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现代文化的复杂和隐秘及其对社会的积极渗透引起国 内外思想家的广泛关注和创造性思考。鲍德里亚的符号的政 治经济学理论对当代西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虚幻与扭曲 的洞察是卓有远见的。20世纪50、60年代曾经是欧洲符号学 和后结构主义盛行的时代,鲍德里亚对符号学完全脱离政治 经济的分析研究颇为不满;
同时,他又认为昔日马克思的研 究忽略了,或者说没有看到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因此, 他觉得有必要将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开拓一片新的研究天地。于是,1981年 他出版了《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以下将简要介绍 国内外学者对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鲍德里亚研究至少应该包括英语部分和法语部 分,但是在此只能介绍英语世界的状况。鲍德里亚在英语世 界的影响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1975年,鲍德里亚 来到美国讲学和执教,并开始写作一系列后现代主义色彩浓 烈的短文,这一写作在80年代达到顶峰,并为鲍德里亚赢得 声誉。鲍德里亚在英语世界(美国)受到重视,一方面由于 他的后现代写作,他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主义领域;
另一方面与他的著作被大量译成英语密切相关。通常鲍德里 亚的后现代写作的法文版刚问世不久,英文版就出现了。而 他前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大多在80年代才开始陆续 被关注并被翻译。
在英语世界,鲍德里亚的研究者有三位最为著名,他们 是道格拉斯·凯尔纳、麦克·甘恩和马克·波斯特。
道格拉斯·凯尔纳以《鲍德里亚:从马克思主义到后现 代主义及其他》一书奠定了他作为鲍德里亚研究专家的地位, 该书翔实而全面地描述了鲍德里亚前期的理论活动和思想, 成为后来的鲍德里亚研究者征引的主要对象。凯尔纳比较具 体的分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就是要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 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再受到资本主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控制,而是应该由所谓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性交换来主 导。凯尔纳认为,鲍德里亚这一思想是一种幻觉,因为我们 今天的社会还是由资本和生产决定的社会,人们难以逃脱资 本主义的生产逻辑。关于鲍德里亚这一思想是一种幻觉,因 为我们今天的社会还是有资本和生产决定的社会,人们难以 逃脱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① 麦克·甘恩是研究鲍德里亚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 出版了两部研究鲍德里亚的专门著作:《鲍德里亚:批判和 宿命理论》、《鲍德里亚寓言:鲍德里亚和文化》。甘恩主 要从文化上介入鲍德里亚的思想,尽管他在开始时也注意到 了鲍德里亚思想的基本东西,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凯尔纳研究 的补充,论述本身或许更加深入,但在理论方式和基本思路 上没有太大的差别。
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认为《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补充,在发展激进的语言理论方面作 出了独特的尝试。其标题文字可称作结构主义的一种杰出的 “解构”。在索绪尔的符号理论中,能指或词既区别于所指 或精神意象,也不同于所指称的对象。因而,索绪尔对能指 与所指之间联系的任意性大为惊异,并且表明了符号的一种 价值如何被与其他一些符号的结构性联系所决定。鲍德里亚 颠倒了这种策略:索绪尔问题的提出,首先在于他以所指和 所指称的对象作为“辩解”区分了符号的各个要素。政治经 济学具有类似的策略:它把商品区分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有具有使用价值才能对交换价值作出辩解。就像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的商品理论背后所揭示出的策略那样,鲍德里亚 通过悉心削弱形式主义的符号理论基础而相同地揭示了符 号理论的策略。这样,鲍德里亚就为作为资本主义内部之含 义模式的符号的历史分析铺平了道路,《符号的政治经济学 批判》与列斐夫尔、巴特,《原样》团体或者巴赫金相比, 都更进了一步,因为它在符号的结构与社会两个方面都作到 了历史化。②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研究鲍德里亚的著作,都各具特 色,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鲍德里亚思想进 行了批判性分析。应该说,英语世界里的鲍德里亚尽管没有 像其他一些法国理论大师,如德里达、福柯、巴尔特、德勒 兹等,那样受到非常隆重而详尽的研究,但是鲍德里亚的基 本思想,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已经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 所熟知,一些重要的概念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鲍德里亚 成为后现代研究绕不过去的关键人物之一。
总体来讲,英语世界的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他们更多地注意到了鲍德里亚在批判马克思的基 础上提出的符号价值以及符号理论在后现代文化中的意义。
对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主义研究,他们一方面广泛地接受了鲍 德里亚提出的概念,如类像、拟真、超真实、内爆等,把它 们作为描述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最有效概念;
另一方面对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时尚观念、媒介思想、符号价值等给予了 相当充分地重视。
