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的弱势地位与国家青少年政策 各国社会骚乱、世界街头政治的兴起,特别是青年群 体的表达,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青少年福利政策的 构建问题。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福利政策,既是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更是保障青少年权益、促进青少年发展以及推动青年工作的 重要措施。长期以来,在我国青年工作体系中,这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由于自然的成长过程和发展特点,青少年是社会的弱 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 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社会 成员。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弱势群体就是那些 在社会权利与利益分配中处于最不利境况的一群人[1]。从 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理论来看,凡是被整合到社会运行机制 里的、处于社会运行中重要位置的群体是强势的;
而没有被 整合至社会运行机制中、遭到社会排斥的,如老年人、儿童、 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等,则被视为社会弱势群体。青少年 处于被整合的过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被排斥的境遇 里,在收入分配、住房、生活等多方面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他们是社会的未来,但他们自身却没有确定的未来。所以, 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视角,从青年现实的生存状态看,把青年 视为社会弱势群体,是符合客观现实的。
青年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 的青年政策属于社会福利政策,即以满足青年的发展需求为 目标。事实上,对于青年的认识,人类历史经历了不断变化 的过程。在远古时代,并没有“青年”这一概念,青年就是 一个渗透了部落文化内涵的仪式,“成人礼”中的隔绝、重 生、图腾等环节,蕴含着部落特有的价值。直到进入工业革 命时期,青年才有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得到承认,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日益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个代群。人类历史从没有青年的“仪式时期”,到以培养有用的成人 的“教育时期”,再到将其视为独立主体的“现代青年时期”, 对于青年社会本质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以联合国 为例,在很长的时间里,联合国关于青年的文件都会出现一 个重要概念——“青年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相关的 概念改为“青年事务”。这一称谓的变化,蕴含着对青年主 体性认识的变迁。称其为“青年运动”,是把青年视为社会 变革或者社会动乱的被动的力量;
而称其为“青年事务”, 则是把青年看作是能动的主体。在社会与青年的关系上,联 合国的主要思想也由单方面强调对青年的教育和规范的防 范意识,转为提倡社会为青年发展提供完善的条件和平台;
青年积极发展自我,服务社会,最终推动青年与社会共同发 展的共赢意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发布了一系列 关于青年社会福利基本原则的文件,世界各国的青年事务也 逐渐转化为以构建青年福利政策体系、搭建青少年均等的服 务机制、整合服务青年的社会资源、管理青少年服务机构等 为主要内容。
纵观各国骚乱,教育不平等和青年失业等问题都是社 会骚乱发生的重要动因,可以说,正是由于青少年的社会弱 势群体地位,由于政府的青少年政策无法满足青少年的需求, 青少年的合理利益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得不到满足,街头抗议, 乃至骚乱就成了一种必然。而政府在处理社会事务上的失能, 特别是处理青年群体性社会事件的无效,导致矛盾激化,愈演愈烈。
二、我国青少年政策和青少年工作面临转型 在世界青年社会运动背景下,理性地审视当前我国的 青年政策和青少年工作,我国传统的青年政策与青年工作在 某些方面明显滞后,无论是从国际社会青年工作发展趋势的 角度,还是从国内青年工作实际需求的角度,都需要改革创 新、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转型。
第一,调整青年政策的总体思路,以所有青少年的全 面发展为中心,构建发展取向的青少年福利政策体系。不可 忽视的是,无论是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还是从革命传承的视 角,在长期的青年工作中,我们习惯将青年看成是革命的接 班人,是教育的对象。在青年政策范畴,政治取向高于福利 取向;
在青年工作范畴,教育取向高于服务取向。中国社会 的青少年观是一个功利观与权利观的二元结构。所谓功利观 是指青少年的社会属性,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儿女从来都不 是一个独立的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所期望的 绝不仅仅是生理的延续,而是家族名声、利益的传承,扩展 到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一定是接班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 自我价值,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多少忽略了青年作 为个体的能动性。而所谓权利观则是承认青少年的个体权利, 尊重其能动性与独特性,这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壮大的社会 意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总体上,我们已经习惯 于把青年看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政治范畴内的一个重要的群体,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
