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 (2016)18-0043-04 移动学习以其数字化、互动性、情境性与便捷性等特点, 使学习因时、因地、因需发生成为可能。如何针对听障学生 的特点,借助移动技术在聋校开展有效的移动学习,从而切 实提高听障教育的质量与听障学生的能力是我们试图探索 与解决的问题。结合课题,我们开展了聋校移动学习环境下 “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的建构及其有效性研究。
● 建构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 学习的移动性和使用便携式技术学习是移动学习的两 大要素。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运用移动设备与技术进行课堂反馈、提问、小组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不但能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在课堂和校园的学习动力。而关于 有效教学,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兼具‘高认知’和‘高 参与’两个特征的教学过程,通过有效的认知活动和师生互 动,最终能实现学生的内在发展”。
基于移动学习的特质、有效教学的特征与听障学生的特 点,我们提出了聋校移动学习环境下的“三结合”教学指导 原则,即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白板与平板有机结合、合 作共探与引导精学有机结合,并进一步在聋校的高中地理、 数学、物理、信息等学科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有效教学策略建 构行动研究,在此过程中逐步调整与完善方案,最终形成移 动学习环境下聋校“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如图1)。
“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是一种复合型教学策略。它是 依据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针对听障学生思维发展滞 后、信息获取低效、言语表达不畅、个体差异较大等教学实 际问题而提出的,有助于教师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落实有效教 学而制定的、付诸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策略中的“三 段”是对学习过程的划分,主要包括课前预学、课中精学、 课后拓学三个学习阶段;
“八维度”则指八种相对独立的教 学策略,包括学案导学、探究创学、微课助学、点拨精学、合作共学、测评固学、在线辅学和分层个学。
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将八维度策略灵活选择与组合分别构成课前、课中与课后三 个阶段的具体学习环节,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习形态。下 页图2为基于上述策略的聋校移动学习环境下的一种常用教 学形态。
“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为听障学生创建了受限最少的 教学环境,并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依据听障学 生的学习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某 一教学策略或将教学策略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可以切实有效 地解决听障学生的学习问题。
● 探究“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增强探究与合作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内化 “给学生适当的探索时间”“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参 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是高认知水平、高参与的有效教学的特 征与体现。运用“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的聋校移动学习环 境下的教学,将课内与课外有机衔接,给予了学生更充分的合作探究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1)课前预学的合作探究,有助于奠定学生课中精学 的认知与情感基础 基于“三段八维度”策略的聋校移动学习,合作探究活 动可以贯穿课前、课中与课后。而课前的合作探究,可以给 予学生充分而具体的感知体验,为课中的引导精学提供扎实 的认知与情感基础。
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预学阶段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两件事:一是通过微课指导借 助GeoGebra软件在iPad中绘制并观察8个指数函数的图象;
二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描点法将这些图象绘制在纸质学案 的相应表格中。这样设计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借助软件绘 制图象可以增强他们对指数函数图象的直观感性认识;
二是 让学生通过参与图象绘制活动,充分感知、观察并发现8个 图象在同一平面空间中呈现出来的共性特点;
三是因为描点 法绘图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基本技能之一,但在课中实施 较费时,如果教师课前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不受时限地动 手绘制,则既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基本技能,又可引导学生在 动手绘制中进一步加强对指数函数图象的理解与认识。这样 的课前铺垫,为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指数函数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自然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 果。
(2)课中精学的双板融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在互动体 验中完成知识内化 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的教学中,教师先阐述了我 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民族风俗特色,而后将学生活 动穿插于各知识点的学习中。利用拖动功能,学生首先需要 在iPad上将当前少数民族的卡通图标拖拽到正确的地理位 置,随着教师的逐一介绍,一张卡通版的中国主要民族分布 图逐步绘制完成。当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分析其亲手绘制的 民族分布图时,学生便能够兴趣盎然地得出相关的结论。
运用了“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的聋校地理移动学习课 堂,在“双板融合”策略的支持下,相应知识点的教学是听 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手绘制民族分布图的过程中完成 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听障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基础,变静态 的地图观察为动静结合的地图绘制观察,强调听障学生的学 习体验,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过程中完成对知 识的内化。
2.创设互动与思考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学科思维的养 成(1)创设以操作为主的复述情境,强化学生对知识点 的记忆 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遗忘率高、短时记忆难以保持是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信息 加工理论指出,复述是使短时记忆信息得以保持并转入长时 记忆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基于“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的聋 校移动学习课堂,在“双板融合”策略的支持下,教师可以 为听障学生创设以操作为主的复述情境,调动听障学生的多 种感官,从而强化其对知识点的记忆。
在“中国主要地形区”的教学中,教师在介绍完中国主 要地形区之后,让听障学生利用iPad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 布及特点进行练习。听障学生需要分两步来完成:一是将地 形区特点(别称)与地形区名称进行转化;
