳成钢技术制作而成 的。这种工艺是在铸铁返火过程中,以碳的氧化为主,不析出石墨而形成的钢铁 复合件。西汉中期以后,这种工艺才更为普遍地流行,说明汉初冶铁技术已十分 精湛。纺织业中则可能已出现提花机。汉代提花机究竟始于何时,史界并无定论, 范老认为是东汉明帝时方能制成织花机,郭老认为,西汉中期“已经使用提花机” 了。王欣则认为提花技术难以排除汉初出现的可能性。笔者倾向于王欣的看法。
3. 从规模上讲,汉初,在私营工商业中不仅存在着可与官营工商业相 媲美的大企业,也有遍及各地的小作坊、小商铺 前者在盐、铁、铸钱等行业中表现较为突出,《盐铁论复古》云往者,豪 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人。”当然,在其他行业也存在大规模的生产,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载通邑大都,酤 一岁千酿,醯酱千顶,浆千甑,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钟,薪槁千车,船长千丈, 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辆,木器髹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 卮茜千石,马蹄须千,牛千足,羊彘千双……,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这里 列举的酿酒、制酱、屠宰、贩运、漆器、车船、铜器等众多行业,都有着较大规 模的生产。而且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列举了许多实例,比如蜀卓氏、 程郑、宛孔氏、曹邴氏等人,均从事着大规模的生产经营。但是,这些大规模的 生产经营只占一小部分,更为常见的经营规模并不大’很多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 单位,并且他们往往亲自参加劳动,“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商贾……小者坐 列贩卖”。
4. 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多 在汉初惠商政策的刺激下,农人“背本趋末”,“商贾滋众”,“不可胜 数”。在“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社会风气的促使 下,人们纷纷从事工商业,形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 利如水走下”的社会景象。在较大的工商业中甚至出现有上千人的生产场面:“往 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人”。从 事工商业者日众的现象引起了具有忧患意识的政论家的注意,他们纷纷呼吁“驱 民归之于农”,着名的有贾谊和晁错,贾谊曾两次上书建议驱民着本。他认为“今 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归之于农,皆着于本,使天 下各食其力……可以为富安天下”。继贾谊之后,晁错也强烈呼吁请“贵粟”以重 农,“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因此,从他们的言论中也能看出从事工 商业人数之多,以致引起他们的忧虑。对于汉初私营工商业的繁荣发展,除了以 上直接的论证外,还可以从官营工商业在西汉前后期的发展变化中体现出来。西 汉一朝始终存在着官营工商业,但前后期比重不同。尤其是后期的官营工商业无 论从规模上还是经营的种类上都较前期更庞大丰富。
汉初私营工商业表现异常活跃,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流通领 域来看,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荣景象;
从生产领域来看,西汉手工业商品生产也达到了一定历史高度。就连对唐代商品经济评价极高的傅筑夫先生也承认,唐代手工业商品生产总的来看,“没有达到 第一次高潮(指战国秦汉时期)曾经达到过的水平”;从工商业者的势力来看,他们 “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 乃与王者同乐”,那些显赫的列侯封君、军功贵族在他们面前也“低首仰给”。对 于这种现象,秦晖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 后的总之,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在汉初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作者简介]秦开凤,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文杂志社助理研究员,博士。(西 安71006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