把青少年 工作的重点放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其政治属 性,而忽视服务青年。近年来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总体思 路仍未发生根本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的青少年社会福利一 直没有完善的体系,基本上处于社会救助为主、教养取向发 展和狭义社会保护为辅的阶段[2]。在青少年发展的一些基 本问题上,如就业、住房等我国并没有成型的、国家层面上 的青少年福利政策。可以说,构建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体系, 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年工作的 迫切需要。
第二,我国的国家行政体系中没有青年部门,这既不 符合世界各国惯例,也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英国政府中没 有主管青年的部门,主要由警察和青年协会来管理青年事务, 有学者分析,这是造成英国青年骚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 上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中都设有专管青年事务的部门,由政府 组织开展青少年事务的研究和部署,已成为各国的惯例。从 根本职能上看,政府具有制定政策、调动资金、整合资源、 管理社会组织等相应的权力与能力,这是一个国家有效地管 理青少年事务的基础和保证。青少年事务和所有的社会事务 一样,属于政府社会管理的范畴。我们国家较为习惯的思路 是将青少年工作视为党的工作、群众工作,将其与政党政治、 革命传承、思想工作等连接在一起,忽略了青少年工作作为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根本属性,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将青少年工作与政府事务分离开来。随着社会建设,特别是社会 管理的创新,青少年事务作为政府工作的趋势必将日渐突出。
第三,在我国,共青团组织被赋予了承担政府青少年 事务的重任,在青年教育、就业、健康、福利、闲暇生活指 导、国际交流、青年反社会行为矫治等领域,无论是在统筹 规划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担负了相当多的政府职能, 是政府青年事务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但共青团是青年的群 众性组织,是青年具体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在一定意义上 具有非政府社会组织的功能。这种在根本社会属性上的悖论, 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事务的实施。实际上,主要是由共青 团组织来管理青年事务,导致了实际青少年事务及工作中的 两个不适应。一是共青团是青年的群众组织,缺乏执行行政 事务的相关权力和相应资源,如资金调配、调动资源、立法 执法等,共青团并不具备相应的权力;
二是共青团组织作为 群团组织,在各个社会层级和具体社会结构中,隶属于党委 系统,擅长群众工作和社会运动,在开展活动方面有相应优 势,但不具备行政资源与能力,更没有全面履行政府青少年 事务的相应能力。
三、构建青少年政策体系,完善青少年工作机制 从长远看,青少年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 将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各国社会骚乱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是必须围绕青年的发展和青年的利益来制定青少年政策,开 展青少年工作。必须加强我国青少年的政策体系构建,完善我国的青少年工作体制。
第一,在国务院系统设立青年工作主管部门,行使管 理青年事务的职能,改变以往将青年工作简单视为党的工作 的习惯思维,把青年工作由党的工作的视角转移到党和政府 工作双重的视角。可以借鉴世界各国的相关经验,采取与其 他部门联合设置的办法,如法国的体育青年局、澳门的教青 局等,条件成熟时,再单独设置;
或者在国务院设立专门的 委员会,如日本设立的青年事务委员会,以行政手段综合协 调青年事务。
第二,着手研究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切实有效的青 少年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我国青年政策由国家法律、各种 文件通知等构成,以工作指导思想、具体工作部署为多,缺 乏系统性和层次性。以有关青少年的法律为例,被动的、预 防性的、倡导性的较多,在具体执行上较难。因此,坚持以 青年为本,特别是以青年发展为根本理念,整体上构建我国 青少年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十分必要。要搭建以青少年福利 法和国家青少年发展纲要为主体的,根本性的法律与政策相 配套、原则性规定与执行程序规定相结合、全国性法律与地 方性法规相统一的青少年法律政策体系。在青少年就业、教 育、住房等问题上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切实的制度安排。
第三,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青年工作机制。青 年工作是社会事务,需要充分调动各种行政的、社会的资源, 构建一套包括法律体系、政策体系、资源调动体系、运行体系、评估体系等内容的完整的青少年工作体系。在这一工作 体系中,特别需要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将青年事务纳入到 政府行政职能内,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 起一个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让社会方方面面都能够参与到 青年的管理和服务中来,从政府、社会、家庭等多个角度营 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空间,形成卓有成效的青少年工作机制。
第四,随着社会发展变迁,特别是社会管理体制的变 革,逐渐削弱共青团的行政属性。同时,强化共青团组织作 为党的青年组织的政治属性,发挥其政党的青年组织的政治 作用。共青团要肩负起在青年中扩大党的影响、为党争取青 年群众的责任,要始终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 团结带领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引领青年,把最广大的青年紧 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中国共产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