二是将地形区拖 动到地图上的正确位置。这两步操作都要求听障学生对知识 点进行复述,加深对地形区分布及特点的记忆,从而促使其 对知识点的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
(2)创设富有学科特色的互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 思维 学科思维是在学科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 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物理学科的首要任务之一 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 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培养学生 能力的内容和基础,学生则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基于“三结合”教学指导原则的聋校物理移动学习课堂,有 助于创建提升学生能力的互动情境,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 维品质。
例如,在“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中,教师首先通 过课前的微课与课中的“观察电流表”和“读数”两个探究 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电源表并掌握相关的使用规则。在此基 础上,教师进一步设计了分组探究实验,引导各组合作运用 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A、B、C处的电流值。各组学生在实 验互动中共同完成下表的建构,教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 导学生依据数据总结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普遍规律——处 处相等。
这样的实验情境设置,不仅使学生们在互动中进一步掌 握了电流表的使用,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注意能力,更进一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了尊重数据的科 学态度与细致严谨的思维品质。
3.拓展开放与生成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 养 (1)设置开放活动,激发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主动探索 性”“多向选择性”“进程跨跃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品 质。基于“三段八维度”的聋校移动学习课堂,可以创设更 为开放与多元的教学生态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开发。例如,在“程控智能机器人——DASH上学去”教学中, 教师设置了四个进阶探究任务,即上学去→问好→听到问候 声再问好→听到问候声用中文问好。其中任务1和2需要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借助前期的经验自主完成。为此,我们设置了 一个开放的任务情境(如图3),DASH去学校的路径是多种 多样的,各组学生需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主规划线路。
课堂中各组不同的规划,不仅展示出各组不同的思维成果, 也决定了各组在编程中将采取的不同策略。选择的多样性与 开放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也让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成为 可能。
(2)生成认知冲突,发展高级思维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情 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 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地设 置认知冲突,可以形成悬念、强化注意、激发内需、制造起 伏,从而促进学生有效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基于“三段八维 度”策略的聋校移动学习课堂,恰好可以方便地借助技术创 设或生成认知冲突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冲突的过程 中发展思维。
例如,在“世界的气候”教学中,教师巧借电子白板, 设计了一个互动活动:将气候主要划分为气温和降水两大要 素,将气候类型简单看成是不同的气温类型和降水类型的组 合。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对不同的气温类型及降水类型进行搭配,并依据组合尝试描述所搭配气候类型的 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气候和气候类型的理解。
这样的互动设计,拓展了课堂的生成空间,增强了教学 的灵动性,但同时也增添了课堂不确定性——学生有可能会 搭配出不存在的组合。我们察觉到这一问题后,立刻引导学 生共同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对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世界降水 分布规律进行了再梳理。这样巧借认知冲突的处理,有助于 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规律,促进其分析、评判、创造等高 级思维的发展。
4.促进及时与准确的反馈,有助于学生模糊认知的纠偏 在基于“三段八维度”策略的聋校移动学习中,反馈可 以发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阶段。借助移动技术的反馈手 段也是多样的,从而确保了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促 进了学生学习问题的有效解决。
(1)发挥大屏幕语言优势,提高课堂信息传递效率 在“欧洲西部”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欧洲西部地理位 置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利用iPad将各组前期的探究结果投影 至电子白板屏幕上,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以文字形式进 行实时点评和纠错。整个过程改变了传统以手语为主要媒介 的课堂反馈,充分发挥了屏幕语言的优势,有利于提高课堂 信息传递效率,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2)借助高效学习平台,及时分析并纠正错误 在“共享同一片蓝天”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内最后评测固学环节结合当堂的学习内容预设了四道选择题并通过“凤 凰优越的互动课堂”及时下发给每位学生,学生通过iPad完 成选择,而相关的结果在短短2分钟内便可及时地反馈在大 屏幕上,教师依据反馈与数据分析及时对其中的两道错题做 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讲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环境下的“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 增强了探究与合作的体验,创设了互动与思考的情境,拓展 了开放与生成的空间,促进了及时与准确的反馈,从而有助 于听障学生积极而正向的学习行为真实有效地发生。
参考文献:
[1]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 [J].中国电化教育,2009(7):36-41. [2]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 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6-109. [3][英]迈克·沙普尔斯.移动学习:研究、实践和挑战 [J].肖俊洪,译.中国远程教育,2013(3):5-11. [4]赵树贤,等.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特征分析[J].教育 科学研究,2014(11):27-34. [5]施铁军.“教师少教, 学生多学”是有效教学策略 [J].上海教育科研,2008(4):75-76. [6]朱峰.“双板”融合下的聋校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以移动学习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B-a/2013/02/053)阶段性成果。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