其次,对鲍德里亚作纵深研究,研究者把鲍德里亚作为 一种理论资源,由此生发开去,在后现代主义、传媒理论、 符号学研究、女性主义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再次,对鲍德里亚思想来源进行清理,从政治经济学、 人类学、符号学、传媒理论、精神分析等出发。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鲍德里亚的名字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中国学 术界后,随着译著的出现,使鲍德里亚在世纪交替的中国学 术界的“出镜率”大大提高了。历经几年,随着对鲍德里亚 介绍的不断深入,对这位思想家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其中 对《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做重点研究的有以下几位学者: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作为国内反对鲍德里亚的重要学 术力量,先后发表一系列文章对《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进 行方向的解读和批判,甚至还出了叫做《反鲍德里亚》的专 著,言辞激烈,态度坚决的反对鲍德里亚。张一兵认为《符 号政治经济学批判》鲍德里亚从后马克思语境中叛逆出走, 迈向反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通道。是早期鲍德里亚思想中学术 分量最重的论著之一,也是他本真存在“死亡三部曲”的第 一部。鲍德里亚在书中直接依循德波的理论逻辑,从已经出 现唯心主义僭越的“景观社会存在”出发,在越过“消费社 会”的中介,极端地跳跃到空无的符号王国中去。在这里,他以符号生产和抽象的差异性社会关系彻底取代了马克思 所强调的前提性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筑模,从而彻底告别马 克思,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反对者。不可避免地使他原 本深刻和具有重大价值的严肃社会批判理论开始不断坠入 随意的主观断想和游戏话语之中。③ 仰海峰认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鲍德里亚早期思想 建构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分析消费社会的理论平台。鲍德 里亚认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分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的区分具有理论的同质性,在消费社会中,能指与所指的区 分构成了现代资本主义合法性的前提。这决定了马克思的政 治经济学批判只有发展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揭示消 费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也正是在这一思考中,鲍德 里亚离开了马克思,经过《生产之镜》转向后马克思思潮。
④ 中国人民大学的高亚春认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 符号学的改造,是鲍德里亚重新奠基社会学理论基础的新的 探索和尝试,也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全新诠释。在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鲍德里亚具体阐述了生产秩序的 瓦解,消费进入到一般的政治经济学中,认为当前已经发生 了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我们已经从商品政治经济学转 向了符号政治经济学,商品形式已经让位于符号形式。符号 本身在现代社会再次构成了支配的基础,那么经济的支配就 让位于符号形式的符号支配。鲍德里亚对价值的四重逻辑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有必要把消费的逻辑(符号逻辑或差异 的逻辑)和其他几个逻辑区分开来。⑤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冯俊认为鲍德里亚集中研究 社会消费过程、性质及其运作机制。他锐利的观察力和反思 精神,使他注意到西方社会演化过程中的重大间题,看到了 逐渐泛滥于社会中的消费活动和消费文化的深刻社会意义。
从1968年到1973年,他开始注意到西方社会基本结构的重大 变化,看到了社会中经济和文化因素之间的紧密渗透,使他 决心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框,不再单纯重视经济因素,也 不把经济结构当成整个社会运作的一成不变的“物质基础”, 而是强调现代文化的活跃性质及其对于经济和社会整个结 构的积极渗透性,揭示文化因素在当代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
⑥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译者夏莹认为符号政治经济 学之所以可以被称之为一种政治经济学,其根本原因在于价 值逻辑的入侵。价值逻辑已经入侵到符号所统摄的领域之内, 这是符号政治经济学存在的必要性意义所在。回到符号政治 经济学的诞生语境,我们或者可以发现符号政治经济学中的 价值逻辑与马克思的理论中的价值逻辑之间存在的根本差 异。
总的说来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符号这个概念在鲍德里亚 的理论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鲍德里亚认真研究过政治 经济学,鲍德里亚所做的工作就是努力将对符号形式的分析同对商品形式的分析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符号政治经济学 批判”的总体理论。鲍德里亚认为,身处后工业社会中的人, 已经完全生活在一个根本无法触及“实在”的世界之中,他 们根本不知道实在为何物,看到的只是象征符号,或者说幻 象。“实在”和对实在的描述、解释和塑造已没有区别,我 们生活在一个仿真的时代。其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 社会发展种种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品评《符号政治经 济学批判》是把握鲍德里亚的社会批判思想不可逾越的核心 和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戴阿宝.终结的力量一一鲍德里亚前期思想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美]马克?波斯特.让?鲍德里亚思想引论[J].张 云鹏译.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8月. [3]张一兵.反鲍德里亚[M].商务印书馆.北京.2009 年版. [4]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5]高亚春.符号与象征——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 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6]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3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