要强化共青团作为青年群众性组织的社会属性,加大共青团 服务青年的力度,更有效地履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竭诚 服务青年的社会职责。
四、加强青少年事务管理 各国骚乱中,青年成为街头政治的主力和最活跃的群 体,暴露出了各国政府长期以来在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存在的 诸多问题。借鉴西方社会运动的管理经验,无论是维护社会 稳定,还是促进青少年发展,我国都必须加强青少年事务管 理,推动青少年事务管理的创新。
从青少年工作视角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是青少年工作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一是要管理好青少年事务,努力构 建完善的青少年社会福利体系和均等的社会服务体系,让青 少年在社会整体发展中能够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全面增加 青少年群体的活力。二是整合青少年的积极力量服务社会, 努力搭建青少年参与社会的完善机制,发挥青年群体的作用, 推动社会和谐,实现青少年和社会的共赢。这其中,做好青 少年事务是青年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社会管理的主要任 务,也是共青团组织完成政府委托任务、参与社会管理的根 本途径。从社会管理创新视角推动青少年事务管理创新,是 加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所谓青少年事务是指围绕 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运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 等多种途径与方法,推动青年发展,安全处置好青年问题的 综合性事项[3]。从其内涵来看,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性质和 目的是为青少年提供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青少年事务具有 三个特征:其主体主要是政府或社会组织,对象是所有青少 年;
其主要方式是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指导、教化 等多种手段;
其目标是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介入,通过控制、 规范、强化、适应,将青年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目标体 系,调动其积极因素,减少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 长和发展。
青少年事务本质上属于社会公共事务范畴。青年事务 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服务与管理。一般来说,青年事务包括 七个方面的内容。(1)青年政策与法律体系构建。推动有关青年的立法进程和青年政策的制定,为青年成长发展创造良 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历来是青年事务的核心任务之一。(2) 制定青年发展规划。宏观上,在全社会范围设计与分配用于 青年的社会资源,这既包括对整个社会资源在青年问题上投 入比率的设计、对用于青年事务的资源的具体划分,也包括 在社会建设规划中设立具体的青年项目等。(3)青年服务体 系建设与管理。青年事务机制的有效运行是依靠一系列行之 有效的青年工作服务体系来完成的,需要通过对青年事务的 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年服务的组织结构与工作分配机制, 在全社会整合青年工作部门和机构的力量,划分职能范畴, 实施管理和评估,促进青年事务机制高速运转。(4)青年发 展状况研究与公示。调查和研究国内外青年发展现状及问题, 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是各国青年事务的重要目标 之一。只有对青年发展状况诸如思想状况、生存环境、婚姻 状况、就业问题、闲暇生活、犯罪问题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 评估,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5)青年成长环境建设。青年 群体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自身是充满矛盾的。这一 群体既试图努力融合于现存社会,又是变革社会的力量;
既 代表着社会的未来和最大希望,又是一个社会高危群体,没 有确定的未来。需要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各种途径,对 青年成长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进而为这一群体创造有利于 其健康成长的大环境。(6)青年公民教育。任何国家的青少 年事务都要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引导青少年认同政党、国家的发展目标,这体现了青少年事务的国家取向。
青年事务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对本国青年进行公民教育,将公 民教育活动渗透于青年事务工作中,将青年一代培养成符合 社会需要的接班人。(7)青年对外交流。作为民间外交的重 要组成部分,青年外交在加强与各国青年的对话与了解,沟 通国家及政党之间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减 少双边及多边领域中的分歧,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外交的整 体形象,以及促进国家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等方面都有着独特 的优势[4]。
青少年工作关乎未来,这是社会共识。但青少年工作 也关乎社会稳定,这是近期世界各国社会运动给我们的新启 示。各国社会骚乱中凸显的各种问题,给我国的青少年工作 带来了新的挑战,青少年福利政策需要认真研究制定,青少 年工作体制需要完善,青少年事务管理需要加强。社会管理 创新为我国的青少年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从这样的视角考 虑我们的青年工作,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